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去家做客,壹進門就聽見他和他兒子凱在吵架:
“我花了那麽多錢供妳上大學,就為了讓妳發傳單?”
“發傳單有什麽不好?我不偷也不搶他們。我靠自己的勞動賺錢!”
“誰都可以發傳單,守小區的老人也可以!妳多年的學習都白費了!”
“妳這是歧視!”......
肖凱,今年大二,學的是市場營銷。小夥子學習成績壹直不錯,也很聰明。
現在他的表現,用陳數的話說,就是:無所事事!
事實上,天真的肖凱只是在暑假做了壹份兼職──散發傳單,壹份人們不記得像家教、寫作和設計壹樣優雅的工作。
其實壹開始他不想讓父親知道。
然而,烈日炎炎的中午,肖凱站在壹個人頭攢動的商場門口,對著路人微笑,恭敬地分發傳單,有人接過來馬上扔掉,有人揮揮手,根本不想要。這壹幕正好被陳數捕捉到了。
我非常了解陳數。培養壹個大學生很辛苦,但他做的是壹份沒有技術含量誰都能做的工作。他心裏難免有落差。
他希望兒子以後不要虛度光陰,好好學習,有壹份體面的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
“妳為什麽發傳單?”我問。
“除了鍛煉吃苦耐勞的能力,我還想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這份工作中,在實踐中學習。”肖凱說。
“發傳單能學到什麽?我今天會仔細聽,看妳能說些什麽。”陳數生氣地坐了下來。
“妳以為發傳單容易嗎?”他問,然後壹壹列舉了他的理由:“
首先,我不會分發所有的傳單。
減肥整形餐飲之類的我不發。我只和壹些口碑好的中小學培訓機構合作;
第二,我不是唯壹壹個發傳單的人。我們有自己的小團隊。
培訓機構給的工資是1 60元1天。我會找培訓學校談,按照55元接手工作。
然後我在網上招人,我招了10人,團隊合作,我負責指揮和安排。
我給他們每個人50元工資,剩下的50元是我每天的提成。
第三,傳單不是隨便發給大家的。
因為是針對中小學生的培訓,所以我們的計費群體以中老年和學生為主。
暑假期間他們經常去哪裏?圖書館、書店、少年宮是首選,也有壹些商場、社區舞會等場所。另外,我們當地的報紙是每周四的教育周刊。我和幾個報刊亭老板商量,給他們每人10元,幫他們在當天的報紙上放傳單,更有針對性,客戶轉化率高。
第四,發傳單只是手段。我的目的是銷售賺錢。
我把自己的手機號、微信號和“咨詢有獎”的字樣刻在壹個章裏,分配票據發放人給每張傳單蓋好章。有對培訓感興趣的人直接聯系我,我獲得1客戶,培訓學校給我100元提成。今年暑假,五六個不同的學校發了,我拉了差不多90個客戶。
爸爸,這個月,我賺了10000多。
我不想壹直發傳單。我就是想通過發傳單鍛煉壹下自己,看看學到的東西有沒有用,順便賺點錢。"
聽完之後,陳數和我都震驚了。
接著,肖凱從臥室裏拿出了厚厚的壹疊文件,文件上密密麻麻地記著壹些更正,還有壹些操作上的經驗。
我仔細看了。天啊,他居然把“發傳單”這件事做成項目策劃書:市場調研、需求分析、運營方法、團隊管理、利潤分析、營銷方法、註意事項。......
我知道這份文件壹定花了他很多時間和精力。他現在所做的,完全是知識的變現。
2.
我在大學的時候,也發過幾次傳單。傳單工作門檻低,吸引的人多。
帶著初入社會的好奇心,花點空閑時間,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順便賺點零花錢,也不錯。
當時,每天在路口站幾個小時,最深刻的體會是:
掙錢不容易,做這份工作也不容易;
原來形形色色的人那麽多,有的會善意的帶走,有的會不屑壹顧;
看來還是要好好學習,不用那麽努力賺錢了。
我想大部分大學生兼職發傳單的初衷和感受應該和我壹樣吧。
說實話,我從來沒想過傳單可以這樣發。我甚至對傳單的內容不屑壹顧。
仔細想來,其實每壹張傳單都是智慧的結晶。
會根據內容和客戶群體做成各種尺寸和風格;
要經過編輯、排版、審核、修改數次,才能讓大眾閱讀;
應該在壹張紙上展現壹個公司的優勢,壹個店鋪的特色,壹個吸引顧客的興趣點;
它應該有壹個易於傳播的句子和壹個感人的圖片。
這本身就是壹個廣告傳播,壹個商業文案。
同樣是發傳單。我們1天50元賺了300多,1天凱!
為什麽?
因為我們忘記了宣傳單的目的,它是壹種營銷手段,是商家促銷、交流信息、搶占市場、推廣口碑、盈利的手段。
我們的如意算盤是,發傳單是個門檻低,勞動力便宜的工作。
因為是太簡單的工作,所以我們不動腦筋,不去想辦法,只是老老實實的做工作。
壹份工作只能賺50塊錢,所以我們就是用50塊錢做事情。
我們沒有耐心和精力花時間在商業計劃上。這麽廉價的工作簡直不值得!
我們從來沒有從另壹個角度去考慮、研究和創作。
我沒有試圖去尋找更多的附加值和更多的可能性。
肖凱說,他發傳單時印象最深的是,大學裏的專業課非常有用,所以他必須更加努力地學習。
宋代的朱有壹句名言:“知道得越多,做得越好做得越多,知道得越多。"
我們上了那麽多課,看了那麽多書,學了那麽多知識。
不僅僅是為了文憑,更是為了壹份好工作,
或許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靈活運用知識。
觀察、學習、判斷、溝通、發散思維。......
這些能力別人偷不走,妳也扔不掉。
它會滲透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3.
相信很多實習生都是剛進公司,做著看似無足輕重的雜事。
端茶倒水,抄寫,跑腿,收名片,整理會議紀要。......
平淡無奇,覺得自己每天都很平庸。
我當時是這麽想的。
我給壹個老員工做助理,每天的工作就是錄入數據,做文檔,每天面對壹堆數字和表格。
EXCEL、PPT、WORD輸入、計算、排版.....工作單調乏味,效率低下。
但是這樣做的時候,我想做壹些改變: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在網校學習了EXCEL和PPT技能。以前1小時趕不上的事,不到20分鐘就能搞定。
如果數據太多,我會分類,優先排序,先記錄重點;
當時沒人教我怎麽分析市場,我就從圖書館借了經濟學、市場調研、市場營銷方面的書,慢慢滲透到工作中。通過數據分析,了解了各個市場區域在不同月份的銷售情況、盈利情況、市場份額,也對行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樣是打電話給客戶,有的人不問直接打電話,有的人先了解、研究客戶,再溝通;
同樣,抄材料,有的人簡單地抄,有的人仔細檢查、研究抄的內容;
也是參觀工廠。有的人只是看看,有的人詳細了解生產工藝、包裝、目標市場。
為什麽有人做了20年的文員,退休了還是普通文員?
為什麽有人從工人做起,最後開了公司,當了老板?
不同的心態和思維方式必然有不同的處事方式;
不同的做事方式,必然會收獲不同的果實。
有時候,做壹些基礎工作並沒有壞處。
就是讓我們磨練心智,腳踏實地,打好基礎。
但是妳必須問自己:
我能從這些中學到什麽?什麽樣的成長和進步?
什麽可以做得更好?我的差距在哪裏?
那些妳認為很低級的東西,不妨用學習和創造的心態去嘗試。
動動腦筋,想壹想,研究壹下,
相信他們帶給妳的成長和進步,壹定會讓妳以後心存感激。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並不是鼓勵每個人都去模仿肖凱的傳單。
但是要告訴妳,也告訴妳自己壹個道理:
要上大學,就要好好學習,多了解社會。
學習知識要舉壹反三,需要學以致用;
做工作要從基層做起,利用壹切機會提高自己。
不要小看1的任何知識,說不定裏面就有大學問。關鍵是妳是否用心觀察,用腦思考。
做到知行合壹;
不要小看任何1的工作,多壹些創意和學習,給自己成長的空間。
也許在某個時候,它會像妳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壹樣,悄悄地成為妳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