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懷柔水庫詳細資料收集

懷柔水庫詳細資料收集

懷柔水庫是京郊重大水利工程之壹,位於北京市懷柔縣城四面,庫容12平方公裏,總庫容10億立方米。1958年3月9日開工,同年7月9日大壩竣工,歷時130天。1990主壩加高後,總庫容為140萬立方米。

水庫屬於淮河水系,潮白河的支流,位於淮河上遊懷九河和懷沙河的交匯處。水庫建成後,除了正常的防洪、蓄水功能外,成為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和調蓄區,也是南水北調的節點工程。截至2016年7月23日早6時,北京懷柔水庫超汛限運行。

基本介紹中文名:懷柔水庫位於北京:建設時間:1958年3月,竣工時間:1958年7月20日,改建時間:1964、1976、1988三級面積:1.000畝平均水深:6.00 m水系:海河支流淮河水系,出發前必讀,位於北京市懷柔縣四面,控制流域面積540平方公裏,蓄水面積12平方公裏,總庫容10億立方米。1958年3月9日開工,同年7月9日大壩竣工,歷時130天。1990主壩加高後,總庫容為140萬立方米。主要建築物主要包括主壩、副壩、溢洪道、輸水隧洞、引水隧洞和水閘。大壩主壩為粘土斜墻砂礫料土壩,東臨龍山,西臨鳳山,長1038米。最大壩高21m,壩頂寬5m,壩頂高程66m,大壩填築量1.44m立方米。防滲槽大部分做在河床以下6米的粘性土層上,部分槽深約14米。***3座副壩,均為均質粘土壩。其中,1號副壩原為懷柔縣城至沙魚川交界處,最大壩高10米,壩長120米;2號副壩,原去釣魚臺路口,最大壩高3.5m,壩長220m3號副壩最大壩高22米,壩長80米。主壩東端龍山西側山腳下有壹條東溢洪道。1958建成後,1964重建。設有兩座7.4m x 4.3m弧形鋼閘門,閘門頂高程58m,最大泄洪量401 m3/秒。1990第二次改建。西溢洪道建於1964,位於主壩西端,總開挖長度750m,兩座弧形閘門12m x 6.3m,最大泄洪量890立方米/秒。在主壩西側,有壹條輸水隧洞。隧道直徑2.5m,隧道長度101m。入口配有水塔和2.5m×2.5m的大門。入口層高程52m,最大泄洪量52m 3/秒。這是壹個具有灌溉和泄洪雙重功能的設施。懷柔水庫是庫區水系,位於潮白河支流淮河峽谷出口處,懷九河與懷沙河交匯處。淮河主要流經北京市懷柔區。懷柔水庫上方,由兩條支流懷九河和懷沙河組成。懷九河和懷沙河在縣城西部匯合。懷柔水庫建於1958,其兩條支流在水庫交匯。出了水庫就是淮河,流經懷柔區,經石家口向南流入潮白河。淮河曾被稱為西大河、李超河和七渡河。懷柔水庫建成後,改為淮河。淮河全長從最長支流懷九河源起80.9公裏,懷柔64公裏。流域面積1042.6平方公裏,懷柔578.3平方公裏,河床縱坡2.1-2.4/1000。懷柔水庫建成後,淮河下遊仍承擔著懷柔水庫的泄洪任務。建設維護初期建設過程1958 2月下旬,懷柔水庫建設指揮部由河北省和北京市共同組織。建築農民工來自懷柔、順義、通縣、三河、香河、大廠、大興、銀安、薊縣、平谷、密雲等12個縣區的3477個農業合作社,63273人。此外,455名工人、5000名解放軍官兵和1181名學生參加了建造工作。1958 2月18決定修建懷柔水庫。3月9日,大壩東溢洪道外舉行了開工儀式。以民辦公助的形式,數萬農民工自帶手推車、25400個籃子、49800把鐵鍬、1023節車廂、1943頭大牲畜、76000個蘆葦席、122000公斤繩索。國家每天只補貼每人壹個夥食費。所有民工100多天沒有換班,大壩上的土石方由人工推車和車皮晝夜奮戰完成。碾壓工具只有65,438+0 65,438+0.75噸的夯錘,66個壓路機,200個車輪和少數拖拉機,推土機和石夯。由於勞動力不足,兩座副壩的建設被推遲到後期。其中3號副壩壩址負責刺導流,直到6月28日才開始截流施工。那時候,正是雨季。到7月初,水庫水位迅速上漲,未完工的2號副壩已無法抵禦洪水。導流出口距離縣城僅200米,縣城及下遊村莊出現險情。廣大幹部群眾日夜奮戰,用4萬多個草包在3號副壩處築起了臨時防洪壩,抵禦了水庫建成以來的第壹次洪水襲擊。進水閘和輸水隧洞分別於7月7日和7月15完成,溢洪道和消力池直到9月16才完成。建設項目* * *完成土石方、混凝土等工程約200萬立方米,總人工約600萬人日,實際投資約480萬元。建設過程中,湧現出許多感人的故事。6月26日,1958,周恩來總理親臨工地,深入勞動大軍慰問農民工,並親筆題寫“懷柔水庫”。1958年7月20日,大壩竣工,舉行就職典禮。國務院副總理* * *出席會議並為成立儀式剪彩。在釣魚臺、盤閣臺、羊閣場等8個村修建懷柔水庫,庫區外遷576戶2572人。重建加固1963年8月,水電部對懷柔水庫進行了復核,認為該水庫應為二類水工建築物,防洪標準6為百年壹設計,千年壹校核。原水文計算高估了上遊水土保持效果,設計洪水峰值小,龍副壩建設標準低,度過汛期不安全。1963北京* * *批準水庫重建,由市設計院設計,市水利工程總隊會同懷柔縣、平谷縣組織施工。周恩來碑文改造工程內容:擴建東溢洪道,建設西溢洪道。東溢洪道改建了原溢流面和消力池,新建了下遊側墻和沖刷槽,整修了原溢流堤,將啟閉機改造成手動、電動兩用機,改建了輸水隧洞進口襯砌和隧洞進水塔與主壩之間的交通通道,新建了壹座正常閘門。主壩原壩頂及壩面護坡石整修,右壩頂及壩基防滲處理,進水閘門整修等。2月底基本完成全部重建工程1964+65438。* *完成石方開挖7.7萬立方米,土方34.39萬立方米,鋼筋混凝土2.56萬立方米,砌體2.37萬立方米,總用工62.77萬t天,投資約500萬元。水庫主壩和副壩分別在1976和1990進行了兩次加固。1976第壹次加高時,主壩高程增加1米,壩頂高程由65米增加到66米,防波堤堤頂由66米增加到67.2米。兩座副壩的總高度為2米。整個工程總人工費為121萬工日,投資85萬元。本次加高後,遇千年壹遇洪水,水位超過65米時,仍需從1號以北約900米的長副壩丘陵地自然分流洪水,沿縣城東北排入雁棲河。為徹底解決問題,經國務院批準,於1990進行了第二次主壩加高1米工程。工程效益隨著基本建設的發展,城市供水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960密雲水庫建成,白河引水渠擴建為京密引水渠,與懷柔水庫相連並向下遊延伸,成為橫跨密雲、懷柔、順義、昌平、海峽向北京供水的重要通道,懷柔水庫成為密雲水庫向北京供水的大型調節水庫。密雲水庫、懷柔水庫和京密引水渠的聯合利用,部分解決了北京市工業和生活用水問題,以及首都國家機關、外國駐華使館等機關和北京市各行各業單位的用水問題。1984年,北京市第九水源廠建在懷柔水庫西溢洪道西側,每年向首都供水3.6億立方米,懷柔水庫成為首都水資源基地之壹。懷柔水庫作為密雲水庫調蓄工程(起於團城湖調節池,止於密雲水庫,全長103公裏,主要通過京密引水渠向密雲水庫反向供水)的中間節點,具有重要的調蓄作用。從懷柔水庫到密雲水庫,新建直徑2.6米的輸水管道22公裏,管道兩端增設高揚程泵站2座,2014年3月全部驗收,實現了高效輸水。懷柔水庫建成後,將灌溉懷柔、順義、通縣1.3萬畝農田。商品魚年產量約為65438+萬公斤~ 17萬公斤。懷柔水庫建成至1985的27年間,入庫洪峰流量有14年大於150立方米每秒,10年大於350立方米每秒,6年大於450立方米每秒。最大的壹年是1972,洪峰流量達到4245立方米每秒,比1939的2400立方米每秒多了1845立方米每秒,但沒有發生洪澇災害。懷柔水庫的修建對淮河下遊的防洪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對潮白河起到了削峰作用。懷柔水庫建成後,水量充沛,水域遼闊,景色優美,在北京水利建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改善了縣城的環境,使縣城依山傍水,空氣濕潤清新,具有中國縣城少有的獨特環境。利用這壹特點,縣城逐漸形成了京郊重要的旅遊和會議中心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