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娜何程菊艾的第九期輔導班結束了,對學生來說是四天三夜,對作為服務誌願者的我來說是額外的半天壹夜。
這個課程對我來說:
1.關於身份:最大的收獲應該歸功於“服務誌願者”的明確身份;
2.關於收獲:最大的感受就是身份不壹樣了,收獲真的完全不壹樣了,不僅是數量,還有質量;
3.關於“差生”:最大的震撼是我渴望成為“差生”!
1.關於身份
1.1不是助教,是服務誌願者。
在很多課程中,我常常以助教的身份出現來支持學生。在這堂課之前,我被張老師改名為“服務誌願者”。
首先,我把自己定位為服務器。重新命名定義後,助教(傲慢的老師)的心態調整為服務心態,態度自動轉變為行動,從主動支持轉變為用心服務。
1.2不是學生,是客戶。
過去,我從事服務行業多年。我有服務理念和服務意識,有壹顆為客戶服務好的心。我也知道“客戶畫像”這個詞。但是,我從來沒有仔細分析過我服務的每個對象的畫像,去了解對方真正關心的,需要的,想要的是什麽。我只是把自己想給的和能給的東西強行給對方,從來沒有想過從對方的使命出發去激發對方的意願。
1.3畫像客戶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不是試圖提供服務。
前天下午,張老師說“我就不畫觀眾了,只說我想說的,不知道努力的效果。”
這幾天,我多次出現在課堂上,證明了壹切——
第壹天,第壹次經歷了“豁出去”。我不遺余力地支持學生。體驗結束時,我渾身是汗,誌願服務前後半濕,額頭和脖子兩端的汗水都掉了下來。我不僅露臉了,還吼了嗓子。
第二天穿越情緒通關時,隊員們在考官和老師面前表演,我站在老師身後加油,聲音和氣勢絲毫不亞於通關。
蔡蔡笑著問:“妳受過幾次驚嚇?”我不知道。原來是我忘了身份,推的太狠了。
我姐問我:“我想說的是,妳聽起來哪裏?”我也是壹頭霧水,後來漸漸有點清醒了。有些事情不僅可以大力去做,還需要巧妙去做。
直到課程最後壹天的最後壹節,班主任悄悄問我:“妳擅長算分數嗎?”
我滿口答應,不僅僅是因為我擅長,還因為我壹再炫耀自己對數字的特殊敏感,我練就了壹雙超級惹眼的糾錯眼。最重要的是我為人公正認真,絕不會走私。
我從小就是個聽話的孩子。接到命令後我會迅速行動,我會盡力去做。長大後,我還是老樣子。
我對僵化的東西百依百順,更不用說意料之外的了。發令槍壹響,我就按照上場順序列了壹個單子,登記了我的分數。
團長要求統計要平均分配,我卻追求完美的將四位評分官的分數壹壹登記,並列出計算公式進行核對。
註冊了七八個之後,我開始有點心慌,有點出汗。我在演講臺上說的話壹個字也沒聽清。我上臺下臺,也不在乎起身迎接祝賀和掌聲。
此時突然想到壹個想法,後排是不是不排了?這個想法壹出,我立馬坐不住了。世界排名需要時間和細心!
細心自強,但時間不能等。演講壹結束,就需要根據成績頒發證書。
這時候我突然醒悟了,慌亂中忘記了自己所擁有和擅長的東西——表格統計又快又準,還壹度被同事稱為“表哥”,當成自己。
於是,我開始尋找資源——筆記本電腦。當我開始尋找和使用資源時,資源就在附近。
於是,我輕松快捷地制作了Excel表格,把我能想到的,在評獎過程中需要的信息都列得清清楚楚,還設置了求和、均分的自動計算公式,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準確無誤。
最重要的是,我也從手動統計數據的忙亂中解脫出來,專心聽臺上通關人員的精彩發言,中間還請假去樓下做了點私事,並要求前臺服務人員取消了接機預約。
其實不僅如此,“努力甚至努力”壹直是我的工作生活模式。這個卡點就是在這個時候看到的,開始移除,真的讓我受益終身!
2.關於收獲
2.1組合和撤銷
兩年前,我作為學生,以組合狀態參與課程體驗,深深沈浸在“豁出去的恐慌”、“情感穿越當下的糾結”、“情感穿越後的喜悅”、“上臺演講的緊張”中。我收到的內容和信息只是點,既沒有連成線,也沒有織成片,更沒有匯成面。
這次作為服務誌願者,在時而抽離,時而結合,時刻提醒自己要有自省意識的狀態下參與課程體驗。身份不同,思維不同,意識不同,狀態不同,行為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2.2自我、自我與無自我
課程過程中,我的重心從壹開始的服務這個群體的成員,逐漸轉移到我熟悉的同學,再到班裏需要陪伴和支持的同學,甚至是服務誌願者。
服務內容從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開始,逐漸擴展到其他誌願者沒有意識到或者忽略了做的事情,再擴展到整個領域需要的事情。只要看得見,聽得見,感受得到,體會得到,都是屬於自己的責任,及時彌補。
在這裏,我是壹切,壹切都是我,我可大可小,可有可無,有為可無,有無我。
2.3勇氣和膽量
以前在課程中看到別人做得不好的地方,我會積極去彌補,但是心裏會有聲音,各種評判,指責和抱怨,恐懼和害怕。我們還是會主動補位,委托別人協助處理,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合用合適的方式溝通。
以前害怕高大威猛的人,主動遠離。現在我可以主動接近,建立聯系,用壹致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恐懼,看到強大的外表下包裹著壹顆溫暖柔軟甚至脆弱的心。
經過近四年的不斷學習,我明顯感覺自己更大膽,更自信,更有條理,更豁達,更聰明,更靈活,更像壹個活生生的人。
3.關於“差生”
3.1壹切發生的恰到好處。
課程期間,我提前約好和梅綺·苗嶺住在壹起,但沒想到和吳美麗呆了四天四夜。壹切的發生都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壹切的發生都恰到好處。
3.2所有的相遇,只為成全。
我第壹次見到武媚是在兩年前導師的課上。當時我對她印象不是很好。她看上去痛苦、悲傷,歪戴著壹頂帽子,穿著奇怪的衣服。她被自己列為備選,因為內心的恐懼而遠離她。
第壹次互動是被迫完成傳承導師班的作業,電話是她打的。因為信號不好,掛斷後主動打電話,通話時間將近50分鐘。
通話過程中,我是為了做而做,基本上是聽。這不是我故意尊重對方,而是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麽。
在幾天的接觸中,我發現兩年之間,五妹有了很大的變化:
她很真實,能夠也敢於始終如壹地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她幽默風趣,頭腦靈活,想象力豐富,畫面感強。她笑得肆無忌憚,眼淚不停地飛。她好學,晚上壹兩點還堅持完成當天的讀書打卡作業;她公正善良,堅守底線,為人正直,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天地良心;她真誠謙虛,善於自省,及時意識到自我的快速提升;她敢愛敢恨,真真實實,敢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她善於愛護和照顧自己,把自己變成壹個神話,把生活變成壹首詩,培養孩子的貴族氣質。她的勇氣值得稱贊。她敢於正視,分析,暴露自己的弱點。她受到老師的青睞,受到老師的指導,為整個誌願服務團做出了最大的貢獻。
3.3差異是信息
最讓我震撼的是,從五姐妹身上,我看到了我們之間的巨大差異,也更加明確了我未來晉升的方向和空間。愛自己,愛自己,活得輕松,培養自己的貴族氣質,需要有意識的持續培養。
最讓我感動的是,在她被隊員、團長、老師、新輝老師、張老師深深愛著的那壹刻,我這個做了半輩子好孩子的我,突然對她產生了無比的嫉妒和羨慕,心裏突然升起壹個念頭,特別渴望做壹個“差生”!
因為,相對於“好孩子”和“好學生”,“差生”對全班和大系統的貢獻最大,他們的包容力和能量也是最強的!
人因為相同而在壹起,因為不同而成長!
只有差異才是信息!
感謝張老師打造的“理解、接納、匯聚成愛”平臺,感謝所有體制內的老師,感謝所有體制內的服務支持團隊,感謝每壹位被祝福的進入體制內的師兄師姐,壹群人,壹生,壹條路,壹起走。
感恩生命中的每壹次相遇,初心積極,內心善良,為愛而來,滿載而歸。
所有的相遇只為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