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濟南千佛山信息

濟南千佛山信息

千佛山位於濟南南部的東部,離市中心不遠。千佛山峰巒起伏,森林茂密,猶如濟南的天然屏障。是濟南三大景區(趵突泉、大明湖)之壹。千佛山古稱驪山,又稱舜耕山。相傳古時候,虞舜帝為民時,在驪山下勞作,名曰舜耕山。據史書記載,隋朝時期,佛教在山東盛行,虔誠的信眾沿山、沿墻雕刻大量石佛,修建了數千座佛寺,故名“千佛山”。沿著盤島西路往上爬,亭子旁邊有壹座唐懷亭和壹座古塔。據說唐朝著名的士兵秦瓊曾把他的馬拴在這裏。在半山腰,有壹座彩繪牌樓,即“七言九殿”廣場。登上亭子,靠欄桿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風光壹覽無余。千佛山上的石雕集中在興國寺後的千佛崖上。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於唐代,後為他人代建,規模日益擴大。廟門外西南上方的懸崖上,有“第壹密華”四個大字,每個約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60多尊隋代石佛,歷史悠久,藝術價值很高。在千佛山的東面,佛慧山上也有石雕佛像。其中,主峰腳下有壹個龕,龕內有壹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俗稱“大佛頭”,是非常罕見的石雕。

風景:

◆佛教文化

1,萬佛洞。在北麓,1992於9月30日正式開通。展覽線路長達600多米,匯集了“莫高窟”、“龍門精粹”、“麥基館景”、“雲岡集”四大中國著名洞窟。經過藝術濃縮和重建,現已創造出28888尊佛主、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塑像,其中最大的臥佛長28米,洞外高65438。最小的只有20~30厘米。

佛教藝術從東漢傳入中國。經過勞動人民對其精髓的長期思考,它形成了壹種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特殊風格。這些特點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這裏,我們可以看看北魏、唐宋時期的雕像。

2.位於興國寺南側的千佛崖是濟南早期的造像群,對研究我國隋代佛教頗有價值。

摩崖上有隋開帝七年(587)至開帝十五年(595)雕刻的130多尊佛像。極樂洞是雕像群中的主洞,中間盤腿而坐的阿彌陀佛,高3米,身後飾以佛光。右邊大勢至菩薩,左邊觀世音菩薩站立,高近3米,雕於帝皇十壹年(591)。其他的洞穴都散落在洞外的石壁上。

3.觀音園內有壹池,池畔聳立著陡峭的石頭,石質臥波,美輪美奐的石頭點綴其間。陰影縈繞,鳥兒歌唱。池水清澈見底,荷花開得鮮艷,金鯽魚嬉戲。裏面有噴泉,濺起珍珠玉石,彩虹反射陽光,蔚為大觀。站在荷塘中的是“白觀音”,高達13米,為觀音園中最大。水池四周有各種喬裝的觀音,端莊傳神。

4.觀音園內有壹池,池畔聳立著陡峭的石頭,石質臥波,美輪美奐的石頭點綴其間。陰影縈繞,鳥兒歌唱。池水清澈見底,荷花開得鮮艷,金鯽魚嬉戲。裏面有噴泉,濺起珍珠玉石,彩虹反射陽光,蔚為大觀。站在荷塘中的是“白觀音”,高達13米,為觀音園中最大。水池四周有各種喬裝的觀音,端莊傳神。

5.極樂洞東邊的黔婁洞。它有幾米深,折疊30%後呈長方形。它是人工挖掘的,類似壹個房間,面積20平方米,高兩米,就在原來坐像的正中間。

在洞穴的上端,有壹個石雕,上面寫著“黔婁洞”幾個大字。小字記載了黔婁子的身世,意思是:黔婁子,周朝齊國人,隱居於此,挖了壹個石洞,未曾下山。他寫了四本書,叫做《黔婁子》,都是關於道教的。魯國公聽說他很有才能,就派使臣來聘他為丞相,他拒絕了。每次齊威王被打敗,他都來咨詢,黔婁給他壹個秘密消息,所以他轉敗為勝。

洞內營門石壁上還嵌有壹石碑,記載了子的故事:“錢為君子,蓋布被。捂頭就夠看了,捂腳才是最先看到的。有人(曾)說,“如果妳靠在妳的被子上,妳就會死。黔婁的妻子的壹天:“有足夠多的傾向,但不夠正確。”生而傾斜不是妳的本意,死而傾斜才是。這句話流傳至今,成為佳話。

6.興國寺,位於千佛山山腰,占地3000平方米,是山東著名的香火勝地。據史料記載,明朝成化七年(1471),該寺毀於大火。成化四年(1468)八月三日,德宮官員蘇仙遊覽千佛山,見此情景深感慨嘆,於是捐資修建佛寺、僧房、廚房、糧倉。寺內有釋迦牟尼、大悲天、地藏王菩薩、十八羅漢、四天王等塑像。寺門朝西,額前題有“興國寺”字樣,由中國佛教協會原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石刻對聯:“暮鼓晨鐘醒人間名利,借佛名之聲喚回苦夢迷”,為濟南書生楊肇慶所寫。門的兩邊,是二樓的鐘鼓。在寺廟入口的南側,有許多佛像雕刻在千佛崖的石壁上。自西向東依次為龍泉洞、極樂洞、天福洞、對花亭。

院內有彌勒殿、觀音殿、法堂、玉佛殿、禪堂。東側大雄寶殿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及眾多羅漢。

7.公園內1996增加了18尊羅漢和壹尊臥佛,分別擺放在道路兩側和廣場上。

羅漢,佛陀的師父釋迦牟尼的弟子,受佛陀指示,活在世上,受他人供養,護持佛陀,利益田地。他們身懷絕技,有的降龍,有的潛伏猛虎,有的縛獅,有的捉妖,深得人們的敬仰。五代時,崇羅漢之風甚盛。

羅漢是梵文“河羅漢”的簡稱,其形象,出自唐代玄奘譯《法註》,是歷代藝術家根據佛教經典創作的,不達規模。外貌或老或少,或善或惡,或美或醜,想象力非常豐富,給人壹種藝術享受。

這些阿羅漢是:(1)杜賓·羅羅·波羅(2)卡諾·加拉瓦(3)卡諾·羅羅·波羅(4);(5)諾居羅(6)巴德拉(7)加利卡(8)。(13)因傑托,(14)瓦納波斯,(15)阿斯特,(16)朱查班托加,(17)加沙亞巴,(18)納達。

臥佛,1996 65438+二月落戶千佛山,位於盤山大道與通往萬佛堂的道路交界處。這尊臥佛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側臥像。它是花崗巖,長10米,重50噸。它橫跨東西,頭朝東朝北,右手放在頭上。它穿著壹件適合所有家庭的外套,臉頰豐滿。兩戶寬,頭上壹個發髻,壹對耳垂。他們的眼睛細長,胸前的飾物象征著吉祥。

8.龍泉洞位於興國寺西門南側高聳的石墻下。山風吹來,呼嘯而過,似龍吼,故名。清代詩人劉曾作《龍泉洞頌》詩說:“千尺滿巖高林,老龍總在洞口鳴。不知多少個夜晚是清明秋雨,是春寒水深。”

龍泉洞,洞上有篆刻石刻,由當代書法家任曉麓先生題寫。洞的東側與極樂洞相連。石壁南側,有壹尊佛像,閉目合十。下面有壹個小門,門內有壹個垂直的深潭,深達2米。水清澈見底,終年不幹涸。僧侶們過去常常從為遊客沏茶的地方汲取這種水。

9、

公園東西兩側是對稱的仿建築,高低錯落,虛實結合,和諧統壹,為彌勒勝利園增添了壹份久遠的古韻。彌勒勝利園的環境綠化實現了以形定景,因地制宜調整軸線,襯托主景,種植櫻花、梧桐、白松等樹種,使全園濃蔭遮蔽,綠草如茵,松柏潤澤,從而

彌勒佛背後的浮雕附著在圓形懸崖上,長36米,高3.5米,面積126平方米。考慮到彌勒佛的傳說和生平成就,將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相結合,將正統佛教故事與中國民間傳說相結合設計畫面。

“大腹便便能容下世間難容之事,常對可笑之人說笑笑”,壹句佛寺彌勒佛大殿前經常見到的對聯,婦孺皆知。它不僅是對彌勒佛大度、樂觀、豁達形象的描述,也是中國人生活態度的表達。真心希望妳在彌勒聖原仰望佛的時候,除了壹句真誠的祈禱,還能找到壹種快樂,壹種自由,壹種解脫,彌勒聖原會給妳留下最美好最難忘的回憶。

“彌勒聖源,位於風景秀麗的千佛山東麓,於2000年6月1999開工建設,9月竣工。占地3萬平方米,由雕塑“歡樂彌勒佛”、“櫻花園”及附屬建築等組成。它結合了中國和日本園林建築的精髓。

彌勒聖源正門牌坊為四柱三門高聳式,高9.9米,寬12.5米。整體造型莊重寬廣,氣勢非凡。主要的雕像是彌勒佛,壹個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大肚佛。佛像高20米,用3毫米銅板焊接而成。花崗巖蓮花寶座高約9米,直徑30米。被譽為“江北第壹佛”,四周漢白玉欄桿環繞,背後是記錄彌勒佛傳說和生平事跡的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