某地招標,投標單位要層層入圍,最後十幾家投標企業選出三家。怎麽可能只有壹家公司決定中標?於是用上了“抖球”這壹妙招。三所學校各派壹名代表同時搖彩球,看誰搖的彩球最多,誰中標。結果大家都不敢搖球,怕被指責沒搖。有人在搖球前祈禱好運。這個怪物中標不是靠實力,而是靠“運氣”。
二怪:加分和獎勵的區別
獲得工程質量獎的單位在投標時應增加分值,分值壹般按獲獎等級劃分。國家級高於省級是合理的。然而,奇怪的把戲扭曲了合理的原意。比如,按照某地的評分規定,投標人在當地未獲得魯班獎和省級優質工程獎的工程,不予加分;某省得分,在其他省獲得的省優質工程獎比省優質工程獎少4分。
三怪:投標價格不實。
有壹個國家招標的高速公路項目,業主在出售資格預審文件時要價過高。十幾份審計文件居然花了5000元。競價單位賣的很廣,不下幾百家。僅此壹項就能收入幾十萬元,而且不開具稅務局開具的發票,有的甚至還有白條。
四怪:圈外企業又進來了。
某市某機場土方工程分為五個標段。其中,第壹標段的A投標企業在公布標底時已將圈高。招標單位壹看,選擇了其他區塊。在圈內但沒有中標的兩家公司(實際上是陪標),加上第壹個標段的企業,通過降低百分點重新投標。結果不言而喻,這次招標以企業a中標而告終,在某省郵電項目招標中,主管部門要求業主和招標辦確保壹家業績和實力都不突出的地方公司中標。按照業主制定的評標辦法,該公司的報價已經被淘汰,但業主和招標辦操縱評委評審報價等非招標程序中標。
五怪:最“妙”的是密招。
在某水廠工程招標中,業主通過資格預審後確定了6家投標單位,並組織了壹個龐大的考察小組對投標單位進行考察。投標單位興奮不已,熱情接待。其實在考察之前,業主已經確定了壹個意向單位,並根據意向單位的企業特點、中標情況、報價情況、施工技術方案等為其設置評標程序和方法。
六怪:互相勾結搞排外
某市某重點項目,業主選定的6家投標人中,本地企業4家,外地企業1家,央企1家。評標辦法規定,評標采用百分制,得分高者中標。
商務標中,合同管理費總額5分,主材浮動率4分,開辦費5分。以上三項指標均基於六家投標單位的算術平均值。招標結果顯示,當地四家企業的指標非常接近。其中開辦費列為260萬-298萬元,與市場價相當接近且高出數倍,而合同管理費總額為統壹值,主材浮動率列為0-1.5%的微小差距。這樣算術平均當然就被這四家本地兄弟企業控制了,從而排除了其他競爭對手。
七怪:工程投標分兩半。
在某高速公路的招標中,招標文件已經明確將高速公路的某壹段作為壹個標段中標。但在投標中,有兩家投標企業,各方面相差不大,運作的關系也是“硬”的。招標單位為了取得平衡,會把壹個既定的標書拆分成兩個標書(也叫A標和B標),各自中標,三方皆大歡喜。
八怪:評標方法隨意更改。
在公路工程招標中,業主制定了評標定標方法並獲得批準。但由於某投標單位的加緊運作,導致評選天平傾斜,業主甚至在開標工作結束時修改評標定標辦法,使投標成功。
九怪:時間短暫最無奈
業主苦心設計,以搶時間為名,不顧實際工作要求,故意縮短采購標書或投標的截止時間。以盡快完成招標工作為名,將購買招標文件的截止時間安排在公告發布的次日,使得大部分有競爭力的企業無法參與購買。只有那些與業主有關系的企業才能自如應對,因為他們提前得到了消息。
六家企業參與了城市垃圾處理廠的投標。根據圖,本項目正常報價約2500萬元,編制標書正常工作日為4-5天。但是招標單位只給兩天時間。
結果,六個投標人中有兩個因時間不夠而被拒絕,並在限定時間後交付;家裏因為準備時間不夠放棄了。另壹家公司在繁忙的工作中出了差錯,壹個不合格項在開標時被否決。
十怪:巨額保險金進來。
根據某醫院門診樓工程招標要求,參與投標的企業需繳納投標保證金10萬元(拒絕銀行保函)。如果他們中標,這筆資金將被轉換成履約保證金。而這個項目的建築安裝費用才3000多萬!投標保證金占總造價的33%以上,大大超過了履約保證金上限(壹般為合同價的10%)的3倍!原來是業主和意向單位設下的“局”,用巨額存款嚇退不知內情的潛在對手。
十壹怪:“公開評標”不公開。
某市招標站在招標過程中,在投標單位報價後,評委評標前,不公布批準的標底,只有在評委評標後宣布中標人時才公布。投標人當著投標人的面,拿出壹個裝有標底的信封,當眾啟封,報出價格。但不清楚這是預批準的標底還是評標時調整過的標底。
十二怪:中標依據不能猜。
某垃圾處理廠項目,業主沒有確定標底,要求所有投標人報價。但投標時降低了百分點數,誰降價多誰中標。結果A股跌了6%;B股下跌13%。乙單位中標。問題是後者下浮的基礎(即報價)比前者大得多;甚至下浮13%後的最終報價也高於A單位..中標的依據是什麽?
十三個怪人:整個項目分為幾部分
去年6月,某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項目招標。投標企業接到標書後,紛紛搖頭。因為標書上寫明這部分分項不在招標範圍,那部分材料不在招標圈,壹個完整的建安工程被分割成幾十塊,被肢解的部分都是高利潤部分,真是“中標企業啃骨頭,違約企業吃肥肉”。
十四怪:標底可以看透。
在某處投資建體育館。招標分為土建、安裝、裝飾等專業,有多個單項標底。投標施工單位中,A1、A2、A3實力最強。戲劇性的是,他們都是通過內部人士知道個別標底價格的。但是整個項目的總標底沒有人知道。開標前壹天,業主打電話問三家施工企業報價多少。A2企業的經理報出了他的投標價格。事實證明,在當時,這是三家公司最接近的報價。然而,在開標前,招標領導小組把三家施工企業的領導叫到壹起,神秘地問:“妳們報的價格包含降價的優惠價嗎?”這是違反招標程序的,對於沒有接近標底的意向單位來說,這顯然是壹個機會。果然A2和A3單位面面相覷,不敢回答。這時,已經知道標底的單位A1大膽回復:“我們的報價不含優惠價,可以再降。”最終,A1機組如期中標。這樣壹來,泄露標底就讓招投標變成了壹場遊戲。標底,評標中最硬的指標,變成了最軟的。
十五怪人:中介“人物”在怪人之列。
承包商常常不得不依靠中間人來與業主取得聯系。沒有中介幫妳操作,妳得不到有價值的信息,妳編制不出評委滿意的標書,妳報不出接近標底的價格,妳就無法中標。那些人脈很廣的中介,都是與業主利益息息相關的至親好友,於是業主的“七大姑八大姨”和“小叔大伯”就成了招投標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中介”。
十六怪:不止壹個人同時想要原版。
隨著建築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異地投標,但很多投標單位要求現場開標時必須攜帶獲獎證書原件,否則不予加分甚至廢標。施工企業各類獲獎證書壹般只有壹份原件。如果企業在同壹天或相鄰日期在不同地方遇到兩個以上的投標,由於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只能選擇壹個。其他項目功虧壹簣,叫苦連天,雖然前期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但也只能望洋興嘆。
十七怪:評分意向來自業主。
某省電力系統高層辦公樓投標,某國有施工企業技術標、商務標、現場答辯,都應該是中標單位。但因為不是業主的本意,所以沒有當場決定。業主把評委拉到壹家酒店進行所謂的“封閉評標”,中標單位換成了另壹家。有的業主甚至在開標前就以“咨詢費”“勞務費”的名義向評委行賄,還配有酒菜。
十八怪:陰陽合同同時
某市某公寓項目,通過招投標選定機電安裝承包商,簽訂施工合同。但這只是為了不違反《建築法》和應付有關部門檢查而做的表面文章,被稱為“正合同”。幕後,業主按照事先約定,讓承包商簽訂真正有約束力的實際合同,將機電安裝合同中的弱電工程、消防報警工程、通風工程分別分包出去;收回設備材料采購權,即由業主選定,由這個承包商采購,業主向其支付人工費和管理費,采購利潤歸業主所有。不同意和業主簽訂這種“隱性合同”,就拿不到工程,承包商只好妥協。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