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濟南房地產市場信息咨詢服務

濟南房地產市場信息咨詢服務

9月中旬以來,多個城市陸續出臺樓市“松綁”政策。

在此輪“松綁”中,寧波、青島、蘇州、濟南、鄭州等熱點城市紛紛出臺相應政策,全面(或部分)取消樓市限購政策。

比如青島9月15發布的《我市房地產政策動態完善》中提到,二手房不再限購。9月14蘇州報道,該市取消首套房限購,所轄6區交易中心已開始執行該政策。

當時業內不少聲音高呼,“全面取消限購的大潮已經開始了。”

然而,沒過多久,上述兩地相繼撤回樓市“松綁”政策,引發廣泛關註。

“松綁”力度遠超之前。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輪樓市“松綁”有著顯著的特點。

廣東省房地產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對中國表示,最近放開限購政策的城市都是區域性熱點城市,而不是過去的三四線城市。

“此輪放開限購的背景主要是8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各地可以‘壹城壹策’,分階段實施靈活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李對說道。

對於這些熱點城市來說,此輪放開限購的政策力度遠遠大於之前。

據了解,寧波早在9月8日就已全面放開限購,家庭購房套數不再受限。雖然寧波的“松綁”並未公開發布,但根據當地房地產交易市場實施的具體政策,寧波已經全面放開樓市限購。

9月13日,鄭州出臺《鄭州市公安局關於進壹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進壹步放寬了落戶中心城區的條件:凡有合法穩定就業或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不受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限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配偶、子女、父母均可申請登記城鎮居民戶籍。

這意味著鄭州成為全國首個真正實現“零門檻”落戶的特大城市。

此前,鄭州樓市限購條件包括本市戶籍家庭限購2套,單身限購1套;外地居民想買房,需要在鄭州繳納24個月社保或個稅。壹旦取消落戶限制,相當於直接降低了外地人在鄭州買房的門檻。

蘇州9月14“松綁”限購政策提出,非蘇州居民在蘇州六區(吳中區、吳江區、姑蘇區、相城區、高新區、工業園區)購買首套房,不出具社保證明或個人所得稅證明,但購買1套。蘇州本地戶口的家庭,最多可購買3套。

9月15日,濟南也宣布限購區域由之前的八個區調整為二環以內的歷下區和市中區兩個區。

值得註意的是,青島、蘇州迅速撤回“松綁”政策,再現樓市政策“壹日遊”現象。

青島在樓市調控新政策發布壹天後刪除了“二手房不再限購”字樣;蘇州在全面取消限購兩天後逆轉政策,宣布繼續執行限購。

重新調整後,蘇州的政策是:除吳江區外,其他五區,即吳中、姑蘇、相城、高新河工業園區,恢復之前的限購政策。

蘇州相城房管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外地人買房還需要6個月的社保或納稅證明。

“松綁”和緊急撤退的背後

為什麽這些城市大幅“松綁”樓市限購?為什麽相關政策出臺後又緊急撤回?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這樣的調整說明在政策放松的過程中,各地都在擔心炒房等市場亂象。

國家統計局網站9月16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下降的城市個數增加。

具體來看,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9個。二手房銷售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61個;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為-23.0%。

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直接傳導到當地的拍賣市場。今年6月5438-8月,全國房地產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速為-49.7%,地方拍賣市場直接影響各城市地方政府財政收入。

上述放開限購的城市也不例外。以青島為例,2022年第三批集中供地於9月16日正式截止。本次集中供地拍賣中,約85%的地塊以底價成交,地塊整體溢價率低至1.14%,低於今年第壹、第二輪集中供地。

從拿地企業來看,成交的30宗地塊中,有22宗地塊有平臺公司的參與。

平臺公司壹般是指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和機構通過財政撥款或註入土地、股權等資產設立的,承擔政府投資項目融資職能,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

如青島城投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底價6.9億元競得青島李滄區樓山二支路壹地塊。青島城投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由青島SASAC 100%持有。

此前,青島市中心熱門地塊市南區CBD南京路1號也以底價出讓,拿地企業為青島海諾榮劍置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為青島海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由青島市市南區財政局100%控股。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地方城投公司接手的土地只能起到墊底的作用。

據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CRIC)統計,2021-2022年集中供地項目整體開工率為33%,而平臺公司拿地開工率僅為16%。

“現在市場太差,很多地方平臺公司拿地都不敢動手,苦苦支撐。”壹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上述業內人士還透露,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周轉率非常重要。如果太久不開工,不能及時回籠資金,下壹步對平臺公司和地方財政的壓力會更大。

在市場下行趨勢下,樓市全面放開也被很多城市寄予厚望。壹些分析師指出,許多城市試圖通過放開限購來緩解樓市下行壓力。但另壹方面,我又擔心相關政策的全面“松綁”會引發炒房的回潮。

“不排除在各項政策放松的過程中,可能會形成壹些新的炒房行為,導致樓市調控面臨新的壓力。”嚴躍進說。

事實上,限購放開後,很多城市的購房者都在“摩拳擦掌”。在蘇州宣布解除限購政策的第二天,當地壹家樓盤銷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天就接到了很多江蘇省和上海市購房者的電話詢問。

8月5日,廊坊市政府宣布全面放開樓市限購,取消戶籍、社保(個稅)等限制性購房條件。數據顯示,此後,當地新房成交量明顯回升,尤其是中秋假期,不少燕郊中介反映,北京的租客來了不少。

“不要放在市區郊區”

不過,李認為,目前市場整體成交量依然低迷,其原因並不完全是限購政策造成的。在他看來,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供給端的風險影響和需求端的低迷預期。背後的原因是疫情導致的經濟下滑導致的收入放緩和潛在買家對未來收入和工作前景的不樂觀。

近年來,各個城市的政策都試圖在“房住不炒”和提振樓市之間尋找平衡。

那麽,如何強化“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在壹定程度上提振樓市?

《中國新聞周刊》註意到,很多城市都選擇了區域放開限購的策略。

比如濟南,除了歷下區和市中區,其他區域或者二環內不再限行。青島針對非限購區域,明確本地戶籍和外地戶籍可購買3套及以上房產。

李認為,目前熱點城市主城區的樓市下行趨勢本質上是階段性的,因為主城區的需求相對集中,新房供應相對較少。回暖只是時間問題,分區域限購政策實際上起到了“隔離”的作用。

“熱點城市核心區域全面放開,不限制買多少套,容易造成短時間內房價大幅波動,與‘房住不炒’原則背道而馳。但郊區供應量較大,目前需求前景並不樂觀。這樣的領域完全可以放開。”李對說道。

嚴躍進也認為,近期放松限購的壹個顯著特點是“市區不放郊區”。

李表示,無論政策如何調整,“房住不炒”,不把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短期手段,壹直是國家的既定政策,也是地方調控的原則。

但是,如何定義壹個穩定的市場,需要壹個合理的參照系。許多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的樓市不能只與歷史高數據相比。

“最近五六年,樓市銷量壹直在歷史最高水平徘徊。與去年和前年相比,今年的銷量有所下降,但與2019、2018乃至2017、2016相比,仍處於歷史高位,對很多城市來說,仍是歷史第三或第四的好成績。”李對說道。

嚴躍進表示,未來放松限購政策會更加強調循序漸進,而不是壹次性放松。

(原問題:《樓市“松綁”,青島等地為何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