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民國九年(1920)夏天,廣東會館主席陳祝嶺和廣東音樂會會長麥慈銀就提出在天津創辦私塾,方便農村人的子女入學。幾經籌劃,以廣東會館為校址,開辦了壹所半私立小學。因為很多老鄉都住在英法租界,民國十年(1921)在法租界買了3畝地建校舍。民國十壹年(1922)遷入後,學校設置為初中和高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民國十五年(1926)設初中,民國二十六年(1937),民國三十七年(1938)。第壹任總統武元吉,廣東貴人尤航人,清末舉人。
民國二十壹年(1932),學校聘羅光道為校長。他是壹個有強烈愛國思想和熱情教育的職業人。在他任職期間,廣東中學成為天津壹所教學設施比較完備,男女生都有的完全學校。
民國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占領天津。校長羅光道對日偽采取不合作態度,抵制日偽教育部門發出的親日指示,不組織學生參加日偽當局所謂的“苦役官役”(日語翻譯為“義務勞動”),不要求學生穿“協和服”,利用教室和班級。民國三十三年(1944),偽教育局撤銷廣東中學案,解散校董事會,免去校長羅光道職務。民國三十四年(1945),日本投降後,羅光道復職為校長。當年6月,65438+2月,天津學生發起“反審查”鬥爭。校長羅光道同情和支持學生的政治活動,並提供學校的小禮堂和教室作為全市學生代表的集會場所。天津學生會的辦公室就設在這所學校。民國三十五年(1946),4月8日,國民黨政府罷免羅光道,不久因抑郁癥去世。
這所學校有悠久的革命傳統。廣東中學的地下黨爭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鬥爭中就已開展,並參加了著名的“壹二·二九”運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學校地下黨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也團結了廣大青年,建立了地下青年組織。地下黨組織領導、組織和發動學生運動,參加愛國抗日宣傳活動,組織群眾大會、罷工鬥爭、抗日救國遊行和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參加尊師助學運動,抗議美軍的野蠻鬥爭。解放前夕,我們組織了迎接天津解放,保護學校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廣東中學地下黨員20人(14男6女)。地下黨支部在危險的環境中艱苦奮鬥,壯大了自己的力量,打擊了敵人,進行了非常有效的鬥爭,在我市學生運動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用實際行動譜寫了光輝的革命篇章。
廣東中學有自己的特色:壹是選拔高水平教師;二是有嚴格的規章制度;第三,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四是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早年,“粵”與“華鑰”、“新華”齊名。
原天津市委宣傳部部長謝國祥和天津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崔是該校校友。
1949天津解放時,廣東有兩所中小學,男女生兩所學校。1950暑期,市教育局聘任孟雪婷、李培春為校長、副校長。1952 65438+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接管民辦中小學通知,廣東中學由民辦改為公辦,更名為天津市第十九中學。
天津市第十九中學繼承了老“廣東中學”的辦學傳統,成為壹所建築布局合理、治學嚴謹、校風優良、全面發展、享有盛譽的新型中學。
學校的校訓是:勤奮、自強、尊重大眾、熱愛社會。即勤學、自強、崇尚公德、熱愛群體(集體、社會、祖國)。
文革期間,十九中遭受重創。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學校煥發了青春,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學校有24個班,700多名學生。教職工144人,其中高級教師35人,中級教師69人。學校有教學樓和實驗樓,還有2000平方米的操場。有6個設備齊全的理化實驗室,可同時用於高中和初中的實驗,壹個計算機房,壹個語言實驗室和壹個特殊的音樂和藝術教室。多媒體網絡教室、電教工作室、電教資料室、電子備課室構成了學校的電教中心。電教中心控制室可向每個教室播放12套教學節目;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逐漸進入課堂。
90年代初,19中新教學樓建成時,正值初中生高峰期。根據原和平區教育局領導指示,十九中暫停高中招生,承擔義務教育重任。學校領導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培養‘資格加特長’”(即思想品德、文化基礎知識、身心健康合格、某壹方面有專長)的辦學目標。遵循《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指導原則,中小學應從“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心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辦出自己的特色,學校領導充分挖掘老校潛力,辦出特色。
從1995年開始,學校設立了“特殊藝術班”。這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具有特殊技能的合格人才,辦出特色學校的壹種嘗試。他們選派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組成“科研團隊”,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引進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在無經驗可借鑒、學生不滿意的困境中,在“藝術特長班”實驗中取得突破性進展。近五年來,藝術特長生多次參加全國、市、區舉辦的各類美術書法比賽。* * *獲獎者303名(129名全國獲獎者,60名市級獲獎者)。1998至2000年,三屆“美術特長班”畢業生以德、智、體全面優的成績考上了更高壹級的美術學校。特別是2000年“特藝班”28名畢業生中,21考入天津市美術中學,7人考入工藝美術學校。其中天津美術中學前六名全部被學生包攬。學校取得的這壹成績被藝術界和社會譽為“十九中殺出了壹批‘黑馬’”。十九中的特色辦學經驗得到了教育界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他們的實證論文《走特色辦學之路,培養“學歷+特長”人才》被中央教育學院主編的《中小學特色辦學100案例》壹書收錄。
十九中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了壹支師德高尚、業務過硬、團結奮進的教師隊伍。全國教育戰線勞動模範、天津市特級勞動模範郭、歷史特級教師陳昭貴是該校教師的優秀代表。65438-0995,十九中被天津市教育局命名為首批“義務教育示範學校”。1996,十九中黨支部被天津市和平區教育局委員會授予“先進黨支部”稱號。同年,天津市和平區教育局委員會、和平區教育局、和平區教師獎勵基金會聯合授予十九中“愛崗敬業、愛生奉獻”榮譽稱號。
現任校長、學校黨支部書記黃濤同誌是市級優秀德育工作者、教育家。黃濤同誌富有開拓精神。在他的帶領下,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壹致,開拓進取,教育教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
在新千年到來之際,天津市第十九中學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建設高水平的新中學,振興老校,是學校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