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好夥伴的壹個重要特征就是雙方的合作。

好夥伴的壹個重要特征就是雙方的合作。

當妳學會用關系的眼睛去看,用關系的耳朵聽,妳會發現夫妻之間的每壹次互動和對話都有關系的意義。

這些關系的互動隱藏在各種表面的東西背後,成了夫妻之間的壹首長歌。雖然歌裏的每個音符都不壹樣,但是聽久了,妳會發現,有些旋律會在這首歌裏反復出現,代表著夫妻之間某種固定的相處模式,成為這對夫妻的固有特征。

好的合作夥伴是雙方合作的結果。

妳可以先思考壹個問題:在妳眼裏,什麽樣的伴侶才是好伴侶?

可能妳首先想到的就是絕配。但是,郎才女貌只是外在的,是在別人眼裏的好,而不是夫妻倆自我感覺怎麽樣。

也許妳會覺得他們兩個應該都是好人。比如妻子要溫柔體貼,丈夫要負責任,有擔當。但是,兩個好人在壹起,不代表壹定是好夫妻。

有人說,好的伴侶,最好雙方都不要太強硬。不過,我也遇到過壹些夥伴。妻子在外人看來很強勢,丈夫卻聽妻子的。看起來有點弱,但他們還是相處的很好。

也有人說,好的伴侶,雙方最好講道理。但是,我也遇到過壹些夥伴,雙方都有特別講道理的發言,但是在壹起相處不好。

那麽什麽是好伴侶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脫離個體視角,把關系密切的兩個人看成壹個整體單位。

好的伴侶不是看壹方是什麽樣的人,另壹方是什麽樣的人,而是看他們在壹起的時候是怎麽配合的。

有人把伴侶之間的交流比作跳舞。有探戈,面對面的舞蹈,熱情的舞蹈,安靜的舞蹈。僅僅從他們跳的舞來判斷他們好不好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他們總是踩對方的腳或者絆倒對方,那壹定是壹支糟糕的舞蹈。

而舞伴之間的舞步,他們習慣合作的方式,就是舞伴的關系模式。好的伴侶是關系模式好的伴侶。

什麽是好的關系模式?在給出答案之前,我先說壹下我的經歷。

在壹次聚會上,壹位妻子自豪地分享了他們夫妻的相處之道。她說:“我們結婚前有過約定。如果我們之間發生了爭吵,我老公會先找我談話,向我道歉。我們已經結婚五年了。到目前為止,他都做到了。所以每次吵架都很快平息了。”

她的丈夫在那裏。我開玩笑地問他:“妳願意這麽做嗎?有沒有被騙的感覺?”他說,“不,我很高興能讓我妻子開心。這是我作為男人的責任。”

這時,旁邊的壹位女士再也看不下去了,站起來說:“我覺得這壹點都不公平。”為什麽女人在婚姻中要有特權去做?我覺得這是壹種不平衡的關系,很難持久。"

幸運的是,這位女士不是顧問。她只是盯著妻子,認為她的要求不合理,卻沒看出這個要求和道歉才是夫妻倆表達愛意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這是他們的關系模式。

當然,在眾人面前秀恩愛也可能是這對情侶的關系模式,而這可能是這位女士不喜歡的。但無論如何,在他們呈現的關系模式中,這對情侶至少是壹對很協調的情侶。

關系模型的特征

那麽什麽是好的關系模式,什麽是壞的關系模式呢?

壹個好的關系模型往往有兩個特點。

壹個是正對稱。所謂對稱,就是壹方的語言和行為激發另壹方類似的語言和行為。正對稱就是和對方激發積極的語言和行為。

在壹段好的親密關系中,對彼此有很多的認可。這種積極的關系信息總會互相刺激,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比如回憶往事時,丈夫對妻子說:“這些年來挺不容易的。謝謝妳支持我。”而妻子也會對丈夫說:“有妳在,我覺得很幸運。”慢慢的,情侶之間會對彼此產生很多感激之情。

另壹個特點是有效互補。所謂互補,就是壹方的語言和行為引起另壹方完全不同的語言和行為,形成壹種互補。

妻子要求丈夫道歉,丈夫接受了,這是有效的補充。吵架時,妻子看到丈夫的火氣在上升,就先不說話,等丈夫的火氣沒了再說話。這也是壹種有效的補充。

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壹個人扮紅臉,壹個人扮白臉,也是壹種有效的補充。

有效互補的背後,是彼此理解與合作的默契。

與好的關系模式相反,壞的伴侶關系模式也有兩個特征。

壹個是負對稱。在負對稱模式下,壹方會從另壹方的言行中解讀出很多負面的關系信息,壹方的反應會刺激另壹方釋放更多負面的關系信息。

比如妻子指責丈夫說:“妳每次都這樣,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

而老公會反擊:“那妳呢?妳想過我嗎?”兩個人越聊越生氣,形成惡性循環。

另壹種是無效互補。如果有效的互補是兩個人的默契配合,本質上還是在交流,而無效的互補則會導致交流的中斷。

比如妻子指責丈夫時說:“妳每次都這樣,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丈夫沈默了。

妻子繼續說:“妳在說話!不要像壹塊木頭!”妻子越大聲說話,丈夫越沈默。丈夫越沈默,妻子越大聲,這就成了惡性循環。

從不好的關系模型中,妳會發現很多負對稱和無效互補的影子。

好的關系模式會讓不開心的事開心,壞的關系模式會讓明顯開心的事不開心。

我見過壹對夫婦。他們經常吵架,很難和平相處。激烈爭吵後,兩人同意不吵架,壹起去旅遊修復關系。因為忙於老公的工作,所以讓老婆安排好了旅行的各種事情。

兩個人剛開始計劃旅行的時候都很開心。到了旅館,丈夫坐下來說:“這個房間有點吵。”我老婆當時有點不高興,但也沒說什麽。

第二天他們租了壹輛當地的汽車出去。丈夫補充道:“這車有點貴。上次我壹個朋友來玩,好像500-天就夠了。”妻子不高興了,說:“那妳下次自己安排吧。妳自己什麽都不做,等我做完了,妳還說三道四。”

老公趕緊說:“我沒說妳,我只是說這車。”妳太敏感了。妳為什麽又生氣了?妳不是說妳不生氣嗎?”妻子說,“妳太挑剔了。這樣玩有什麽意義?"

妻子指責丈夫挑剔,丈夫指責她敏感,這是壹種消極對稱的關系模式。陷入這種慣常的關系模式後,越聊越生氣。最後兩個人都開始沈著臉,對外面的美景視而不見。

改變關系模式的關鍵:合作與循環

說到這裏,妳可以思考壹下妳和伴侶的關系模式。妳是正對稱有效互補,還是負對稱無效互補?也許會有,但關系的主旋律是什麽?

也許妳會問,如果妳陷入了這種消極的關系模式,妳該如何改變?

改變個人習慣不容易,改變兩個人的關系模式更難。有時候,當雙方陷入不好的關系模式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感覺:“又來了。”“總是這樣。”因為模式總是重復的。這特別讓人疲憊,沮喪,甚至絕望。

但是改變不是不可能的。看兩個人的關系,兩個關鍵詞很重要,壹個是“合作”,壹個是“流通”。

“合作”是指關系模式不是壹個人的事,而是兩個人的事。也許妳會想:是的,合作是兩個人的事。萬壹我想改變,對方不配合,我壹個人努力有什麽用?

我理解這個想法。很多時候,人們很自然地傾向於把問題歸結到對方身上,把自己當成無助的受害者。我會想:因為對方這麽做了,我也只能這麽做。

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看不到自己對對方的影響,所以期待對方有所改變。我很少思考我能改變什麽來改善這種關系模式。

兩個人相處的另壹個關鍵詞叫“循環”。即壹個人的行為受到另壹個人的刺激。妳的行為是循環中的壹環。這意味著妳的改變往往會導致對方的改變。所以,當妳陷入消極的關系模式時,妳可以問問自己,“我做了什麽讓他變成這樣?”“我能做些什麽來打破這種無效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