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盆地群位於揚子地塊的江南地塊上。華南克拉通盆地從震旦紀到中三疊世沈積了壹套海相碳酸鹽巖和碎屑巖。早石炭世中期的分水組和晚二疊世早期的龍潭組為含煤沈積巖。江南地塊在中三疊世早期(安妮期)隆升,地塊東側的湘贛桂海灣繼續沈積,江南地塊在中三疊世晚期(拉丁期)隆升並與華夏古陸相連。印支運動的揚子地塊被滇藏板塊和印支地塊向北推,被華北地塊向南推,並受到來自東南的古太平洋板塊的強烈擠壓。由於大陸東南部的北西向擠壓,在南華地塊和揚子地塊之間形成了向西突出的弧形褶皺帶。印支期巖漿活動強烈,花崗巖覆蓋整個褶皺帶。燕山運動期間,位於歐亞大陸板塊東南部的華南大陸受到周圍板塊不平衡或交替的碰撞和擠壓,板塊邊緣和板塊內部的變形非常復雜。由於陸塊已經硬化,構造變形的主要形式是基底波浪擡升、地殼熔融制漿和斷裂發育。燕山期至喜馬拉雅期,來自大陸東南部的壓應力不僅繼續加強褶皺變形,而且還發育北北東向斷裂,侵入花崗巖體,形成疊加在褶皺帶上的白堊紀-第三紀斷陷。湘中褶皺系經過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的改造變形,形成了壹條南北向、西伸的寬闊平緩的復合褶皺帶。被褶皺擡升的前三疊系地層被剝蝕,形成了被石炭系地層所圈閉的漣源凹陷、邵陽凹陷、零陵凹陷(不連續)和陳雷凹陷,與殘留在石炭系復式向斜核心的二疊系地層重疊形成了壹個石炭系-二疊系含煤盆地群。
湘中南盆地群的含煤地層為下石炭統分水組和上二疊統龍潭組。早石炭世,湘桂淺海區為陸表海沈積,海水在測水初期後退,形成大的潮坪沈積環境和泥炭沼澤沈積。晚二疊世龍潭早期,海域縮小,形成開闊的濱海平原,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茂盛,泥炭沼澤發育。三角洲平原和沿海瀉湖成為有利的聚煤相帶,含煤最好。三角洲、前緣沙洲和沙洲也形成了良好的聚煤相帶,但由於地勢低窪,長期受洪水淹沒,缺乏物源,煤系較薄。
下石炭統分水組為海陸相間的含煤碎屑巖沈積,與下伏的石丹子組和上覆的梓門橋組連續沈積,被中間的應時砂巖或礫質石英砂巖分為上下兩段。下段含煤段為灰白色細砂巖、灰黑色泥巖、砂質泥巖、粉砂巖及煤層,厚度100 ~ 350m,含煤1 ~ 8層,發育3、5煤,厚度0.7 ~ 4.70m..上部無煤段為紫紅色、灰綠色粉砂巖、砂質泥巖和泥巖,夾細砂巖、泥灰巖和透鏡狀灰巖,含煤線和薄煤層,厚度55 ~ 145 m,水尖組下段為海退,上段為海進,形成壹個完整的沈積旋回。沈積相可分為四個相區:冷水江-太平寺灣瀉湖沼澤相區。在測水初期,周圍有許多島嶼和水下隆起,阻擋了海水由南向北的侵入,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弱還原濱海瀉湖環境,是聚煤的有利沈積環境。長沙-瀏陽沿海三角洲相區,沈降大,砂巖粗粒,弱氧化沈積環境,不利於聚煤。郴州-耒陽陸緣濱海相區是以弱還原作用為主的濱海環境,不利於聚煤。邵陽-寧遠海岸相區為海岸沈積環境,古地形平坦,還原強烈。由於沈積物長期處於水下,泥炭沼澤不發育,不利於聚煤。
上二疊統龍潭組分為上段和下段。下部無煤段為長石應時砂巖、粉砂巖、砂質泥巖、泥巖、碳質泥巖,頂層富含菱鐵礦結核的泥巖或砂質泥巖稱為“龜形結核泥巖”,為上下兩段的界線標誌層。該段位於邵陽-株洲壹線南部,具有巖層單層厚度大,泥巖巖性均勻,砂巖疏松的特點,無煤礦開采。邵陽-攸縣壹線厚度66-540 m,湘南1,51-563m,自南向北、自東向西逐漸減小。上部含煤段由灰色-深灰色應時砂巖、粉砂巖、砂質泥巖、泥巖、炭質泥巖和煤層組成。該段以漣源-株洲線為界分為“南型”和“北型”。南部煤層段發育良好,旋回清晰,構造完整。東部界嶺厚220 ~ 615 m,中部雷勇、白沙厚92 ~ 539 m,西部邵陽、隆回厚22 ~ 615 m,自東向西、自南向北逐漸減小。北部煤層段與下伏茅口組之間缺少或僅有極薄的無煤段。漣源厚20 ~ 27 m,湘潭厚19 ~ 88 m,瀏陽厚43 ~ 52 m,自東向西逐漸變薄。由於南北沈積類型的差異,龍潭煤系具有不同的含煤性。北型煤1 ~ 6層,最多12層,可開采1 ~ 2層。構造簡單穩定,漣源至株州壹帶最好,厚度0 ~ 12.94 m,壹般2 ~ 3 m,東部瀏陽壹帶較薄,壹般1 m,南部型煤因地而異,分為三個含煤區,南部陳雷含煤區,含煤7層,主采煤2層,厚度0.94 ~ 15.76 m東茶莊含煤區含煤10層,可開采5層,厚度2.55 ~ 8.31m;西部邵陽含煤區含煤3 ~ 7層,可開采煤2層,厚度0 ~ 5.82 m,龍潭組是壹套以過渡相為主的含煤沈積,海退後的濱海平原沈積環境有利於泥炭沼澤的發育。可分為三個相區:長沙-漣源濱海沼澤相區,古地形南低北高,下部地層向北逐漸消失,上部地層與茅口灰巖呈偽整合接觸疊置,整體地形平坦,弱氧化-弱還原環境,形成有利於聚煤的泥炭沼澤沈積。婁底-邵陽、醴陵-郴州灣瀉湖相區被古陸、古島和水下隆起阻隔,水域平靜,植被茂盛,為強還原環境,非常有利於聚煤。在啟東-零陵潛灣瀉湖相區,由於水深,泥炭沼澤不易形成,不利於聚煤。
湘中南地區含煤地層為早石炭世分水組和晚二疊世龍潭組,分布廣泛,煤層厚,層位穩定。文水組主要分布在漣源、邵陽、零陵和陳雷凹陷,漣源凹陷最好,湘潭和寧遠凹陷也有沈積。分水組含煤巖系富集帶位於金竹山和太平寺,面積2000 km2,1200 km2,含煤18層。3號煤和5號煤厚度大於1 m,西部厚度為1.6 ~ 5.2 m,東部厚度為1.2 ~ 4.65438+。耒陽、資興富煤帶面積150 ~ 700km2,1 ~ 2層相對穩定,壹般厚度1 ~ 1.7m,最大單層厚度1.80m..龍潭組是主要含煤巖系,與建水組重疊,分布於漣源、邵陽和陳雷凹陷。龍潭組煤系地層發育不如分水組,但大於1 m的煤層分布較廣,煤層厚度也較大,特別是湘東南地區。可分為四個富煤帶:陳雷富煤帶包括白沙、雷勇、梅田等向斜,含煤5 ~ 17層,壹般7層,大於1 m的煤層2 ~ 6層,其中壹般發育6層,煤層總厚度0.94 ~ 12.28 m,大於65438。茶陵-攸縣富煤帶包括界化龍、黃鳳橋、花塘等向斜,含煤8-22層,壹般10,大於1 m的煤層2-8層,總厚2.55-8.31 m,富煤帶分布在東北部。漣源富煤帶,包括恩口、鬥笠山、橋頭河、煤壩向斜,屬於北部含煤帶,煤層1 ~ 6層,最高達12層,煤層厚1.2 ~ 5.40m以上,總厚1.2 ~ 6.40m。紅山店-邵陽富煤帶包括紅山店、牛馬寺、保和堂、短坑橋等向斜,含煤3-6層,大於1m的煤層2-3層,總厚2.1-4.30m,大於1m的煤層全部為1.20m厚,紅山。
湘中南盆地群煤階發育,從褐煤到無煙煤不等,其中無煙煤約占三分之二。測水成分分布較廣,為單壹無煙煤,江永僅有少量焦煤和瘦煤。龍潭組含煤階完整,郴州、耒陽向斜為無煙煤,西部鬥嶺向斜為薄焦煤。湖南中煤階呈環狀分帶,在湘潭、漣源、邵東、沙子坪、祁陽形成五個環狀變質帶。該帶邊緣為無煙煤或貧煤,中心為低變質程度的肥焦煤。其中,砂子坪環形變質帶範圍小,煤階單調,變質程度高。由於含煤巖系的形成和演化歷史不同,在不同的含煤盆地,甚至在同壹含煤盆地,煤巖的變質程度也不同。分水組煤層均為無煙煤,埋藏深,變質程度高。龍潭組煤層埋藏淺,地殼後期隆升,加之巖漿活動對煤巖的影響,煤階範圍廣,湖南煤階發育良好,湘東南多為高變質無煙煤。龍潭組煤層下沈幅度壹般小於3500米,帶內煤階分布趨勢大多與聚煤凹陷總體趨勢壹致,但向凹陷內褶皺傾斜。高變質煤系地層多沿隆起區分布,帶的邊緣煤巖變質程度高,中心變質程度低,帶的周圍發育侵入巖和火山巖。由此分析,龍潭組煤巖變質作用與深成變質作用、巖漿熱變質作用和構造應力變質作用有關。
壹般來說,鏡質組是煤和巖石的主要顯微組分,其次是惰質組。水水組煤層無機組分(> 10%)較高,龍潭組鏡質組含量比水水組低10%左右,惰質組含量較高10% ~ 20%。無機成分以粘土巖為主,鏡質組含量有隨煤階增加而增加的趨勢。
半亮煤和半暗煤是氣煤的主要類型;肥煤主要為半亮煤,其次為半暗煤,局部為暗煤;煉焦煤既有半亮煤,也有半暗煤,半亮煤較多;薄、貧煤以半光亮煤為主,其次為光亮、半黑暗和暗淡煤;無煙煤主要是亮煤和半亮煤。同壹煤層橫向相對穩定,不同層段煤巖類型不同,頂部和底部出現暗煤。煤巖受到結構變化的影響,經常出現損傷程度較高的暗煤或半暗煤。煤質分析表明,不同煤階的煤質差異較大,揮發分隨著煤階的升高而降低。氣煤為低中灰、中富硫、低磷煤,化肥、煉焦煤為低-超低灰、低磷、低硫煤,瘦煤為超低-低灰煤,瘦煤壹般為中高灰、中高硫煤。水水組或龍潭組無煙煤為中灰分煤,比煙煤灰分高,硫分低。
煤田資料表明,區內瓦斯突出強度大,壓力高,次數多。1965 ~ 1991年共發生瓦斯突出327次,煤突出23740t,最大突出強度為1020t,噸煤(巖)平均瓦斯湧出量為118.8 m3,為實測瓦斯含量。自1975開始,該區開始進行井下瓦斯抽采,最大年抽采量為172×104m3,抽采率為8.7% ~ 14%。204米深巷道實測瓦斯含量為21.70 m3/t,壓力為2.36 MPa。根據區內資料,在焦煤至無煙煤段,瓦斯突出強烈的井就是煤層氣含量高的井。7口鉆孔實測瓦斯含量和收集的107煤鉆孔瓦斯含量數據表明,瓦斯含量普遍大於10 m3/t,壹般在15 ~ 20 m3/t之間,最高為59.05 m3/t..例如,水水組無煙煤平均含氣量為24.05 m3/t,冷水江為16.63 m3/t,金竹山為16.63 m3/t,鹿茂江為18.90m3/t..龍潭組平均含氣量為:矮北橋貧煤19.28 m3/t,鬥笠山焦炭19.66 m3/t,紅山店無煙煤19.30 m3/t。根據煤層中瓦斯的富集程度,可分為高富集區、高富集區和低富集區。龍潭組煤層(南型)分布在漣源凹陷南部和邵陽凹陷北部。如漣源凹陷紅山堂,屬薄、瘦煤,瓦斯含量18.48 m3/t;矮北橋屬貧煤,含氣量19.28 m3/t;豐江西屬無煙煤,含氣量20.31 m3/t;鬥笠山屬於煉焦煤,含氣量13.73 m3/t;兩塘為肥焦煤,瓦斯含量為13.86m3/t,該區瓦斯富集強度為0.31×108m3/km2,屬於瓦斯富集區。邵陽凹陷馬田屬無煙煤,含氣量19.30 m3/t;白沙為無煙煤,含氣量19.10 m3/t;袁家貧煤,無煙煤,瓦斯含量22.5 m3/t;鹽湖屬於無煙煤,含氣量為20.77m3/t..該區富氣強度為0.32×108m3/km2,屬於富氣區。龍潭組煤層(北型)分布在漣源凹陷,屬富氣區,富氣強度為0.21×108m3/km2。嚴家鋪為貧煤,含氣量19.66 m3/t;橋頭河屬於化肥煉焦煤,含氣量7.23 m3/t;恩口屬於化肥煉焦煤,含氣量4.60 m3/t;馬鞍山屬煉焦煤,含氣量13.15m3/t,水水組煤層屬無煙煤,漣源凹陷有高含氣區,邵陽、陳雷凹陷有低含氣區。漣源凹陷富氣強度為0.51×108m3/km2,渣渡含氣量為24.05 m3/t,太平寺含氣量為12.77 m3/t,金竹山、冷水江、茅壹、建新含氣量均為16 ~ 65438。
煤巖吸附特性測試結果表明,30℃恒溫下煤層甲烷吸附範圍在22.73% ~ 47.32%之間,煤的吸附量隨著煤階的增加而增加。等溫吸附曲線可分為三種類型:壹種是鬥笠山和橋頭河焦煤型,曲線平緩,朗繆爾壓力大;短北橋和紅山店貧煤型,曲線平緩,波動小,末端有上升趨勢,語言壓力值大;渣都無煙煤型,曲線陡,朗繆爾壓力小。通過在鬥笠山、洪山堂、渣渡和馬田向斜3個鉆孔測定了焦煤到無煙煤的瓦斯含量,具有瓦斯釋放時間短、解吸速度快的特點。解吸時間壹般小於24h,逸出氣體占總氣體的比例較高,為28.4% ~ 59.2%,平均為46.2%。
煤儲層的儲集性能包括孔隙度和滲透率,影響煤巖孔隙結構的因素有煤巖變質程度、煤巖類型、顯微組分和煤體結構。由測試數據編制的基質孔隙度和孔徑變化圖顯示,該區孔隙變化範圍為0.013~0.666 mm3/g mm3/g,在肥-焦煤和貧-無煙煤範圍內有兩個峰值。平均孔徑約為10000 nm,在煉焦煤和貧煤處也有兩個峰值。各種孔隙的比例表明,隨著煤巖變質程度的增加,微孔的比例增加,而小孔和大孔的比例相應減少,中孔在焦炭和瘦煤中的分布有增加的趨勢。電鏡觀察表明,煤巖孔隙類型中次生孔隙比原生孔隙更發育。主要孔隙類型有氣孔、溶蝕孔、失水孔、粒間孔和植物細胞腔及細胞間孔。
煤巖成分和煤的結構影響基質的孔隙度,顯微組分中鏡質組、惰質組和結殼的不同含量會影響基巖的孔隙度。冷水江向斜3號煤絲狀體含量高,但孔隙度小。相同變質程度的煤,無絲炭的亮煤-半亮煤-半暗煤-暗煤孔隙度降低,微孔不發育。與其他煤相比,鬥笠山向斜的鏡質組、亮煤和半亮煤中微裂紋較多,開口較小。無機礦物成分對基巖孔隙度的影響是灰分含量低導致孔隙度高。煤體結構對基巖孔隙的影響體現在煤基質膠結致密,呈密集的塊狀和條狀結構,微孔不發育。冷水江向斜變質程度高,基質致密,孔隙不發育。粉砂質結構的煤巖,孔隙發育但不連通。渣渡向斜和金竹山向斜的網狀裂隙結構煤層中存在孔隙和微裂隙,但容易發生瓦斯突出。
煤巖中的裂縫包括煤巖變質過程中形成的內生裂縫和構造應力形成的外生裂縫。內生裂隙的發育程度受煤階、煤質和煤巖類型的控制。鬥笠山向斜測得煉焦煤割線線密度(bar /5cm)為:亮煤45,半亮煤32,半暗煤27,暗煤11。紅山堂向斜薄、貧煤實測密度顯示,亮煤為35,半亮煤為20。冷水江向斜無煙煤的實測密度為:亮煤22,半暗煤10。外源裂紋的發育主要受煤的結構影響。紅山店向斜沙壩井田外源性裂隙較長,貫穿整個煤層。
煤巖滲透率是煤層氣富集的重要條件。鑒於勘探研究現狀,該區尚未直接測試煤層氣滲透率,主要以礦區測試的滲透系數作為參考值。漣源凹陷紅山店向斜和陳雷凹陷白沙向斜測試表明,滲透率低,為0.01×10-3μm2,壓裂後可使煤層滲透率提高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洪山店向斜4號煤層滲透系數(m2/ATM·2·day)為2.2× 10-3 ~ 3.07× 10-2,等效滲透率為(0.55 ~ 0.768 )× 10-5 μ m2。煤層解放後,滲透率為(0.55)。白沙向斜滲透系數為(2.40 ~ 4.72) × 10-3,等效滲透率為(0.6 ~ 1.18)×10-5 μm 2,解放後煤層滲透率為4.86 × 10-5 μ m2。煤巖滲透率受多種地質因素控制,包括煤巖變質程度、地應力、水文地質條件和構造運動等。漣源凹陷的區域滲透率表明,龍潭組煤層的劈理和裂隙比陳雷凹陷的建水組無煙煤和龍潭組無煙煤更發育,滲透率更高。褶皺構造不同部位滲透性不同,背斜構造軸部裂隙發育,滲透性相對較好,但背斜內煤層常被剝蝕。斷裂帶附近裂縫發育,凹陷東部隱伏斷層和張裂縫發育。龍潭組南部含煤盆地地下水活動微弱,對煤層滲透性影響不大,北部含煤盆地與地下水層之間的滲透性有所改善。整個凹陷在中東部的紅山堂、鬥笠山、恩口等向斜處滲透性較好。水水組無煙煤多為粉狀、鱗片狀結構煤,滲透性差。
作為煤層氣儲層的儲層,影響其動態的因素很多。根據產氣量、煤的結構、孔隙度和滲透率、吸附性能和水文地質等綜合因素,將該區煤儲層分為五種類型。
ⅰ型型煤為焦炭和瘦煤,其儲層性能最好。為塊狀煤,破碎變質程度中等,孔隙度大,解理發育,外源性裂隙延伸短,煤體易碎,碎裂成分較多,易於保護。煤的瓦斯產率和吸附性能較好,瓦斯含量為15 ~ 20m3/t,等溫吸附曲線平緩。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復雜。
ⅱ型煤為焦炭和貧煤,具有良好的儲集性能。發育於盆地的倒翼或陡翼,構造破壞程度較低,煤體保護較好,破碎成分較少,多為塊狀至碎塊狀煤。孔隙度大,解理發育,外源性裂隙密度大,延伸長,大多跨越整個煤層,滲透性好,易於保護。煤巖產氣量大,吸附性能強,含氣量約為10 m3/t,等溫吸附曲線形態良好。煤層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是良好的儲層。
ⅲ型煤為無煙煤,儲層性能好。煤巖破碎程度低,從塊狀到碎塊狀,易於保護。變質程度高,Ro平均值為4.395%。基巖孔隙度約為6%,多為裂隙孔隙。微裂縫不發育,外源性裂縫發育,滲透性好。煤層產氣量大,吸附能力強,儲存性能差,水文地質條件簡單。
ⅳ型煤為氣肥煤,儲層性能壹般。煤體結構較好,以塊狀為主,變質程度中等偏低,孔隙度小於5%,等溫吸附曲線形態較好,煤層瓦斯含量小於10%,水文地質條件復雜。
ⅴ型煤為薄無煙煤,儲層性能差。變質程度高,煤體結構差,保存條件不好,多為粉狀煤。基巖孔隙度大於10%,但孔隙互不連通,外源裂縫少,滲透性差。瓦斯生成量大,吸附能力強,瓦斯含量大於20m3/t,煤難保護,瓦斯突出嚴重,等溫吸附曲線陡,臨界解吸壓力低。煤層富水性弱,水文地質條件簡單。
計算了湘中南盆地群的煤層氣遠景資源量。本次參數的選舉是以煤炭儲量的基礎數據為依據,以單層可采煤大於0.6 m為基本單元,煤層埋深為300 ~ 1500 m為計算範圍,煤層瓦斯含量采用7個實測煤芯數據和107鉆孔煤芯解吸法測試數據。選舉中有30個區塊,包含煤和巖石。建水組有8個盆地,龍潭組有22個盆地。計算結果表明,煤層氣資源量為1171.79×108 m3,其中龍潭組資源量為546.22×108m3,水平組資源量為625.57×108m3。從資源豐度分析,有洪山堂、白沙、冷水江、渣都、鬥笠山、馬田等16個盆地,大於0.3×108m3/km2。(0.2 ~ 0.3) × 108m3/km2為兩石塘、橋頭河、恩口、馬鞍山四個盆地,其他小於0.2×108m3/km2。
洪山店向斜是湘中漣源坳陷的壹個二疊紀含煤盆地。新興石油公司中南石油局在1993鉆煤層氣探井向梅1,評價了湘中南盆地群煤層氣地質條件。向梅1井鉆於1993年6月,井深626米,鉆遇1和4煤層。1煤總厚度為3.6 m,測試瓦斯含量為18.46 m3/t,4煤厚度為0.4 m,故以1煤為目的層,裸眼完井。1994 65438+10月中旬調查,計算瞬時產氣量1781.1 m3/d,裸眼洞穴完井,1994年4月排水產氣量,產氣量5624m3/d。
紅山店向斜位於漣源凹陷東端,是壹個北東向復式向斜。楊美玲背斜將其分為兩個向斜,西部發育李玉堂向斜斷層,東部南塘向斜北緩南陡。凹陷深度(4煤)約1350 m,含煤面積43 km2。含煤巖系為晚二疊世龍潭組,為海陸交互相三角洲相形成的煤沼澤沈積。龍潭組厚400~470米,分為上下兩個含煤段。上含煤段厚122 m,有5層煤,可開采3層煤,4煤為主要煤層,1和3煤部分可采。除彭家沖外,全區煤厚穩定,平均厚度1.84m,以低硫低灰亮煤為主,煤體以碎煤為主,含少量塊煤。
該區煤層儲集性能良好,基巖孔隙發育,孔隙度大於5%,壹般達到8%,局部孔隙度為11.9%。孔體積為0.0658 m3/g,孔面積為14.147 m2/g,平均孔徑為12300 nm,中孔(10000 ~ 100000 nm)占34.72%,微孔(100000 nm)。小孔隙(1000 ~ 10000 nm)占19.47%,大孔隙(> 100微米)占12.24%。基巖孔隙主要為原生孔隙。根據煤層割理發育情況,亮煤工作面割理線密度為35 ~ 40 /5 cm,長度和開口較大,以4煤較好。煤層滲透率測定表明,1煤滲透率為5.43×10 -6μm2,3煤為1.88×10 -6μm2,4煤為5.1×10 -6μm2。煤層解放後,3號煤增加到1.3×10 -3μm2,4號煤增加到0.73×10 -3μm2。
根據煤層瓦斯含量和煤田鉆孔抽放瓦斯結果,1煤平均瓦斯含量為18.24 m3/t,3煤為14.8 m3/t,4煤為22.02m3/t..向梅煤1井測得的1煤的瓦斯含量為18.46 m3/t(不含殘余瓦斯),平均為15.5m3/t..該區瓦斯含量大,煤層壓力高。煤田鉆探井深為281.29 m時,煤層壓力為2.77 MPa..蛇形山井田瓦斯抽采量為180×104m3/a,向梅1井的初始瓦斯流量為1781 m3/d(瞬時產量)。排水3個月後,產氣量為2419 m3/d,計算瞬時產量為5624m3。
洪山店向斜可采煤層儲量8.1144×104t,預測儲量9700×104t,總儲量1.78×108t,煤層平均含氣量18.48m3/。
中國石油集團於1994在漣源凹陷冷水江鉆了壹口冷試井1。在550~565 m深度,鉆遇石炭系分水組3煤和5煤,厚度分別為1.6 m和1.4 m,煤巖Ro分別為3.971%和4.099%。孔隙度為8.13% ~ 13.58%,滲透率為(2.3 ~ 2.4) × 10-3 μ m2,3號煤含氣量為17.33 ~ 18.4m3/t,5號煤含氣量為65438。煤層段為襯管割縫裸眼完井混層加砂壓裂,試氣產量200m3/d..
查閱《中國煤層氣盆地圖集》、《中南盆地群地質圖》、《中南盆地群早石炭世測水期巖相古地理圖》、《中南盆地群晚二疊世龍潭期巖相古地理圖》、《中南盆地群上二疊統龍潭組煤巖變質程度圖》、《中南盆地群煤儲層類型分類表》、《中南盆地群不同煤階等溫吸附參數表》、《煤吸附參數表》。《中南盆地群煤層氣資源參數表》、《中南盆地群上二疊統龍潭組柱狀剖面圖(北型)》、《中南盆地群上二疊統龍潭組柱狀剖面圖(南型)》、《中南盆地群下石炭統流水組柱狀剖面圖》、《中南盆地群D2-J1柱狀剖面圖》、《洪山堂向斜地質圖》等。向梅1井煤層綜合解釋、向梅1井煤層參數表、向梅1井初期排水表、向梅1井和2井試井資料對比表、紅山店向斜柱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