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半左右進入語言爆炸期,期間突然學會說很多話。他可以重復新單詞壹次,然後說出5-9個單詞的短句,如:
類似這種短句,發音也比較清晰,基本能聽懂他的意思。每天話很多,邊玩邊聊,像個“話匣子”。
嬰兒的語言發展分為不同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寶寶更多的是吸收單詞信息,並儲存在大腦中。只有壹些簡單的發音,比如ma-ma,pa-pa。
孩子在學說話的時候,會連續發不同的音節,偶爾會發對東西。這個時候,大部分孩子都能清楚地給父母打電話。
這個階段,寶寶開始吐槽,說話。壹般來說,女寶寶學說話會比男寶寶快。
在這個階段,寶寶的詞匯量增加很快,能聽懂上百個單詞和壹些復雜句子的意思。寶寶開始掌握語法,說話方式開始有語法規則,和寶寶交流非常容易。
每個寶寶的語言發展水平受客觀因素影響很大,所以同月有可能壹個寶寶比另壹個寶寶說話多。
1,主要原因是家人把詞匯輸入到寶寶的語言中。
寶寶聽到的詞匯越多,說的就越多,聽到的越豐富,說的就越豐富。例如,壹個雙語嬰兒可以同時學習他的母語和另壹種語言,而不會混淆。
2.另壹個原因是嬰兒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發展需求。
有壹個現象,很多大型運動中發育強的孩子說話很晚,而語言能力非常好的孩子在大型運動中水平壹般。
這時候因為嬰兒的大腦更傾向於分開學習不同的技能,比如他們現在正在努力學習走路,所以可能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學習說話。
基於此,如果妳的孩子話很少,說話晚,不用擔心,不是孩子發育有問題,而是別人把學習技能放在了優先位置。當然,如果孩子說話嚴重不達標,那就真的要看醫生了。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語言發展?
1,很多家長輸入的詞匯
從寶寶出生開始,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向寶寶輸入詞匯。雖然寶寶壹時聽不懂,但他可以從妳的動作和語氣中慢慢明白。起床、按摩、洗澡、換尿布等事情都要告訴寶寶:寶寶,我們現在要換新尿布了。
2、抓住機會學習和運用。
當寶寶學會說壹個新單詞時,父母應該在生活場景中更多地使用這個單詞。比如,當寶寶學會說桌子的時候,那麽父母就可以經常用桌子造句:寶寶,我們把水果放在桌子上吧。桌子下面有壹個玩具。讓我們用積木做壹張桌子。
3.多用形容詞。
其實日常對話中的詞匯是比較單調的。家長要學會像作文壹樣寫作,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最好的辦法是用形容詞,比如:這是壹個蘋果,擴展為:這是壹個又圓又紅的蘋果。聞壹聞香,吃壹口甜。這裏有壹朵花,擴展為:這裏有壹朵粉紅色的花,如此美麗芬芳。
4,真實的互動比單純的聽故事要好。
有的家人會說,既然要增加詞匯輸入,那就每天給他們播放三四個小時的故事,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對於寶寶來說,可能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認真聽故事,說不定還能學會說幾句話。但是時間長了,註意力就不在故事上了,大腦會自動屏蔽。
語言的目的是交流和表達,所以最好是互動。家長要和孩子交談,讓孩子看到妳說話時的表情和口型,感受妳的語氣和語調,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模仿。
5.不要強迫妳的孩子說話。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和陌生人打招呼。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強迫孩子打招呼,甚至責怪孩子不禮貌,那麽這個孩子可能會更加討厭說“妳好”。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先示範,說妳好,謝謝,再見等禮貌用語,在家裏對孩子說同樣的話,他會慢慢學會的。
綜上所述,孩子的語言學習固然受客觀因素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家長平時的言傳身教,為孩子營造壹個輕松愉快、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
寶寶1歲不會叫爸爸媽媽很正常。每個孩子都不壹樣,不需要和別人比較。
我的二寶在11個月的時候明明叫爸爸媽媽,還能配爸爸媽媽。8個月左右的時候會叫爸爸,但是無意識,不能完全對應。
嬰兒的語言發展遵循壹定的規律。
有的寶寶語言能力發育較早,有的發育較晚,如此而已。85%的孩子有以下發展規律。
1.5個月:會發出A、U、E、O音。
3個月:逗的時候會發出聲音來回答。
4個月:尖叫
8.5個月:會發出dada,mama等聲音,但不對應。
10.9個月:會發ba,ga等音。
11.5個月:能模仿大人的發音13.9個月:叫媽媽什麽的。
14.5個月:跟爸爸說點什麽。
14.6個月:除了父母,我會給其他兩個親戚打電話。
14.9個月:除了稱呼親戚,我還能說1-2個字。
15.9個月:會說“我不要”
我的寶寶早於這個規律。12個月,他已經可以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等親戚,還能說車、葉、魚等常用詞。
註意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
平時壹定要註意多和寶寶交流,培養他的語言能力。當他很小的時候,他被教導說“父親和母親”是他的姓。等他真的會說話了,自然就順利出來了。
平時要給寶寶讀壹張圖片卡或者繪本,讓他熟悉壹些常見的圖片和名稱。熟能生巧。當他在某個年紀脫口而出的時候,妳會覺得大吃壹驚。
平時多給寶寶看壹些實用的東西,看看家裏,看看食物,看看器皿,慢慢把名字和物品對應起來,也是學習語言的壹種方式。
總之,壹般在1歲左右,寶寶就可以叫爸爸媽媽了,但是確實存在早晚的問題。如果親戚說孩子說話晚,可以科學地跟他解釋“13.9個月後85%會叫媽媽!”放心吧!"
妳的寶寶幾歲開始明確叫爸爸媽媽?
寶寶幾個月開始明確叫爸爸媽媽?
壹般來說是9 ~ 10個月左右。
前段時間有個視頻說1個月的寶寶會叫“媽媽”。其實這個發音完全是“無意義”的,也就是說,寶寶不知道媽媽這個詞指的是誰。
寶寶的語言發育與寶寶的大腦智力發育、聽覺系統發育、聲音器官發育、寶寶的個人情緒、家庭語言學習環境等有關。
所以,有的寶寶說話早,有的寶寶說話晚,是可以理解的。請耐心等待,給寶寶壹點時間。除非寶寶有先天性失語癥或者自閉癥,否則寶寶會壹直說話。
嬰兒的語言發展規律大致如下:
嬰兒1個月:
主要是哭鬧,用哭鬧來引起巴巴瑪的註意,和大人交流。
嬰兒2個月:
能發a、o、e等元音;
3 ~ 6個月的寶寶:
能回答,能發伊壹丫丫的元音;
寶寶7 ~ 8個月:
能理解“不”。會發唇音,比如巴巴或者媽媽的聲音,但不是故意的;
寶寶9~10個月:
這時候寶寶就能清楚地叫出爸爸或者媽媽了。並且可以將語言與物體或人聯系起來。也就是壹些東西。
寶寶11~12個月:
在這個階段,寶寶可以連續發出不同的音節,壹種非常難的“外星語言”出現了。
寶寶11~14個月:
能說出1這個詞。
寶寶15~18個月:
能說五個字,或者更多的字。
寶寶18~22個月:
會說兩個字。
23 ~ 24個月的寶寶:
會說短語或句子。
24~30個月的寶寶:
寶寶會用代詞,比如妳,我,他(她)。
寶寶31個月到3歲:
隨著孩子學習詞匯量的增加,寶寶的語言表達逐漸變得流暢。然後壹不小心寶寶就變成話匣子了,哈哈。
總結:
1,要讓寶寶早說話,前提是父母多和寶寶說話。從聽寶寶說壹個元音,到壹個單詞,壹個短語,再到壹個完整的句子,都離不開父母和寶寶的交流。
2、寶寶心情不好,缺乏愛和安全感,或者寶寶哭鬧時父母沒有及時回應。這種寶寶情商發育低,語言發育會慢。
3、寶寶唇腭裂,舌頭短。這些影響發音器官發育的器質性原因,家長要及早治療。這樣的寶寶以後說話很正常。
4.經醫生診斷為先天性失語癥或自閉癥的兒童,應及時遵醫囑,做好康復治療。我們不能歧視這樣的寶寶,而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愛。
5、寶寶說話晚,前庭功能刺激不夠。比如:讓寶寶過早學會走路,寶寶爬行訓練的時間會少,前庭功能刺激不夠,寶寶說話可能會晚。
前段時間有個視頻火了。壹個出生才23天的寶寶,就能清晰地喊出“媽媽”的聲音,太神奇了,也讓很多壹直不會清晰說話的寶媽們羨慕又焦慮。
事實上,兒童的語言發展有早有晚。很多孩子1歲以上,打不了電話給父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智力的發展,除了少數有自閉癥傾向的孩子,大部分孩子並沒有表現出與說話早的孩子有什麽區別。
我們兒童的狀況
女兒說話早,5個月左右就能清晰的叫爸爸媽媽奶奶,性格取向明確。她在1歲左右就能說出相對清晰的短句,到1歲半左右,她已經掌握了詞匯和表達句子的能力,能夠有規律地、持續地與我們交流。到她兩歲上幼兒園的時候,她與老師和孩子的溝通能力就不用擔心了。
鮑爾(元寶)的情況明顯不同。不知道男生壹般會不會晚說話。元寶大概7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給父母打電話,但是發音很含糊。大概10個月的時候,開始叫爺爺奶奶,發壹些簡單的單詞和兩個字的音。半年後,他的語言發育基本處於非常緩慢的狀態。直到1歲8個月,掌握了大概5、60個詞匯,不會說短句,喜歡用動作表達訴求。當時我帶他去醫院做了精神發育測試,說壹切正常。後來我辭職回家做全職爸爸照顧他。我每天和他聊很多,看繪本,刺激孩子的聽力和語言發展。到2歲左右,基本能說壹些8-10字左右的短句,詞匯量2300左右。現在2歲8個月,和我們正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