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知識管理顯性知識隱性知識知識鏈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管理已成為企業管理的新模式。然而,知識管理作為管理科學的壹種新理論,不可能在短短幾年內變得如此完善。壹些基礎理論還在探討,內涵還沒有完全展現出來。這使得許多企業難以抓住精髓,有效地實施知識管理。因此,有必要明確知識管理的定義、內容、特征和基本功能,從而為企業實施知識管理指明關鍵途徑。
關鍵詞知識管理;顯性管理;隱性管理;知識鏈
文獻評論
第壹,研究知識管理實施策略的現實意義和目的。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作為繼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之後人類社會發展的新階段,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將給人類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帶來壹場革命,尤其是對企業管理的影響,各國企業的管理水平面臨著壹次跨越式提高的機遇。知識管理作為壹種新的企業管理模式已經悄然興起,成為國際企業界最為關註的話題,並引發了企業知識管理實踐的高潮。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倡導和實施知識管理的企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比如芬蘭的大型跨國公司諾基亞集團,由於創新帶來的競爭優勢,導致其電信業務快速增長,在全球的市場份額迅速擴大。因為美國有28%的企業在使用知識管理,所以盡管東南亞金融危機,歐洲經濟增長緩慢,日本經濟困難,但美國國內經濟近年來壹直健康持續發展。因此,作為壹個發展中國家,企業了解知識管理的產生和概況,盡快實施知識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作為壹種全新的管理理論,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的知識管理在短短幾年內顯然還沒有完善起來,壹些基本的理論問題還在爭論之中,其深刻的內涵和豐富多彩的表現還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這自然使得很多企業很難深入到知識管理的深層次去把握其本質,而僅僅停留在表層去理解知識管理。以知識管理為靈丹妙藥,我認為任何企業或組織采用它都可以脫胎換骨,不需要分析自身的具體情況,而是跟風去理解幾個關於知識管理的術語,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知識管理的深刻內涵和精髓,然後匆匆忙忙在企業實施知識管理。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明確知識管理的基本理論,將知識管理研究的重點轉移到企業實施層面,加強知識管理實施策略的研究,從具體的操作層面指出企業成功實施知識管理的有效途徑,使企業的發展逐步從依靠資本積累轉向依靠知識積累和創新,打造核心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1]-[5]
二、知識管理的研究成果及其實施策略的代表性觀點
作為企業管理的主題,隨著管理科學的發展,在管理實踐中出現了壹系列全新的管理策略和理念。德魯克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第1988+0期/2月)的論文《新組織的出現》標誌著知識管理研究的開始。隨後,知識管理作為壹種新的組織和管理形式引起了廣泛的關註,其研究引起了眾多國際知名管理教授、學者和專家的關註,推動了知識管理研究的快速發展。比如約翰·希利·布朗的《再造公司的研究活動》(1991 1 2月)和克裏斯·阿吉裏斯的《教聰明人學習》(1991 5月/6月)知識創新企業(1991 1 1/65438+2月),建設學習型企業(65438多蘿西·羅納德的《充分發揮公司的聰明才智》(7/8月,1997)和阿特·克萊納、喬治·羅斯的《如何讓經驗成為最好的老師》(9月,1997/10)都代表了國際知識管理的最高水平。[6]
自1999以來,我國知識經濟的研究和實踐逐漸從宏觀層面轉向微觀層面。學術界已經開始研究知識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知識管理等問題,企業界也在積極探索如何進行知識管理以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和巨大機遇。國外許多關於知識管理的著作已經被翻譯出版,許多學者也在這壹領域表現敏捷,發表了壹系列學術文章。以200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科學部鼓勵的“企業知識管理研究”為標誌,國內學術界對知識管理的研究掀起了壹個小高潮,波及到企業界,引發了企業知識管理實踐的熱潮。
誕生於企業管理領域的知識管理應該以企業的發展為基礎。鑒於現實生活中許多企業在實施知識管理時遇到的困惑,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已將研究重點從知識管理的壹些基礎理論的探討轉向如何實施知識管理的戰略分析,並提出了許多有益於企業借鑒的有價值的建議。根據現有資料,幾種有代表性的策略列舉如下:[7]
Pp美國生產力與質量研究中心對走在知識管理實踐前沿的11家公司和組織進行了調查,提出了企業知識管理的六大戰略模式:l .將知識管理作為企業管理戰略;2.知識轉讓和最佳做法活動;3.面向客戶的知識戰略。樹立員工對知識的責任感;5.無形資產管理戰略;6.技術創新和知識創造戰略。
J.D.Davjames (1998)提出了知識管理的四個步驟:第壹,提出診斷性問題,了解知識如何影響業務,影響到什麽程度;其次,要重視戰略對組織設計的影響;重新調整企業的對外態度和經營策略;最後,評估和監控知識。他們強調,這四個步驟並不是按順序進行的,而是應該相互協調,並行進行。
漢森(M. T. Hansen,1999)等學者將知識管理的實施策略分為兩種模式:編碼策略和個性化策略。指出企業在制定知識管理戰略時,應體現企業的整體競爭戰略,如企業應提供標準化產品還是定制化產品。是成熟產品還是創新產品?員工解決問題是靠顯性知識還是隱性知識?
達文波特教授提出了“知識管理的兩階段理論”。第壹階段:企業像管理其有形資產壹樣管理其知識資產,獲取資產並將其“儲存”在壹個容易獲取的地方——知識庫。知識管理的第二階段是解決企業知識庫中“知識資產”過於擁擠的問題。達文波特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考慮知識工作業務本身的改進和提高。這樣,需要知識的時候,就從外部輸入;當知識被創造或獲得時,它可以及時輸出到組織的其他部門。
徐勇等人(1999)將知識享受的促進模式分為命令驅動型、興趣誘導型和個人行為驅動型三種。有學者對企業首席信息官(CIO)進行了研究,總結出三種基本的CIO模型(霍國慶,1999),即:l .戰略/戰術模型。在這個經典模型中,壹個公司中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信息主管,其中壹個負責戰略事務,另壹個或壹個以上負責戰術事務。2.內部/外部模型。在這個模型中,責任分為兩部分:內部和外部。壹名信息技術經理可能管理內部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基礎設施和日常運作,而另壹名經理則跟蹤技術進步、商業機會或R&D活動。3.滅絕模型。這種型號還不流行。在這種模式下,隨著時代的發展,首席執行官(CEO)越來越意識到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作用,並不壹定要CIO在信息系統和經營戰略之間扮演重要角色。技術問題可以由首席技術官(CTO)解決。
縱觀以上策略,我們不難發現,國內外學者在實施知識管理方面各有獨到的見解,也有許多相似之處。經過仔細分析,不難得出以下結論:
(A)許多實施戰略可以歸納為兩種類型:
1.並沒有給出具體的操作方法,而是為企業實施知識管理提出了壹個總體思路。建議企業分階段研究如何實施知識管理,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在企業實施知識管理。這種做法是有針對性的,有助於企業發現自身的不足或缺陷,分析其原因,找出有效的知識管理策略。德澤莫斯等人提出的“知識管理的四個步驟”和達文波特教授提出的“知識管理的兩個階段理論”大體屬於這壹類,兩者都強調要分階段實施知識管理。
2.提出知識管理的具體實施模式,更有利於企業節省自己對知識管理理論的研究時間,從而借用理論成果並“對號入座”,將知識管理應用於企業。
在知識管理實施策略的研究中,國內外大多數學者都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例如,美國生產力和質量研究中心提出了企業知識管理的六種戰略模式。漢森等學者提出的兩種模式:編碼策略和個性化策略;徐勇等人的三種知識享受模式提升理論。
(2)國內外許多學者無壹例外地從人力資源和技術設施的角度探討知識管理的具體運作,強調在企業中設立知識主管的必要性,規範企業無形資產的管理。
(3)由於生活環境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國外學者大多從企業的角度談論知識管理的實施,而國內學者更關註企業對國內政策環境的依賴,呼籲國家有關部門為企業創造有利於知識管理實施的政策和法律環境。
三、本課題的研究角度、思路和趨勢預測。
理論來源於實踐,只有指導實踐才有現實意義,否則壹切都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因此,現階段對知識管理的討論不應脫離其植根於企業界的現實。本文以唯物辯證法中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為指導,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參考國內外眾多學者對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寶貴建議,采用歷史邏輯分析法和綜合歸納分析法,開展現代企業知識管理實施策略的研究。
為了在企業中成功實施知識管理,有必要首先討論知識管理的壹些基本理論。首先要明確知識管理的定義,把握其深刻的內涵和本質,然後在此基礎上深刻理解知識管理的內容,以知識管理的核心任務為線索,構建知識管理的實施策略。同時,對知識管理特征的分析和對其基本功能的研究,為企業進壹步面向市場,如何實施有效的知識管理奠定了基礎。最後,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目的,從組織結構、環境氛圍、關系網絡、人力資源等方面提出了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幾種策略,並規劃了壹個總體思路。
知識管理作為壹種全新的管理模式,是知識時代市場經濟發展到壹個全新高度的產物。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知識管理將很快滲透到所有經濟領域,企業將通過知識管理加快發展,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它將使現有企業擺脫長期存在的陳舊方法、金融資本的束縛和自然資源的流失,獲得可持續發展、新的良好機遇和廣闊前景。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知識管理研究的重點轉向對其實施策略的分析。未來知識管理的實施將呈現以下幾大趨勢:1。更多的企業將被卷入這場知識管理的浪潮,在組織中實施知識管理是必要的;2.知識的享受將不再局限於企業內部,而是在更廣的範圍內享受;3.員工會從被動接受知識管理轉變為主動參與知識管理,不斷提高自身素質;4.知識立法將為知識管理建立保障,知識產權法將成為司法職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並將發展得更加迅速。[8]-[11]
給…作註解
徐建中陳智強,胡懷仿。企業如何面對知識管理[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12,(4):57-59。
[2]林,。知識社會與知識管理革命——論德魯克的知識社會觀[J].p山東大學學報,2001,(4):77-81。
[3]胡幹江,王曉紅。p知識管理建設——邏輯、內涵與原則[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6438+02,p (4): 34-37。
[4]許,李德松。p企業管理的新焦點——知識管理[J].p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 11-14。
[5]張曉兵·鄒欣。論企業知識管理[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0,(2):83。
[6]劉玉,葛新權。論企業知識管理系統及其發展趨勢[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12): 47。
[7]左美雲。國內外企業知識管理研究綜述[J].p知識經濟,p 2001,p(8):31-37。
[8]陳,著。關於加強知識管理的思考[J].p技術經濟,p 2000,p(156): 55-56。
[9]吳·。p論管理科學的發展[J].p《南開商業評論》,2000年第6期,第6-8頁。
[10]朱祖平。論知識管理及其系統框架[J].pp科研管理,p2000,(1):19-25。
銀華,王國順。p企業知識資本與知識管理[J].p礦冶工程,2000,(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