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語言學的發展前景如何?

語言學的發展前景如何?

當代社會是壹個信息社會。語言作為壹種信息系統,在社會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語言不僅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表達感情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思維和積累知識的工具。語言是人們認識世界、傳授知識、發展科學、傳播文化的必要條件。語言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決定了語言學作為壹門科學的重要性。現代語言學是壹門探索語言的結構、應用、社會功能和歷史發展,以及所有其他與語言有關的問題的科學。它是半個世紀以來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學科之壹。壹、現代語言學的主要發展過程

(1)歷史比較語言學在現代語言學發展的早期,歷史比較語言學通過收集和整理世界各地的語言樣本,對豐富的第壹手材料進行比較、分類、歸納和總結,發現了語言不斷演變和發展的客觀歷史。語言學家在對不同時期的語言、語法、詞匯的對應關系進行比較研究後,確認了印歐語之間的有機聯系,並開始研究本族語言與其親緣語言的關系及其發展規律,從而打破了形而上學的固定框架,樹立了現代語言學的第壹個裏程碑。然而,歷史比較語言學也有其局限性:過於註重語言的縱向歷史研究,而忽略了橫向的系統研究。20世紀初,現代語言學進入第二個時期,產生了結構主義語言學。(二)結構主義語言學結構主義語言學認為,每種語言都有獨特的關系結構,語言中的個體單位與其他單位存在差異和對立,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結構主義學派的創始人,寫了壹部劃時代的著作,他在書中提出了新的概念、原則和理論,為現代語言學研究奠定了科學基礎。索緒爾認為,語言行為有兩種不同的性質,壹種是社會性的,這是* * * *的主要本質,另壹種是個體性的,這是次要的,因人而異,這就是所謂的“言語”。這兩個部分是相互聯系的,但本質上是不同的,應該分開對待。語言和言語是相互依存的。語言既是工具,也是言語的產物。根據索緒爾的理論,語言的特點是音義關系,具有壹定的結構規劃,從而形成語言的符號系統。符號由兩部分組成:能指和所指。索緒爾還指出了語言中橫線組合和豎線聚合的特點。布龍菲爾德的《論語言》是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奠基之作。他提出了科學描述語言的標準,並制定了描述語言結構的壹般框架。他認為語言是壹個由詞匯和語法兩部分組成的整體,詞匯和語法是音義結合的,對語言結構的描述要從語音開始。結構主義采用系統論的原則,即整體性原則、結構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和動態性原則。這些原則非常適用於語言系統。結構主義語言學在理解語言的系統性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到20世紀中葉,受數理邏輯的影響,語言學進入了第三個時期——語音學、語法、語義學和語用學的綜合研究時期。這壹時期的特點是將語言視為壹個復雜的信息系統,不僅采用實驗技術和歸納方法,而且采用數學符號模型和形式演繹方法。實驗語言學將語言結構分為句子層次、音節層次和音位層次等。(3)轉換生成語言學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不滿足於觀察言語行為的表面現象,而應該探究內在的語言能力。他提出了壹種全新的語言觀:語言的概念來源於語法。他在1957出版了名著《語法結構》,提出了“轉換生成語法”。喬姆斯基認為語言學和自然科學壹樣,可以從假設中推導出來並形式化。他提出句法關系是語言結構的中心,並用它來說明語言的生成性。喬姆斯基區分了語言的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指出語言學家的任務是揭示從深層結構到表層結構的轉化。他認為,研究語言的目的不應該僅僅是分類描述,還應該建立壹套形式演繹系統,這套系統包含有限的語法規則,但可以生成無限的符合語法的句子,描述句子的結構。喬姆斯基還假設人有壹種語言習得裝置,可以通過嚴密的數學模型進行類比和推導。他認為語言能力是人類的天賦,語言行為是語言能力的具體表現。喬姆斯基全新的語言觀被認為是壹場語言革命。它的巨大影響波及到全世界的語言學界,在數學、社會學、哲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4)系統功能語言學以英國語言學家韓禮德為代表的功能學派認為語言是壹種社會現象,強調交流和溝通是語言的基本功能。因此,對語言的研究不僅要關註它的形式結構意義,還要關註詞的情景意義和社會文化。韓禮德認為系統是首要的,並對語義功能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從語言使用的角度,他提出語言有三種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韓禮德認為,結構研究是語言的表層形式,而系統研究是語言的深層形式,是語言的意義潛力。兩者是相互聯系的,沒有其中任何壹個都無法全面描述語言。系統功能語法學派認為,語言首先是壹種“行為”,是壹種“做”的形式,而不是壹種“知道”的形式。換句話說,光有語言知識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能夠實際運用語言。語言行為是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環境之間交流和互動的壹種社會現象。用系統論研究語言,就是把語言看作壹個社會符號系統,用這個符號系統去理解社會,理解社會與人的關系,最終建立壹個動態的語言社會模型。系統論以語篇為中心,認為語言只有通過特定的語言組合(即存在於特定語境中的文本)才能充分實現其意義。韓禮德的語言理論不僅討論語言的形式,而且研究語言的意義和功能,分析語言與社會的關系。系統功能語法以語言的實際使用為研究對象,在應用過程中不斷檢驗和完善理論,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二,現代語言學中值得關註的幾個相關學科

隨著現代語言學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相關學科。本文只討論幾個值得語言研究者關註的相關課題。(1)語用學近年來,許多語言學家將註意力從形式語言學轉向功能語言學,從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轉換生成語言學轉向對語言實際使用的研究。這種轉移促進了語用研究的快速發展。語用學研究話語和言語的交際系統,研究語言符號與其使用者和使用環境的關系。這是壹種將語言置於使用語境中的意義研究。英國的奧斯汀提出了言語行為理論。他把句子分為“定言”和“施為”,把言語行為分為言外行為、言內行為和言外行為,把言外行為分為判斷行為、授權行為、許諾行為、表達行為和闡述行為,從而形成了語用學的基本理論。後來奧斯汀的學生塞爾發展和完善了言語行為理論,提出了話語形式不直接反映這句話的交際意圖的概念,即間接言語行為。美國的Grice提出了會話含義的概念和合作原則,為解釋言外行為提供了理論基礎。描述語用學根據語境研究話語的真實意義,解釋話語的隱含意義,可以幫助聽者透過表面意義正確理解說話者的真實意義。研究會話結構實際上是為了理解話語產生的過程,有助於理解說話者和接受者之間的互動及其對語言結構的影響。現代語言學有兩條主線:壹是將語言視為心理現象的形式主義研究方法,二是將語言視為社會現象的功能主義研究方法。而語用學則將語言視為心理現象和社會現象相互作用的產物,采用綜合的方法來解釋語言的形式和功能之間的關系。語用學旨在解決語言交際中的實際問題,幫助人們進行有效的交際。如今,語用學理論在外語教學和人際交往中的應用受到了普遍關註。基於上述原因,語用學已成為當代語言學研究的主流。(2)應用語言學1。語言教學理論是應用語言學最重要的分支,對語言教學,尤其是外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語言理論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關。要回答語言教學中“教什麽”、“怎麽教”的基本問題,就不能不涉及到“語言是什麽”、“語言的內在規律是什麽”等語言理論問題。語言學是研究語言的科學。語言教學是以語言為教學內容的活動。語言理論為教師制定教學大綱、確定教學原則和方法提供了理論依據。縱觀語言教學的歷史,每壹次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更新都來源於語言理論研究的突破。教師可以從語言理論中獲得語言學視野,幫助語言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確定教學內容和重點,從戰略的角度掌握教材和教學方法。外語教學是壹個系統工程,包括五個環節。第壹步是制定外語教育政策,決定教什麽語言和針對哪些學生。第二個環節是制定教學大綱,編寫教材。第三個環節是師資培訓。第四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第五個環節是對學生進行測試,檢驗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提供各種反饋信息。制定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是外語教學的重要環節。外語教學大綱有幾種類型,如傳統教學大綱、結構教學大綱和功能教學大綱。English/" & gt;英語專業教學大綱應包括四個方面:結構(語音、語法、詞匯)、功能(語篇、言語功能理解)、社會文化(文化背景知識、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和實際應用(真實情境下的交際)。教材編寫是外語教學的宏觀調控手段。新教材應反映語言研究和語言教學研究的新成果。近年來出版的壹些外語教材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交際能力理論的思想。編寫教材要註意材料的多樣性、語言的時代性和內容的針對性。課文不僅需要有關外國文化和科學的信息和有關外國的文章,還需要有關中國文化和中國的文章,以便學生在未來從事雙向國際信息交流的同時,能夠熟練地傳播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介紹我們自己國家在各個領域的發展。在語言教學中,要從宏觀角度把握主要信息,再深入到微觀語言表達。重點解決如何理解話語意義的問題,從詞、句、篇三個層面探索語用意義,把語言教學的註意力引向語言的運用,註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外語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語言水平和語言教學理論水平。改革外語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必須註意更新教師的語言觀和語言教學觀。在教學中,學生應該是中心。教師要努力成為優秀的課堂教學的策劃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外語學習的促進者和咨詢者、學習進度的控制者、實踐活動的協調者和評論者、學習效果的觀察者和研究者。在現代外語教學史上,出現了各種教學方法:語法翻譯法、直接法、情景教學法、聽說法、交際法(功能意念法)、默寫法、咨詢法、比較法、自然法、暗示法、全身反應法、集體學習法等。其中,交際法註重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註重語言的意義和語言使用的得體性。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今,語言教學理論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具體的教學方法卻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學要有規律,但沒有固定的規律,最重要的是得到規律。語言教學是壹種有目的的活動。如何培養合格的語言人才,需要教師進行創造性的努力。隨著新的教材和教學方法的出現,許多專家和學者提倡教師采用綜合的或兼收並蓄的方法來學習他人。這就要求教師在綜合考慮學生特點、學習目標、教學內容等因素後,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教師要掌握教學規律,完善教學體系,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並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檢驗和修正自己的方案。我們知道,兒童可以很快學會壹門語言,而成年人往往需要幾年到十幾年才能掌握壹門外語。研究兒童語言學習的特點,模擬兒童語言學習的大腦機制,探索兒童語言學習異常迅速的奧秘,將大大縮短成人學習外語的時間。顯然,這項研究意義重大。2.詞典學應用語言學的另壹個重要分支是詞典學,它是壹門以詞典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包括詞典史、詞典學原理、詞典學等。為了方便讀者,字典是非常有用的參考書。知識性、穩定性和實用性是壹本詞典的靈魂。高質量的詞典對提高人們的語言水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誰也離不開它。編纂詞典是壹項極其艱巨而嚴肅的任務。編輯必須系統地收集和整理信息。他們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有信心保證質量。在充分占有第壹手資料和長期積累的基礎上,編輯要有全局觀,取舍得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精心編輯。要編寫高質量的詞典,必須創新、準確、求實。壹部好的詞典應該內容豐富、材料新穎、釋義簡潔、論證穩妥、術語統壹、翻譯準確、用例恰當。只有那些學識淵博、富有創造性、不怕吃苦、認真嚴謹、思想細致、具有奉獻精神和深厚學術造詣的人,才能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詞典。正如王宗炎先生所說,寫好詞典“需要非凡的學術能力、眼力和毅力”。近年來,中國出版了多種不同內容的詞典。雖然它們的結構形式不能說是不分彼此,但壹般都處於某種固化的* * *同壹模式。這種情況引起了人們的關註,他們希望在詞典編纂方面有所創新和突破。目前,根據具有特殊內容的詞典的要求創造特殊形式的嘗試已經開始出現在詞典編纂中。雖然這是個別現象,但也引起了學術界的關註和鼓勵。實踐證明了這壹嘗試在開創詞典編纂新局面方面的意義和價值。字典有很多功能。詞典學的研究大有可為。新語言學理論為詞典系統的概念和總體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隨著現代語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根據不同的需要使用詞典,這對詞典編纂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對詞典的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做更深入的研究,從時代性、科學性、實用性等方面編出能滿足21世紀讀者需求的各種新詞典。這些詞典應該能夠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整體提供語言信息和知識信息,這樣漢語詞典才能形成壹個完整的詞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反映我國語言和語言研究的當代水平,滿足讀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