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物動詞社會團體
(1)科學、教育、文化和媒體
1.教育
(1)概述
韓國壹直非常重視教育。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基本掃除了文盲。目前已成為世界上識字率最高的國家之壹。每65438+萬人口中大學畢業生的比例僅次於美國,教育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教育經費由中央財政籌集,政府資金占學校預算的絕大部分。教育預算通常占政府總支出的20%左右。教育部負責制定和實施關於學術活動、科學和公共教育的政策和指導方針。
韓國的教育機構分為國立學校(小學)、中學(初中)、高等院校(高中)和大學。根據義務教育制度,韓國小學為6至11歲兒童提供六年義務教育。韓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分為公立和私立,其中私立占80%。
(2)教育政策、目標和改革
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和教育水平,加快現代教育的發展,政府出臺了壹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根據1968年制定的《國民教育憲章》,韓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真正熱愛國家,致力於祖國發展繁榮的韓國人”。20世紀70年代,政府以《國家教育憲章》為標準,改革教育課程,修訂教科書。韓國還成立了“韓國教育發展院”,進行大學教育改革,實行大學特色體制,目的是“培養具有主體意識的韓國人”。20世紀80年代,韓國教育改革順應了國內外環境的變化,旨在建立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教育體系。韓國制定了2000年國家長期發展構想?教育部門的報告提出了“在21世紀培養在高度發達的社會中引領信息化、國際化、對外開放的具有主體精神、創造精神和品德的韓國人”的目標。1992公布了第六次課程改革綱要,再次把教育改革的戰略放在了培養民主、信息化社會和高度工業化、國際化的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上。65438+1995年5月31日,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出臺,即“建立引領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教育新體系”。它以培養具有全球意識、良好素質和領導力的人才為基本目標,以培養國際化人才為教育改革的戰略方針,將教育開放視為“教育國際化和確保國家競爭力的契機”。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從統壹教育到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多樣化教育,從由供應者決定的教育到尊重需要者選擇的教育,從基於規章制度的教育到自律教育和參與教育。這是基於國際社會的發展趨勢和韓國經濟、科技的發展戰略。改革的目標是培養適應和引領國際潮流的人才。
(3)社會教育和在職培訓
韓國社會教育機構包括市民學校和商業學校。公民學校和高級公民學校為那些想改善或恢復初中正規教育的人提供相當於正規小學和初中的1 ~ 3年的課程。商業學校和高級商業學校向小學或初中畢業或具有同等學歷的人教授1 ~ 3年的職業教育課程。廣播函授大學是韓國社會教育的另壹個重要渠道,為高中後的在職青年和成年人提供四年制課程。修完規定學分的學生可以獲得與普通高校畢業生同等的學位。
此外,通過街道和農村圖書館(即小型閱覽室)開展閱讀活動,通過公園、文化館等場所舉辦各種短期講座,在農村地區組織各種青年班或婦女班,作為社區教育活動的壹部分。課程範圍很廣,從特殊職業技能到各種技術,可謂豐富多彩。
1976,韓國頒布了《企業員工培訓法》,規定任何壹個
150人以上的企業,每年必須為20%的員工提供至少3個月的脫產技術培訓。事實上,韓國壹些大中型企業集團都有辦獨資企業學院甚至研究生院的文化傳統。
(4)特殊教育
根據韓國教育法,每個道和廣域市都必須為殘疾兒童建立1,因此他們應該參加特殊教育學校。近年來,提供初等和中等教育的特殊教育學校的數量壹直在增加。截止1997年末,韓國共有109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總數為22569人。這些學校包括12所盲人學校、19所聾人學校、16所殘疾人學校、63所智障學校和4所智障學校。除了普通教育,這些學校還提供技術培訓,為殘疾學生從事生產性工作做準備。教育部負責學生就業安排,舉辦專項技能競賽。
2.技術
(1)概述
科學和技術是韓國的重要優先事項。幾十年來,韓國對科技發展的認知度很高。政府帶頭倡導,與官員、企業、高校合作,制定和采取了很多政策、法規和措施。比如1967年,政府成立了科學技術部,負責韓國的科學技術研究。又如1982年6月至1年6月,總統親自主持並定期召開振興科技會議,使韓國的科技事業迅速發展。
目前,韓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優先領域是計算機、半導體、機器人、電信和精密化學品。1999,韓國政府制定了到2025年將科技競爭力提升至世界第七位的科技振興長期計劃。根據這壹計劃,韓國將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能源、環境等7個領域作為21世紀的主導科技領域,集中人力物力大力支持這些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此同時,政府還推動了"壹人壹臺電腦"和"壹人壹個網站"等運動。政府還制定了“地方科技振興綜合計劃”和“空間發展工作體系預備計劃”,以逐步增加對地方科研的投入,促進地方科技的均衡發展,制定空間發展的計劃和政策,培養空間發展的人才。
為了保證“科技立國”政策的有效實施,韓國政府大力加強了科技立法。199165438+10月,新的科技創新特別法正式頒布實施。新條例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較大修改,進壹步加強了科技立法。1.成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加強國家對科學技術的領導;2.擴大國家科委的職能;3.添加韓國科學技術評價院;4.發行技術開發彩票;5.振興地方科技。
為了構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韓國政府在頒布和實施新的法律法規的同時,對國家科研體制和政策進行了壹系列重大改革和調整。1.改革和調整國家科研體制,包括加強國家對科技工作的宏觀管理和協調,重組政府科研體制,改革科研院所管理體制,在用人和分配上引入競爭機制,實行評價制度;2.充分發揮企業技術開發的主體作用;3.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4.加強基礎研究。
(2)科學技術研究和發展
從科技研發投入規模來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韓國科技研發總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迅速上升,從1981的0.81%,到1996的2.79%,再到2001的5%。政府還提供稅收和信貸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將研發費用提高到業務總額的3-4%,與發達國家企業看齊。從投資結構來看,80年代中期以前,政府和公共部門占多數。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政府和公共部門投資的比例急劇下降,而私營部門投資的比例則顯著增加。
在1997之前,每年的研發投入增長率基本都在12%以上。根據IMD的調查,按照1997的標準,R&D對韓投資的絕對規模居世界第六位。1998期間,受金融危機影響,R&D投資增速降至10.5%,1999年恢復至13.4%。1999年的研發總投入為12.37萬億韓元。其中,政府和公共部門的投資為3.11萬億韓元,增長率為14.1%,占研發總投資的25.1%,私營部門的投資為9.26萬億韓元,增長率為13.2%。
(3)科研人員和機構
韓國的研究人員和機構數量正在迅速增加。1972年韓國只有5599名研究人員,1995年增加到128000人,平均每千人2.86名研究人員。派往海外培訓的韓國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也逐年增加,20世紀70年代平均超過600人,80年代初為9000人,90年代初接近1萬人。韓國政府也想盡辦法吸引外國高層次科技人才,吸引曾在發達國家學習和培訓的天才科學家回國工作。
1996年,韓國共有2856個科研機構,其中公立科研機構163個,大學、學院、專科學校附屬科研機構258個,私營企業所屬科研機構2435個。韓國的科技信息機構和科研機構主要有韓國科學技術院(KIST)、韓國高等科學技術院(KAIST)、產業技術信息院、生產技術研究院、國家產業實驗院、專利局、中小企業振興團和大田附近的大田科學城。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和韓國高級科學技術研究所在提高科學知識和技術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大德科學城6月建成1992 11,研發機構60家,高校3所。
3.文化和藝術
(1)概述
韓國文化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後,韓國文化藝術擺脫了殖民文化政策的束縛,開始了新的發展。然而,在壹段時間內,文學藝術的發展受到韓國政府實行的文化限制政策的限制。從65438年到0988年,政府頒布了新的文化政策,開始實行寬松的扶持性文化政策。此後,文化領域蓬勃發展。1994年7月,韓國文化政策發展院成立,研究國家的文化發展政策,制定文化發展規劃。
為了振興文化事業,韓國將文化納入法制化管理。相關法律包括《文化藝術振興法》、《公共表演法》、《電影法》、《文物保護法》、《著作權法》、《音像作品管理法》、《博物館法》、《傳統建築保護法》等,促進了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康發展。韓國文化部主管韓國的文化藝術工作。
(2)世界級文化遺產
1995 65438+2月9日,韓國三項文化遺產首次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加入了其他105個國家469項文化遺產的行列。這三處文化遺產包括8世紀位於慶尚北道慶州的佛寺及其附屬的人工挖掘的Seokguram,慶尚北道海印寺收藏的13世紀高麗大藏經,位於首都首爾的朝鮮王朝祠堂(1392 ~ 1910)。1997年,另外兩處文化遺產花城和常德宮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65438-0997年在烏茲別克斯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咨詢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韓國的《訓練國民的正確聲音》和《朝鮮王朝實錄》被認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從65438年到0998年,韓國加入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護國家文化遺產,1999年5月,韓國國會通過了政府組織法修正案,將原來的文化遺產管理局升級為“文化遺產管理局辦公室”。這是韓國政府成立以來首次設立文化遺產管理辦公室,與強調精減兵力、簡化行政不謀而合,因此此舉格外引人註目。
4.媒體
(1)報刊
朝鮮報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朝鮮日報》和《東亞日報》是韓國歷史最悠久的兩家報紙,都是在著名的“三壹”獨立運動後,於1920年創辦的。近年來,韓國報紙在出版和印刷的環境和設備方面投入巨大。
在1997年底,韓國有106種日報,5249種周刊和月刊。加上其他期刊,包括雙月刊和季刊以及65,438+0,465種非商業期刊,韓國出版的報刊總數已達7,393種。但在1998年,受金融危機和結構調整影響,多家報刊倒閉或停刊,韓國報刊總量大幅減少。作為報業的壹項改革措施,最顯著的壹點就是將原本屬於壹個大企業集團的報刊與企業脫鉤,比如中央日報脫離三星,文化日報脫離現代、北京。
農村新聞脫離了韓國文化。另外,從1998到1,很多報紙為了方便讀者,都把原來的豎排模式改成了橫排模式。
(2)新聞機構
1945年光復後不久,韓國第壹家通訊社解放通訊成立。1980年,最重要的兩家綜合通訊社“契約”和“東洋”合並為“美聯社”。“韓聯社”成為全國新聞媒體的合作組織,是韓國第壹家此類通訊社,也是目前韓國唯壹的綜合性通訊社。美聯社與超過45家外國通訊社簽署了合同和新聞交換協議,如美聯社和法新社。
(3)無線電臺
1927年,日本人在首爾建立了第壹家廣播電臺,這是韓國廣播的開始。1945年9月,美軍行政當局接管了該電臺,並成立了KBS廣播公司。這是當時韓國唯壹的廣播電臺。直到1954建立了壹個私人廣播網絡——基督教廣播電臺(CBS),才開始播放教育和宗教節目、新聞和娛樂節目。韓國最早的商業廣播電臺是釜山文化廣播電臺,1959年4月在釜山成立,也成立了壹些私人廣播電臺。1966年,首爾調頻廣播公司開辦電臺,標誌著韓國調頻廣播的開始。其他三家FM電臺成立於1970。
大眾傳媒在1980年秋合並,極大地改變了韓國廣播的歷史。韓國廣播公司(KBS)已成為最大的廣播網絡,擁有25家地方廣播電臺,目前提供10種語言的廣播服務。1990年,整個韓國廣播行業又掀起了壹波改革浪潮。改革的壹項政策是以私營廣播電臺的出現來補充國營廣播電臺。另壹個現象是建立了壹些專門的廣播電臺。韓城管理的交通廣播電臺(TBS)成立於6月1990,國營教育廣播電臺(EBS)成立於2月1990。1996年6月,韓國共有116家廣播電臺,其中FM電臺62家。1997年,駐韓美軍廣播網更名為美軍廣播網(AFN)。1998 12、韓國廣播業界成立廣播改革委員會,主張改善和強調廣播電臺。
公益與公平。
(4)電視
1956年,韓國第壹家電視臺也是在首爾開設的私營商業電視臺,但這家電視臺在1989年被大火燒毀。196112月310日,政府在首爾成立了官方的韓國廣播公司電視臺(KBS電視臺),作為韓國第壹家提供國家電視服務的電視臺。此後,TBC-TV於1964和65438+2月開播,而MBC-TV於1969年8月成立,後來擴展為擁有19家地方電視臺的全國電視網。1980 65438+2月1日,韓國政府允許播放彩色電視節目。從1990開始,民營電視臺不斷湧現。目前,韓國共有46家電視臺。
1961韓國廣播公司電視臺開播時,韓國只有25000臺電視機。到1998年3月,在韓國廣播公司註冊的彩電超過1580萬臺,中國平均每戶超過1臺。全國各地使用的黑白電視機也有數百萬臺。
(5)有線電視
有線電視於1970年首次引入韓國。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由於公眾對信息需求的增加和通信技術的進步,廣泛接收有線電視成為必要和可能。1991,政府決定允許引進完整的有線電視設備。1995 3月1,有線電視開播。截至1997,有線電視* * *有29個頻道播放16個節目,其中3個為公共頻道。
(6)衛星電視
自1996年7月以來,韓國廣播公司通過無限之花通信衛星在兩個頻道播放電視節目,自1997年8月以來,教育廣播電臺也在兩個衛星頻道播放電視節目。1999年8月,韓國阿裏郎電視臺從韓國進行了第壹次海外衛星電視直播。電視臺獲得了整個亞太地區、北歐、北非等60多個國家的電視直播權,全天候播出電視節目。
5.運動
韓國政府特別重視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國際比賽水平
中國在提升國威和發展體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經成為政府的壹項重要國策。
為了發展體育事業,韓國政府早就制定並頒布了相關法律法規,如1962年頒布的《國家體育振興法》和1976年頒布的《國家體育振興基金法》。政府還獎勵成績優異的運動員。1982年,政府成立體育部。1993,該部與文化部合並,成為文化體育部。1998該部改為文化和旅遊部。首爾奧林匹克運動促進會成立於1989,負責籌集和管理促進國民體育和提高運動員水平的資金。朝鮮體育委員會(KSC)負責所有業余體育活動。該協會由47個單獨的聯合會組成。
隨著經濟的發展,韓國對體育的資助逐年增加。1977年以前,每年的體育經費不到100億韓元,80年代大幅增加。1995籌集了5000億韓元的體育振興基金。
為了加強體育科研和教學,有關體育組織有計劃地組織體育教師和教練到國外學習和研究,並聘請外國體育人士到韓國講學、指導和傳播他們的經驗。為進壹步完善和加強國家認可的教練培訓體系,首爾大學、韓國柔道學校、忠南大學、朝鮮大學、東亞大學被指定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機構,培養體育人才。
良好的群眾體育基礎和快速的經濟發展,以及政府對體育工作的重視和推動,使得韓國的體育產業發展迅速,並在壹系列國際比賽中取得巨大成功。尤其是在65438-0988年漢城舉辦的第24屆夏季奧運會上,取得了世界排名第四的成績,令世界矚目。1992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第25屆夏季奧運會上,韓國排名第七。在亞洲,韓國是唯壹四次進入世界杯決賽的國家。
現在韓國是世界公認的體育強國。它不僅積極參加各種國際和地區體育比賽,還主辦了許多國際和地區比賽。從1971開始,韓國每年都會舉辦國際足球錦標賽。除了1986年的10亞運會和1988年的奧運會,2002年韓國在釜山舉辦了14亞運會,與日本同年。
(二)國民生活、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
1.國民生活
隨著過去30年經濟的快速發展,韓國的國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從65438年到0996年,韓國人均國民收入(GNI)達到11380美元,創歷史新高,這使得韓國加入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生活水平躋身世界中等發達國家行列。1997金融危機後,韓國失業率大增,工資水平下降,收入大減。從65438年到0998年,人均國民收入只有6823美元,是90年代最低的,回到了80年代的水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7.5%,為1991 (9.3%)以來最大漲幅。城市居民月平均收入為21.33萬韓元,同比減少6.7%,月平均名義收入首次出現負增長。家庭月均支出為654.38+0.536萬韓元,同比下降8.4%,月均消費支出也首次出現負增長。從消費趨勢來看,除了家庭必須支出的項目外,其他項目的支出都有明顯下降。從收入分配來看,最高工薪階層平均月收入為424.4萬韓元,是最低工薪階層平均月收入78.4萬韓元的5.4倍以上。從消費支出規模來看,最高工薪階層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為207.2萬韓元,是最低工薪階層平均每月消費支出76萬韓元的2.73倍。從消費占比來看,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在食、住、水、電、暖、醫等基本消費項目中占比很大。相反,高收入群體的消費在教育、娛樂、交通、通訊、服裝等選擇性消費項目中占比很大。1999通過兩年多大刀闊斧的經濟金融改革和結構調整,經濟恢復,就業人數大幅增加,失業率大幅下降,收入增加,人均國民收入達到8581。
2.社會保障
韓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分為兩類:壹類是根據《社會保障法》制定的保險計劃,包括醫療、關閉、失業、養老、工傷、家庭補貼、孕婦分娩、家庭喪葬等。另壹種是公共救濟計劃或免費贈送,向老年人、因工傷致殘者、精神障礙者和先天殘疾者提供生活費、津貼和醫療費。保險的範圍分為兩部分:可以享受保險,可以享受公濟。根據政策實施各種福利制度,
並逐步擴展和發展這些系統。
韓國社會保障計劃的具體內容如下:社會保險方面,有醫療保險、工傷事故賠償保險、養老保險、海員保險、解雇津貼制度等。此外,在公共救濟和社會福利服務方面,社會衛生部為需要生活護理的人提供食物、燃料、教育、藥品和喪葬費。
1998養老金制度擴大到所有工作場所和自營職業者。2000年2月,韓國頒布了《國民基本生活保障法》。根據這項新法律,從2000年6月5438+10月起,所有收入低於韓國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標準的家庭都將獲得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新規的核心是放寬政府救助對象的標準。預計新規實施後,由政府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將從目前的50萬人增加到654.38+0.53萬人。該政策的實施是韓國成為福利國家的重要壹步。
3.衛生保健
(1)概述
韓國在1963年制定了醫療保險法,從1977開始在500人以上的制造業和建築業單位實施醫療保險制度。從1979到1,韓國開始實行公務員、教師等行業人群的醫療保險制度。1988 1月,韓國醫療保險制度的適用範圍擴大到農村和漁村及5人以上的單位。1989年7月,其適用範圍擴大到個體經營戶等城鎮居民,從而實現全民醫保。目前,韓國實行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形式的醫療保障制度。醫療保險有四種,即公職人員公共保險、文藝界和城市自由職業者職業保險、農業和漁村居民區域醫療保險、私營企業工人工廠醫療保險。
韓國的醫療衛生已經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先後制定了《醫療法》、《醫療保險法》、《公務員和私立學校工作人員醫療保險法》、《醫療技師法》、《農業和漁村衛生保健特別措施法》。
衛生和社會事務部是韓國衛生保健的集中管理單位。此外,在醫療保健領域有影響的團體有韓國紅十字會、韓國醫學協會和韓國護理協會。
(二)醫療衛生條件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費用在家庭總支出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自20世紀70年代後半期以來,大多數人可以享受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7月1989,1,國家醫療保險制度範圍擴大到全國。自此,享受醫療保障的人數為總人口的100%。到6月1997,65438+2月,全國參加醫保制度的醫療機構達到55429家。1998期間,95.3%的人受益於各類保險,其余4.7%的人可以直接獲得醫療救助。
20世紀80年代初,韓國基本根除了霍亂和腦膜炎,傳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感染率逐漸下降。目前,韓國4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已降至2.0‰,達到較先進國家水平。
2000年,韓國從事醫療行業的人數為20.74萬人,其中醫生6.22萬人,醫院32774家,其中現代化大型綜合醫院271家,床位209248張。
太多了,這只是壹部分。讓我給妳地址。滿意了記得給分。(* 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