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單元復習內容
生活在壹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壹、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1,真正廣泛的民主
(1)國家: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2)我國的國家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三)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大特點,就是對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對分子實行專政。
民主的優點:普遍性(表現為民主權利的廣泛性和民主主體的普遍性)和真實性(表現為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人民可以自己管理國家,也表現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廣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實現)
(四)新型的專政: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對分子的專政。
(5)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6)民主和專政的關系:壹方面,民主和專政是不同的,是對立的。民主只適用於人民,獨裁適用於敵對勢力。另壹方面,民主和獨裁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證。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正義的事情(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意義)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們的立國之本。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政治保證(P7)(只有充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才能調動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只有堅持國家的專政職能,打擊壹切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敵對勢力和分子,才能保證人民民主,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3)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在改革開放下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和新的內容(包括: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國家職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內外環境;重視法制建設,依照憲法和法律治國;發展人民民主,加強民主制度建設。)
(4)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正義之事。
二。政治權利和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標準
1,神聖的權利和莊嚴的義務
(1)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公民的基本民主權利也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誌)(2)政治自由(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3)監督權(包括批評、建議、檢舉、申訴、控告等權利)。)
(2)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
(壹)維護國家統壹和民族團結;(二)遵守憲法和法律;(三)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四)服兵役,參加軍民組織。
2.把握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規則:公民在參與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權利、依法履行政治義務時,應當遵循以下基本規則:(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壹律平等的原則(表現在三個方面:公民平等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保護;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2)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壹的原則(權利是義務的前提,義務是權利的基礎)。
權利與義務相統壹的原則要求:壹方面,要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另壹方面,也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3)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第三,政治生活:倡導民主和法制(這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主題)
社會生活的構成: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
1.我們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
(1)行使政治權利和履行政治義務(政治生活的基本內容)
(2)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
(3)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政治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4)關註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2.中學生應該如何參與政治生活?
(1)參與政治生活,必須明確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輔相成的)。
(2)參與政治生活,需要學習政治知識。
(3)參與政治生活靠實踐(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參與選舉活動、民主監督、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活動、參加政治社團等。)
第二課中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壹、民主選舉:投理性壹票。
1,選舉方式的選擇
(1)①直接選舉:選民直接投票選舉選舉人的方式。
優點:壹是可以直接反映民意,實現選民意願;二是更好地調動公民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積極性;第三,它有助於加強選民和當選者之間的聯系。
局限性:在選民數量較多的情況下,直接選舉的組織和技術工作難度相當大,選舉成本相對較高。
(2)間接選舉:先由選民選舉自己的代表,再由他們代表選民選舉上壹級代表機關的代表或政府領導人。
優點:選舉成本相對較低,易於組織。
局限性:影響選民意願的表達。
③等額選舉:正式候選人人數與應選人數相等。
優點:可以充分考慮選舉結構的合理性。
局限性:壹定程度上限制了選民的自由選擇,影響了他們的積極性。
④差額選舉:正式候選人人數多於應選人數。
優點: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也在當選人之間形成了相應的競爭。
局限性:如果不規範競爭,很容易導致虛假宣傳和金錢交易。
(2)影響選舉方式的主要因素: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受教育程度。
(3)中國采用的選舉方式:基於中國的國情,中國將長期采用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
3.珍惜妳的投票權。
(1)公民參與民主選舉的意義:只有行使選舉權,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
(2)公民參與民主選舉的態度:積極認真。
(3)公民應如何行使選舉權:在綜合考慮、理性判斷的基礎上,鄭重投下理性的壹票。
二、民主決策:做出最佳選擇
1,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系統(2)專家咨詢系統
(3)重大活動社會公示制度(4)社會聽證制度。
2.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1)有利於科學決策(有利於決策者充分發揚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有助於決策者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決策的科學性,避免決策的片面性。)
(2)有利於決策的有效實施(有助於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提高實施決策的自覺性,促進決策的實施)
(3)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參與決策的能力(參與民主決策的實踐也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和信心,鍛煉參與決策的能力,增強關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責任感)。
三、民主管理:* *創造幸福生活
1,最廣泛的民主實踐: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村民委員會的性質: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務的機構。
(2)村民民主管理村務:①直接選舉村委會幹部②參加村民會議③制定和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④村務公開、村幹部民主評議和村委會定期報告。
(3)居委會的性質: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民主管理機構,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組織。
2.* * *建設和平文明社區
(1)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義:擴大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務,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最深刻的實踐,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
(2)中學生需要有參與民主管理的經歷:P26
第四,民主監督:守護公眾的家園
1,選擇民主監督的方式
(1)公民的監督權及其具體內容:批評建議權、申訴權、檢舉權、控告權。
(2)公民行使監督權的合法渠道很多:
(1)信訪制度(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
(2)NPC代表聯系群眾制度。
③輿論監督體系
④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政府網上評議等。
2.負責任地行使監督權。
(1)民主監督的意義:有利於消除腐敗,克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有利於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主人翁精神。
(2)如何行使監督權
壹方面,公民要敢於同黑惡勢力作鬥爭,用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監督權。
另壹方面,負責任地行使民主監督,依法行使權利(如何負責任地行使監督權:要求我們在依法行使申訴、控告、檢舉權利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如實反映情況,不能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也要求我們不得以舉報為名制造事端,不得幹擾檢察機關的正常工作,不得圍堵、沖擊國家機關,不得攔截公務車輛。)
3.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
(1)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有序參政和無序參政的區別在於:是否按照法律、規則和程序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是否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第二單元政府為人民服務
第三課我們的政府是人民政府。
1,政府的職能:管理和服務
政府的性質: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的執行機關,是人民意誌的執行者,是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政府的職能:
(1)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打擊和懲罰犯罪,保護國家或公民的權益)。
②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其中“公共服務”用於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3)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宣傳、理論或精神、科學、教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
(4)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功能(公共基礎設施、文化衛生設施建設、醫療、社會保障、計劃生育、自然環境保護等。)
2.政府職能的局限性(政府應該如何行使自己的職能):政府承擔重要的職能,並不是為政府做所有的事情。有些事情政府不能也不應該做。只有政府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能,真正管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壹切積極因素,讓壹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造福人民。
3.政府的作用(為什麽說我們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壹方面,人民的公共生活由政府管理;另壹方面,人們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4.政府責任:對人民負責。
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
對人民負責的要求:
(1)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
(2)樹立務實的工作作風。
(3)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公民尋求幫助的途徑:單位、社會組織、政府(設立熱線電話、發展電子政務、設立信訪部門、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制度)。
國家性質-政府性質-政府職能-工作目的和原則
我們的政府受人民監督。
第壹,政府的權利:依法行使
1.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公職人員必須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力。
2.依法行政的根本或本質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3、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正當程序、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壹。
4.依法行政的理由:——是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5、依法行政的意義:
(1)有利於保障人民的權利和自由。
(2)有利於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官員不變質,增強政府權威。
③防止行政權力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有利於帶動全社會尊重、遵守和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P44
6.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P44
①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嚴格規範行政執法。
(2)建立權責明確的執法體系,確保行政權力依法授予、規範行使和有效監督。
③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推進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細小的行政管理體制。
二、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
1.為什麽要監督政府權力?監督政府權力的必要性?
我國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權力是壹把雙刃劍。用得好,就會造福於民。如果被濫用,就會滋生腐敗,造成無窮的危害。為了防止權力的濫用,必須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利用於造福人民。
2.如何監管(如何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
①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這要靠民主和法治。
②建立完善的行政監督體系: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CPPCC的民主監督、新聞媒體和公眾的監督、群眾通過法律途徑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和政府系統內部的監督。
3.政府接受監督的意義是什麽?
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
(1)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和防止工作失誤。
(2)防止權力濫用,防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確保廉潔。
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
4.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陽光工程)的原因和作用:壹是規範政府及其公職人員的行政執法行為,二是保障人民權益。
公開紅頭文件的意義:有利於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於群眾加強對政府工作的監督;有利於群眾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5.政府的權威從根本上是由國家的性質決定的。政府的管理是否得到人民的自覺認同和服從,是區分權威政府和非權威政府的根本標誌。
第五課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方框1:
(1)中國人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壹切權力屬於人民。
(2)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直接或間接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們組成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統壹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國家各級和地方的所有重大事務,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司法、檢察和其他機關,具體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權利。
(3)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職權:行使最高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5)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人民在行政區域內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重大問題,並監督其實施。
(6)國家權力機關成員及其產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
(七)人大代表的職責: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密切聯系人民,聽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接受人民的監督。
(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職權:審議議案、表決決定、提出建議和進行詢問。
方框2:
(1)政權:壹個國家政治機關的組織形式。
(2)中國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中國政治制度的組織和活動的最重要的特點是實行民主集中制。
(4)民主集中制的表現:人大與人民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是,只有人民代表大會才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關系在中央的統壹領導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合理劃分,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
(5)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最鮮明的特征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是由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
(6)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國家的壹切權利屬於人民;人民在普選的基礎上選舉代表,並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其他國家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為依法行使各自職權而創設的;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7)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這壹制度以人民當家作主為宗旨,真正保證了人民參與國家管理,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誌和利益。
(8)實踐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好制度,是中國人民奮鬥的成果和歷史選擇。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註:答:為什麽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個問題包括上面的(5)、(6)、(7)、(8)。
第六課:中國的政黨制度
方框1:
(1)中國* * *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是如何確立的?這是歷史的選擇,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黨的性質是工人階級的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3)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的含義。
科學執政:就是遵循生產力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用科學的理念、制度和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民主執政:就是堅持執政為民、執政為民,支持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擴大最廣泛的愛國統壹戰線。
法治: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主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範化。
(4)三種執政方式的關系:依法執政是中國* * *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要通過依法執政來體現,也要靠依法執政來保證實現。依法執政有利於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5)為什麽堅持中國* * *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只有堅持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國家統壹和民族團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壹切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方框2: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國* * *生產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成果:兩個回答。
回答了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壹個什麽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共同加深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3)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基礎: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4)如何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是與時俱進;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壹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方框3:
(1)中國特色政黨制度:中國*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2)友好合作關系:中國* * *產黨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3)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堅持中國* * *產黨的領導和四項基本原則。
(4)多黨合作的基本原則:長期生存,相互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5)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
(6)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CPPCC。
(7)以上六點回答了我國政黨制度的內容。
(8)中國*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勢: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實現祖國和平統壹大業。
註:答:為什麽要堅持*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僅要回答優越性,還要說另外兩點,***5分(第71頁倒數第二段和第73頁那段)
第七課: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方框1:
(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3)處理民族關系的首要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義、基礎和地位)
(4)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是民族團結。(民族團結的含義、意義和地位)
(5)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堅持民族* *與繁榮(民族* *與繁榮的含義、原因和地位)。
(6)處理好民族關系三項基本原則的關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 * *繁榮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障。
方框2: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在國家的統壹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2)三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
(三)民族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自治。
(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勢:有利於維護國家統壹和安全;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利於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蓬勃發展。
註意回答為什麽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地區自治制度。有兩大方面要回答,壹是歷史現實決定的,二是他的優越感。
方框3:
(1)如何全面理解中國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宗教信仰自由的準確內涵:公民有信仰與否、信仰什麽種類、信仰哪個派別、何時信仰的自由。
(3)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內涵:政府依法管理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宗教事務,以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抵制外國勢力的利用第九課: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方框1
(1)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
(2)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的問題。
(3)和平應成為時代主流:因為二戰後,和平因素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因素的增長。
(4)影響當今世界和平的主要不安寧因素: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民族和宗教矛盾;邊界和領土爭端。
(5)當前國際形勢的基本形勢:總體和平,局部戰爭;整體放松,局部緊張;整體穩定性和局部湍流。
(6)發展:指世界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7)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註重提高質量,知識經濟方興未艾,註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8)當今世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南北發展不平衡;根本原因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
(9)解決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10)建立以和平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新秩序:四項保證”。就是保障各國享有主權平等和不幹涉內政的權利,保障各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保障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平等發展的權利,保障各民族、各種文明共同發展的權利。
方框2:
(1)當今國際形勢的突出特點是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2)導致國際格局多極化的因素:舊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上各種力量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大國關系經歷了重大而深刻的調整。
(3)如何理解世界上的各種力量:美國努力維持唯壹超級大國的地位;日本和德國力爭躋身政治大國之列;中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中國家是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力軍。
(4)21世紀國際鬥爭的長期焦點:單極與多極的矛盾,霸權與反霸權的鬥爭。
(5)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6)中國為什麽要增強綜合國力?如何增強綜合國力?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大力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高水平小康社會,增強國力,這是根本。當前,我們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跨越式發展,尤其要著力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