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正門,可以連續看到兩組三幅壁畫。門廳左右兩側是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設計的“傳承文化”、“弘揚文明”浮雕壁畫。第壹件作品是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檔案載體,如繩結、甲骨文、金文和竹簡,圍繞著中國古代史家手持竹簡的形象,象征著歷代史家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以各種載體為中國文化的傳承做出的不朽貢獻。壹是攝影、錄像、微縮膠片、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檔案技術圍繞著現代女性檔案工作者的形象,寓意著檔案工作者弘揚文明的歷史責任和檔案事業的繁榮前景。同時,兩幅壁畫通過對比,簡單展現了中國檔案工作的發展歷程。城市滄桑,大廳中央穿過大廳的漢白玉主浮雕,以高針地毯為主,鑲嵌金飾和銅雕。通過開埠以來嵌入上海歷史的主要事件、標誌性建築和代表性檔案,暗示檔案在歷史長河中作為文化沈澱和歷史見證的重要作用。
上海市檔案館* *新外灘博物館共11層,地下設有主服務臺、營業部、咖啡吧,1-2層設有主題展廳,3、4層設有專題展廳,5層設有檔案文獻參考服務中心,6層設有電子閱覽室,7層設有多媒體視聽室和學生教室,8層設有檔案員之家。
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開館以來,不定期引進國內外特色鮮明的優秀展覽,舉辦了中國檔案遺產展、抗日戰爭與上海檔案圖片展、海德堡建築圖片展等各類專題展覽。永久展覽《城市記憶——上海近現代城市發展歷史檔案展》以1949年5月上海解放為分界點,以兩層展廳展示老上海和新上海的不同風貌,反映上海的歷史發展。青幹龍朱批紀念館、八·壹三期間日軍使用的上海戰局全圖、上海市人民政府1號公告、APEC會議晚宴菜單等600余件珍貴檔案、照片和實物藏品,展示了近200年來上海城市發展的脈絡和軌跡。
檔案文獻參考服務中心設有接待處、檔案閱覽室、專題閱覽室和咨詢服務室。在局域網和數據庫的基礎上,建立檢索系統,通過瀏覽檢索、專題檢索、高級檢索和搜索引擎,為檔案、政府公開信息、照片和視頻資料提供多角度的參考服務。上海市檔案館現有檔案264萬卷,其中開放檔案80萬件,涵蓋民國時期檔案、租界檔案、聲像檔案、現行文件、外文資料等18類,1600余件。聲像檔案館藏包括照片檔案、音頻檔案和視頻檔案,部分檔案已以數字化形式錄入數據庫,涵蓋政治經濟、科學、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風景人物等各個方面,照片22300余張。館藏政府信息3萬余條,涉及全市63個政府部門,主要包括市委、市政府頒布的壹般性地方性法規和各委辦局制定的行業規範,是市民了解政策、依法辦事的窗口。
作為東方論壇的指定地點之壹,從2004年到2005年,* * *共組織了24次東方論壇,邀請了空軍政治學院、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的教授和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授課。
為充分發揮上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上海市檔案館新外灘館專門為學生開設上海歷史知識講座、歷史研究課題輔導課和制作成長檔案講座,不定期組織策劃各類學生活動,如“走進十四歲”十四歲生日主題活動、弘揚民族精神了解上海歷史暑期活動、“抗日戰爭與上海”主題活動等。是學生進行九年級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
新館* * *有五個觀景臺,分別位於8樓和10層。這是壹個理想的城市觀光地,可以壹覽充滿活力的浦東土地、波光粼粼的黃浦江、外灘世界建築博覽群和壹排排古老的市政廳。
根據20世紀末國家檔案局和中央檔案館提出的要把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建設成為“黨和國家重要的檔案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會各界利用檔案信息的中心”的要求,上海市檔案館新外灘博物館特別重視並投入資金提升其開放性、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 並實現了原位於仙霞路326號的上海市檔案館老館建設諸多瓶頸的全方位突破。 它已成為上海檔案館對外開放和服務的基地。與仙霞路老博物館、斜土東路檔案科學技術研究和檔案教育培訓基地共同構建了壹個多點互動、相互呼應的現代化新型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