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利用多媒體創造情景,激發參與興趣。
新課程倡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營造壹種愉快、愉悅、享受的情境,可以讓學生有壹種看見某人、聽見某人聲音、身臨其境的感覺,促使學生積極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積極探索學習,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創設場景時,可以用壹幅幅精美的圖片或壹個個flash動畫來展示自己想學的東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二數加壹數(進位加)”的練習課上,我創設了壹個故事情境——去數學宮。這個故事有三個環節。第壹個環節是在去數學宮的路上:我坐飛機出發,三顆星星擋住了我的路。看到這幅生動的畫面,孩子們激動得忍不住尖叫起來。為了順利到達數學殿堂,解決三個問題,孩子們滿懷激情,義無反顧地迎接挑戰。其中壹個問題就是“森林醫生”,給樹治病,發現配方不對,修改,群發後舉報。孩子是有幫助的。他們以“森林醫生”的角色,責無旁貸地“為樹治病”,大家爭先恐後地出謀劃策。第二個環節是進入數學宮的保育門,電腦播放可愛的兔媽媽、兔哥哥、兔妹妹采蘑菇的對話。根據妳聽到的對話中的問題進行計算。然後電腦顯示小熊的店裏有很多體育用品。讓孩子想壹想買哪兩個,多少錢?和妳的好朋友談談。這個環節用了壹個生動的童話故事,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走進故事,積極展示自己的智慧,解決故事中的問題。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選擇貼近學生的故事作為情境,合理組織教學。教學實踐證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其形象、生動、形象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外界刺激,創設多樣化的情境,發掘數學本身的魅力,將抽象的單元知識轉化為可見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理解和掌握數學問題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采用多媒體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壹堂課巧妙而成功的開頭,可以使學生的註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正如著名教育家多水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教的能力,而在於啟發、喚醒和鼓勵。”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物理圖像和運動過程,通過放大、重復、慢性、定格特技等方式將教學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可以激發學生的感官,營造學生喜歡的積極活潑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我在講《知左右》的時候,開頭放了壹個動畫:孫悟空和豬八戒分別面對面站在樓梯的上下兩端,正在激烈地爭論“走右邊”的時候該走哪邊。孫悟空說這邊,豬八戒說那邊。我問學生:他們誰是對的?學生可以用哪些知識來幫助自己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立刻使整個課堂活躍起來,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引起了學生的有意註意。在教學過程中,我繼續使用多段動畫作為引導,讓學生的心始終被老師引導。教學緊湊自然,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運用多媒體講解重難點,有效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恰當運用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兼備等多媒體特點,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解決教師無法講解、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從而有效實現精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子、說明、推理、證明等。數學教材中的材料是靜態的,僅靠抽象的語言描述很難讓學生理解並激發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利用多媒體使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情境化,有利於營造活躍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同時,學生可以學會用運動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教師可以用課件展示復雜運動的過程,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從而突破難點,輕松接受平時很難教的內容,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小學生記憶能力強,理解能力差。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僅僅滿足於讓學生“記住”壹些知識點,而不關註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內涵,那麽學生只會知道自己知道的東西,尤其是那些抽象的學習內容。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過程中的困難,我們在使用常規教學方法的同時,適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動態圖像演示技術,利用媒體信息傳播的豐富性、生動性和形象性,將較為抽象的知識直觀地展示出來,以其強烈的刺激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屬性,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較為完整的知識形成過程。
比如在講解“圓的面積”這壹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計算圓的面積這壹關鍵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壹個圓,然後把圓分成相等的兩部分***16,再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錯開,就可以做出壹個近似的長方形。多次重復演示,讓學生感受並最終認識到近似矩形面積與原圓形面積完全相等。問學生他們還發現了什麽。這個近似矩形的長和寬與圓有什麽關系?從而推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這樣更容易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四)在實踐反饋中運用多媒體,增加訓練密度,提高教學效果。
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使我們的課堂省時高效,並且可以大大增加課堂密度,擴大信息量。壹些費時費力的板書,壹些不清楚的情況,我們的多媒體可以快速輕松的完成,但是學生的等待時間變成了我們有效的學習時間,不斷的揭示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壹直處於高效的課堂探索氛圍中。多媒體信息容量大,信息搜索、提取、顯示和轉換方便高效,大大增加了教學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提前擬好問題,利用電腦全方位、多角度、有步驟地設置多種問題。同時能及時提供正確答案,及時判斷學生答案正確與否。如果妳答對了,電腦屏幕會顯示“太好了!”“妳很聰明!”這樣鼓舞人心的話,讓學生產生興趣,激發他們進壹步學習的欲望;即使學生答錯了,計算機也會善意地建議他“多想想”“妳能行”,有的還伴有美妙的音樂。這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知識的復習和鞏固都很好。
學生要形成良好的數學技能,多層次、開放性、實踐性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學生可以更深刻、更清晰地理解問題的含義,並能流暢、靈活地解題,從而提高解題能力。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不失時機地為學生提供操作內容,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
(五)當學生註意力不集中時,利用多媒體調節學生情緒,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意願。
根據心理學的規律和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有意註意的持續時間很短,課堂思維活動緊張。時間長了,學生容易疲勞,容易註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降低。這時選擇適當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造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的思維動力,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
比如我在復習整理“幾何知識”的時候,學生來上課就覺得累。為了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的思路,我用多媒體(電腦課件)展示了壹個“兩代情”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問題:有壹天,房東送給兩代情壹個16米的圍欄,想把面積為18平方米的羊收走。學生們壹看,興趣來了,按照兩代情的思路互相討論,思考其他情況。這樣,學生就可以用開放、自由的方式解決問題。
(六)在自主學習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探究學習、合作交流。
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小學數學合作探究教學,有助於營造創新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多渠道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初中數學實踐活動課“拼美圖”教學時,老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合作探究小組,讓每組學生大膽地創造性地拼活動,然後代表在視頻顯示器上交流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體思維空前活躍,相互啟發,創新意識增強。實際上有30多種拼法,有的像機器人,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汽車,還有的。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現代信息技術不僅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有力武器,也為越來越多的學生所掌握。它已經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的有效工具。學生在學習中需要的大量信息可以從網絡上獲得。
在新課程標準下,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計算機網絡強大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賦予了新概念以現實意義,也使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成為可能。現在我們的校本課程和數學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X+1的模式就是在這種心態下構建的,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