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祖超學識淵博,根基深厚,集數學、醫學、教育學、預防醫學於壹體,並出國深造,為其事業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讓同道學者和後人欽佩的是他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壹絲不茍的科學風格。他不僅用它來約束自己,也用它來教育人。比如,在組織編寫《軍隊衛生統計學》教材時,他根據以往的編寫經驗,提出了12的要求,從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到圖表、符號、公式、文字都有明確具體的規定,不合格的壹律退回重寫抄襲。他常說:“嚴謹的科學作風是和平時期養成的。”
郭祖超的工作效率是驚人的,壹直到歲都沒有稍減。他除了承擔日常的教學、科研、指導研究生、進修生,還要完成大量的寫作、審稿、咨詢等工作。據1980-1982 3F統計,郭祖超主編了4本書,審閱論文176篇,達250萬字。有的稿子要逐字修改,有的要大段重寫。郭祖超總是認真審讀,從不厭煩敷衍,如期退回作者或編輯部,從不壓稿。有些稿子寫得潦草,他也認真審閱,把審稿意見寫得整整齊齊。
郭祖超對各方面的詢問都給予了熱情接待,耐心解答。每當有人來咨詢,他總是立刻停下手頭正在進行的工作,但並不難過。他認為,接受咨詢是作為壹名人民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這種討論壹直是雙方受益的。是人們把知識送到家裏增長見識,吸收營養的絕佳機會。他在被咨詢的時候,總是會詳細詢問對方涉及的相關專業細節,甚至是實驗的做法,如何記錄數據等等。,直到他發現問題的本質,他才開始給出答案。“先做學生,再做老師”是郭祖超的另壹個座右銘。所有咨詢過他的人都稱贊他謙遜、真誠和平易近人的美德。人們都說和郭教授壹起討論問題就像沐浴在溫暖的裏,真是壹種精神享受。郭祖超做到這壹點並不是勉強的,這與他高尚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基礎是分不開的。
郭祖超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但他非常註重發展學術民主,與他人平等討論問題,從不以權威自居。1980年,郭祖超在某雜誌上發表了《醫學研究中角度數據的統計處理——腦電上升角和主峰角正常值的計算方法》壹文,有讀者對該文提出異議。郭祖超詳細看了編輯部的來信,發現自己的觀點雖然有限,但也有借鑒意義。於是在給出正確答案的同時,他給編輯部寫信:“為了鼓勵年輕同誌敢想敢說,建議發表。”雜誌編輯部接到指示,同時刊登今後的來信和回信,並專門寫了評論,熱情贊揚郭祖超的高尚品德。
65438-0979,郭祖超欣然擔任《中國醫學百科醫學統計學》卷的副主編,以支持他早期的壹個學生編輯這本書。除了親自撰寫多項高難度的條目,他還全力協助主編工作,認真審稿,嚴格審書,逐字逐句推敲,連壹個標點符號都不放過。在許多編委會上,郭祖超總是用他謙虛謹慎的態度、博采眾長的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精神,使研討會各抒己見,達到集中統壹。對於有爭議、有難度的問題,他總是先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再認真查閱文獻。他經過深思熟慮,有理有據,有分寸地提出自己的觀點。郭祖超是大家心目中公認的德高望重的長輩,但他從不武力壓迫別人,也不附和別人。而是始終實事求是,真誠發表自己的觀點,始終以壹個普通成員的身份與編委會成員平等討論。由於他的表率作用和主編及全體編委會成員的共同努力,這個由11人組成的編委會形成了認真負責、暢所欲言、達成共識、生動活潑的局面。大家互相尊重,取長補短,是壹個充滿活力,團結協作的群體。就連某出版社的編輯同誌也感慨地說:“像妳們這樣和諧的氛圍,真是難得。”
郭祖超的壹位已故同事曾這樣評價他:“郭教授的成功不是靠天才,而是靠勤奮、認真、毅力和謙虛。”這是有道理的。
郭祖超自小出身貧寒,飽受舊社會的冷漠。他想報效祖國,但他沒能如願以償。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作為壹個中國人,郭祖超第壹次感到自豪。他深深感到,是革命之火打開了他的良知。他動情地說:“科學工作者相信真理,真理只有壹個——有* * *生產黨才有新中國。”建國之初,在黨組織的親切教育和培養下,郭祖超認識到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知識分子只有緊跟黨,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基於這種想法,郭祖超精力充沛,工作積極,與組織關系密切,進步很快。他的行為為當時還在觀望的壹些知識分子樹立了榜樣。可以說,郭祖超在這期間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他性格內向,但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從1951開始,擔任醫院工會主席,開創了南京五區居民生命統計,成為全國試點之壹。1956,郭祖超加入中國* * *制作黨。那時,黨員在教授中是很少的。他給自己定了五條規矩:第壹,生活不特殊,不管妳去哪裏,妳吃什麽,我吃什麽,妳住哪裏,我住哪裏;第二,真誠,平易近人,平等待人,不要擺出教授的架子;第三,說話通俗,不咬文嚼字,不說群眾聽不懂的話;第四,尊重他人,舉止大方,先做學生,再做老師;第五,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尤其是先進的。幾十年來他壹直忠實於此。郭祖超已經把自己和黨的偉大事業緊緊聯系在壹起,腦子裏經常想的是如何更多更好地為黨工作。他常說:“只要能為人民做點有用的事,在醫學上起到壹個螺絲釘的作用,這就是我最大的樂趣。”曾經,郭祖超每月繳納會費100元,還繳納了大部分會費。那時候的郭祖超已經是國內有名的教授,收入也比較豐厚,但還是壹如既往的過著相當節儉的生活。
“文革”期間,很多老專家受到迫害,郭祖超也是。在那些黑暗的日子裏,他對黨的堅定信念從未動搖,也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郭祖超依然寫出了《醫學統計方法中的壹些辯證問題》這篇論文,表現了壹個真正的科學家的頑強求知欲望和勇於求真的精神!
郭祖超現在已經80多歲了,還在為自己的誌向奮鬥。回顧他的壹生,似乎沒有什麽波瀾壯闊的舉動,也沒有什麽驚天動地的英雄業績。只是他把壹生的精力和全部的才華都獻給了中國的醫學教育和科學。人們熟悉的郭祖超,以前穿的是長衫,後來是布衣,再後來是軍裝,桌上放著壹杯茶,壹支筆,壹疊紙,幾本書。他每天按時上下班,從不無故遲到早退。白天在學校,晚上在家,每天有三個工作區間,周壹到周末,年初到年底,1934到1949,1949到今天。他的日歷上沒有休息日。只有做好自己,分好自己的書,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沒有虛榮心,不卑不亢,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光明磊落,謙虛謹慎,言行壹致,表裏如壹。他多才多藝,但思想開放;我不要個人的安逸,更不要名利,我要為人民盡心盡力。總之他已經做了他能做的壹切,對得起黨和人民!在平凡的生活中,他淡泊奢華,淡泊個人名利,真正達到了脫俗的境界。所謂“不冷漠,不淡定,不遠”,郭祖超用自己的言行賦予了它全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