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地區的洪澇災害是我國的主要災害之壹,每年都在許多地方發生。客觀地說,洪水頻發有不可抗拒的原因。我們來看看安康地區的洪澇災害。
安康地區洪澇災害19.4安康洪澇災害指2021 9月4日7時至9月5日7時,安康市中西部普降暴雨,西部大暴雨。
截至9月5日17時,新增洪澇災害受災人口56748人,緊急疏散安置11529人,緊急轉移安置14728人。農作物受災599公頃,成災面積233公頃,絕收面積60公頃;
32戶80間房屋倒塌,75戶203間房屋嚴重損壞,374戶751間房屋壹般損壞;直接經濟損失3.2億元,其中家庭財產損失1441萬元,農業經濟損失1700萬元,基礎設施損失2901.6萬元。
事件背景
2021 9月4日7時至9月5日7時,安康市中西部普降暴雨,西部大暴雨。
事件
受強降雨影響,安康市9個縣(市、區)98個鄉鎮不同程度出現洪澇災害,新壹輪洪澇災害造成56748人受災。
事件處理
災害發生後,安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縣各級各部門按照分工積極開展救援和應急恢復工作。市應急管理局密切關註雨澇災情,先期救援力量,做好災情統計,妥善安置受災群眾。
安康地區洪水災害。洪災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洪澇災害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對農業的影響
嚴重的風暴和洪水經常導致大面積農田被淹,農作物被毀,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從1950到2000年的51年間,全國平均農田受災面積937萬hm2,造成災害523萬hm2。
2、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然而,中國的許多鐵路幹線都受到洪水的嚴重威脅。七大河流中下遊有京廣、京滬、京九、隴海、滬杭甬等重要鐵路幹線。
受洪水威脅的鐵路長度超過65,438+00,000 km,西南和西北地區的鐵路經常受到山洪和泥石流的襲擊,這些地區的鐵路幹線是山洪和泥石流頻發的高強度地區。
由於洪水,鐵路中斷和停止是非常嚴重的。1954洪水中,作為南北大動脈的京廣鐵路停運100d。
中國的高速公路網裏程長,洪水造成的高速公路運輸中斷的影響已經蔓延到全國的每個角落。隨著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公路水毀裏程成倍增長。
中國所有山區公路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山洪和泥石流的危害,西部10多條國省幹線經常受到泥石流和滑坡的危害。川藏公路沿線有157大型泥石流溝,每年全線通車不到半年。
3.對城市和行業的影響
城市人口密集,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80%左右的工業產值集中在城市。我國大中城市基本沿河流分布,受河流洪水威脅嚴重,壹些依山傍水的城市還受到山洪、泥石流等災害的危害。
全國600多個城市,90%都有防洪任務。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大量人口從內地湧向沿江沿海城市,城市面積迅速擴大。新擴展的城區往往是洪水風險高、防洪能力低的區域。
由於城市資產密度大,對供水、供電、供氣、交通、通信等系統的依賴程度增加,壹旦遭遇洪水襲擊,損失會更加嚴重。統計顯示,在壹些經濟發達的沿海省份,城市和工業洪災損失已占洪災總損失的60%以上。
第二,洪水災害對環境的影響
洪水災害不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這種對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破壞生態環境。水土流失是我國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壹,暴雨和山洪是主要的自然因素。到2000年,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為356萬平方公裏。
約占國土面積的37%,年土壤流失量約50億噸。大量的泥沙沈積在河流、湖泊、水庫中,大量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被帶走。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僅嚴重制約著丘陵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也給土地改良、河流治理和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帶來困難。
2.對耕地的破壞。洪澇災害對耕地的破壞主要是水沖刷沙壓,破壞農田。如1963年,海河被淹,因水流沖刷和沙壓而失去耕作條件的農田達13萬hm2。黃河洪水對土地的侵蝕更加嚴重。每次黃河決口,大量泥沙覆蓋延河兩岸肥沃的土地,導致大片農田被毀。
3.對河流系統的破壞。我國河流普遍多沙,洪水決口造成泥沙淤積,嚴重破壞了河流的功能,尤其是黃河,對水系的破壞範圍廣,影響深遠。
4.水環境汙染。洪水汙染水環境,主要造成病菌和有毒物質的傳播,直接危害人的健康。
安康地區洪水災害3洪水是壹種自然現象,是壹種自然災害,是由於暴雨、快速融雪、風暴潮等自然因素導致江河湖泊水量急劇增加或水位迅速上升而引起的。
客觀來說,洪水頻發有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說是“天命”。然而,為什麽在20世紀這短短的100年間,奔騰了千古的長江卻壹去不返?為什麽百年壹遇的洪水隔幾年就變成了災難?十年壹次?
與相關歷史數據相比,洪水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與人口增長的趨勢相當壹致。不得不承認,中國人口的快速增長,耕地的擴大,圍湖造田,毀林等人為破壞不斷改變地表狀態,改變匯流條件,加劇洪澇程度。
降雨豐缺靠天,水分流靠人管。在降雨多的年份,洪水是否造成災害,洪水災害的大小,都與人為因素密不可分。長期的森林破壞是壹個重要原因。
人類犯的最大錯誤是砍伐森林。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等多種功能,在削減洪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洪水不壹定有洪水,但是森林被破壞了,小洪水也能造成大洪水。森林的調洪功能主要表現為:1。森林冠層可以通過其巨大的葉片攔截壹部分暴雨,可達10 ~ 30%;
2.它的枯枝落葉層具有儲存雨水的功能;3.因為森林的存在,地表的滲透能力大大增強,大量快速的地表徑流變成了緩慢的地下徑流;4.森林還可以改變土壤表層結構,增強儲存降水的能力;5.森林根系龐大,具有固土和調節洪水註入河流泥沙的功能。
其次,長江上遊亂砍濫伐的另壹個惡果是驚人的水土流失。現在已經達到35萬平方公裏,年土壤淋溶量達到25億噸。沈積在河流、湖泊和水庫中的沈積物達到20億噸。
僅四川壹省壹年流入長江支流,如堆砌寬1米的堤防,可繞地球赤道16圈。洞庭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每年沈積超過6543.8億噸泥沙。
有人驚呼:“再這樣下去,不到50年洞庭湖就要從地球上消失了!”長江之險,在荊江。因為泥沙的緣故,荊江段的河床現在比河外地面高出十幾米,成了名副其實的除黃河之外的地面上的壹條河。
肆意砍伐森林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子孫後代。世界上很多地方,比如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阿爾卑斯山南坡,最終都因為過度砍伐而變得貧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