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悟空邀請我:)
老金在職業朋友圈的觀點:首先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然後設計相關的面試問題,從問題中引導考生的真實想法。下面我就招聘流程的設計和關鍵問題提供個人建議。
很多人覺得我是創業公司,講究扁平化管理,沒有那麽多條條框框。招聘個人需要提前做哪些流程設計?不麻煩。
其實壹點也不麻煩,原因如下:
1.創業型公司人員流動頻繁很正常,不可能招到人就高枕無憂。
2.沒有壹個標準統壹的招聘流程,公司創始人會在招聘上花費大量時間。
鑒於以上兩點,創業型需要提前設計壹個標準的招聘流程,目的是省時省力。
很多創業型老板在招聘的時候習慣用大公司的招聘思維來看待招聘問題。其實這種思維在創業的時候是需要避免的。
例如:
王先生永遠是壹個20人創業企業的老板。公司希望成立壹個自媒體部門。通常大公司會根據公司的自媒體運營計劃來分析需要哪些崗位。而王老師認為,既然媒體不只是壹份工作,那麽招壹個會寫文章,會策劃活動,最好會設計美術作品的人更完美。
於是王先生把壹個部門所有崗位的需求列在壹個崗位上。結果來面試的人很難達到王先生的要求。
以上案例是很多創業公司老板的思維方式。有的老板覺得我開高價是大事,比如月薪10000。但事實上,即使真的有人擔任這個職位,在實際操作中也很少能真正達到老板的預期。
原因很簡單:同時,壹個人和壹個團隊所產生的工作量和價值是完全不可比的。
因此,對於壹個創業型公司來說,設計壹個標準化的招聘流程需要滿足以下兩點:
1.根據當前的業務運作要求設計工作要求。
這是什麽意思?簡單來說,工作要求是根據短期目標設計的。
例如:
上述案例中,王先生想成立壹個媒體部,但他現在真正需要的是壹個可以在微信官方賬號操作的編輯。那麽對於王總公司的自媒體帖子,按照正規的自媒體編輯要求就可以了。
2.招聘崗位的薪資待遇要符合市場實際情況。
這是什麽意思?簡單來說,就是符合當前企業在自身行業市場份額的實際情況。
例如:
張先生壹直是壹家通訊設備公司的老板。最近覺得國內市場太難了,想高薪聘請壹個行業大牛,而且這個人要熟悉海外通信設備市場。
想了想,決定從華為挖人,工資預計654.38+0萬。
很多人看到百萬年薪都會感動,但其實真正的華為是管海外市場的。先不說薪酬,華為在海外市場投入的時間成本和人力物力成本都遠遠超出了王先生的想象。
根據以上兩個要求,我們在設計標準化招聘流程時有以下框架思路:
1.分析當前的業務目標
這部分比較簡單,是根據我們公司的運營計劃制定的。
比如妳想在壹年內達到什麽樣的目標,半年內達到什麽樣的目標?
根據目標向後移動所需的崗位級別。
比如:自媒體編輯專員、高級自媒體專員等。
2.明確該職位在公司中的地位。
這壹點非常重要。很多時候,壹個創業公司的老板在面試的時候和應聘者聊的很好,但是當應聘者入職後,發現自己的工作很亂,就像壹個消防員壹樣。這種做法雖然可以壹個人用,為公司節約成本,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合適。
如何定義職位?
(1)指定該職位需要向誰報告。
(2)規定崗位的內外協作關系。
(3)規定崗位職責要求
3.明確崗位的主要任務
這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工作內容
(2)重點工作的考核標準
(3)關鍵任務的資源配置
比如上面案例中的王先生,如果需要做壹些網絡活動策劃,就要提前準備好相應的推廣預算。
4.崗位能力模型
關於崗位勝任力模型,我們可以借鑒“冰山模型”
(1)該職位所需工作經驗
(2)本崗位所需的工作技能
(3)本崗位的知識儲備要求
(4)求職者的求職動機。
應聘者的求職動機是創業型公司招聘時需要深入了解的重點,可以通過設計壹些問題來識別。
5.目標候選人的來源
很多創業型公司的CEO都會認為,招壹個人不僅僅是在招聘網站上發布壹條招聘信息。這個概念沒有錯,但是作用不大。現實中,很多創業型公司的CEO會發現,自己公司貼出招聘信息後,沒有人投遞簡歷。
所以要提前規劃好招聘渠道。
(1)競爭公司尋找候選人
(2)在自己的人脈圈子裏求推薦。
(3)招聘網站的職位名稱和關鍵詞以多樣性發布。
關於職稱關鍵詞的多元化發布,可以這樣做。比如上面這個案例,王先生想招聘壹個自媒體專員,大多數人的招聘信息名稱都是“自媒體專員”,效果不好,可以試試。
創業型公司招聘時不建議問大公司的問題。通常我們在面試應聘者的時候,就知道應聘者與我們招聘的職位的匹配程度。我們建議創業型公司的老板為了了解壹些超出自己正常能力的信息,按照下面的邏輯去問應聘者。
問題1:妳能接受偶爾的“低級勞動”嗎
有時候創業公司人手不夠,可能會做壹些雜活。如果不能接受,上任後管理層會有矛盾。(當然,偶爾的雜事可以分配,但壹定不能本末倒置。)
問題2:妳對工作時間有什麽看法?
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分析出申請人是否會對加班產生抵觸情緒。如果妳很講究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那就不適合創業型公司。
問題3:妳對創業公司了解多少?
這個問題主要是想了解申請人是否曾經在創業型公司工作過,申請人是否對創業型公司有過高的期望。
問題4:如果正在進行的項目暫停或調整,妳會怎麽做?
這個問題主要是通過考生的回答,了解考生在創業公司運營過程中對項目調整的想法和心理感受。畢竟創業公司出現項目中斷或者項目調整的情況是很常見的。
問題5:如果公司陷入危機,妳會怎麽做?
這個問題很現實,但是必須要問,也是為了考生在以後工作中遇到壹些困難時可能做出的選擇。另壹方面,也可以讓雙方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問題6:妳為什麽選擇我們公司?
這個問題看似比較低級,但卻能通過考生的回答挖掘出考生的動機。
有時候,申請人可能只是想找個跳板,尤其是應屆畢業生。
當然,作為壹家創業公司的老板,妳不必指望員工與公司同舟共濟,但妳必須從多方面了解應聘者的動機。
以上六個問題建議創業型公司的老板們在面試時依次提問。
這壹部分是建議創業型公司的老板要重視招聘活動,因為這會給以後的管理帶來很大的便利。
註意1:盡量把100%的精力放在招聘上。
很多創業者覺得自己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沒有時間浪費在招聘上。其實招聘不亞於為創業型公司開辟業務渠道。尤其是招到了合適的人,在以後的公司運營中可以專心做主業。
註意2:員工上任後要盡可能多溝通。
很多創業型公司的老板,招到員工後都沒有溝通。這種做法會讓在職者認為老板對面試的熱情只是為了找個工具,並沒有把在職者當成合作夥伴。
註意3:不要在招聘員工後馬上停止招聘。
這壹點尤為重要。實事求是地說,創業公司的人員流動太正常了。不要以為有人到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有時候面試感覺很好,但是真正合作的時候發現他們並不適合對方。
所以,不要等員工走了,再重新招聘。畢竟創業公司招聘不是為了填坑,而是為了保證崗位能持續穩定,有人到位。
以上是“創業公司招人要問哪些能力之外的問題”的相關建議。
壹句話:越小的公司,越需要標準化。只有規範化之後,才能在公司運營中感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妳,謝謝:)
妳為什麽加入我們?這個動機很重要。初創企業試圖找到有上進心、願意合作的人。
穩定,鐵營雖然是流動的,但是創業公司員工的高流動性會對公司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比如業務交接,標準的執行等等
無論是企業,招人都要先考慮性格問題的心態。但當然,企業是以人為本的。
1.妳對加班有什麽看法?
2.妳願意做工作之外的事情嗎?
3.妳有自己的觀點或想法並勇敢地說出來嗎?
等等!
根據妳的行業招聘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