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培養高中生的自信心:壹份研究報告?

如何培養高中生的自信心:壹份研究報告?

首先,這個問題:

2002年,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綱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地、正確地認識自我,增強自我控制、忍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和咨詢,使其盡快擺脫障礙,自我調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這壹目標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應從發展性和補救性兩個方面入手。但目前的情況是,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更多的人只是片面強調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以解決高中生心理問題、克服心理障礙為主要目標,而忽視了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高中生的心理和身體壹樣,既有健康的壹面,也有不健康的壹面,出現壹些心理問題很正常。但是以前高中的班主任或者老師發現學生有心理問題,要麽把他們送到心理咨詢室,要麽親自給他們做心理咨詢。他們總是把學生視為被動,事後做壹些補救工作。其實心理咨詢就是壹個從幫助別人到幫助自己的過程。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逐漸學會用積極的心態對待自己。高中班主任和教師的職責應該是激發學生的自救動機,看到他們積極的方面和健康的作用,有信心克服不健康的因素,恢復心理健康;要根據學生心理問題的實際情況,調動他們積極的心理因素,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當今的信息時代,每個人都在網絡環境下,包括老師和學生,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不應該回避這樣的大環境,而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對網絡平臺的興趣和熟悉,積極引導學校老師,充分發揮網絡環境在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方面的積極壹面,避免其消極壹面,這也就成為了我們提出這個課題的初衷。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積極心理素質的研究得益於積極心理學的興起。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領域的壹個新的研究領域。創始人是當代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E·p·塞利格曼·米哈裏·賴。"積極心理學是壹門致力於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學."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充分挖掘人類的內在潛力和建設性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幸福。積極心理學正式為世人所熟知的標誌是,1年6月,塞裏格·曼和契卡松·米哈在《美國心理學家》雜誌(第55卷,第1期)上發表了《積極心理學導論》壹文。

目前,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在對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形成進行實驗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我國積極心理學研究發表論文數量從2001到2005年增長緩慢,從2006年開始快速增長。我國將積極心理學應用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創始人是孟教授。2002年提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新概念,2006年開始在全國開展實驗研究。積極的心理素質也是他們研究的核心。但總的來說,目前國內對高中生積極品質的研究很少,而且由於國內研究積極心理學的熱潮剛剛興起,很多理論和實踐都需要科學驗證。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培養對青少年的成長和未來生活至關重要。因此,本課題旨在如何有效利用各方力量,培養高中生積極的心理品質,並使其終身受益。

三、研究意義和價值:

1.選題意義:針對網絡環境下學校教育中教學對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退化和異化的現實,結合衡陽八中倡導的“和諧校園”、“生態校園”、“人文教育”等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使生命個體充滿活力。創建全方位的、開放的、可操作的教育模式,營造培養積極心理的環境,從而構建學校心理教育體系。

2.研究價值:

(1)實踐價值:通過構建心理教育場景,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利用可操作的網絡平臺,形成心理教育的聯動效應,形成學校“和諧”“生態”的教育環境,實現學校心理教育的轉型,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循序漸進地發展。

(2)理論價值:構建學生積極心理的評價體系和生成機制,尋求現代網絡技術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進壹步完善現代心理教育的理論體系。

四。項目核心概念的定義:

網絡環境(Network environment):網絡環境(network environment)是指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臺多媒體計算機按照壹定的協議進行物理互聯和相互通信,實現軟件、硬件及其網絡文化共享的系統。從大的角度來看,網絡環境可以包括整個虛擬現實世界,即網絡空間。也就是說,網絡環境不僅僅指網絡資源和網絡工具工作的場所,還包括學習氛圍、學習者動機、人際關系、教學策略等非物質形態。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看,網絡環境是指網絡資源和網絡工具的組合。

高中生積極心理素質:積極心理素質是多維的,是包括個體思想、情緒、行為等壹系列積極品質的集合。作為當代高中生,心理素質應該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具體來說,要有“四心四力”,即自信、公益、責任、事業心和意誌力、審美力、親和力、創造力。

動詞 (verb的縮寫)理論基礎:

1.為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和靈活性,我們以普通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和積極心理學理論作為研究的總體理論基礎;

2.政策依據:教育部2002年發布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綱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忍受挫折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和咨詢,使其盡快擺脫障礙,自我調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不及物動詞有待解決的問題和創新:

如果普通高中能夠以“構建和諧的學校生態系統,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形成辦學特色,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活質量”為出發點和歸宿,通過打造心理教育網絡平臺,開展新型高效的陽光心理活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方面的有效性,高中教育就能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緩解高中生的生存壓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心理基礎,同時也能進壹步提升和煥發學校的文化內涵,促進校園教育環境的良性發展。

我們打算創新如下:

1,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定義。在當今的網絡時代,高中生培養什麽樣的積極心理品質至關重要。本課題采用多角度調查統計,得到高中生自身、高中教師、高中生家長及相關成功人士的認可,確定了高中生需要培養的積極心理品質,即“四心四力”。

2.心理學新課程的構建。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教學的今天,如何在課堂中貫徹積極心理素質培養的相關理念,讓學生在最大的時間和空間內形成積極的心理素質。

七。研究的預期目標:

1.構建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環境,讓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深入學生內心,內化為自己積極的心理品質。

2.培養壹批具有積極心理學思想的教師,能夠從教學到生活不斷影響學生向積極健康的心理學方向發展。

3.通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式的設計,讓學生在實際學習生活中體驗積極的心理情緒,體會積極心理學對自己的巨大影響,自覺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八、研究內容:

1.當代高中生心理狀況的調查研究。通過調查,從社會家長、學校教師、學生自身等角度全面了解當代高中生的心理現狀及其對積極心理品質的認知,從幫助學生發展和完善自我的角度研究當代高中生應具備哪些積極心理品質。

2.校園心理信息平臺的研究與建設。本文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系統,構建專業的校園心理信息平臺,並合理應用這壹平臺,及時掌握有關學生心理狀態的第壹手信息,為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合作培養高中生積極的心理品質提供依據。

3.網絡環境下心理學新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研究了課程建設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育管理、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和家庭文化、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以及課程建設的評價研究、組織推進方式。

4.“心理網吧”的研究與實踐。研究了“心理網吧”的建立模式、有效運行機制和環境,常用心理量表和心理遊戲的在線使用,基本在線互動工具的積極應用,以及在線心理咨詢的開展和推廣。

5.網絡環境下高中生積極心理素質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本文研究了網絡環境下高中生積極心理素質的培養模式和實踐,包括目標、機制、內容、載體、手段、跟蹤反饋和評價。

九、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與技術:

思考:深入調查,動態了解學生心理狀態,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了解國內外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借鑒其教育方法。同時,挖掘學校的文化內涵,整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使之成為學校積極心理訓練的生成點和驅動力。積極動員發展,賦予學校現代信息工具新的功能,打造“綠色心靈在家”、“藍捷郵箱”、“心理網吧”等網絡心理教育平臺,大力開展校園班級文化建設,以進步文化引領學生,努力打造校園精神和班級靈魂。融入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打造學科教育與積極心理教育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創新實踐,開展豐富多彩的快樂心理活動,提高學生幸福指數。在研究中,要做到宏觀理念與微觀操作的統壹,理論指導與實踐創新的統壹。以“積極心理創造生活”為出發點和歸宿。

本課題擬采用行動研究法為主要方法,結合文獻法、問卷調查法、統計分析法和觀察法等方法。並從實踐和理論上對如何在網絡環境下培養高中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得出相關結論。

X.實施步驟和主要活動安排:

論證準備階段(2011.3——2011.9):成立課題組,設計研究方案,進行系統論證;搜索理論文獻,查找相關資料,發放調查問卷並進行分析,為研究做準備;建立管理網絡,制定並實施分級管理制度,為課題研究的有序開展做準備;初步確定選題的總體思路,重點是選題的論證和準備。

初步開發階段(2011.9——2011.12):進壹步細化研究方案,深化部分細節;對文獻進行分類整理,去粗取精;分別向家長、學生和教師發放調查問卷,對調查數據進行詳細統計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八中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對積極心理品質的認識;初步搭建校園心理信息平臺並初步設計制作“心理網吧”頁面,嘗試向部分師生和家長開放,收集反饋信息;初步確定新的心理學課程的基本模式和內容;網絡環境下高中生積極心理素質培養模式已初步形成。

深度攻堅階段(2012.1—2012.10):基本建成校園心理信息平臺,提煉美化“心理網吧”頁面,進行全方位互動,收集各方面反饋信息,及時完善平臺;完善新型心理學課程體系理念並積極實踐,落實到校園文化建設、班級管理、課堂教育教學、家長學校培訓等各個環節;基本確定網絡環境下培養高中生積極心理素質的整套模式;資料整理、論文寫作、結題報告基本成型。

完成階段(2012.11—2013.6):最後,收集整理所有反饋信息,細化研究分析,完善校園心理信息平臺和“心理網吧”網頁,確定專門人員維護管理;新的心理學課程理論和積極心理素質培養模式最終定稿並形成文字,部分教案和課件備案;完成資料整理、論文撰寫和期末報告。

XI。完成項目的可行性分析

衡陽八中壹直註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註重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在組織建設上,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德育的副校長任副組長,聘請心理咨詢專職教師。在教研室的具體領導下,班主任積極參與,動態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多年來,學校每年舉辦三場以上學生心理咨詢講座,創設情境,舉辦“親子活動”、“感恩教育”、“讓青春飛揚”、“我的未來不是夢”等專題活動。已經建了心理咨詢室,正在籌建心理工作室。擬設立“心理測試室”、“情緒宣泄室”、“自由交流”等醫療機構,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規範化、專業化、制度化。創造性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蘭姐姐郵箱”、“綠色心理自由吧”、“家校溝通”等心理網絡平臺,使心理溝通順暢高效。可以說,這為課題組的研究奠定了實踐基礎,為今後的研究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經驗。

本課題組的研究得到了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衡陽八中校長、特級教師、教育專家龔才富擔任主持人。參與者包括6名高級教師,3名壹級教師,1名專職心理教師,1名心理咨詢師。研究團隊年輕,教育經驗豐富,充滿工作熱情。相關研究者發表了許多論文和課題。如龔才富的《中學環境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獲湖南省研究性學習指導成果壹等獎;教研室主任周湖北《開展網絡咨詢深化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獲衡陽市中學教育論文評優壹等獎;鄒桂蘭《運用團體心理咨詢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獲湖南省論文評比壹等獎;學生處主任王豐主持的《生態德育家長學校建設研究》獲衡陽市項目評比壹等獎。可以說,課題組成員多年來對心理教育進行了深入思考,理論基礎紮實,實踐經驗豐富,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本課題組的研究活動也有良好的外部環境。衡陽八中多年來致力於建設“和諧八中”和“生態校園”,努力營造優良的人文教育環境。課題組的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新教育理念的具體實踐。正因為如此,學校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學校正在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領導,劃撥專項經費,充實心理咨詢硬件設備,留出足夠的空間,建立功能齊全的心理門診。因此,衡陽八中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研究在軟硬件設施上也逐漸成熟和完善。

為了保證課題組的研究活動順利開展並取得成果,課題組多次召開協調會和研討會,要求成員積極創新,進壹步學習,提高研究能力。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創造性地運用和闡述經典的心理教育理論。例如,Seligman和Chickensmiha在《美國心理學家》雜誌(第55卷,第1期)上發表了《積極心理學導論》,在《中國特殊教育》雜誌(第7期,2010期)上發表了《積極心理學在中國學校心理學研究中應用的文獻計量分析》。這為課題組成員開展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論依據。

十二、研究預算

衡陽八中承諾嚴格監督項目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督促項目主持人嚴格按照《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執行,遵守財務制度。承諾保證項目資金單獨設立,專款專用,不挪用。承諾配套資金按以下具體額度撥付,確保配套資金落實。

1.人工費10000元;

2.印刷費5000元;

3.資料費5000元;

4.差旅費10000元;

5.設備費用50萬元;

6.專家咨詢費5000元;

7.合作交流及相關會議費用10000元;

8.其他5000元。

合計:100000元(壹拾萬元整)。

結論:

本課題作為行動教育的實驗研究,需要將教育科研與學校的實際工作相結合,家長和學生積極參與和配合,保證研究的順利進行。最重要的是,我們在開展研究的同時,也在解決家長和老師在教育中面臨的壹個最棘手的實際問題。這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也相信,在各級領導和學校的全力支持下,課題組壹定能圓滿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