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信息工作的要求,管理體制、機制和管理流程要同步改革,使管理過程中產生或變化的數據成為信息應用系統中的重要數據?來源?接下來,我認真收集了信息化建設研究報告,供大家參考。
在* *世紀,* *的社會經濟發展正在對城市建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布局的調整同步推進,要求現有設施發揮最大效能;經濟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適應發展和改革;國際化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要求城市建設中公共服務的優化升級。同時,* *正處於經濟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人口、資源和各種要素的流動性和集中度顯著提高,這就要求形成防災減災的快速反應應急能力。總之,工作內容的深化、社會需求的增加、可變因素的增多、狀態變化的加快和城市建設領域形勢的更加復雜,要求城市建設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嚴格執行城市規劃,合理安排城市建設,科學組織城市運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給,從容應對城市災害,全面加強規劃、建設、管理、服務和防災的統籌協調。
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是城市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現代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準確,基於系統、完整、動態的數據;透明,以各部門、各環節、主客體之間信息對稱為前提;現狀的特點是時空差異最小,運行效率最高;壹體化旨在合理配置各種管理、設施和服務資源,形成城市運行的最佳效率。這些基本要求決定了城市管理必須更多地依靠現代化的先進技術手段。
信息化的本質是新技術的擴散過程具有技術含量高、影響面廣、滲透性強、效益明顯、力量持久等特點,是城市建設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和基礎支撐。信息化在城市建設中的普及和應用,有利於通過掌握的信息資源實現管理、設施、服務等實體資源的優化配置,這將倒逼城市管理進壹步擺脫傳統的方式和手段,從定性走向定量,從封閉走向透明,從靜態走向動態,從局部走向整體,並在此基礎上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質提升。因此,緊緊圍繞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目標,制定和實施《建設系統信息化規劃綱要》,對於城市建設工作進壹步適應新壹輪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代城市管理是壹個不斷發展和逐步完善的過程。《行動綱要》的目標時限為* *年,將分三年、五年、八年三個階段實施。重點安排前三年的行動計劃,銜接五年管理要求,實現八年管理目標。
壹、發展歷程、現狀和方向
* *建設系統的信息化重在信息技術的應用。* *世紀* *年代,建築系統已經開始使用計算機。經過40多年的應用實踐和技術發展,應用領域已經從單壹的結構分析滲透到勘察、設計、施工等輔助生產和管理領域,進而擴展到電子政務、行業管理、社會服務等公共領域;應用技術,從最初的科學計算,擴展到CAD設計、自動控制、遙控遙測、地理信息系統、城市遙感、ic卡等諸多技術。
目前建設系統信息化的情況是:壹是基本具備了實現電子政務的條件。全系統各部門都建立了面向公眾的政府網站,架起了政府與公眾之間信息溝通的橋梁。絕大多數行政機關都建立了局域網,基本形成了政務信息的工作環境。二是面向城市管理的GIS應用格局大致形成。自20世紀90年代GIS技術在建設系統中應用以來,技術越來越成熟,應用從基礎資源建設逐步發展到資源整合和決策支持,基本形成了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數據平臺和相關標準。目前,全系統各職能部門利用GIS技術研發了壹批城市管理應用系統。三是初步打通信息渠道,服務大眾。水、氣、公交、出租等行業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了電話和在線服務熱線,提高了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壹張卡?覆蓋全市公共交通領域,迄今已發卡650多萬張,日均使用人次超過250萬;智能住宅小區建設開始推進。100多個智能化住宅小區通過設計審查,即將建設10多個。
根據* *進壹步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總體要求,今後的發展方向必須實現建設系統的信息化?兩大變化?:壹是進壹步突出重點,將應用領域從綜合開發向註重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轉變;二是進壹步提高水平,應用模式由自成體系向資源整合、綜合集成、提高整體效率轉變。根據發展方向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應該怎麽做?三大增強?:
第壹,加強城市管理與信息化的結合。城市管理者要進壹步擺脫傳統的思維習慣和工作方法,善於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組織協調管理;信息技術工作者要多了解業務工作,善於應用信息技術支持城市管理,使兩者更加協調、有機結合。
第二,加強基礎信息資源的建設和維護。既要重視先進技術,又要加強基礎資源的建設和維護。已建立的城市管理基礎資源數據庫應進壹步提高數據的完整性和現狀性,以適應和滿足運用信息技術管理城市的要求。
第三,加強信息輔助決策支持能力建設。既要重視應用系統中存儲的微觀數據的開發和利用,又要加強反映行業整體情況的宏觀決策數據和相關評價指標的存儲和利用,為政府部門和各級領導的科學決策提供輔助支持。
二、指導思想和實施原則
(壹)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國家和* *市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的要求,重點?建管並舉,重在管理?政策,然後呢?來管理總指揮建設?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全面推進城市管理方式和技術創新,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合理配置管理資源,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資源的優化配置,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
(2)實施原則
首先是服務與提升城市管理並重的原則。以提高城市管理綜合效能為基礎,加強信息化與城市管理的結合,特別是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全過程中的應用和滲透,既是服務城市管理的重要輔助手段,也是推動城市管理體制機制調整和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動力。
二是重點階段目標與整體協調推進相統壹的原則。根據城市管理三年、五年、八年的發展目標,明確相應的信息化階段目標,既有每個階段的關鍵突破環節,又將每個階段作為壹個有機整體來推進,做到看得見、可控、可實現。
三是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的原則。為滿足城市管理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調性要求,資源整合和綜合集成被視為本輪信息化的重點之壹。各單位按照統籌規劃、統壹標準,分別進行建設和運行管理。同時,與?基礎平臺?作為載體,開展各行業基礎數據庫建設,搭建資源共享平臺。
三。主要目標和任務
(1)目標
到* *年,以網上服務為重點的較為完善的電子政務系統全面運行,城市管理基礎數據庫和信息共享平臺全面發揮作用,政府宏觀決策支持能力全面形成為標誌,建成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基本實現城市管理對象數字化、城市管理流程數字化、城市管理評價數字化,形成城市管理數字化格局。
(2)任務
1,三年主要任務
以建設城市管理信息資源環境為重點,電子政務建設、資源共享建設和重點應用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實現了城市管理對象數字化。
(1)電子政務建設
在線做事
——要求全系統所有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在網上發布各類政府信息,主要包括機構介紹、管理職能、政策法規、標準規範、行業動態等信息。同時,應當根據政府信息內容的變化及時更新。
——全系統各職能管理部門要在網上公布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和流程,加快網上辦事進程,努力實現?到底做不做?要求,加大對網上服務的後續支持力度,根據行政審批事項和要求的調整,及時更新網上服務內容。
——深化和完善已開通的設施修復、投訴、信息咨詢等服務,在信息方面拓展社會和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熱點問題的途徑,及時發布與社會和市民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在線辦公
——完善建設系統各職能部門內部辦公自動化系統,豐富內部網站信息內容。全面實現以公文流轉、工作安排、會議通知、信息瀏覽為主要內容的辦公自動化業務應用。
——制定建設系統各職能部門之間網上文件傳輸的制度和操作規程。利用公務網的基礎設施,可以實現建委機關與建設系統機關之間的公文傳輸。
——建立健全信訪、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統計報表等基礎信息數據庫。建設系統機關內部,為網上辦公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輔助機關內部事務。
(2)資源* * *享受建設
進壹步完善* *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平臺,擴充道路、路段、道路節點、街區等基礎地理統計單元和標準編碼,豐富基礎數據平臺中電子地圖和遙感地圖的信息內容。
開展全系統信息化基礎標準研究,建立適用的分類編碼體系和元數據標準,完成各行業分類編碼和元數據建設,基本形成全系統信息化基礎標準體系。
建設涵蓋市政、環保、綠化、市容環衛、供水、交通、港口、房產、建材、綜合執法等十個領域的基礎數據庫。其內容主要包括專業規劃管理對象需要享有的地理位置、基本情況等信息,並據此開發具有專業規劃編制、運行管理、日常維護、應急響應、數據更新等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統。
通過十大基礎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構建壹個能夠橫向和縱向連接各行業信息資源,能夠全面應用於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臺框架。同時,建立建設系統信息共享機制,制定信息共享管理辦法,建立相應的信息共享管理協調機制,確保信息資源共享。
(3)重點應用項目
城市道路交通
——根據本市智能交通發展的總體考慮,建設* *中心城區道路交通信息采集與發布系統,實現中心城區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 *享受和發布。
——以公交客運調度和停車管理為重點,初步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指揮調度系統,促進公共交通資源合理配置,優化城市交通運營組織。
——制定* * *城市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的技術標準和規範,推進自動售檢票系統和設備的研發,形成系統和設備的國產化能力。
供應保障和應急響應
——整合建設系統現有服務熱線資源,逐步建立覆蓋燃氣、供水、排水、公交、出租、環保、環衛、綠化、綜合執法等面向公眾的服務?壹條線?系統,提高城市管理社會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改造完善覆蓋中心城區的燃氣、供水、排水SCADA系統,優化燃氣、供水、排水的網絡監控和調度。
——整合防洪、抗震、道路交通、地下幹線管道、建設工程、公園、大型綠地等基礎信息資源,建設防災救災應急體系,提高城市管理應急能力。
房地產與舊區改造
——結合城市遙感技術,建立土地利用、房地產開發建設、舊區改造動態監測系統,加強城市住房、土地資源和住房建設綜合管理。
——建立全市房地產交易管理信息平臺,建設房地產市場信用體系和產權及產權登記管理信息系統,提高房地產市場分析預測能力。
城市環境與綜合執法
——建立水資源、大氣、噪聲、固體廢物、綠化等城市環境狀況動態監測系統。,初步實現城市整體環境狀況的自動監測,為相關職能部門依法行政和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建立中心城區、景區道路等重要市容電子監察系統,初步形成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的綜合執法能力,提高綜合執法效率和水平。
2.五年主要任務
在前三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實際,結合城市管理的資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信息化應用將覆蓋建設系統所有管理部門,貫穿所有主要工作環節,基本實現城市管理流程數字化。
(1)電子政務建設
全面實現網上服務,有條件審批事項做網上服務?到底做不做?。整合辦公自動化和行業管理信息化的應用資源,建立統壹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辦公業務和管理業務的互動運行。完善社會和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信息渠道。
(2)資源* * *享受建設
完善十大基礎資源數據庫,加強管理信息系統在建設系統各部門重要管理環節和內容中的應用,構建城市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基本實現管理資源整合和流程再造,推動管理手段的根本轉變。
(3)重點應用項目
建成* *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與發布系統、城市公共交通指揮調度系統、城市管理服務?壹條線?系統、防災救災應急處置系統、房地產市場預警系統、城市環境狀況動態監測系統、市容電子監察系統,在城市管理中發揮實際作用。
3.八年的主要任務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礎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礎資源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借助城市管理信息化應用的經驗,通過對信息資源的分析歸納,研究制定了能夠把握全局、分析預測發展趨勢的城市管理評價體系,建立了各級領導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基本實現了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
到* *年,建設系統信息化將實現城市管理對象、城市管理流程、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形成能摸清家底、掌握動態、發現規律、科學決策的體系?數字城管?格局,全面提升* *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壹)明確信息工作責任制
首先,明確各單位壹把手是信息工作的第壹責任人。壹把手要親自抓本系統信息化工作的協調推進,重點是負責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審批和重大信息化項目的決策。其次,明確各單位的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及其相應的工作職責。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本系統信息化工作規劃,組織實施本系統重大信息化項目,組織人才培訓和技術交流;具體負責人主要負責信息化項目建設的參與和配合、實施過程的監督檢查和已建成項目的運行維護。
(二)結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數據更新和維護機制。
根據信息工作的要求,管理體制、機制和管理流程要同步改革,使管理過程中產生或變化的數據成為信息應用系統中的重要數據?來源?。各管理環節的人員應在管理過程的實際操作中完成數據的更新和維護,並將其納入日常管理的軌道。同時要建立相應的制度,落實各部門和人員更新維護數據的責任。建立穩定的信息供應網絡,形成動態數據維護機制。
(三)信息技術經費的落實。
各職能部門應為信息工作提供必要的經費。從局部來看,信息化建設需要壹定的投入,但總體來看,會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產出的效益遠遠大於投入。因此,各單位必須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要把信息化建設作為硬件工程來統籌落實資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項目經費時,要擴大信息化項目的比重。此外,還可以設立信息化專項資金,保證信息化的順利發展。
(四)建立信息工作評估體系
根據各部門、各行業信息化工作的具體情況,建立信息化工作考核制度,將信息化工作的發展規劃、實施建設、職能、維護機制、經費保障、人員培訓等納入考核範疇,通過定期溝通、檢查考核等方式,對建設系統各部門的信息化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和指導,並定期通報相關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