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史
秦時的羅縣。羅縣因羅水流經縣內而得名,故老城位於北方農村五裏巷。
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設廣漢郡,轄13郡。西漢元豐五年(公元前106年),設十三州刺史,為益州,刺史治雉。
辛莽時期(9~23年),益州改為雍部,牧部駐雒縣。
建武十二年(38年),東漢光武帝復益州、廣漢郡,羅縣為廣漢郡。
三國時期,靖遠四年(283),魏滅蜀,益州分涼州。廣漢縣改為涼州,羅縣仍為縣治。
東晉時期(317~420),廣漢郡仍屬涼州,羅郡為郡治。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蜀郡改益州。次年,在羅縣設立什邡縣。
元世祖統壹元年(1260),恢復漢州為什邡、德陽、綿竹三縣,廢除羅縣建制。原羅縣直接歸漢州管轄,原羅縣為州。鄭錚二十二年(1362),明於震在蜀中稱帝,建立大夏國,並返回羅縣。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滅大夏國。同年,省羅縣入漢州,仍領三縣。明末,張在四川建立了大溪政權,並沿舊。
清朝初期,還是像明朝的制度。康熙二十六年(1687),漢州降為散州(單州),不再屬郡管轄,隸屬成都府,壹直延續到民國元年。
民國二年(1913),漢州改為廣漢郡(以廣漢郡名),屬川西路(次年改為川西路)。
7月,1953,廣漢縣改為溫江區。4月29日1960,什邡、廣漢兩縣仍為廣漢縣。65438+65438 0963+65438 10月+0,廣漢、什邡分縣。
1983劃歸成都,同年8月,德陽市成立,廣漢縣劃歸德陽市。
1988年2月,撤銷廣漢縣,設立廣漢市,為四川省所轄縣級市,由德陽市管理。
(二)行政區劃:轄20個鎮和4個鄉。
城鎮:羅城、金輪、興隆、南豐、新華、小韓、連山、松林、金魚、合興、三水、新豐、向陽、南星、新平、高片、高希。
鄉鎮:北外、西外
(3)地理
全市屬於都江堰自流灌區,平原面積占92.3%,淺丘占7.7%。
與成都市新都區、青白江區、金堂縣、彭州市、德陽市什邡市、旌陽區、中江縣接壤。
⑷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11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500元,財政總收入1365萬元(2007年數據)。
三次產業比例為18.2:43.7:38.1。
四川綜合經濟實力“十強縣”,也是全省首批“小康縣”之壹。
⑤人口
總人口58.2萬人,漢族52.4萬人,占總人口的90.0%。
㈥人民的感情和習俗
寶寶節
“寶寶”是指米歇爾·普拉蒂尼。廣漢保保節是由民間傳統的“百病遊泳”、“保保險”演變而來。已經將近300年了,尤其是到目前為止。每年正月十六,在廣漢兩個公園。即枋湖公園和金燕湖公園。用拉寶寶求孩子平安長大。這是壹個有影響力的當地民俗。人們每天都要出去玩,給孩子拜米歇爾·普拉蒂尼,給公婆辦喜事,被稱為“拉寶寶”。
寶寶節是川西平原壹個很有影響的節日。每年的這個時候,許多來自周邊城市的遊客,如成都、綿陽、德陽等。,會來廣漢帶孩子。
(7)、交通運輸
108國道
成綿高速:從成都昭覺寺站到廣漢旅遊站約30分鐘。
寶雞成都鐵路
北新大道延長線
成青高速公路延長線
(8)旅遊業
三星堆遺址:三星堆遺址是殷商時期古蜀國的都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段家四合院古樸凝重的建築風格,淳樸濃郁的民間情調,淳樸自然的生態環境,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表明它是川西古典民居的典範。
(9)教育
隨著廣漢教育的發展,該市擁有壹所本科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德陽唯壹的大學,亞洲最大、世界聞名的“藍天大學”)和壹所國家重點中學——廣漢中學,教育發達,設施齊全。
(9)古建築:
廣漢市區枋湖公園有許多古城墻和古民居,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10)現代商業和建築:
隨著近代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廣漢的地理位置在川西平原的經濟地位中仍然十分重要。強大的外資政策吸引了各種經濟巨頭的崛起,如大型生產企業:廣漢宏華公司\大型零售集團:成都百貨大樓\大型連鎖房產置換公司:廣漢二手房網等行業龍頭。所以廣漢的經濟各方面都不太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