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親子活動總結

親子活動總結

難忘的活動已經結束。我想大家都深有感觸。妳會有什麽樣的總結?那如何寫壹份漂亮的活動總結呢?以下是我為妳收集的四個親子活動總結,希望對妳有幫助。

親子活動總結1 20xx 6月9日下午兩點半,xx幼兒園親子活動隆重開幕。本著“我健康,我快樂”的原則,在激烈的比賽中,孩子們的身體得到了鍛煉,孩子們的心情在有趣的遊戲中得到了快樂。親子體育遊戲不僅可以加強親子關系,還可以讓父母了解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孩子收獲成功,父母收獲童趣;老師們也獲得了成就感。現在我們來總結壹下這個親子活動:

第壹,家長和孩子壹起參與,體驗快樂,鍛煉身體。

從壹開始,老師、家長和孩子都主動歡迎這個親子活動,並保持壹致。每個班的孩子和家長的入學率和出勤率都很高。從老師講解運動會的規則和方法,到聽主持人講解入場,再到各種親子運動會,家長、老師、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第二,真正讓孩子體驗運動的快樂。

無論是“小運動員”,還是“家長運動員”,無壹不是步伐整齊,口號響亮,活潑自信,鬥誌昂揚,將家長和孩子的主動性帶到了最高點。“踩氣球”的遊戲讓孩子嘗試成功的快樂,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親子遊戲《大腳上的小腳》不僅好玩,還體現了親子之間的默契,家長樂在其中。在親子遊戲“袋鼠接力”和“螃蟹接球”中,孩子和家長齊心協力爭取勝利,勝利的孩子和家長大聲歡呼,失敗的孩子和家長不氣餒,互相鼓勵。親子遊戲的現場非常熱鬧,大家都想盡辦法為自己的小組多贏壹分。大人小孩都玩得很開心。

第三,活動組織緊湊,策劃成功。

為了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老師們提前精心準備了課堂活動所需的道具,老師們也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活動環節設計緊湊,場地安排合理,活動進行得非常順利,得到了家長們的壹致好評。

這些都是親子活動成功的優點,但也有壹些缺點,如:

1.有些遊戲的道具要更豐富,更漂亮,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

2.主持人應提高現場解說能力,使運動會的氣氛更加活躍。

3.部長級的部長在組織人事方面要更體貼壹些,比如頒發證書。讓其他老師布置是不到位的。

這項親子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家長的配合。他們積極配合,努力工作,讓我們老師感到很欣慰。家長們也充分發揮他們的個人資源來幫助我們的運動會。因為父母的支持和配合,我們的運動會才會如此精彩和成功。這次運動會給了孩子們壹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在運動會中,孩子們認識到了比賽的意義,學會了堅持,學會了為別人加油。

雖然親子活動已經結束,但是運動會的畫面和熱鬧的氣氛依然記憶猶新。在這次活動中,孩子收獲了他的成功,家長收獲了他的純真。通過這次活動,老師也收獲了成就感。這種陽光快樂的親子關系真的讓我難以忘懷!

親子活動總結2為了鼓勵孩子大膽、自由、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充分感受親子活動的快樂,並從中獲得美好的體驗。新華實驗幼兒園劉英4班舉行親子陶藝活動。全班家長和孩子都積極參與到這次活動中,我們邀請了陶藝老師作為現場指導。

手術前,陶藝老師會講解陶器的來源,以及制作陶器的過程。然後陶藝老師壹邊演示壹邊給我們講解制作要點。家長們聚精會神地聽著講解,孩子們則好奇地看著老師手裏的土變成杯子。在這門陶藝課上,家長和孩子自由玩耍,想象著用泥巴擠出自己喜歡的物品。起初,所有的孩子都害怕從手裏的泥開始。他們通常在家玩橡皮泥,但他們不玩真的泥。終於在父母的帶領下,慢慢開始自己動手了!完成作品後,孩子們開心地指著自己的陶瓷作品,向老師和同伴描述,盡情地講述自己的作品。

通過玩泥巴,開發孩子的創造潛能,激發孩子對陶瓷藝術的審美興趣和能力。孩子玩轉中學,學習,想象力翅膀得到充分展開。在和孩子玩泥巴的過程中,家長們仿佛回到了童年,充分感受到了和孩子玩泥巴的樂趣,也進壹步增進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感情。

親子活動總結第三部分上周五,“大二大三混齡親子活動”圓滿落幕。這次活動的主題是:讓我們壹起做朋友,壹起玩有趣的遊戲。我們活動的目標是在遊戲中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通過混齡活動讓各個班級的孩子在活動中學會團結合作。在這次運動會中,孩子收獲了快樂,家長收獲了純真,老師收獲了經驗和成就感。

老師和孩子們都為這次親子活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因為是第壹次混齡親子遊戲,所以我們努力思考,自己做玩具,每天帶著孩子練習開場操,就是為了把孩子和自己最好的壹面展現給父母。活動當天,老師們拿出了自己最好的壹面,和家長壹起做遊戲。它向家長展示了幼兒園活動的成果和老師的良好舉止。

為了更好的體現混齡,我們設計了“齊新壹起滾輪胎”四個遊戲。

《快樂沙袋》《齊新壹起運球》《快樂撿球忙》等,遊戲中穿插猜謎活動。家長和孩子積極配合,遵守規則,在活動中展現風采。

這次親子活動給了家長壹個互相交流的機會。孩子們學會了合作、堅持和為他人加油。我們以後會組織更多類似的活動,相信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會收獲更多,孩子和家長也會收獲更多。

親子活動總結4人生沒有第二個童年。童年來的快,去的也快。壹個成長中的孩子,恨不得馬上得到他目前需要的東西,有些事情以後就來不及了。如果他在童年沒有得到足夠的食物和良好的照顧,他將無法面對我們期望他在未來接受的壹切。如果他在童年早期缺乏發展智力、生理和與他人的人際關系的機會,那麽以後就很難彌補這個遺憾。這個他印象最深,渴望學習,準備學習的時刻,就不再被重視。

親職教育是在真實情境中的示範性參與和引導,是活動與引導的融合。老師、家長、孩子相處,遇到具體問題老師及時幫助。在親子活動中,家長既是活動的載體,又是活動的傳遞者,從而激發孩子的參與熱情,使孩子獲得正確的育兒觀念和方法,並融入到與孩子相處的每壹個瞬間,最終實現孩子的健康和諧發展。這種發展是全面的、立體的、豐富的,實現這種發展是我們親子活動的根本目的。

策略壹:做好育兒教育的宣傳。

1.召開親子家長會,介紹親子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家長在活動中應扮演的角色以及需要家長配合和註意的事項。此外,我們還向家長們講解了我園育兒教育的課程和辦學特色,懇請家長們配合。

2、有針對性的發放宣傳資料和免費咨詢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育兒教育的重要性。

親職教育對社會來說是壹個新名詞,發展和普及親職教育對我們和我們的父母來說是壹個新的領域。因此,我們在眾多的教育信息中,選擇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發展的信息,以制作園報的形式發放給家長,讓家長有針對性地了解目前教育孩子需要了解的壹些問題。此外,免費咨詢活動可以幫助更多的家長了解什麽是育兒教育,以及他們在育兒教育中的責任。

策略二:利用訪談了解家長的教育觀念,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我們通過訪談盡可能多地獲取育兒教育中照顧者的信息。通過了解35位嬰兒看護人,可以看到他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有針對性地制定指導策略,幫助家長盡快提高教育水平,為孩子終身教育的基礎教育打好基礎。在談到如何處理和孩子的分歧時,我們的對話是這樣的:雨兒的媽媽說:“我先不理她,等她冷靜下來再和她講道理。”她只有三歲。妳跟她講道理她能聽懂嗎?“她能理解和接受,我覺得比直接說她是更有效。如果當時妳教訓了她,她會很客氣,不接受她會哭的。然後,我就先不理她或者等這件事了,再慢慢跟她講道理。”我說:“妳這樣做很好。妳要等孩子,孩子有出口。等孩子情緒平復了,妳再講道理。”以上對話有助於家長了解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經驗,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增強科學育兒的信心。

策略三:開發家長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資源整合。

1.利用身邊的資源教育家長,啟發家長。

比如有壹次,壯壯和媽媽玩了壹個珠子遊戲。在引導寶寶的過程中,媽媽用遊戲的方法來改變這個玩具的玩法,比如認識顏色、數量、計數、比較等,讓寶寶的興趣持續很久。這種“壹物多玩”的引導方式,體現了家長先進的教育理念。於是,遊戲結束後,老師讓這家人給全家做了壹個示範,啟發了其他家長。

另外,發現問題,我們邀請家長參與討論,集思廣益。比如父母應該如何面對孩子在交往中被打這個問題?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互相打架很正常,那麽怎麽才能讓孩子不被打呢?有的家長認為,當孩子被打時,家長應該及時制止或幫助解決;還有的家長認為有必要和孩子講道理等等。家長們對這種現象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卻沒有看到孩子打架的原因。因此,老師幫助家長分析孩子打鬧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的語言發展晚於動作發展,孩子只能通過打架或打鬧來解決問題,或者孩子經常覺得大人在不滿的時候用打鬧來發泄情緒。老師和家長對同壹個問題表達了多種觀點,有助於家長從生理、心理、環境、教育等方面進行分析,讓家長從多種角度看待孩子身邊發生的事情。

2.手遞主題經驗分享交流會。

手遞經驗分享交流活動源於我采訪到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優於我們的經驗。他們的經驗是通過自己的嘗試獲得的,是有效的。所以我們覺得應該把這種寶貴的經驗介紹給更多的家長,調動家長參與教學。

教育的熱情可以彌補我們在教育上的不足。所以我們會記錄壹些家長教育孩子的有效事例,比如:有的家長尊重孩子,能和孩子平等相處,如何培養孩子的意誌力。請把它們介紹給親子園的所有家長,讓他們在以後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所啟發和借鑒。此外,老師和家長也討論壹些性方面的問題,比如:孩子任性了我該怎麽辦?孩子在外人面前不聽話,是給孩子面子,還是給孩子面子。家長們各抒己見,老師也闡述了如何培養情商,以及關註孩子情緒和情感的重要性。活動結束後,家長們紛紛表示願意與老師探討教育中的壹些問題,也分享了科學育兒的經驗。

策略四:豐富活動,拓展教育環境。

1,感覺身邊到處都是教育——徒步。

陳鶴琴先生指出:“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自然充滿了活生生的教材,自然是我們的教科書。”所以,我們把環境創造的空間延伸到了大自然。我們定期帶孩子去逛公園或者社區,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去觸摸、去看、去聞、去聽,用親身經歷去感受這個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世界。在組織親子課堂的活動中,我們主動將早期育兒教育送到社區,並帶領孩子和家長參觀魏紫公園。在遊玩之前,我們精心做好了各項準備,制定了詳細的應急預案,讓孩子和家長可以無後顧之憂的玩得開心,在自然環境中感受教育。同時,老師也有意識地幫助家長抓住身邊的教育機會。在去公園的路上,老師發現壹些小蘑菇長在樹根上,於是他讓孩子們觀察它們,並讓他們觀察蘑菇的形狀並觸摸它們。這時候家長也說,妳看小蘑菇怎麽長成傘了。

另外,到了公園後,壹個叫多多的小朋友非常想看小鴨子。我媽給我們家孩子帶了點吃的,和孩子壹起去湖邊餵鴨子。臧老師壹邊餵鴨子,壹邊讓孩子們學習鴨子的聲音,觀察它們的樣子。當他們來到岸邊時,老師讓孩子們學習如何和小鴨子壹起走路。等壹下。以上兩個小案例是計劃中沒有預料到的,但是在自然環境中自然發生了,老師們及時抓住了教育的時機,讓家長和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我認為教育活動的空間不僅僅應該在固定的幼兒園,還應該充分挖掘環境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在真實、自然的環境中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同時讓家長感受到教育在身邊無處不在。

2.感受教育在妳身邊無處不在——將日常生活中的養成教育融入其中。

在親子活動中,有這樣壹種現象:在活動中,我們看到的多是父母的手,即使能看到孩子的手,也是在父母手的牽引下。這種現象讓我們擔憂:孩子的手在哪裏?孩子天生活躍的手腳被父母畸形的教育觀念束縛住了。父母怕孩子失敗,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失敗?很多擔憂讓孩子健全的手萎縮了,以至於孩子任性,膽小,有壹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針對以上情況,我們調整了親子活動的內容和引導策略,將日常生活中的養成教育融入到我們的親子活動中,引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欣賞孩子,如何為孩子提供成功和自信的機會。

在親子活動中,我發現曉曉的媽媽壹直牽著曉曉的手。我問她:“為什麽不讓曉曉自己做呢?”“我怕他做不好。再說孩子這麽小,他做不到?”聽了肖驍媽媽的話,我開始反思我們親子活動的內容是否合理全面。孩子自我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也是我們親子活動中不可忽視的內容。所以我們調整了周末親子班的活動時間,由原來的1小時調整為2小時;活動內容增加了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養。如:搬小椅子、放好玩具、洗手、加餐等。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家長解放孩子的小手,通過這些活動讓家長發現孩子的能力,信任孩子,欣賞孩子。引導家長給孩子盡可能多的鍛煉機會,逐漸意識到教育無處不在。

3.感覺教育無處不在——立足園區實際,以大帶小開展主題活動。

在壹次戶外活動過程中,發生了這樣壹幕:親子課上,韓、等小朋友圍著壹個瘦弱的小男孩說話。我過去看了看。原來,韓的孩子拿了壹塊糖給小男孩,然後他們想帶他去玩滑梯。這時,小男孩的媽媽說:“君君,我們陪妳玩吧。”我看到君君擡頭看著他的母親,好像要說些什麽。“妳的孩子平時和誰在壹起?”我問我媽媽。“我平時帶著他,很少和別人玩。我把他帶到親子班讓他開朗。他現在害怕見陌生人。”聽了君君母親的話後,我趕緊對她說,“君君似乎內向而膽小。妳應該讓他多接觸朋友,多與人交往。現在不是很好的機會嗎?”“妳們幾個帶著小弟弟去玩滑梯,小心別碰到他。”這時,我們班的幾個孩子和君君壹起跑向滑梯。在我的照顧下,他們玩了兩次滑梯。看到君君的表現,君君的母親也笑了。這件事引發了我們對家長參加親子班目的的采訪和篩選。

在對家長的采訪中,76%的家長希望孩子多與伴侶接觸。每天,我園壹班的小朋友都會成為親子班小朋友的“夥伴”。這壹現象啟發了我們在親子活動中嘗試開展“以小帶大”的活動。壹方面,家長可以更多地觀察和了解孩子在自然狀態下與他人的互動;另壹方面,也可以是家長意識到孩子的交往夥伴是多樣的,“同齡人”是必要的,“年長”的夥伴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五:親子活動中的示範和引導更多的是針對家長。

在親子活動中,加強了對家長和孩子的隨機引導,幼兒園和家庭中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發生了移動。父母不難感受到的育兒教育,總是看得見的。父母不需要高深的理論知識,只需要壹顆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的心。比如在教育技巧方面,老師組織活動用小沙錘配合音樂的節奏,老師在指導的時候自然會告訴家長。回家後,他們可以把豆子或大米放在小瓶子裏,然後密封瓶子玩遊戲。老師有針對性的指導,拉近了老師和家長的距離,讓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學會舉壹反三,靈活處理壹些問題。在培養孩子的情緒上,老師會以飽滿的情緒面對家長和孩子。在孩子進步不大的時候,通過語言、表情、擁抱等方式告訴孩子,我們為他們的進步感到高興,同時也對孩子的自信心起到壹定的促進作用。另外,當孩子出現壹些行為問題時,老師會主動幫助家長分析孩子可能出現的情緒問題或技能問題。比如孩子在玩積木的時候,可能會反復上推、下推、上推、下推。面對這種現象,家長會認為孩子在搞破壞。事實上,孩子們對推動這個動作很感興趣,他們反復地在這個動作中發現和感受到壹些變化。

總之,在育兒教育的探索中,我們通過不同的形式為家長提供了豐富的教育環境、和諧的心理環境和交流經驗的機會。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們越來越感受到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在發展育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它不僅對培養“根”的事業起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而且為提高國民素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