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無懼,死而無憾!妳為誰而活,為什麽而戰?”就四句話,解釋了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所有內涵,或者說,觀眾有自己的感受和文字。?首先,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這是壹部關於三國的史詩電影,講的是趙雲的故事,華仔飾演趙雲,從小看三國演義,聽華仔的歌,對我有特別的觸動。?它不像壹部關於三國的電影,不是因為李仁港模仿日本幕府制作了那些盔甲道具旗幟,也不是因為惡搞英國頭盔。說實話,盔甲真的不好看。安迪和吳建豪太帥了,那個頭盔不但沒有讓人物精神抖擻,而且看起來人都沒精神,特別像水滸傳裏被殺得滿地找牙的小戰士。以後,我壹定會告訴我的孩子,他們戴著白頭盔,拿著銀槍。我說這部電影不像三國是因為劇情。可以說這部電影的前半部分是失敗的,後半部分是成功的。前面的拍攝只是在為後面的最後壹戰做鋪墊,這讓我想起了中國人的合棺論,但我們所做的壹切都是為了最後給自己壹個定位。?多少年輕人夢想三國,男人豪情的三國,山河之美,建功立業,精忠報國。至少這部電影讓我熱血沸騰,找回了年輕時的豪情和快樂,這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最大享受。?先說人物。這部電影有兩個主要的虛構人物,壹個是羅平安,另壹個是曹穎。我最喜歡羅平安。這個角色太真實太完美了。曹穎,原來是言情小說中的曹真,瑪吉。Q卷入艷照門事件沒多久,這部片子上映了。美貌效應讓這個平凡的角色變成了商業吸引力。喜歡動腦筋的朋友會喜歡洪金寶大哥演的羅平安這個角色。因為這個人物,《拆龍》已經超越了普通的三國電影,而正是羅平安,體現了趙子龍的成就,也正是羅平安,讓這部電影得到了升華。我在想,羅平安的原型,會不會是言情小說裏的廖化,那個壹生白打了壹仗的無名將軍,也有自己的壹點小悲哀。電影中的羅平安比趙雲早參軍五年。他有抱負,有理想,有激情,但他沒有能力,沒有才華,還失去了壹點點運氣。事實上,像羅平安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年輕的時候,他有理想,有鬥誌,有激情,有宣言,度過了壹生。但是羅平安老了也沒有放棄這種瘋狂。我覺得他也是壹個英雄,壹個失敗的英雄。他活得比誰都深刻。雖然他沒有英雄的實力,但他是壹個充滿激情的英雄。他打了很多仗,還在原地打轉,但是歲月蹉跎。他猜想他壹定是不甘心,直到鳳鳴山廟裏的那句話終於帶走了他。並不是說他這輩子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個人價值,而是失去了壹些運氣。他自私,可愛,真實。我同情羅平安,喜歡這個角色。他代表了生活中很大壹部分人...?或許像趙雲這樣被老百姓喜愛的傳奇英雄,也只有劉德華這種同樣愛國、同樣有男子氣概、同樣受老百姓歡迎的常青樹才能扮演。《墨攻》《投名狀》之後,我壹直覺得華仔演技比唱功好,音樂不壹定離開亞洲,但電影魅力不遜於壹些外國制作的大片。華仔演的不是趙雲,而是趙子龍。妳問我有沒有。我會告訴妳,趙雲是歷史人物,趙子龍是傳奇人物。後者有血有肉,是文學創作、文化產業、影視作品的好題材。所以除了那面帥旗,這部電影裏從來沒有人提到過趙雲這個詞,這其實和歷史上的趙雲相差甚遠。作者熟悉三國演義和三國歷史,也很喜歡趙雲。再來說說影評裏的趙雲。?在影片中,趙子龍壹開始就選擇了義軍和劉備。壹開始我以為是黃巾起義黨,但電影應該是從博望坡戰役開始的。演義裏趙雲出道的時候是劉備的老朋友公孫瓚,和劉備換了老板。但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藝術性。千百年來,人們只知道統帥趙,卻不知道腳踏實地、身先士卒的。歷史上趙雲作為救世主單騎,浪漫得不得了。米夫人將阿鬥托付給趙雲,投井自盡而死。趙雲在龍阪坡七進七出被殺,騎袍時成了千。這個故事幾乎全中國的人都知道,也是趙雲成名之戰。我之所以說這部電影前半部失敗,是因為這個文藝的故事沒有拍好。在《拆龍》中,龍阪坡變成了坐騎,或者說是為影片後半部分做鋪墊,而唯壹可看的就是趙子龍的坐騎(是否搶了曹操的消失馬值得懷疑,在演義中,趙雲搶了劉備的露瑪。電影中,趙子龍在那場戰鬥中明顯不知所措,但男主角卻是不敗的,臉上被打了壹錘子也沒什麽大不了的(真懷疑錘子是不是塑料做的)。言情小說中的趙雲壹生從未受過傷。影片中,趙子龍已經不知所措了(她摔了幾次都沒有摔到孩子身上,但奇怪的是,在浪漫中她把孩子抱在了懷裏。)哭的孩子少了,不知怎麽的鬥誌越來越勇。我猜可能是求生的本能和羅平安的不自在。最後他居然把曹操殺了,差點就做到了。它與搶他前面的營地的戰鬥(最初是在博望坡的壹場大火)有關,是在匆忙中拍的。張飛沒有在當陽橋上對著獅子吼叫,而是和趙子龍PK了壹架(兩人在《演義》中此時有點格格不入),還被趙子龍打了壹頓。最後加壹個關羽沒買到便宜貨,但是張觀沒玩多久就掛了,讓喜歡三國的朋友很驚訝。個人感覺演張飛的演員比狄龍更好更上鏡。短短幾個出場,勇猛的張飛還活著,關羽卻老實巴交,長得像魯肅。魯版關羽還是超越不了。曹操更缺乏氣魄。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是趙子龍穿插了壹個愛情故事。雖然劇情很短,但劇本寫得很好。英雄和美女非常般配,從長相性格到出身,尤其是皮影戲,可以配上主題曲。?歷史上,趙雲並沒有封五虎將軍,而是與張觀馬黃立了傳。趙雲沒有得到重用,壹直是劉備身邊的保鏢,直到劉備去世。在片中,趙雲的地位和威望甚至超過了諸葛亮。或許是唐代諸葛亮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濮存昕飾演的諸葛亮在網上被網友稱為神棍,尤其是他看師模的時候。他改了壹點內容,但是演阿鬥的演員肢體語言很棒。我還是喜歡三國演義裏濮存昕演的孫策。本片有幾個很優秀的配角,有些再也沒有出現過(尤其是扮演馬超的演員,有壹張自信的臉,讓人過目不忘)。最令人感動的配角是趙雲手下的年輕將領安誌傑,他以跟隨趙雲為榮,忠誠、輕佻、自信、勇敢、武功高強。感覺整部電影除了華仔,他是最帥最有味道的。他也是年輕帥氣意氣風發的關興。張寶戲份不多,基本上壹直在擡杠(吳建豪在電影宣傳時也被炒熱)。結果就是沒有太大的戲劇性。最後他肯定會因為意見不合而失敗。當他看到張寶時,他會想起《水滸傳》中的宋武。事實上,他是壹個演員。?影片沒有講述趙雲不肯做寡妻,赤壁射帆,荊州搶鬥,全心全意拒絕劉備對百姓的奢賞,力勸劉備報復吳時在民間流傳壹些故事,在山潑墨,讓出場不久就被趙雲殺死的韓德將軍活了過來,所以這部影片在最後壹刻才與歷史上的趙雲有所融合。在演義中,這並不是趙雲的最後壹戰(姜維還沒有出現),關興和張苞也沒有死,而是救了趙雲。這確實是趙雲壹生中唯壹的壹次失敗,差點喪命,但影片誇大了情節,不經意間讓趙雲更加完美。也許戰死的趙雲遠比病死的趙雲更完美,更受歡迎,因為悲劇更能打動人心。電影壹定要醜化諸葛亮,把孔明塑造得陰險狡詐。演義中諸葛亮被魏延事件醜化。影片中,魏延和趙雲融為壹體。諸葛亮見趙雲自告奮勇要參加北伐,試探性的寒暄了幾句,馬上拿出了錦囊。看來是有預謀的。這個孔明給人壹種很不厚道的感覺(他壹出場就只知道吃,而且這部片子特別喜歡描寫吃,不是慢節奏就是快節奏。趙雲除了打打殺殺,還啃大餅。羅平安喝了壹點酒...)孔明的小計謀讓全軍覆沒,還損失了關保和趙雲,讓人懷疑這個動機不純,有意借敵人之手除掉三人。?羅平安是悲劇,趙雲的四將軍是悲劇,於榮光飾演的韓將軍也是悲劇。感覺於榮光氣質太好了,演歷史小角色有點委屈。余榮光也是壹個不錯的實力演員,演什麽都像。回到正題,韓將軍和雖然都殺了自己的孩子,但也是命運相同的人。曹穎的幾句話可以使他愚蠢和忠誠到極點。到頭來,他也是曹穎的壹顆棋子。他比趙子龍還慘,壹家五口都進去了。他也和趙雲壹樣知道自己被老板利用了,他心系國家。如果曹穎不想除掉他,估計傷害趙雲的不會是曹穎。他是這部電影中最悲劇的角色。至於曹穎,存在的目的是成為趙子龍的對手。電影也給了這個虛構的人物壹個過高的情節。趙雲就栽在這個愛彈琵琶,貌若天仙的府尹手裏。她有些膽怯。這個女人美得可怕,柔得兇狠,塑造得很有個性,很有修養。曹穎是為了完成爺爺的遺誌,為大魏統壹全國,但這似乎是壹場命運攸關的決戰。我覺得這個近乎完美的女人內心多少有些對命運的無奈。在目睹韓德戰死沙場的那壹刻,這個女人首先應該知道她是曹操的孫女,她是大都督。她所做的,其實是在延續曹操的存在。與此不同的是戰勝趙雲的信念。?這部電影最精彩最成功的地方應該在影片的最後三分鐘。我終於明白了,不是敵人看到趙子龍害怕失去盔甲,而是趙雲的盔甲。羅平安最後的表達很有哲理,發人深省,也將影片推向了高潮。?“我這壹輩子都在轉圈,轉圈了壹個很漂亮的大圈。”趙雲的表情是浪漫的,然後是淒涼的。?人們喜歡的趙子龍突然出現了。他希望世界和平,希望有壹個家,但他為他人積極,被他人註視。我不明白趙雲臨死前為什麽壹直閃現關羽,張飛,還有他的青春。他心裏真的只有國家和理想嗎,他的妻子呢?我壹直在等他,默默支持他,頭都白了。女人這樣等男人,會孤獨終老。這個偉大的女人也是壹個悲劇。?畢竟這是壹部悲劇電影。馬蹄如碎玉,風如斷弦,主題音樂浪漫蒼涼,光影如LOMO,朦朧的陽光,地藏菩薩慈祥的面龐,滿頭銀發的趙雲,風度翩翩,萬人奔騰而去。在羅平安歇斯底裏的吶喊聲中《趙子龍》,影片在戰鼓聲中壯烈結束。作為壹個三國迷,趙雲迷,劉德華迷,心都碎了...?無數個小悲劇匯聚成這樣壹部大悲劇的史詩電影。趙子龍在歷史上超越了趙雲,更容易被人們接受。?“生而無懼,死而無憾!妳為誰而活,為什麽而戰?”還是,壹個受人愛戴的英雄形象,突然想用壹句話來結束這段倉促的影評:“如果還有人敬畏,誰說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