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參考答案
2012高中畢業年級第壹質量預測
文本參考答案
壹、現代閱讀(9分,每小題3分)
1.b(從局部概括到整體,原文是“在壹定程度上,它消解了……”)
2.a(無中生有,說“大散文”沒有“小散文”、“明星寫作”那麽煽情)原文裏沒有這些信息。
3.c(絕對,原文的“逐漸表現出自我意識”是指散文還沒有完全擺脫外界影響,達到完全的自覺,所以說“今天的散文創作已經擺脫了這些影響”就太絕對了)
二、古詩詞閱讀(36分)
(壹)文言文閱讀(19分)
4.答(聽:治理。)
5.D(①指孫長卿因其“祖父朱遜”而任此職,不能說明其“長於政治”;⑥表示孫長青“清正廉潔”)
6.c(不是孫長青拒不執行開茶禁令,而是法院不聽孫長青的建議)
7.(1)(仁宗)稱贊孫長青年輕機智,想把他留在東宮為自己服務。(但是)孫長青以母親生病為由婉拒了。翻譯大意給2分;“賈”(贊美、欣賞)、“敏”(敏捷、機警)、“詞疾隨母”(介詞短語後置結構),每翻譯壹句給1分。
(2)慶州居險要,苦於無水。它曾經從山谷中挖運河為城裏的人們取水,不久就被切斷了。
翻譯大意給2分;患”(患“患”或“患”)、“畫”(畫水)和“不久之後”,壹個翻譯給1分。註:1。關鍵詞和“大意”不會重復扣分;2.關鍵詞也可以翻譯成同義詞。
(2)讀古詩(11)
8.說明提前出發的典型環境,渲染壹種荒涼寒冷的氣氛;暗示旅行的艱辛;它襯托出旅行者的陰郁情緒和對旅途的厭倦。起風了,到處都是霜,說明是初冬,天氣冷;蘇煙驚起,殘月當空,天剛蒙蒙亮,旅人帶著霜上路,凸顯出發的早;蕭瑟的晨景凸顯了詩人旅途的艱辛和心情的悲涼。(5分;總說3分,答壹分到1分;欣賞2分,可以結合形象和意境分析任意兩點)
9.《轉心生翼》作詞人恨不能馬上飛回故鄉,凸顯了歸鄉的急迫;而悲如雲,恨如雨,則突出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春熱促生”描述的是新陳代謝的先後,日月相互促生。與《除夕》壹起,表現了詩人對歲月緊迫、歲月飛逝的傷感。“郎平風梗有什麽好處”用隱喻來形容自己的生活是“郎平風梗”,他流浪的不確定性和他對被拘留生活的厭倦。最後幾句寫了我對歸家的渴望和對愛人的思念。(6分;鄉愁、流年、無聊與漂泊、鄉愁四點中,任意三點作答,結合文字分析。
(3)名篇名句聽寫(6分)
10.(1)滄海壹粟悼我壹生的時刻。(2)天如酥草多雨。
(3)居廟堂高則憂民,居江湖遠則憂君(6分;每句1,有錯別字的句子不得分)
三、文學文本閱讀(25分)
11.(1)答D給3分,答B給2分,答A給1分;答案C和E不給分。(壹)“我從來沒有去發現”以及我不習慣孤獨的原因;c .說“反映了山民和城裏人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精神隔閡”是不當的;e)對“山那邊很正常,不是好地方”的錯誤理解
(2)①設置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2)引出下面“我”對祖先為何遷徙的好奇和探索,為“我”主動向老牧羊人詢問“山那邊的風景”做鋪墊;最後離開家鄉回到城市,更凸顯了我對家鄉的眷戀。(6分;答壹分給2分,意思對了;如果只是簡單羅列概念而沒有分析,最多給3分)
(3)①知足常樂:放羊的時候,我嘴角和眼角掛著微笑,享受著“舔”他的葫蘆,看著羊“咩咩”悠閑地吃草。2不善言談:“我”主動找他談話,每次他的回答都極其簡潔。3喜歡漂泊,隨遇而安:不斷的遷徙,羊怎麽過,他就怎麽過。4喜歡自然:感覺四野很好。(6分;答壹分給2分,其中概括和分析各占1分)
(4)觀點壹:尋根。先人去世時,總會催促後代把他的屍骨擡到山那邊安葬,以示眷戀,回歸故土。文章的標題是《山那邊的風景》,文章主體部分“我”和老人的對話也是關於“我”探索山那邊的風景。3“我”壹直很好奇祖先為什麽遷徙,想追求祖先曾經擁有的生活環境或者生活狀態。4“我”從離開家鄉到城市,就和家鄉結緣了。
觀點二:流浪。山那邊沒有發生過天災人禍,但是我的祖先在300多年前的壹個晚上從山那邊搬到了山那邊,說明人們往往在這裏久留,渴望離開故土,開辟新的生存空間。老牧羊人繼續前進。羊去哪裏,他就去哪裏。流浪是他的生活方式。(3)“我”從農村到城市也是壹種漂泊。④祖先、牧羊人和“我”都在流浪,說明人性對現狀的不安和對新“風景”的渴望,流浪其實是存在的常態。
觀點三:比喻不同人生態度的碰撞。我和我的祖先對家庭遷移的態度不同。搬到壹個新的地方後,祖先死後還是會回到家鄉,只是他們不打算追究過去,而我卻壹直有探究家族過去的欲望。我爺爺不明白這壹點。他只是嘲笑我的好奇心。②“我”從農村搬到城市後,依然懷念家鄉;我站在壹個新的地方,卻可能感受不到它的“風景”之美,所以總是懷念老地方,對城市和農村的態度總是矛盾的。③老牧羊人和“我”對遷徙的態度完全相反。他自足快樂,他幸福快樂。他不明白我站在山的這壹邊卻想在另壹邊壹探究竟的好奇心,也不明白他會永遠走下去,不會錯過任何美景的超脫。
(8分;觀點明確得2分,觀點有理由得2分,任何意義得3分)
四、實用文本閱讀(25分)
12.(1)答D給3分,答B給2分,答A給1分;答案C和E不給分。不夠全面;c .“說明他非常渴望得到別人的關註和理解”是誤解;“記憶深刻,思想深刻”“努力學習攝影”等e字不準確。)
(2) (1)指周海嬰早期的寫真集,用相機記錄中國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生活;②指他壹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被他父親的偉大形象所掩蓋。他是大眾眼中偉大父親的影子,是被人場“控制”的道具,大半輩子扮演著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角色;③指他鮮為人知的精神世界和真實的自我。(6分;回答壹分,給2分,意思就對了。)
(3)問題1: ①呈現了豐富的圖片圖像;(2)註意人群密集的盲區;③關註市民生活,拍很多人的照片;(4)沈郁的風格。(3分;答壹分到1,任意答三分)
問題二:①從小對攝影有壹種奇怪的新鮮感和親切感;②他關註市民生活,對人們的生活感受非常敏感;(3)攝影本身已經成為他心靈的夢遊,他可以在攝影中表達真實的自己。(3分;給1壹個點)
(4)觀點壹:有必要。①線描部分以巧妙的比喻肯定了周海嬰寫真集的價值,攝影是周海嬰表達真實自我的重要方式。寫相冊就是寫周海嬰。(2)含蓄地表達了對周海嬰自身價值的肯定。他大半輩子都背負著家族榮譽的重擔,活在別人的期待和規定中,但他也有自己的個性和價值。他最終用自己的攝影作品展示了自己,這與《走出歷史暗室的周海嬰》的標題是壹致的。③線描部分是文章主題的升華。人們只註意到懸在周海嬰頭上的耀眼榮耀,卻忽略了他作為個體的真正價值。最後告訴我們,不能用太功利的眼光看待壹切。“好樹會留痕”,美好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價值。
觀點二:沒必要。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寫周海嬰和他的攝影集,但下劃線部分壹般討論什麽是有價值的,什麽是沒有價值的,這就脫離了主要內容。②文章標題為“走出歷史暗室的周海嬰”,撰寫其攝影作品集的重點是突出他難以走出暗室,難以表達真實的自我,而結尾的評價更側重於對其攝影作品的價值判斷,偏離了文章主題。(3)前文的相關內容已經肯定了攝影對於周海嬰的個人價值,以及其作品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線描部分用隱喻來天真的肯定他作品的價值,似乎有些畫蛇添足。
(8分;觀點明確的給2分,回答原因的給2分。
五、語言的運用(20分)
13.b(用錯了對象,“栩栩如生”是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就像活著壹樣。這裏用的是“活潑的”、“充滿興趣的”)
14.d (a)語序不當,應將“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放在“改進教學方法”之後。b .如果對象不全,應在“人口老齡化”後加上“的情況”。c .偷偷轉移話題,應該在“該網友”前加上“此事”;另外,“用手機視頻”也要改成“用手機視頻”。)
15.C
16.(5分。觀點鮮明,有自己的見解2分;有道理,語言流暢度3分。)
參考點:①公民素質低;②韓宏剛組織性差;③廉價蔬菜傷害農民;4盲從導致集體道德失範。如果妳有其他意見,妳可以說得通。
[舉例]這壹新聞事件反映了部分市民素質低下。拔免費的蘿蔔無可厚非,但在享受別人給的好處的同時,去偷別人的紅薯和蔬菜,就是壹種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這件事不僅暴露了壹些公民貪得無厭、見利忘義的自私心理,也提醒我們提高國民素質任重道遠。
17.(6分;每句3分,其中“語義連貫”2分,句型壹致1分)
【例】與其討厭沙漠,不如種壹片綠野。
與其抱怨寒冷的冬天,不如點燃篝火。
與其恨風雨,不如捕捉彩虹。
與其抱怨山高,不如造壹架梯子。
六、寫作(60分)
18.參考2011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二男孫長青,揚州人。因為祖父朱遜,他被任命為省校書記。大年三十的時候,朱遜駐紮在永州,讓孫長青帶著佛像去見皇帝。(此時)宋仁宗主政天下,稱贊孫長卿年輕,對答如流,要留他在東宮為自己效力。(但是)孫長青以母親生病為由婉拒了。皇帝提拔孫長青掌管滁州糧草所。該州的倉庫裏儲存著50萬石大米,其中壹些已經腐爛多年,無法食用。當官的怕犯法,誰也不敢輕易出倉。孫長慶考慮到新舊糧,把好米篩出來留下,用清水把舊米洗幹凈,去掉汙垢,讓那些官員免於受罰。
孫長青擔任河南省總裁判。秋天,大雨滂沱,軍營房屋被毀。有人說有些士兵要造反了,洛陽城壹片嘩然。孫長青急忙告訴他們:“雨水沖毀了房屋,未能修復。為什麽要叛逃?恐怕有人想借機動搖我們的士氣?”(孫常青)審問完壹個首要分子,殺了他,當晚留在軍營,大家的心才安定下來。孫長卿任州知府。有人上訴說是別人殺了他哥哥。孫長青調查他說的不合理,詢問他的家庭財產。他回答說:“是上級。”又問:“家裏有幾口人?”回答:“只有這個弟弟。”孫長慶道:“所以妳殺了妳哥哥。”審問這個人,他認了罪,縣裏的人都把孫長青奉為神。
孫長卿曾任江東、淮南、河北轉運使,江浙、荊淮海運使。壹年通過水路運到北京的大米達到800萬噸。有人質疑運輸的大米太多。孫長青回答:“我不想有盈余,但我用它來防止荒年。”討論者認為楚河多風浪,請求開通淮河至高郵的盱眙河。孫長青說:“地勢有山防曲折,勞動難成。”這件事交給了水利局,數百萬農民工被動員起來。最後沒能完成,就被遺忘了。當時要開放賣茶收稅,叫孫長青來商量。孫常青說:“本來我們的祖先在西北第二道邊陲專賣茶葉是為了購買軍糧,公私都方便。現在實行的措施還不足以補貼邊境十分之壹的軍糧支出,國家的財政支出都損失了。”於是法院以不便為由拒絕聽取十五條理由。
任命孫長青為陜西轉運使。壹年後,任青州為年號。慶州居險要,苦於無水。它曾經從山谷中挖了壹條運河為城裏的人們汲水,不久就被切斷了。孫長青挖了壹百口井,找到了泉水。泥陽有洛川、馬嶺等地。山上有壹條危險的棧道,它面對著萬丈深淵。路過的人都很害怕。孫長清遊唐時,發現了古道,將其開辟為通衢。改為定州周知。
西寧元年,河北發生大地震,城墻、糧倉倒塌。孫常青盡力去修復它們。宋神宗知道他的才能,成了兵部侍郎。次年,他去世,享年66歲。
孫長卿沒有文采,但精於政治,是個稱職的官員。孫長青很老實,從來不拿別人壹分錢。孫常青任定州周知時,享有80萬元園林好處費,全部歸公。孫長卿死後,皇帝下詔將他的靈柩護送回原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