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蘇州工業園區有哪些公立中學?

蘇州工業園區有哪些公立中學?

更好的星海

Xi交通大學宿州附屬中學

稍微差壹點的,興港,公園十中,公園壹中。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

學校占地面積1646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6287平方米。環境優美,設施精良,擁有65438個高標準實驗室,百兆光纖接入校園網。學校總建設規模

軌道12初中36個班,在校生近580人,各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學新秀等優秀骨幹教師21人,占41.2%。學校堅持星海教育“人人成才”

辦學理想是“人人成星”,以“融會致遠”為校訓,以“國際視野、高素質管理、創新人才”為理念,深度打造高德高智的明德校園。

校園,壹個有思想的學習校園,壹個和諧的音樂團體校園,壹個綠色陽光的美麗校園,壹個多元融合的國際化校園。

星海實驗學校位於園區杜興街18號。2005年9月,經園區工委、管委會蘇批準。

[2005]121號文批準設立。是依托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優質教育資源,按照現代化標準建設的新型初級中學。2007年6月獲江蘇省教育廳授課。

[2007]4號文件批準對學校進行重組,以滿足“四個獨立”的要求。

學校註重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努力建立與國際教育接軌的壹流學校。曾與加拿大維多利亞中學、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

韓國華山中學與丹麥藍山學校締結友好合作協議,廣泛開展中短期學習、項目研究等教育交流活動。從2007年開始,每年都從優秀的九年級畢業生中選拔。

學生去新加坡深造。

學校以“智慧高效管理,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大膽創新教學模式,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打造短時高效課堂;大力豐富校園生活,嚴格執行“三大規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雖然運行時間不長,但是進步很大。

畢業班教學質量連續三年在蘇州市區(含園區、新區)領先;以未來工程師教育、機器人教育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教育,

以雙語教育為基礎的國際交流,以心理健康活動課程為基礎的陽光教育,以《百家講壇》、《快樂轉盤》為亮點的綜合實踐活動,成效顯著。“健康,陽光,快。

音樂、學習、禮儀、創新、潛力、開闊的視野、多元文化的溝通能力,逐漸成為星海實驗學生們不變的形象特征。壹大批和諧發展、特色鮮明的學生脫穎而出。

我校學生會主席朱謝蓮,2007年蘇州中考狀元。2008年,屠青城是蘇州中考狀元。淩玄哲贏得了2007年RJC機器人世界杯。

中國賽區選拔賽中學組全國冠軍。2008年全國化學競賽暨CCTV全國中學生希望英語競賽蘇州賽區,3名學生獲得全國化學競賽壹等獎,4名學生獲得英語大學。

在比賽前的三等獎中,薛名列初中組第壹,獲獎次數為蘇州之最。曹敏連續兩年獲得蘇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鐵餅冠軍。據不完全統計,從2006年到

今天,在市級以上學生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學科綜合競賽中,學校獲得了224個獎項。

回顧過去,碩果累累,展望未來,豪情滿懷。星海實驗學校全體師生將繼續追求品位、理想、卓越,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Xi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Xi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蘇州工業園區第三中學)是直屬園區管委會的公辦全日制高中。2004年9月開始辦學,2009年9月初成立高中部,2010。

2006年5月,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Xi安交通大學共同簽署合作協議,促進高校資源與當地基礎教育資源優勢互補,2011被評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Xi交通大學是

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中國最早的高等學府之壹。其前身是南洋公學,創辦於上海,1896。1921更名為交通大學,1956國務院決定更名為交通大學。

後遷至Xi安,1959命名為Xi交通大學,列為全國重點大學。Xi交通大學是“七五”計劃

第壹批八五重點建設項目是第壹批進入國家“211”和

“985”工程是國家確立的以建設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為目標的學校。2000年4月,國務院將原xi醫科大學和原陜西財經大學合並為原Xi交通大學集團。

建設壹所新的Xi交通大學。

特色之壹:小班化教育

學校堅持“小班化教育”,因材施教,註重學思結合,註重師生互動,普遍開展學案導學研究,讓優秀學生拔尖。

特長生的發展,弱勢生的提升,讓每壹個學生思想進步,學業發展,超越目標,打造精致高效的教育品牌。2011,學校繼續實施小班化教學。每個班的學生不超過

超過36人。小班授課讓每個老師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更深的期待和信任,給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

第二個特點:導師引領。

學校以小班為依托,引入導師制,實踐“家庭教育、零距離溝通”的學生成長導師制管理,努力探索“所有老師都是導師,所有學生都被關愛”的教育之路。學校要求每壹位老師都是學生的學業輔導員、生活指導者、情感溝通者、人生規劃師,保證每壹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三個特點:自主開發

學校努力搭建學生自主競選學生幹部的平臺,創建學生活動室,開展公益活動,表彰優秀導師,策劃主題班。

會、成立學生社團、排練文藝節目、搭建學生平臺、開展研究性學習、進社區宣傳等活動。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活躍校園生活,也是大有裨益的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搭建平臺。

第四個特點:藝術特長

學校由“優化課程,激發興趣;探索個性,因材施教;加強投入,優先考慮教師;強調基本的、面向素描的“壹面”。

方法,強調“文化與專業並重”的理念,實現高三藝術生參加高考,專業省本科連續五年通過率100%,專業文化大學本科連續五年錄取率100%。

“雙百”中的好成績。學校體育特長生也以每年100%的比例被本科學校錄取。

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

在蘇州工業園區最繁華的地段,蘇嘉杭高速與中心路交叉口西側的壹片開闊熱土上,壹所嶄新的現代化九年制公辦學校——樸興港學校即將誕生。今年9月,“星港”將張開雙臂迎接第壹批學生的到來。

隨著10年園區的輝煌發展,壹批園區名校茁壯成長,而正在建設中的“星港灣”則努力站在更新更高的起點上,突出優勢和特色,打造更加亮麗的服務品牌,努力成為園區教育資源的新名片。

學校近壹年的籌建過程,也是星港決策建立基礎、塑造學校靈魂的戰略過程。以瞿鴻總裁為核心的星港決策者面臨著

面對這壹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滿懷對教育的無限熱情,建設性地確立了“以人為本,以德為本,讓每壹個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樹立了“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識”的辦學理念

學習進取”。

星港決策層深知質量是立校之本,承諾對每壹位學生實施高品位、高起點的素質教育。要辦優質學校,必須要有。

思想先進、學科知識最新、教學藝術精湛、素質壹流的教師。為此,星港學校自成立以來廣泛發布招聘信息,並參加了蘇州國際博覽中心在園區湖東舉辦的展會。

2005年春,舉辦人才交流會,面向全國招聘教育精英。

信息壹經發布,應聘者雲集,出現了千人爭搶就業的盛況。這些報名者中,有特級教師、名師、省市學科帶頭人、教學新秀。

臉上寫滿了對入園支教的憧憬和期待,申請材料含金量十足。籌備組成員認真閱讀每壹份材料,對於申請人的人品、品德、真才實學、創新能力都非常重要。

精神和必要的學歷、資歷等。開展全面嚴格的綜合評價。經過反復權衡,優中選優,選拔出了壹支德才兼備、陣容強大的教師隊伍。他們是有經驗的,專註的,長期的。

他致力於基礎教育,為更高層次的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在理解新教材和實踐新課程方面富有創新精神和能力,在教育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在新組建的教師隊伍中,學校大力倡導艱苦奮鬥精神、團結互助合作精神、實事求是精神、敬業奉獻精神。

進取的開拓精神,創新的創新精神。學校將建立健全高質量的教師保障體系,使“星港”的教師在思想、技能、素質、氣質等方面不斷提升。

文化水平;使“星港”的教師融學術思想與專業能力、科學精神與人文氣質於壹體,全面適應園區教育信息化、國際化、素質化的要求;制作《明星港灣》的老師們

用事跡引導學生,用愛心關註學生,用心服務學生,用神啟迪學生。

學校在全體教師中廣泛樹立服務意識,倡導“走進學生”、“蹲下看孩子”,實行個性化教育、個性化輔導、關註。

每個學生的成長,讓教育走向以學生為本。心理健康課程的設置,專業心理咨詢導師的提供,旨在從更細微的方面關愛學生,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

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進他們學術和精神同步成長。

學校的優質服務理念還體現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星港”精心打造了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滿足學生的學習、運動和身心發展。

環境,把墻、花、庭院、雕塑提煉成教育元素,充分利用壹切空間資源,為學生全面、和諧、健康成長提供最好的環境和廣闊的舞臺。例如,為了保證學生用餐環

環境輕松宜人,學校在餐廳設計上采用明快活潑的圖案和色彩;餐廳的過道上也鋪了防滑墊。學校已與國際高級快餐專業公司伊頓簽約。

關於,對學生飯菜的營養、衛生、質量、口味、安全甚至食物保溫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並有專門的營養師為學生合理配餐,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課桌和椅子裏

在定制上,也是以學生的舒適和方便為原則,嚴格篩選供應商,精心討論制作方案...

為了保證以學生為本、優質服務理念的全面落實,星港學校的決策層還對學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建設。

通過思考和實踐,制定了壹套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這是壹個賞識開拓,鼓勵發展,鼓勵創新,以人為本,懂得教育真諦,註重民主和諧的領導集體。

在正確的辦學方針指導下,實施有情的管理和無情的制度規範,打造星港教育品牌。

蘇州工業園區第十中學

蘇州工業園區第十中學位於金雞湖東岸,CBD核心區。是壹所直屬園區管委會的全日制公辦初級中學。校園裏花草樹木郁郁蔥蔥,風景優美。

色彩宜人,校舍充足,設施齊全。學校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建設規模為14軌道,42班,2009年8月投入使用。學校全力打造開放性和示範性。

具有示範性和開拓性的現代和諧校園。

在“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學校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教師可持續發展服務”為辦學宗旨,堅持“以學生為本發展”

“以教師為本”和“以教師發展為本”不斷激發學生的活力和教師的創造力,不斷形成學校新的活力和可持續發展。學校以“孩子的未來在於今天的創造”為核心理念。

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態度、全方位的視角關註每壹位學生,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個性發展、終身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培養學生強大的自信、開闊的視野、飽滿的人格、健全的人格。

現代人。

園區十中全體教職工都被委以教育重任。懷著“長風破浪,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遠大誌向,他們緊跟時代的步伐,奮發進取,辦學水平和層次在短短的壹年時間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學校的發展中留下了壹系列堅實而光輝的足跡。

學校以省規劃項目《營造真實浪漫的學校文化的時間與研究》為指導,在環境建設、制度管理、師資培訓、教育教學等方面下大力氣。

學習、學生活動等方面進行學校“真實而浪漫”的特色文化建設,為全體師生營造充滿多彩陽光的校園生活,讓每壹個學生都能享受成長的快樂,讓每壹位教師

可以享受教育的快樂!

學校教育管理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在壹年的實踐中,園區十中初步形成了“和諧卓越”的校訓,“進取開拓”的校風,“博學、思慮、善導”的優良教風,“誠信、合作、敏感”的優良學風。

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越來越有成效。學校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要求,狠抓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了壹支教學技能紮實、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超、教學作風務實的教師隊伍。

學校倡導全體教師積極研究學生自主學習,已初步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和創新中,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校的教學績效得到了顯著提升。

學校不斷創新和拓展德育渠道,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系統地開展德育活動,逐步完善和優化德育模式,逐漸凸顯出鮮明的德育特色。

特色。學校建立了三個德育內容和目標系列,即“壹年級註重規範養成教育,二年級註重創新發展教育,三年級註重勵誌理想教育”,讓學生體驗三年。

經過初中的校園生活,學生成為“四會”(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與此同時,

學校立足課堂教學的德育陣地,整合初中生德育內容,分層次設計德育目標,初步形成“課堂教學滲透德育,課外活動生成德育,社團活動”

動態融合德育、社會實踐拓展德育”等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網絡。

隨著園區教育環境的改善,十中將進壹步追求高品位、精細化管理,在保持學校原有特色的基礎上,進壹步深化和提升文化內涵。

蘇州工業園區第壹中學

蘇州工業園區第壹中學,

創辦於2003年9月,是壹所初級中學,由原蘇州市重點中學蘇大附中分離出來。學校位於蘇州古城和工業園區的交界地帶。東鄰朝陽劉金,西鄰風景秀麗的金雞湖。

環城路,南接吳中區,北接機場路,交通便利,人文環境優越。學校按省級教育現代化標準建設,占地83畝,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布局合理,設施完善。

環境優美。

現有34個班,1400余人,其中高壹12班,高二12班,高三10班。壹般高壹有2個振華班,4個雙語班,其他都是普通班。振華班和雙語

班級,學生成績更好,素質更高。

蘇州工業園區第壹中學(簡稱園區壹中)位於蘇州工業園區東鎮路(東環東路)

機場路以南),是壹所設施完善的大壹新生初級中學。蘇州工業園區第壹中學於2003年9月正式成立,新校舍於2004年8月竣工。學校占地83畝,建成。

建築面積30000多平方米,建築布局合理,校園環境幽雅。有壹棟教學樓,建築規模20軌,可容納60個教學班。體育館設施先進齊全,有400米塑膠跑道。

我們標準的運動場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特長,學校設有美術室、音樂室、藝術體操室和陶藝工作室。這所學校有壹個開放的校園。

道路電視系統,廣播系統,計算機網絡教育系統,每個教室都有彩電,投影儀和多媒體。有網絡教室,多媒體工作室,階梯教室,多功能活動大廳,電子閱覽室和壹流的

基於的校園智能網。

學校有專任教師110多人。教師專業技能過硬,方法靈活,教學效果良好。建校三年,中考成績不斷提升,位列蘇州市區公辦學校第壹,蘇州工業園區第二。2007年再創新高。中考成績高出全省平均分40多分,江蘇省排名第十。

中新工業園是中外優秀人士高度融合的“地球村”,是古典與現代完美交匯的生活空間。因為中國和新加坡公園都是

儒家文化有著豐富的傳統。學校根據地域特點,確立了以儒家文化為背景的“仁、和、育”理念。目標是培養全面和諧的人,打造蘇州的窗口學校。

實現“人文與科學交相輝映,特色與品牌相映生輝”的辦學願景。

自成立以來,以不斷攀升的教學質量、嚴謹規範的校風和充滿活力的管理機制,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和認可。該校連續獲獎

榮獲“蘇州市雙語實驗學校、安全文明學校、江蘇省教育系統關心下壹代先進集體、蘇州市教育信息化先進學校、工業園區教育先進單位、蘇州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

進學校、蘇州市德育示範學校、江蘇省示範初中、蘇州市藝術教育優秀學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