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除了白居易,唐代蘇州還有兩位詩人。他們是誰,他們是誰?

除了白居易,唐代蘇州還有兩位詩人。他們是誰,他們是誰?

1,魏

到達時間:德宗貞元四年(788)

魏家是關中的名門望族。因為門下的陰影,他十五歲就成了禁軍的“三味郎”,官常從玄宗出行。玄宗死後,魏家衰落,備受欺淩。他在代宗時做過壹段時間的縣令、縣令,在德宗中年時做過滁州、江州刺史。後來,他作為左思的壹名醫生進入朝鮮,很快就被排除在外,並被派往蘇州擔任秘書處。但他覺得蘇州好,有雲叫“登玄寺亭”:

我第壹次看到吳國的首都時,它有十英裏長,陰沈沈的。山川秀美,湖海吞野。水陸結合,氣焰便無處不在。風俗繁鬧,雨潤健康。

他喜歡以詩為友,閑暇時常與縣國文士合唱。顧況、劉長卿、裘丹、秦、皎然等詩人來到蘇州,都在縣城設宴與之合唱。他的詩致力於描寫山水田園,也有反映民間疾苦的作品,其中以蘇州最為著名:

吳中的野茶足以解憂,鱸魚、米飯、螃蟹足以品嘗。多僧藏君子,佛寺勝。有園林,有珍花怪石,有曲池高臺,有纏綿魚鳥,不覺夕陽西下。(《吳中舊事》)

貞元八年卒。《吳郡屠徐璟紀》說:

龔偉的美德受到唐人的重視,在世界上他被稱為“魏蘇州”。元朝剛(貞)時,郡在此,人靠之。他也可以歡迎學者和招募隱居和獨立...他的才華與眾不同。

魏不是蘇州人。稱他為“魏蘇州”,是對他為蘇州所做貢獻的褒獎。在舊社會,文廟北面有他的專用神龕。

魏(737-792)長安人。唐玄宗是三維郎。建中二年(781)為弼外大臣,為滁州、江州刺史。早期貞元(785年左右)為蘇州刺史,後稱“魏蘇州”。只有《三站》《轉英》幾首。

韋伯斯特家族的主要分支自西漢開始遷入關中,定居京兆。從漢代到唐代,有壹代人物,關中第壹。不僅有很多貴族官員,還有文學方面的人才。《舊唐書》說韋氏家族:“論者說,自唐朝以來,宗族比韋氏更興盛。他的孝詩,承青,嗣力;明比氣質,則萬裏為最;說到禮儀,夏天最重要;蔡氏學識淵博,記敘最重要。”這些魏人只談到中盛唐以前。魏在中庸初期可以說是韋氏家族中最偉大的詩人。

自15年起,魏,魏,以三味郎為玄宗近侍,出入皇宮,扈從行樂。早年在農村無拘無束,橫行霸道,村民苦不堪言。從安史之亂開始,玄宗去了蜀國,丟了工作,開始讀書,少吃少喝,經常“燒香掃地”。從宗廣德到貞元,先後任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湖北縣令、別部員外郎、楚州、江州刺史、閬中、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退役。世人稱魏為江州、魏為或魏為蘇州。

從肅宗廣德二年(764)到貞元七年(791),魏大部分時間都在地方做官,其中壹部分人在長安故裏短期居住或在長安為官。在地方官職上,魏勤政愛民,時時悔悟,慚愧自己沒有盡到責任,浪費了俸祿。“我生病了,我想起了我在鄉下的家,在這麽多人無所事事的時候,我羞於領工資。”這是魏晚年任蘇州刺史時寫給朋友的壹首詩中的對聯。壹群仁人誌士關心時代,熱愛人民,感動了未來的讀者。沈德潛評論道:“千真萬確。”“誠實的話”是有良心的話。

蘇州刺史期滿後,魏沒有得到新的任命。他壹貧如洗,沒有四川資源回京當候選人(等待朝廷派他另任)。他住在蘇州的無定寺,不久就去世了。他的死時大約是56歲。

魏是壹位山水田園詩人,後人稱他為王蒙微流。他的山水詩優美,感受深刻,清新自然,充滿商業氣息。西塞山的壯美景象,展現了魏氏豪邁的壹面。他的山水田園詩的精髓逐漸變成了反映人民疾苦的政治詩。代表作是《康德賈》。此外,他還有壹些情感慷慨悲憤的作品。有些詩是消極孤獨的。魏的詩都很長,七言律詩的調子很美。“除才子佳人外,頗有諷刺之意”(白居易《九書同元》)。五律壹息流轉,情與文耐人尋味。五、七絕清韻秀朗,《在西溪滁州》“春潮帶雨晚來匆匆,無舟渡場”句,如畫,為後人所稱道。《魏氏》被譽為古代五代成就最高的“五言長城”,風格淡化,語言質樸。但也有美好優雅的壹面。第五期主要學習陶淵明,但在山水畫方面受到謝靈運、謝朓的影響。除此之外,他偶爾還會寫些小字。《魏江州集》10卷,《魏蘇州詩集》兩卷,《魏蘇州集》10卷。只剩下壹篇散文了。因為我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魏蘇州”。詩風蒼涼清高,以善於寫風景、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2.白居易

祖籍:鄭州新鄭(今河南)

抵達蘇州:宗保元年(825)

白居易,本名樂天,貞元十三年進士。經過多次調動,他的官也做不了多少。此時他對政治望而卻步,只希望在風景秀麗的蘇杭做官。五十歲時,他真的如願以償,當上了杭州刺史。三年後,他搬到了蘇州。

雖然他狂飲,經常找“三陪女郎”,但他“除非休十天假,否則不辦酒席”(吳軍圖片續),完全符合“公務員上班不喝酒”的要求。民政的管理也做得很到位,在蘇州口碑不錯。特別是開鑿了雁門至虎丘的山塘河,修築了河堤,使之成為西北郊區的交通大動脈,為當時和後世的人們所稱道。《百城煙水》說:

當初白堤未開,山在平田,壹座耳丘。南面是山道,白居易好不容易挖了壹條運河,把南北連起來,可是到了運河,山腳下,繞著水。

後來為了紀念他,這條池塘路就叫“白公堤”。因為他在堤兩邊種了“千桃千李荷”,虎丘觀蓮成了節日習俗,山塘成了繁華街區。次年9月因病辭職,僅任職壹年多。但他的很多詩都是歌頌蘇州的,把蘇州的美描繪得如夢似幻,大大提高了蘇州的知名度。

3.劉禹錫

祖籍:河南洛陽

抵達蘇州:文宗太和六年(832年)

劉禹錫,字夢,貞元九年晉升進士。王是革新集團的重要人物之壹,他的革新失敗,被貶為國家官員。被逐出京城後,他去了蘇州當刺史。他的運氣沒有好朋友白居易好。他來蘇州之前,壹兩年都有水災,所以他上任時看到的是:

大浸之後,物質資源慘淡,饑寒損傷仆從,露宿野外。(《蘇州是謝侯的宰相》)

這是崔密不作為造成的,劉禹錫只好擦屁股。所以他壹來就忙著訪貧問苦,調查災情,然後向朝廷報告,要求救濟,減免賦稅,讓災民重建家園。法院批準了他的報告。來蘇州不到三年,生產逐漸恢復。因治理有方,賜“金紫”,即賜金印、紫延。這是壹個榮譽獎。但他寫蘇州旅遊的詩很少,可能是因為公務繁忙,旅遊的機會少。從他後來與白居易的合唱詩來看,他非常想念蘇州。蘇州人沒有忘記他,把他列入滄浪亭五百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