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歷史+地理

歷史+地理

虎跳峽旅遊指南

摘要

虎跳峽位於中甸東南部,距中甸縣城105公裏,距長江第壹灣35公裏。分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有* * 18淺灘。

這條河最窄的地方只有30多米。該河被玉龍和巴哈兩座雪山環繞,海拔落差3900多米,峽谷幽深,居世界前列。

虎跳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以奇險雄偉著稱。

從虎跳峽鎮出發,在沖江洞哈巴雪山腳下順流而下,便可進入峽谷。

這條河被玉龍和巴哈兩座雪山挾持著。分為虎跳、虎跳、虎跳三段,共有18淺灘。

虎跳峽距離虎跳峽鎮9公裏,是整個峽谷最窄的壹段。這個峽谷只有100多米寬.在河的右邊,有壹個巨大的石虎跳石,高13米。巨石像壹座孤峰,巍峨雄偉。河水與巨石相鬥,山響雷動,谷聲震天,氣勢非凡。

交通

從行政區劃上看,虎跳峽屬於迪慶,但大多數遊客選擇從麗江去虎跳峽。

從北京出發,從北京坐火車到昆明,然後在昆明轉機到麗江。

在麗江客運中心站,每天有兩班公交車到橋頭鎮,分別是早上8: 30和晚上1: 30,票價12元。

另外,在古路灣客運站,每天下午1: 30都有去橋頭鎮的車。

橋頭距離虎跳峽9公裏,大部分遊客都是來虎跳峽觀光的。

其實更方便的方式是四方街包車,四個人60元包車往返。半天就夠了。

如果想遊覽整個虎跳峽,從麗江出發的話,可以在咕嚕灣酒店坐車到大居,大約90公裏長。有新舊兩個渡口,新渡口離下虎跳江更近。建議旅行者從這裏過河,擺渡費15元/人。老渡船壹般是當地人擺渡,比較便宜。只要5元/人上岸,就是納西族的黑卡村。

如果從香格裏拉出發,可以直接包車到下虎跳峽,600 ~ 700元,行程5.5小時左右,***179公裏。

步行選擇:先從橋頭順金沙江而下,老虎跳後乘船過金沙江到麗江大居。

二是從大巨走到河邊,坐船到江北的中甸縣,溯金沙江而上,到橋頭。

從觀賞風景和攝影的角度來看,最好回到江上行。

從大巨到河邊的老渡口,5公裏,到滑石邊的新渡口,9公裏,兩條路都可以開車。

歷史

虎跳峽,納西族方言叫“無魯阿藏國”,福祿意為雪山,阿藏意為地名,意為深巷窄巷;虎跳峽的納西族方言也叫“日什美貢貢谷”,意思是可以手工投送弩的峽谷;也叫“阿倉老叢老羅公”,意思是阿倉獵人追趕老虎跳過的峽谷。

虎跳峽長約20公裏,落差約190米。河流與玉龍雪山高差3900米,峽谷最窄處只有30多米。峽谷巷有18險灘。壹入峽,天如縫,河如龍,白浪飛,浪如雷,令人膽戰心驚,十分誘人。

它為什麽被命名為虎跳峽?這裏有壹個驚心動魄的傳說。

傳說玉龍雪山的懷抱裏有壹座山。這座山的名字叫臥虎嶺,臥虎嶺下有個騎虎寨。這個騎虎村的人最初是木易圖覺的獵人,所以他們也被稱為獵戶村。

獵戶村有兩兄弟。大哥叫蒼秀,但行為殘忍如虎。

弟弟叫蒼仙,卻和哥哥截然相反,像壹頭馴服的馬鹿,只愛草不愛血。

壹天,兩兄弟去山裏打獵。在臥虎嶺的老林裏,他們發現了像海碗那麽大的老虎腳印。

兩兄弟解開了精靈的獵狗,獵狗跟著老虎的腳步。兩兄弟跟著獵狗的叫聲追了過去。他們氣喘籲籲地追趕著虎跳峽。老虎搖搖尾巴哨,壹跳就跳過了虎跳峽。阿蒼秀和阿蒼仙匆匆趕過來,被虎跳峽的河水攔住。

大哥阿蒼休敢躍過虎跳峽,阿蒼仙怯生生地望著幽深的峽谷。黑漆漆的山溝,冷森的陰氣和峽谷兩旁聳立的巖石,像長滿獠牙的血盆大口,忍不住顫抖起來。

阿蒼弦害怕地用手捂住眼睛,怯生生地縮了回去,站在峽邊,縮著身子不敢跳過去。

阿倉修發現弟弟不敢過峽。他回過頭來喊道:“兄弟,敢縮小峽溝,就敢趕緊跳過去。

“哥哥還是不敢跳。

阿倉秀又勸道:“兄弟,閉上眼睛,抓住哥哥伸過峽谷的弩臂。我壹拉,妳就跳過去。”。

”阿倉休邊說邊伸出了十字弓。

在哥哥的催促下,弟弟咬緊牙關,緊緊抓住弩臂。

突然,壹縷烏雲飄過玉龍雪山山頂,阿蒼秀心中起了邪念:家裏存放的價值連城的虎皮,還有能治百病的熊膽、麝香、鹿茸,也值壹筐黃金。如果這壹筐金哥不和我平等分享,我也能成為抹英姑地壹角的百萬富翁。

倉休想到這,咬緊牙關,用力拉弩,往後壹推。

這壹拉把二哥推進了峽谷。

天空看到了倉休謀殺弟弟的罪惡之事,慌忙扯下烏雲遮住了他的大眼睛;大山看見了,驚恐地躲進了雲裏。

金沙江咆哮著掀起了排山倒海的巨浪。峽谷裏狂風暴雨。

玉龍雪山的白石神和哈巴雪山的黑石神也驚恐地後退了三步。

從此,可以互相投送弩的虎跳峽突然變寬了,人們再也跳不過去了,只剩下壹個老虎可以來回奔跑的峽谷。

從那時起,這個峽谷被稱為“阿倉拉羅拉過”,意思是老虎跳過的峽谷。為了省錢,人們也稱它為“羅拉國”,意思是虎跳峽。

文化

虎跳峽被譽為“長江第壹峽”。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人洛克就曾三次飛越這壹峽谷,並拍攝了大量照片。從那時起,虎跳峽就成了世界聞名的外國探險遊客的去處。近年來,它逐漸被國內旅行者所熟悉,也被評為“中國十大徒步線路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