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觀的差異
中國人重視整體和諧,而西方人重視差異分析。中國哲學講究對立統壹,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西方哲學主張客觀世界獨立,主客觀分離,對立而不互補。中國古代的辯證思維比西方發達得多。這種思維方式註重整體觀念和對立統壹的觀點。儒家和道家都註重從整體上觀察事物,註重事物之間的聯系。老子和孔子在觀察事物時,都註重對立及其相互轉化。在中國古代,人們將這種宇宙模型的概念滲透到園林活動中,從而形成了獨特的群體空間藝術..
與西方清晰客觀的口才相比,中國的大部分古代哲學家都有壹種佛的風範,他們對道進行冥想和體悟,卻始終沒有壹個明確的答案。中國園林有這種味道,就像中國畫是寫意而不是工筆,中國人講究和諧,“樂者天地之和”。因此,他們在造園中也註重含蓄、深刻、虛幻,特別是虛實交替,這已成為中國園林的壹大特色。西方園林嚴謹,軸線筆直,通暢無阻。而中國園林講究“換景”,即使是小園林也能在隱蔽中拉出很大的景深,其中的奧妙就在於藏而不露,含蓄蘊藉。
2、自然觀的差異:
中國哲學傳統的主流是天人合壹,《易傳》提出了天人合壹。其象傳曰:“切入天地之道,輔助天地之適應”,並在系辭中曰:“天地之範圍不逾,乃萬物而不留。”自然的適度必須符合其自身的規律,自然的輔助應該是適度的,模仿自然的自然功能而不過分,用來成就萬物而不缺乏。這些都是人類進取與維護自然,適度與和諧,差異與互動。崇尚自然的思想首先表現在中國人對中國建築的特殊審美情趣上。平和自然的審美原則雖然是建立在人性尺度上的,但也離不開崇尚自然的思想。比如園藝的本質就是“借景”。“公園外面有壹個奇妙的場景?借?場景外的風景是怎樣的?什麽時候?花、樹、雲、風、鳥、花,看不見的風景,摸得著的風景,交織成壹首歌。”可見中國傳統園林的巧妙和精彩。明明是人造的山、水、園,卻要借花鳥蟲魚、奇山細水,營造出“如天、渾如自然”的局面。尤其是江南園林,園林越小,越註重自然之美。白居易在廬山建草堂,寫詩說:“何以我洗耳,屋頂飛落泉。”何必潔凈我的眼睛,砌在白蓮下;左手提著鍋,右手拿著五根弦...壹只倦鳥會得到壹片蔥郁的森林,壹條幹魚會回歸壹片清泉。如果妳不想這樣,那有多難。“中國文人的這種理想變成了煙火,變成了私家花園。甚至皇家園林也比西方皇家園林更有閑情逸致。
三,中西園林布局的差異
中西古典園林在整體布局上最大的區別在於突出自然景物或建築。以法國宮廷畫院為代表的古典造園藝術的突出特點是平面構圖強調花園的中軸線,花園中的林蔭道、花壇、水池、噴泉、雕像。小建築、小廣場、放射性路徑等。都是圍繞這個中軸線排列的,強調這個中軸線。在這個中軸線高度的起點,排列著高大嚴謹對稱的建築,建築控制著軸線,軸線控制著花園,所以建築也控制著花園,花園從屬於建築。顯然,這種園林的基本指導思想來自理性主義,即“迫使自然接受對稱法則”
中國的園林與眾不同。園林建築不僅要滿足遊客欣賞自然風景的需要,而且要成為被欣賞自然風景的壹部分。也就是說,它們具有觀賞和觀賞的雙重功能。所以,風景園林要與山、水、植物協調好。所以在整體布局上,既沒有軸對稱,也沒有什麽規律可循。反而是依山傍水,蜿蜒曲折。不僅花草樹木離開了自然的原貌,就連人工建築也盡量順應自然,高低不平,力求與自然融為壹體。
第四,中西風景園林的差異
& lt& lt人類最初住在樹上和洞穴裏。自從人類建造了房屋,就遠離了風、雨、蛇、獸的襲擊,大大改善了繁衍的條件,這是人類進入文明史的重要壹步。& lt長期以來,中西園林建築在壹個相對封閉的體系中獨立發展,交流的機會很少,形成了形式各異、個性差異很大的東西方建築。只是到了近代,隨著中西思想、文化、科技的交流與融合,中西園林建築不僅與其傳統建築有很大不同,而且更趨於壹致。中國的園林建築深深滲透著中國的藝術審美情趣。蘇州園林精巧玲瓏,短距離內有多重景觀變化,如獅子林中假山曲徑,極為曲折。在園中很多地方都體現了虛實、分虛實、隱虛實的原則,這些原則在中國的山水畫中都有所體現。
園林建築體現了中國士大夫的思想追求和藝術品位。傳統士大夫視齊治平的培養為高桂。無論是朱成的理學,還是王陸的理學,都重視對誠、修身、齊家的研究。他們修煉的是“內在宇宙”,是筆墨中的書畫,是植物、巖石、巖石中的造園。他們把浩瀚的宇宙包含在心中,或者說他們把生命的內在修養看作宇宙中最廣泛最重要的知識,也就是把它看作宇宙。在中國古代,除了李白和徐霞客之外,探險者並不多,這與士大夫重視“內宇宙”的修煉,而不重視“外宇宙”的探索有關。這些都反映在建築上,表現為內容和形式的華麗和精致。他們將“內在宇宙”投射在景觀建築上。& gt
中國的園林建築以木結構為主,而宮殿的地基和普通住宅的墻體都是夯土。西方園林建築用磚的技藝舉世無雙;歐洲的花園建築主要是用石頭建造的。現代學者普遍認為這與各地的自然地理條件有關,但我認為這並不是壹個很有說服力的解釋。多山的中國不缺石頭。萬裏長城除了夯土,用的石頭更多。森林茂密的歐洲不缺木材,歐洲的原始園林建築也經歷了傘狀樹枝和棚子時期。
東西方民族的文化和性格差異也體現在園林建築的材料上。總的來說,西方園林建築的另壹個特點是開放、壯麗、壹覽無余。這與中國封閉、內斂、隱蔽的墻文化形成鮮明對比。西方風景園林從正面方向可以得到主要印象,妳可以得到全景。即使有草坪和花園,也是露天的。中國的宮殿建築,只有多維地從空中看,才能得到整體輪廓。再加上大門口有墻,所以有“庭院有多深”的詩句。中國的園林建築呈圓形,復雜曲折,絕不像西方的草坪、花園那樣直接、簡單、開放。中國,無論宮殿還是花園,都是圍墻環繞。西方建築的墻在若有若無之間,即使有,也不會給人封閉壓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