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呂鳳子爺爺的介紹,寫出了他壹生的故事。

呂鳳子爺爺的介紹,寫出了他壹生的故事。

呂鳳子(1886-1959)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職業教育的重要倡導者,“江蘇畫派”(簡稱“新金陵畫派”)的開創者和最重要的創始人之壹。他曾在南京、揚州、長沙和北京的師範學校任教。在南京大學(原中央大學)負責教育事務九年。他還擔任過普通藝術學院院長和國立藝術學院院長。1949後,任江蘇師範大學蘇南文教學院教授、江蘇省國畫院籌委會主任委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著有《藝術史講義》、《中國繪畫方法研究》、《呂鳳子女士畫集》、《呂鳳子華山素描集》。

傳記

呂鳳子(1886 ~ 1959),中國畫家、教育家。原名君,字鳳池,號鳳子,別是馮先生。善於

中國畫與藝術教育。

1886年7月7日生於江蘇丹陽,1959年2月20日卒於南京。

15歲時是秀才。先後就讀於蘇州軍械學校、南京兩江優秀師範學校,後赴上海創辦神州美院。

1909畢業於南京兩江優秀師範學校,圖形工程專業。曾任兩江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師,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專任主任。

1911建立正規女子職業學校。1919起,先後任上海美術學院教授、教務主任,江蘇省第六中學校長,南京中央大學(49年改為南京大學)藝術系中國畫組主任、教授、研究員。

1935任丹陽市正規女子職業學校校長。日軍侵占丹陽後,部分教師遷至四川,創辦了私立正規藝術專科學校。後來被教育部聘為璧山青木關民族藝術學院院長。

1940年任國立藝術學院院長,1942年創辦正規藝術學院。

1951,蘇南文教學院藝術系教授,江蘇師範大學圖形繪制系主任。

65438年至0953年任江蘇師範大學平面繪畫系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1958江蘇省國畫院籌備委員會主任。當選蘇南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副主席,江蘇省人大代表。

呂鳳子壹生從事藝術教育,培養了大批藝術家。

1951年,呂鳳子被蘇南行政公署文教處錄用,來到無錫蘇南文教學院擔任藝術教授。1952年秋,呂鳳子隨學校遷至蘇州,任教於江蘇師範大學(今蘇州大學)。呂鳳子看到了他壹生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社會,現在在* * *生產黨的領導下變成了現實。他由衷地高興。1953年,他主動把“正規藝術學院”全部交給人民政府,家裏沒留下壹點文章。

晚年,呂鳳子先生小心翼翼地在畫上刻下“今是生之樂”和“老子遊龍”兩個印章,以示誌存高遠。他說:“這幸福是無私的* * *生產黨給我的,是毛主席給我的。我怎麽能不感謝他呢?我感謝他。我愛他,也就是說我愛太陽。我愛太陽,我要畫太陽,畫人們愛著的太陽,畫太陽的光,畫太陽的熱,直到我的手僵硬、挺直!”

呂鳳子晚年體弱多病,患有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和心臟病。北方的朋友請他為、、、董、、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作畫。他欣然寫信,壹壹寄出,還制作了馬克思、孫中山、魯迅的畫像,表達對這些偉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1959年夏天,呂鳳子先生肺癌晚期,被困在病床上。國慶節那天,他生命垂危,不得不由家人支撐。他畫了三棵老松,其中壹棵是“毛主席壽”,上面刻著壹句想了很久的詩:“誰是毛主席真正的主人?主席是不是很神奇?溝通不暢變無限。誰讓壹切都是奇跡,主席就是神聖的——主席不是神。他從未自詡為聖人,但他是過去和未來的隱喻,每個人都被過去磨煉過。如果不磨鐵,可以發出不同的光,產生奇怪的熱。光線越亮,熱量越強。這是6.5億人民敬仰的毛主席。毛主席壽,1959年國慶節,病逝蘇州,老馮。”這是馮先生不幸去世前的遺言。

呂鳳子先生是壹位偉大的教育家和藝術家。他在藝術教育的園地裏辛勤耕耘了壹生,傳播了芬芳,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了壹生,永遠值得銘記。

後人評價

1909從兩江優秀師範學校畢業後,第二年,呂鳳子在上海創辦了神州美術學院。1912在丹陽捐贈家產,創辦丹陽鄭錚女子學校,1925改為鄭錚女子職業學校。在陳立夫、張瀾等人的支持下,蕭墅於1938年在重慶市璧山縣創辦了江蘇省普通職業學校,並於1942年在教育部備案,正式成立了普通專科學校。1946回江蘇前,校舍全部捐給璧山當地政府辦學。同年秋,在丹陽重建普通學校,分為普通小學、普通中學、普通職業學校、普通藝術專科學校四個部分。1951年,正規學校全部移交人民政府公開運營。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呂鳳子就享有很高的聲譽。徐悲鴻、張大千、陳之佛、傅抱石和錢松巖都對他的品德和才能給予了高度評價。劉海粟、徐悲鴻、吳冠中、李可染等中國現代藝術界著名的有成就的藝術家都曾師從他,並受到他的藝術教育和藝術影響。

呂鳳子的山水、花鳥、人物畫都很精湛,但最重要的成就體現在人物畫上。初、中年仕女、詩人的畫,入蜀後羅漢的畫,表現建國後人民生活題材的畫,對他來說都是不壹樣的。

這個時期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呂鳳子壹生創作了大量的繪畫作品。以松樹為題材的作品不下1000件,抗戰時期在璧山縣創作的以羅漢為題材的作品近2500件。如果再加上他最好的、流傳最久的仕女畫和詩詞,恐怕他壹生創作的作品不下數千幅。呂鳳子的繪畫創作主要是為了辦學和教學的需要。他的畫大部分用於布施和出售,以此從社會上爭取辦學成本。其中許多是為學生創造的紀念品。

通過各種渠道,呂鳳子的很多作品從創作開始就散落在私人手中,真正保存下來的寥寥無幾。目前除蘇州博物館、淮陰博物館等文博機構、丹陽檔案館(家屬委托)和小平、馬曉峰等人外,大部分散落在私人手中;海外公共和私人機構收集和研究呂鳳子作品的情況不是很清楚。這給系統地開展研究工作帶來很大困難。但有確定線索的作品約有數百幅,新的繪畫和文字資料不斷被發現,也為集中研究呂鳳子的繪畫藝術提供了充分的基礎條件,無論什麽原因,如此重要而傑出的藝術家被長期忽視,都是歷史的遺憾。

20世紀80年代以來,呂鳳子繪畫的研究、出版、展覽及相關紀念活動逐漸活躍起來。呂鳳子學術研究會和呂鳳子紀念館相繼成立,有關呂鳳子的研究論文和著作也不時發表,進壹步推動了呂鳳子的宣傳、研究和紀念活動。但到目前為止,對呂鳳子的研究,無論是深度、廣度還是系統性,都無法與呂鳳子的地位和作用相壹致。我相信,隨著條件的逐漸成熟,呂鳳子的藝術成就會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