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息:
國有企業/100-499人
公司行業:
外包服務
國家和地方科普產品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簡介壹、國家和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概況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促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國家、地方創新基礎能力合理布局為目標,在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地方特色產業鏈、地方主導產業等創新資源基礎較好的領域,選擇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工程研究中心,給予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命名和項目支持。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每個領域只命名壹個,具有很強的獨占優勢。二、國家和地方科普產品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成立的背景
安徽省科普產品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科普中心)是2008年經安徽省發改委批準,由安徽省科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安徽科大訊飛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全國首家集產、學、研、用為壹體的省級科普產品工程研究中心。時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鄧楠同誌。
蕪湖、蚌埠兩個分中心,七個R&D和工科院校,分別是:科普雲應用實驗室、語音科普應用實驗室、科普產品標準化與認證實驗室、“做中學”兒童益智科普研發平臺、智能識別科普應用平臺、機電壹體化技術科普應用實驗室、科普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2010為了更好地進行市場化運作,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在科普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安徽省科普產品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12年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經過六年的發展,安徽省科普產品工程研究中心在科普產品的創意設計、技術研發、課題研究、專利申請、標準制定、產品銷售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開發的“社區科普之家”系列產品得到了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同誌的高度評價,成為中國科協與財政部聯合實施的“科普惠民計劃”推薦產品,有望在全國推廣。基於網絡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和公眾對科學知識的新需求,“科普雲”計劃得到了國家、中央部委和省市領導的支持和肯定;同時,科普中心還成功獲得了科技部兩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1國家科技惠民計劃的支持;獲得中國科協命名的“全國科普創作與產品R&D示範團隊”榮譽稱號;獲得104項專利和3項軟件著作權,成為合肥市知識產權示範企業;承擔國家標準編制預研項目2項。
在不斷取得成果的同時,為更好地推動科普產品的技術創新,完善成果轉化機制,有效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科普中心於2013年3月開始向國家和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申報,以期為區域科技文化深度融合提供技術支撐,並在全國範圍內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經過項目方案起草、專家論證、修改完善、主管部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等過程, 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13+00 17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的批復》(發改高科[2006]安徽省科普產品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科普產品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由此正式升級為我國唯壹的科普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國家級創新平臺。 三、國家和地方科普產品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的戰略目標和建設規劃
國家和地方科普產品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將面向國家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重大戰略需求和地方科普產業發展需求,順應網絡化信息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堅持自主研發與集成應用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應用示範與輻射推廣相結合的工作原則。旨在開發品牌產品,突破關鍵技術,打造特色服務。通過機制創新,整合資源,開發大眾易於接受、與高科技深度融合的科普產品,重點突破科普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和科普雲平臺建設關鍵技術,制定科普產品相關標準,構建涵蓋雲平臺服務、標準化認證服務、工程咨詢服務、人才培養服務和示範推廣服務的科普產業特色服務體系,將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成為集R&D、集成、創新、示範、推廣為壹體的世界壹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具體發展規劃是重點打造三個平臺,* * *打造三個基地。推動科普產品升級,引領科普產業健康發展。
創建三個平臺:
(1)搭建科普資源平臺。國家和地方科普產品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將搭建科普資源平臺,促進行業相關資源的流動和享受,提升科普企業資源開發能力,降低資源開發風險,提高科普資源利用效率。在* * *資源基礎上,支持科普企業發展,培養科普專業人才,聯合相關單位承擔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引導高校參與科普產品創意創新大賽。同時,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將通過中國科普產品博覽會促進科普產品供需雙方的溝通,通過安徽省科普文化產業協會加強科普企業之間的交流,通過科普產業論壇深化專家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發揮科普資源搭建平臺的交流功能。
(2)科普產品標準化認證平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將在研究科普產品標準體系的基礎上,搭建科普產品認證平臺,制定具體產品標準,開展科普產品認證工作,建立市場準入機制,保障科普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3)科普產業國際合作平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將通過與國外壹流科普產品技術研發機構和企業的合作與交流,不斷提升我國科普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 * *建立三個基地:
(1) R&D科普產品關鍵技術基地。國家和地方科普產品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通過進壹步集聚優勢科技資源,與相關單位共建科普產品關鍵技術研發基地,突破產品技術瓶頸,支撐科普產業健康發展。
(2)科技創新資源轉化為科普資源的基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資源轉化為科普應用,提高科技創新資源轉化為科普產品的效率。
(3)科普產品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基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將通過自主研發、與合作單位聯合研發、引進消化等方式,在科普產品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集各家之長,將高科技引入科普產品的開發中,研究解決科普產品產業化中的壹系列問題,大力推進高科技科普產品的產業化。
通過建設三個平臺、三個基地,國家和地方科普產品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將聚集優勢科技資源,圍繞產業技術需求組織科研,通過科普領域關鍵產業技術的突破和高新技術的轉化應用,提升科普企業的R&D實力,培養科普行業優秀人才,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同時,促進科技與文化、科技與藝術的融合,提高科普產品的智能化、數字化、藝術性和娛樂化水平,擴大工程中心的輻射引領作用,推動科普產品的升級換代,以提高科普資源的傳播效率和覆蓋面,讓公眾以更容易被普通民眾接受的互動方式享受科技發展成果,切實提高我國公民的科學素質,助力2065438+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