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氣憤地抱怨,“大家高考(微博)[微博]分數都差不多,知識水平也差不多。他們還接受了正規的高等教育,並努力工作了四年。為什麽他們找工作的時候差距這麽大?”
朱靜和同學們自稱“冷饅頭”,這似乎是壹種基本的主食。每個人都可以吃,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但是“很難吃”。
"這是由企業管理的特點決定的,"北京壹家日資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管女士直言不諱地說。“企業只是需要人才為自己創造價值。”這意味著,在學校接受了大量理論教育但缺乏技能的文科專業學生,可能創造的實用價值更少,因此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自然不占優勢。
同時,企業中適合文科生的綜合管理崗位人員流動性差,流動緩慢,而公務員(微博)和專業相對對應的事業單位招聘異常激烈,“分流效應不大”,壹定程度上限制了文科生的選擇範圍。
研究生不如本科生。
65438年10月5日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1.8萬人報名參加考試。根據第三方調查機構Max發布的調查,考生在微博中學習的主要原因是就業前景好,想去更好的大學。
2065,438+03屆3899名本科畢業生到中國留學的第壹原因是“就業前景好”(34%),其次是“想去更好的大學”(29%)。“想做學術研究”的比例只有9%。
“當初讀碩士是因為畢業後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朱靜說,第二個“想不到”是研究生還沒畢業,這個想法就被無情地粉碎了。
全國大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顯示,從2005年到2009年,碩士研究生就業率持續下降。2009年和2010年,碩士生的就業率比本科生還要差。江蘇省人才市場的壹項統計也顯示,2011的高校畢業生中,碩士生就業率為86.6%,本科生就業率為90.3%,專科生就業率為94.1%。碩士生就業率比專科生低近8個百分點,就業與學歷倒掛。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的《勞動統計年鑒》顯示,2010年城鎮失業人員中,25-29歲本科學歷男性失業率為28.7%,本科學歷女性失業率為53.3%,同年齡段女性失業率為37.8%,碩士學歷女性失業率為57.1%。
不少專家認為,研究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有三:壹是研究生擴招後,部分高校軟硬件不匹配,培養質量沒有跟上;第二,研究生就業期望值普遍較高。努力學習幾年後,都希望拿到更好的工資,寧願在家待業也不願“居高臨下”;第三,在很多用人單位看來,招研究生既要高薪,又要擔心自己“眼高手低”。權衡之下,顯然本科更劃算。
朱靜男友肖磊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微博)[微博]電氣工程專業。早在2006年,他就去了南方電網下屬的壹個小電廠。在南方某沿海城市,他逐漸成為單位的技術骨幹。他覺得:“大學畢業的時候,就業期望值真的沒有小靜高,對城市和企業的規模要求也低很多。”
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中小企業現在是主要的就業提供者,但對研究生的吸引力有限。壹方面,產業結構影響企業用工方向;另壹方面,發展空間小,就業標準不規範,也讓研究生顧慮重重。
據新華社報道。com,目前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碩士生導師大多從事理論研究,對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發展給予的幫助有限,無法提供培訓平臺。結果是,雖然培養了大量人才,卻忽視了就業市場的需求,高校和企業無法消化,只能“貶值”。
證書不起作用
“我把實習經歷和發表的作品都打印裝訂了。態度好的勉強接受。那些態度不好的,幹脆沖著我喊,只要我的簡歷就夠了。”在研究生專場招聘會上,朱靜拿了壹大堆自己節目的光盤和在紙媒上發表的文章復印件。“不僅費用貴,還被同學反復嘲笑,根本不看。的確,很多單位都懶得收。不要。
朱靜抱怨說,以前老師和學長告訴他,多研究,多實習,對就業很有用,但實際就業情況並非如此。“現在大部分單位都提供了標準的簡歷讓妳在網上填寫,沒有空間讓妳寫這些。其實人們的態度是很明確的。他們只需要看妳的基本情況和專業,根本不在乎妳的付出。”
很多HR表示,真的沒時間壹個壹個看證書的數量,主要是根據基本情況,由現場能力決定。但在入圍階段,“學校和專業的重要性超越了證書。”
來自某培訓機構的抽樣調查顯示,目前在培訓機構參加考證培訓的學員中,50%以上是在本科以上院校就讀的大學生;另壹項調查顯示,近30%的大學生持有不止壹個“不必要”的證書,有些學生甚至有五六個證書。
壹邊是高昂的考試成本和占用的大量時間,壹邊是就業難的現實,考不考成了很多大學生的難題。難怪有大學生說“面對資格考試,人在兩難。”
據調查,目前我國已有超過百萬的大學生考取了各種資格證書,但其中近八成的人在求職過程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再加上目前社會上“本土”或“外來”的資格證書太多,讓用人單位對此失去了興趣。況且有些資格證與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脫節,求職過程中很難占上風;而且社會上的壹些專業認證並不規範,很難體現壹個人在相關領域的專業能力,因此很難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