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如何與客戶就咨詢目標達成壹致。
需要註意的事項
概念
咨詢目標是尋求者通過自我探索和改變努力達到的目標;心理咨詢目標也是心理咨詢師通過心理咨詢的理論、方法和技巧來幫助求助者,並最終促使其實現的目標。從這個角度來說,咨詢的目標不僅是求助者的目標,也是咨詢者的目標。這是幫助者和咨詢者都要達到的目標。
咨詢要按照咨詢目標來進行,既不能由求助者提出,然後請咨詢師幫助實現,也不能由咨詢師提出,讓求助者實施。咨詢目標是雙方的共同目標,應由咨詢者和委托人共同商定。“同意”這個詞形象地解釋了咨詢目標的來源。有些求助者可能會主動提出咨詢目標,但能否成為真正的咨詢目標,取決於咨詢者是否同意。求助者單方面提出的目標可能不是真正的咨詢目標。同樣,咨詢師設定的咨詢目標也不壹定是真正的咨詢目標。
二、特點
1,屬於心理學範疇。心理咨詢師需要明白,咨詢的任務是幫助當事人解決心理問題,所以咨詢的目標應該屬於心理學的範疇。對於不屬於心理問題的求助,壹般不屬於心理咨詢的範疇。心理咨詢主要涉及心理障礙、心理適應、心理發展等問題。
對於壹些既有軀體疾病又有心理問題的求助者,心理咨詢的目標不是解決軀體疾病,而是針對軀體疾病引起的心理不適或引起軀體疾病的心理因素。這時,心理咨詢的目標可能與醫學的目標相關,但兩者有明顯的本質區別。雖然心理咨詢的思路和方法也會涉及到醫療部門,但本質上是壹種醫療模式。在心理咨詢中,雖然有時需要藥物或其他醫療手段,但主要的或首要的還是心理學理論和方法。
2.積極的。從心理咨詢的性質來看,心理咨詢的目標應該是積極的。壹般來說,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是積極的,回避問題往往是消極的。比如壹個大學生因為不能控制上網打遊戲,學習成績不理想。雖然他認為自己不應該這麽做,但是他並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學習狀態。承認和接受學習成績不理想,轉專業,退學等。都是解決問題的消極方法,不應該成為協商的目標。咨詢目標應該是積極的這壹特點很容易被壹些咨詢者忽視,但卻意義重大。咨詢目標的有效性在於咨詢目標是積極的,符合人的發展需要。雖然有些目標可以解決求助者的問題,但如果是消極的,就不適合做心理咨詢。
3.具體的或定量的。咨詢目標是咨詢者和求助者共同努力實現的目標。如果咨詢目標不具體、不量化,雙方都難以實施和評估咨詢效果。咨詢目標越具體、越量化,越容易實施,也越便於評估咨詢效果。
4.是可行的。咨詢目標需要雙方協商達成,所以要約定咨詢目標在可行範圍內,不要超出求助者可能的水平。對於不可行的目標,咨詢師要根據實際情況與幫助者協商,努力將目標限制在可行的範圍內。比如調整目標或者分解成具體可行的小目標。如果由於咨詢師的原因導致目標難以實現,咨詢師也要向求助者說明原因,重新設定目標或停止咨詢或轉介給合適的咨詢師。
5.可以評估。咨詢目標是雙方要達到的目標,至少應有壹種評價手段或方法來評價目標的進展或實現情況。如果咨詢目標無法評估,就不叫咨詢目標。在咨詢過程中,雙方可以隨時對目標實現情況進行及時評估,有助於雙方看到變化,尤其是求助者看到進步,激發信心。通過評估,還可以發現不足和問題,及時調整目標或采取措施促進咨詢目標的實現。
6.雙方都接受。壹般來說,協商目標是雙方要達到的目標,應該是雙方都同意的。但無論是求助者還是咨詢師提出的,都應該被雙方接受。如果雙方的目標有分歧,應該通過雙方的交流來糾正,直到雙方都接受。無法協調的,應以求助人的要求為準。
7、多層次統壹。咨詢目標的多層次統壹有三層含義。第壹,如果只有壹個目標,咨詢目標的特點要統壹。即使在壹次協商中商定的協商目標是積極的但不具體,也是不統壹的。第二,如果有多個咨詢目標而不是單壹的,那麽這些目標應該協調統壹。如果在咨詢的某個階段約定的咨詢目標是改變“別人看不起我”的錯誤認知,把自己痛苦的情緒降低到自我感受的壹半左右,那麽認知、情緒等咨詢目標就應該是協調統壹的。第三,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具體目標和長期目標要統壹。雙方約定的協商目標既有近期目標,也有遠期目標;既有特殊目標,也有壹般目標;既有局部目標,也有全局目標。有效的咨詢目標應該是多層次目標的協調統壹。
第三,如何與求助者約定咨詢目標。
1,找出求助者的主要問題。
所謂求助者的“主要問題”,就是求助者最關心、最困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有些求助者會在第壹次見面開始就解釋什麽是最麻煩的問題。但有些求助者需要經過多次會談,慢慢摸索,才能明確。主要原因是壹些求助者由於認知能力的限制,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雖然有些求助者知道自己的問題,但他們可能不好意思直接說出自己的問題。在咨詢的最初階段,咨詢者應該設法找出求助者的主要問題是什麽。這有助於有針對性地認同咨詢目標,也有助於解決求助者的主要心理問題。
2、從哪個問題確定。
有時求助者渴望解決不止壹個問題,比如學習問題、焦慮問題、失眠問題等等。咨詢師發現,其中壹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求助者對學習不感興趣,沒有付出應有的努力,導致學習成績下降,進而引發焦慮和失眠。那麽,咨詢的目標應該集中在如何增強學習興趣上。
有時,幫助者的問題有主次之分。有兩種解決方法:壹種是先解決主要問題,再解決次要問題,這樣可以提高咨詢效率,甚至解決了主要問題,次要問題也就解決了。問題是壹旦不成功或者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很容易影響求助者和咨詢師的信心。另壹種方法是先解決次要的和容易的問題,然後再解決主要的和困難的問題。這樣做的好處是雙方都容易看到咨詢效果,有助於提高求助者和咨詢者的信心和積極性,對初學者也是壹個很好的鼓勵。
3.雙方同意協商目標。
就咨詢目標達成壹致需要客戶和顧問的參與和合作。在商定咨詢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尋求者的問題和需求,還要參考合適的咨詢理論。既要有具體的小目標,也要有基於發展和完善的大目標。協商目標有時候是壹個過程,會隨著協商的深入而改變。
在咨詢實踐中,可能是咨詢師和客戶的目標不壹致。雖然雙方都在討論,但還是很難統壹。在這種情況下,應以幫助者的目標為主。
第四,
需要註意的事項
1.不是所有的客戶都能提供有效的咨詢目標。
咨詢師和求助者約定咨詢目標時,壹般的程序是先讓求助者提出咨詢目標,然後咨詢師根據求助者的具體情況與求助者協商,最後形成咨詢目標。然而,在尋求幫助時,可能會遇到壹系列實際困難。例如,求助者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或者認識到自己在幾個方面的問題,但不知道從哪裏開始解決。有些求助者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提出什麽目標,思想混亂,不知道咨詢能得到什麽。壹些客戶期望的目標可能不切實際。因此,心理咨詢師可以通過壹系列開放式問題來促進客戶思考他們想要的咨詢目標。
另壹方面,委托人提出某個咨詢目標,但隨著咨詢的深入,咨詢師發現委托人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更深層次、更本質的問題,就需要引導委托人重新建立新的咨詢目標。
2.壹些顧問可能對咨詢目標有錯誤的想法。
(1)有些咨詢師認為咨詢師應該是完全中立的,不應該有任何自己的價值觀。持這種觀點的心理咨詢師認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取向,心理咨詢師不應該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影響尋求幫助的人,更不應該把自己的目標強加給尋求幫助的人。這種觀念有其合理的壹面,但不必過分註重價值中立,強調絕對和100%的價值中立,這在實際咨詢中也是不可能的。
(2)有些心理咨詢師認為在咨詢中應該向來訪者灌輸和傳遞壹些正確健康的價值觀。很多心理咨詢的初學者,尤其是從醫療、思想教育、管理等部門轉行做心理咨詢的,往往認為咨詢就是教導或者指出求助者。因此,許多人把自己的目標強加給那些尋求幫助的人,並教給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壹旦發現別人的價值觀和自己的、社會宣傳的不壹樣,就去糾正。他們幫助那些尋求幫助的人做決定,並經常就這個和那個提出建議。如上所述,在咨詢中要求咨詢師完全拋棄自己的價值觀是不可能的。
在咨詢中,咨詢師要努力幫助當事人成長,使其實現自立,承擔生活中的各種責任。這才是輔導員應有的態度。而不是什麽都做,用自己的頭腦為幫助者思考,用自己的價值選擇代替幫助者的價值選擇。
(3)有些咨詢師把來訪者的幸福和滿意作為他們的咨詢目標。在咨詢中把尋求者的快樂和滿意作為咨詢目標是有害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求助者想要成長,那麽某種程度的安全感、猶豫、沮喪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成長會伴隨著痛苦的磨煉,這是事物的規律。因此,咨詢師的職責應該集中在鼓勵求助者不斷嘗試、努力、體驗和發展,而不是回避。這可能會增加那些尋求幫助的人的不適,但這對他們的發展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
(4)有些心理咨詢師把求助者能否適應環境作為自己的咨詢目標。壹些求助者的問題是難以適應環境。但是適應什麽環境,怎麽適應,比適應環境本身更重要。適應其實有兩種,壹種是寬容、克制、順從、服從和迎合,壹種是提高、調整和克服。前者是被動消極適應,後者是主動積極適應。前者給尋求者帶來壓迫和衰落,後者帶來繁榮和發展。咨詢的目標應以後者為基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咨詢真正促進求助者的成長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終極目標保證了具體目標的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