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記者被打被罵該怎麽辦?妳能反擊嗎?

記者被打被罵該怎麽辦?妳能反擊嗎?

黑龍江甘南“警察毆打記者”事件已經發酵N天了。最新進展是,甘南縣委書記公開道歉,涉事派出所壹名副所長被免職。但此舉並未平息輿論場的洶湧紛爭,甘南仍處於風暴眼。

邊肖做過記者,也深入過警察群體。今天,邊肖的朋友圈是分裂的:媒體的朋友們都在高喊:“輿論監督權不可侵犯!”警察的朋友在哀號:“警察永遠是輿論的炮灰。以後誰還敢保衛校園安全?”也有吃瓜群眾感嘆:“怪事,記者暗訪學校,警察先被處罰?”

各方各執壹詞,輿論場的撕裂再次呈現。但是他們之間應該有相同的標準嗎?以此標準衡量,誰“過線”了?對此,邊肖有四個字要說——

第壹句話,給甘南:無論“營養午餐”的真相,還是“校園安全”的紅線,都不允許以任何形式損害孩子的利益。

《中國教育報》兩名記者的“暗訪”,是因為有人舉報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甘南縣市教育局存在克扣學生營養午餐補貼等違規行為。記者劉、劉敦實地調查發現,該縣興十四鎮中學將“爛生雞蛋”作為學生營養午餐發放。

邊肖曾經采訪過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教育部和財政部為了給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生補充膳食營養,規定了“每人每餐4元”的補助標準。實施之初,中央和地方每年支出300億元。現在,只會更高。

為了孩子的利益,記者的監督有理有據,防止雁過拔毛。黑龍江省教育廳也在全省開展了營養餐檢查。

值得商榷的是監管手段。為了獲得“真材實料”,記者在放學時間進入校園,給孩子們分發糖果。被學校發現後,他依然不肯透露身份,這讓很多家長捏了壹把汗:“這次他是記者,下次他是混混怎麽辦?”

今天,壹封母親寫給中國教育報的信被廣泛轉發。信中問道:“如果警察不敢保護我們的孩子,誰來保護我們的孩子?”

記者為孩子調查,警察為孩子保衛校園安全。孩子的利益是我們監護的初衷。

面對這個初衷,請先放下妳的小我和偏見!

第二句話,對警察來說:規範執法不是壹句空話,不僅對記者——對所有人。如果涉事警察真的違規,不要“護犢子”;如果證據不明,他們就不應該成為輿論的犧牲品。

在壹片嘩然中,涉事警察李英東被撤職。但輿論並不買賬。真相需要證據,但證據鏈並不完整。

邊肖看了現有的媒體報道,關於民警李英東是否打了記者,只有兩種證據:壹是記者的錄音;二是醫院的診斷書。錄音中,記者高喊“妳打我。”警察說:“誰打妳了?”接下來的幾次,聲源無從考證;根據診斷,在壹系列“無異常”後,有“右肘軟組織挫傷”、“頭部損傷”的表述。這是怎麽發生的?沒有證據證明。

作為壹名曾經的記者,我理解記者在采訪“負面新聞”時遇到當地警察時的焦慮。但是,在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警察因為職責所在,必然是面對社會矛盾第壹線的“擋箭牌”。

記者的監督權值得捍衛,警察維護社會安寧的執法權也值得捍衛。

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觀點和立場,但至少,應該以事實為依據。

邊肖註意到,另壹個版本的事實也在輿論場發酵:

不浪費,不忽視,這是基本的態度。但在沒有進壹步證據之前,針對警察的輿論審判,即使是以維護兒童權益為由,也不具備天然的正義性

真相還沒來,請不要排隊!

第三句話,致記者:輿論監督權必須得到保障,但崇高的目的還是要通過過程的公正來實現,法律面前任何人都沒有特權。

記者被視為“時代桅桿的守望者”。他們“鐵肩擔道義,文章寫得巧。”他們用穿透紙張背面的力量,為社會把脈,推動時代前進。從呼格案到聶樹斌案,從窩棚裏的無助哭泣到“大老虎”落馬前夕,沒有記者。無冕之王,當如是。

這也是為什麽輿論監督權值得全社會守護的原因。

但記者采訪的底線是——依法辦事。

壹線調查記者通過暗訪獲取第壹手證據就能了解。但是已經被學校發現暗訪失敗。面對匿名的“可疑人物”,學校有權懷疑兩人可能對孩子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誰知道糖裏有沒有毒?警察到了,把他們帶走問話是合理合法的。如果沒有,就是失職。

根據《人民警察法》第九條規定,為了維護公共秩序,警察在出示相應證件後,可以當場訊問、檢查涉嫌犯罪的人員;經過盤問、檢查,如有“身份不明的嫌疑人”,可帶至公安機關進壹步盤問。

邊肖咨詢了負責校園安全的警察,他的回答很明確:根據規定,沒有學校的允許,任何人不得進入學校大門。進入校門者可視為對學生的潛在威脅,學校保安可先行處理,同時向公安機關報告,公安機關應依法及時有效處理。

今天還有壹封信也很流行,叫《壹個基層民警給甘南縣委書記、中國教育報的壹封信》。上面寫著:

面對警察,這兩名記者仍然拒絕透露身份,理由是他們“沒有做任何違法的事情”,警方肯定會采取強制措施。邏輯很簡單:如果壹個人聲稱沒有違反法律,就不會有罪犯被繩之以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記者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

不要讓今天的嘲諷成真:“給糖的不壹定是壞人,是記者。”

在規則面前,請先放下“特權”意識!

第四句,在輿論場上:我們因為“刻板印象”造成了多少眼淚,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了!警察和媒體不應該是敵人。壹切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甘南事件是火了,進展也不算不愉快:當地調查結論是,民警李英東“執法過程中簡單粗暴,推搡當事人”,縣委書記隨即道歉。

然而輿論場上的相互撕逼並沒有停止。到底是誰在故意挑撥警察和媒體的關系?警察重在打擊犯罪,媒體重在報道真相。他們是追求公平正義、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朋友!

真相只有壹個。所謂“強者”既不能以蠻力欺弱者,也不能以輿論欺弱者。通過這些幹擾,我們必須堅持法治,依法辦事。讓公平正義惠及每壹個人,任何人都不應該成為非理性輿論的犧牲品。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善良,缺的是理智和克制。請愛護妳的善良,讓它像玫瑰壹樣,鮮艷奪目,但也有鋒利的邊緣,可以守護正義。

法律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