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創建於1952,是河南省最早成立的工科院校之壹,先後受國家農業機械部、國家機械工業部和河南省領導。經過56年的發展,學校聚集了壹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在全國享有盛譽,在中原地區有重要影響。是河南省三所重點綜合性大學之壹。
學校現設有22個學院,1個體育學院,***23個教學單位;現有62個本科專業,6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理、工、農、醫、經、管、文、法、史、教育等10個學科。擁有MBA、工學碩士、農業推廣碩士等專業學位授予權。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是教育部授權的招收培養博士生的聯合單位。學校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6986人,其中本科生22825人,研究生992人。建校56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近654.38+0.4萬名高級專門人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732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66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8.5438+0%;博士333人,碩士788人,博士和碩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4.72%。現有高級人才200余人,包括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市級優秀專家、省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博士生導師21人,院士7人,省特聘教授7人。全國優秀教師、河南省名師、河南省高校創新人才、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69人。
學校擁有15省級重點學科和12省級特聘教授崗位設置學科;有“教育部摩擦學與材料保護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機械設計與傳動系統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有色金屬材料科學與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先進制造技術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河南省顯微外科研究所”等省級研究基地。有“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電工電子”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有“中國齒輪教育培訓中心”、“中國軸承展覽館”、“河南省機械工業CAD培訓中心”、“河南省制造業信息技術服務中心”等國家級、省級教學培訓基地。洛陽市有10重點實驗室,洛陽市有5個工程技術中心。《河南科技大學學報》有自然科學版、社會科學版和醫學版三個版本,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自然科學版是我國科技類核心期刊,獲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壹等獎,社科版是河南省壹類期刊,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研究會評為“全國優秀社科期刊”。
學校在錐齒輪研究方面保持了國際先進水平,研究成果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高性能銅合金引線框架技術、數控與機電壹體化技術、軸承設計與摩擦學、耐磨材料與材料保護技術、車輛設計與內燃機技術、新型功能材料、牡丹快繁技術等研究處於國內先進水平;計算機信息處理與控制、腫瘤學、神經外科、法醫學、顯微外科、農業收獲機械與農副產品加工技術、旱作農業與育種、預防獸醫學、動物育種與繁殖等方面的研究特色明顯。
學校現有西苑、京華、舟山、開元四個校區,占地面積4316.56畝(2877708平方米),建築面積78.7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45.69萬平方米,學生宿舍21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189萬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13萬元。圖書館建築面積24500平方米,藏書335565438+萬冊,中外文期刊近2000種。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和應用水平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校園網主幹帶寬2.5G,數據存儲容量41TB,校園網用戶36364戶。體育場館面積101359平方米,其中室內體育場館10400平方米,與洛陽市共用並用於教學的體育中心75086平方米。
學校有三所附屬醫院,其中壹附院是省級綜合教學醫院、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強醫院;醫院擁有床位1200張,固定資產總額3.36億元;省重點學科4個,碩士學位授予點6個。醫院綜合競爭實力和社會影響力位居河南省綜合性醫院前列。
在長期的自強不息的奮鬥中,學校踐行了“心學博學,精益求精”的校訓,形成了“敬業卓越”的教風,“勤學慎思,尊師重道”的學風和“和諧自強,嚴謹求實”的校風,從而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