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系統主要包括信息系統、咨詢系統、決策系統和反饋系統。根據現代決策理論,咨詢和決策是決策系統的兩個主要環節,分別由咨詢機構和決策者承擔。面對復雜多變的客觀世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的積累,信息的膨脹,少數領導的“足智多謀,當機立斷”已經不能勝任重大決策。於是,壹種專門從事決策研究,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提供戰略解決方案的專家咨詢系統——智庫、智囊團等組織應運而生。這些機構的研究人員都是各個領域的權威專家。他們的信息來源很多,有很多第壹手資料,能夠客觀地做出判斷。
現代社會,壹些重大決策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專業性和技術性,需要專家參與決策方案的咨詢、論證、評估和優化。充分發揮咨詢機構的作用,離不開咨詢研究的獨立性。咨詢研究的獨立性主要表現在:咨詢結論不以決策者的意誌為轉移。對於咨詢機構來說,既不能越位,代替決策者做決策,也不能錯位。他們要把自己等同於秘書團隊,只按照決策者的意圖去論證。而是要對決策者指定的問題進行獨立研究,提出高質量的研究報告,不僅為決策者提供服務,也為決策者形成決策提供指導。
第二,確立決策原則
確立決策民主化原則,從傳統的依靠個人智慧和經驗的決策向依靠集體智慧和經驗的現代決策轉變,不僅要依靠決策團隊的智慧和經驗,還要依靠各領域專家學者的智慧和經驗。確立科學決策的原則,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采用科學的方法和程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復雜的社會和自然現象進行系統的、全面的調查和分析,綜合研究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影響,進而選擇最優方案。確立決策制度化原則,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使決策活動具體化、組織化、規範化,明確規定決策者在決策活動中的行為規則和違反行為的懲戒措施,確保決策活動在法制軌道上理性運行。
按照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的基本決策原則要求,在沒有深入調查研究和全面把握各種變量的情況下,進行戰略性、全局性、風險性決策時,不能草率決策;在方案的科學可行性沒有論證的時候,不要草率決策;在沒有對各種方案進行比較和優化的情況下,我們不應該草率決定。誠然,降低風險不是規避風險,審慎決策不是延遲決策。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不可預測因素增多,決策面臨的風險加大,如何規避或面對風險,有效應對和化解風險,是每個決策者面臨的嚴峻考驗。壹般來說,決策的收益和決策面臨的風險是有壹定關聯的,所以在決策時要仔細權衡收益和風險。
第三,改進決策過程
任何決定都要有壹定的程序。科學的決策程序是決策規律的反映,是決策經驗的總結,是保證決策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壹般包括以下五個步驟:壹、調查發現問題。調查是手段,發現問題是目的。通過深入實踐,調查研究,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占有信息,從而發現問題,提出課題,為決策目標的確立奠定基礎。二是確定目標,多方論證。所謂目標,就是根據預測得出的預期結果。有了目標,決策的各個方面的工作就有了壹致的導向。目標確定後,要結合典型調研和系統分析,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進行論證,為方案的編制提供依據。三是擬定方案,評估選擇。在多方論證的基礎上,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從不同角度制定出多種備選方案,然後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通過評估計算,反復研究,或擇其壹,或使其融為壹體。四是綜合權衡,適時推出。決策作出後,應綜合權衡其利弊,力求在決策的實施中取得最高的效益和最低的成本。五是跟蹤反饋,改進。決策者的認識不是壹次完成的,優化的方案也不會完美。另外,實踐中會出現新的情況和問題,需要對原方案進行適當調整。因此,決策付諸實施後,要保持反饋回路的暢通,及時收集執行中的各種信息,並對做出的選擇進行評估。壹旦發現疏漏,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使決策不斷完善。
第四,完善決策體系
決策制度是防止個人決策和決策失誤的重要保證。目的是建立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集體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這些制度主要包括:壹是公眾參與制度。在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上,要廣泛協商,充分協商協調;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問題,要認真開展專家論證、技術咨詢和決策評估;對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實行公示、聽證等制度,擴大群眾參與,使決策符合客觀實際,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二是專家咨詢制度。重大問題決策時,要充分發揮各方面專家的作用,綜合分析、綜合有關數據和復雜情況,找出問題的內在聯系和不同條件下發展變化的各種可能性,從不同角度充分論證各種方案,為優化選擇提供科學依據。三是集體決策制度。重大問題的決策必須由決策機構集體討論,按照壹人壹票的原則進行表決。個人或少數人絕對不能草率決定。只有依靠集體的智慧和經驗,才能保證決策是正確的,即使有錯誤,也比較容易改正。四是個人責任制。壹旦作出重大決策,就要由負責組織實施的個人具體實施,努力克服責任不清、相互扯皮、貽誤時機、逃避責任的現象。如果說集體決策的本質是以民主的方式解決決策中的重大問題以減少失誤,那麽個人負責的本質就是以分工的方式解決執行中的標準問題以提高效率。五是監督反饋體系。監督重大決策的原則、程序和制度的執行情況,跟蹤和反饋重大決策的執行情況,壹旦發現問題及時補救和調整。六是問責制。公共決策實際上是在委托代理關系中進行的。如果決策失誤,造成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決策者必須承擔相應的政治、經濟、法律和道德責任,這是現代法治國家的壹個基本原則。因此,在明確界定決策責任主體和責任邊界的基礎上,實行決策失誤引咎辭職、經濟補償和法律懲罰制度,依法懲處決策失誤。同時,要建立健全糾錯機制,通過科學程序有效糾錯,最大限度減少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