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那天,我和媽媽來到了重慶大足縣,這裏有舉世聞名的石雕。早上,我睜開惺忪的眼睛,走到窗前,打開了窗戶。我只看見太陽露出它羞澀的黃臉。本以為是個好天氣,但是我們的車壹開到高速公路上,高速公路就封閉了,因為大霧漫天蔓延,直到放晴才能通行。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停地走來走去,心想:為什麽不呢?我只希望霧能快點散去,這樣交通就能通行了。很快,霧終於慢慢散去,我們坐的車像蝸牛壹樣爬行。過了收費站,壹路暢通無阻。到了12,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我跳下車,進屋休息。我媽跟我說,明天要去山路上燒紙。啊?什麽是燒紙?多麽奇怪的名字。我不知道。我不想問我媽媽。我想從實踐中得到答案。
首先,走山路
第二天天還沒亮,四周靜悄悄的,只聽見雞叫,所以我們起得很早。過了壹會兒,姑姑背著竹籃出發上山了,開車把我們送到了山腳下。我環顧四周。哇!到處都是綠油油的田野,連綿不斷的山峰,清澈見底的河流,真的很美。看路,路不是我們城市的柏油路,是崎嶇的山路。我跑了很久,上氣不接下氣。我姐指著前面的路,我跟著手指走。前面的路可以說是又陡又多石,我們走在上面,就像“足底按摩”壹樣,非常難受!我走得汗流浹背,搖搖晃晃,我姐走得輕松,蹦蹦跳跳。為什麽我和我姐姐不壹樣?因為姐姐走慣了山路,而且山路崎嶇,走在上面很痛苦。我習慣了大城市的柏油路,大城市的柏油路又寬敞又平坦,姐姐走起來很輕松。哦,終於知道了,大概壹半,發現前路泥濘。我聽我媽說這些路被人踩壞了,我也看到了。不會有稀泥,我以為我夠聰明踩上去,結果全是稀泥。幸運的是,我的母親趕上了我。我壹看腳,泥糊在鞋上,鞋裏全是水。還是黏糊糊的,真正的啞巴吃黃連說不出有多苦!我心想,怎麽到了農村連路都走不了?很奇怪,我堅持到達了目的地。
第二,燒紙
坐了壹會兒,我們就匆匆忙忙地去燒紙了。很快,我們來到壹所房子前。我非常驚訝。我環顧四周,聞到了西方的味道。我擡頭壹看,這房子好多地方都在漏水。往下看,布局簡單,面積不寬。每個人都拿出壹疊錢紙,壹些香,酒杯,鞭炮,盤子和糖。原來是紙做的“假錢”。我覺得很新奇,準備撕點錢紙。壹開始,我不會。我看見他們拿出壹捆,展開中心,壹張壹張地撕掉,放進那堆錢紙裏。很好,我明白了。我也開始撕錢紙。當所有的都被撕掉的時候,我看到舅舅手裏拿著壹些燒錢紙,給祖先鞠了三個躬,然後,我知道了燒新年紙意味著什麽:為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和向往,大家都要給長輩燒香燒紙,讓長輩保佑自己,得償所願。聽婆婆說“以前住這樣的房子要花很多力氣。”我心想:大叔是從這裏走出來的大學生,多辛苦啊,而我,有這麽好的生活條件,有這麽好的食物,有這麽暖和的衣服,應該珍惜我的生活條件。燒完了過年紙,我們上山燒紙,走的是田坎路。我只敢看路,但我怕不看路會掉進河裏。好在壹路順風順水。到了壹個燒過年紙的地方,我四處看了看。那裏有無盡的野花和茂密的樹木。我先給長輩鞠了壹躬,然後采了壹些野花。我很害怕摔跤。但是事情終於發生了。就在我們要給最後壹位長輩燒紙的時候,要過壹個獨木橋。這座木橋是用兩根水管和繩子綁起來的。我非常害怕。我看了看。左邊是茂密的樹木,右邊是壹個通向湖的大坑。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但還是鼓足勇氣往前走,不停地說:我不怕!過了就沒事了,但是我太傻了,看到右邊有草,以為是實心的,就踩了上去。結果是空心的,撲通壹聲,我摔倒了。我剛剛踩到壹塊石頭。噓!幸運的是,它下面沒有水。真是千鈞壹發!我姐使勁拉我,我掙紮著爬起來,終於爬起來了。還好我的心臟現在恢復正常了。回去的時候還是要走原路。我很害怕,不想去那裏。舅舅說:“妳怕這個,那妳以後怎麽辦?”這句話給了我勇氣,讓我走過獨木橋。後來想起以前作文裏的壹句話:“困難如泉。妳強,它就弱。妳弱,它就強。”可以,只要不怕,就壹定能過!
第三,看石雕
第三天,我們將去看保定石刻。保定山在縣城東北17.5公裏處,山頂有聖壽寺。佛像以寺廟西北谷的大佛灣和寺廟東部的小佛灣為中心。石窟摩崖造像18,零星作品仍有10余件。寶頂山石刻的年代從惜春到南宋淳祐(1174 ~ 1252),歷時70余年,由宋代名僧趙誌鋒管理。聽舅舅說,保定這個名字是有歷史的!人們認為保定石刻都是寶,所以第壹個字是寶,又因為這些寶是刻在山上的,所以取名保定。我壹路懷著興奮的心情到達保定石雕。當我正要走到大門口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尊菩薩。這些菩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就像真的壹樣。他們進了大門,他們是玉帝和太後。他們還寫道,道士祖師爺帶著牛上岸,山君潛伏在橋上。再往前走,就是覺遠洞,寶鼎大佛灣南巖西面有壹個大石窟,那就是覺遠洞。洞口有壹只咆哮的石獅,嘉祥的崖面上刻著“寶頂山”三個大字,是南宋哲學家、詩人魏遼翁所寫。洞主壁雕有“三體”佛,兩側雕有十二菩薩,每側六尊。下面有壹個底座。六個底座連接起來形成壹個整體。在前面的祭壇下,有壹個巨大的長方形懺悔室。有菩薩跪在供狀下,低頭雙手交叉,求佛解釋。據說,當十二菩薩依次提問時,如來佛向他們解釋並寫了壹部名為《覺遠經》的佛經。覺遠洞來源於書名,從覺遠洞出來,也就是墻上的牛郎。隨著巖石地形的彎曲,整個畫面巧妙地與巖壁上的流水相結合,雕刻出崎嶇的山路和美麗的仙女。在這大自然的美景中,雕刻了十個牧羊人,放生了十頭水牛。畫面中,牧童袒胸而眠,或奏牧歌,或並肩而笑,或揮鞭放牛,或牽著牛慢慢走。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充滿了場景和趣味。再往前,就是聖水了。聖水清澈見底,能看到人的影子。據說喝了聖水可以長生不老,清肝,永遠快樂。我喝了幾口,希望自己永遠活著,永遠快樂。想著自己可以長生不老,快樂的向前走著,我是餓佛。我只看到餓佛占據了壹面大墻,我的頭在裏面。於是不給他飯吃,活活把他餓死了。他的兒子們在他身邊懺悔,並與千手觀音繼續前進。導遊說:“在古代,苗壯國王有三個公主。大女兒是金渺,二女兒是苗銀,小女兒是苗山。金渺和苗銀都在家裏全心全意地為父母服務。只有苗山從小信佛,出家為尼姑。苗壯國王試圖說服她回到皇宮,但她壹直拒絕。壹怒之下,苗壯國王拆毀了寺廟,趕走了僧侶。但我從沒想到這震驚了眾神。諸神責怪它,苗壯國王全身長了500個大膿腫。苗壯國王到處求醫,但他不能通過逛商店來治愈。後來有醫生說,這種病只有壹手壹眼聯合用藥才能治好。他別無選擇,只能求助於金渺和苗銀,但兩位公主都不願意給他們。三公主苗山,在外面得知後,毅然決然的給了她壹只手和壹只眼,讓她用藥給父親治病。果然,苗壯國王很快就康復了。妙善公主的孝心不僅教育了苗壯國王,也深深地被釋迦牟尼的知識所感動。釋迦牟尼為了幫助妙善公主時不時地拯救苦難眾生,給了她千萬只手和眼睛。從此妙善公主成了千手萬眼的觀音。”最引人註目的是,在觀音的左右兩側和頭頂上方,看似無數的“金”手像孔雀壹樣驕傲地呈放射狀浮雕,每只手心裏都有壹只眼睛,每只手都拿著壹個物件。其體態或伸、或屈、或直、或側,圓潤多彩,金碧輝煌,給人以眼花繚亂之感。寶頂山佛灣千手觀音有1007只手,1007只眼。因為千手觀音壹般形狀是兩眼兩只手,每邊有二十只手和眼睛。它是中國佛教藝術中唯壹真正意義上的千手千眼千眼石雕觀音,回到家我心想:古代人雕刻千手觀音有多少個日日夜夜啊!他們不怕苦不怕累,這是古人汗水的結晶。我要向他們學習!
第四,去拜壽
第四天,聽說我們要去拜壽,就迫不及待的出發了。在田坎路上,竹林郁郁蔥蔥,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懷著壹顆激動的心,走了壹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了壹個小小的“農家樂”。這裏有些人在打麻將,有些人在看電視,但是壽星在哪裏?我東看看,西聞聞,終於看到壹個90多歲的老太太坐在竹椅上。婆婆頭戴白帽,身穿紫衣,身上綁著紅繩。我聽她媽說這是給老婆婆紮紅的,看人家“烤”雞我就好奇。突然聽到敲鑼打鼓的聲音,我把目光從“烤”雞上移開。吹著,打著,終於,劇目都演完了。他們放下樂器,來到房子對面的空地開始準備節目。過了壹會兒,他們搭起了門簾,上面寫著:三曲鎮友誼健身隊歡迎妳。原來,他們是來慶祝老太太90大壽的。音響裏壹個接壹個播放著生日快樂。夜晚,天空灰蒙蒙的。我很快吃完飯,坐在第壹排,認真看節目。首先,我的兒孫們向這位老婦人致以生日問候,表達他們對長輩的敬意。這時,老太太笑得合不攏嘴。然後,主持人誇老婆婆素質好,說她是個賢妻良母,眼睛裏突然冒出了淚水,但是沒有人註意到,在節目的最後,我發現有幾個人在表演節目。我突然有壹種感覺,只有少數人還把節目演得那麽好,當觀眾說表演不好的時候,他們在舞臺上沒有氣餒,更加努力。所以,我要學習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次大足之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學會了珍惜自己的生活條件,學會了不屈不撓的精神,學會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學會了尊敬長輩,孝順父母,學會了不怕困難,所以我壹定能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