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咨詢師被來訪者帶走的情況!這個問題涉及到壹些咨詢設置的原則!
首先,咨詢師要對來訪者進行評估。如果來訪者求助的問題和個人人格障礙超出了咨詢師的能力範圍,需要果斷放棄案例!
第二,咨詢師在咨詢工作中壹定要始終保持中立的立場,不去評判或指責來訪者!
第三,輔導員要時刻意識到自己的反共情,慎用自我暴露,防止自我涉入過度!
第四,咨詢師要定期督導案例,保證對咨詢工作有清晰的認識!
第五,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疏導能力!
做好這些事情,可以降低被來訪者帶走的概率,對咨詢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心理咨詢師被來訪者帶偏,這在新手心理咨詢師中經常發生,也是心理咨詢師成長的重要途徑。
來訪者可能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對輔導員產生偏見:
1.打破咨詢設置。咨詢設置是咨詢師和來訪者開展工作的基本保障,包括咨詢的地點、時間、時長、咨詢費用,甚至是咨詢師使用的技術方法。但有時候來訪者會有意無意地想要改變這些設置,比如遲到、要求延期、發展非咨詢關系等。,而新手咨詢師很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被來訪者帶走。
2.控制咨詢中的話題。在不同的咨詢階段,咨詢師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咨詢初期,咨詢師主要是和來訪者建立關系,收集基本信息。在這個階段,主要的技巧是傾聽和開放式詢問。在治療階段,心理咨詢師會有更直接的方式來幫助來訪者,比如面授、曝光。這時候來訪者的壓力就會很大,很可能會通過改變話題來避免或緩解壓力,而咨詢師也可能會被來訪者的話題帶偏。
3.反同理心(包括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同理心和反同理心)。來訪者的性格、情緒、行為和生活經歷都可能引起咨詢師的心理變化。比如來訪者與丈夫離婚,原因之壹是第三者的出現,那麽咨詢師面對第三者的態度會影響與來訪者的關系,突破面對來訪者時的價值中立。
那麽,如果妳避免被訪問者偏見呢?
總的來說,首先要認識到,被來訪者偏見不壹定是壞事。因為走進遊客的“套路”是更好了解遊客的方式之壹。但是,這需要輔導員有足夠的意識。如果心理咨詢師能夠意識到來訪者所使用的“套路”和他被招募的原因,他就能幫助來訪者。
第二,找主管。新手輔導員遇到這種“套路深”的來訪者壹定要及時監督,因為他們的感知可能並不準確,需要導師從客觀專業的角度來幫助。
最後,面對自己。輔導員也是人,有感情,有缺點,很難消除,所以需要正視自己,盡可能幫助來訪者。
心理咨詢師要避免被來訪者帶偏,註意以下幾點:
1.準確定位自己。妳不是施救者,妳也不是在幫他解決問題,所以妳回應他的重點不是如何解決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妳回應他的重點是什麽樣的習慣模式、習慣思維或者情感體驗讓他把這種生活狀況當成了問題。
2.保持對妳內心體驗的覺察和關心。在與來訪者的互動中,心理咨詢師更容易受到他們個人問題的啟發。他們可能和來訪者有同樣的痛苦,可能和來訪者有相反的經歷,或者可能想證明自己是壹個好的咨詢師,讓來訪者滿意。如果咨詢師陷入自己的個人問題而不自知,來訪者很容易把他的思想引入歧途。所以,心理咨詢師在整個咨詢過程中,要保持對自己內在經驗的覺察和關照,發現自己可能有內在問題開始,要及時把自己拉回來。
3.咨詢師應該堅持咨詢工作之外的個人成長。輔導員也是人,有很多個人問題要面對。養兵千日,用壹時。如果心理咨詢師平時不做個人成長,在咨詢中可能沒有這麽強的意識,能及時發現自己內在的問題,及時把自己拉回來。
4.咨詢師要堅持接受導師和同行的監督。如果咨詢師有堅持被監督的習慣,就相當於把壹個更正直的觀察者放進了他的咨詢中。這個觀察者其實是咨詢師的咨詢師,會幫助咨詢師看到他看不到的問題。
1.咨詢師在咨詢中經常會被來訪者偏袒,所以有壹個原則咨詢師必須知道,那就是價值中立原則。中立表現為在具體的咨詢過程中無條件接受來訪者的價值觀。即使來訪者的價值觀與咨詢師相反,咨詢師也不能指責或批評他們。咨詢師要超越雙方價值觀的沖突,采取中立的態度,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讓來訪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為。只有這樣,才能用中立的原則和方法幫助來訪者建立獨立的意識,讓來訪者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和選擇,讓來訪者感受到雙方的平等,最終來訪者的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2.咨詢師要想少參與,壹定要註重自我成長。當我們有類似來訪者的故事時,很容易被帶走,所以如果妳在這方面沒有痊愈,就不容易互相幫助,因為和妳是壹樣的傷害。所有的心理咨詢師都需要找壹個主管或者用技術自己搞定。比如我現在學到的心理羅盤技術,可以自我監督,減少被來訪者引入歧途的幾率。
輔導員平時要練習自我意識。在咨詢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壹個中立的、第三只眼睛在觀察自己,覺察自己的內心,感受來訪者的內心感受,避免被來訪者帶偏。
壹個合格的心理咨詢師首先應該了解心理學規律,並在此基礎上掌握心理技術。那種結果永遠不會發生。
首先關心訪客,先通過和他們交朋友來關心對方。妳不能讓來訪者對妳有壹顆心。慢慢逮捕。看臉判斷來訪者。不管是真是假。
按專業規範,操作規範,不帶個人感情和好惡。
怎麽會有這種想法?可能妳自己也只是在考,比較極端。怎麽能強加給妳的病人呢?要能夠指導別人,妳自己必須清楚可能存在的問題,妳必須豐富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