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老梁說天下:我為什麽說諸葛亮是個好演員?

老梁說天下:我為什麽說諸葛亮是個好演員?

諸葛亮是三國中的神人。天文地理,醫學占星,五行八功,三陵五典,八行九丘,他無所不知。而且他知道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後,出國前就知道三分天下。

民間文學有意無意地從各個角度神話了諸葛亮。民間為諸葛亮建了壹座廟,廟的兩邊貼了壹對對。這壹對第壹部分是“取兩江,排八陣,七擒六出,五崗前點四十九燈,壹心只為三顧”,第二部分是“取西蜀,定南蠻,拒東西北,化金為中國軍帳中民用占蔔,水面只能火攻”。諸葛亮的壹生基本都在其中,每壹件事都驚天動地,驚天動地。那麽,他有那麽神嗎?歷史上的諸葛亮是壹個怎樣的人?

諸葛亮的能力主要是指他的軍事成就。諸葛亮真的是生而知三分天下,這壹點在《三國誌》和《隆中對》中都有明確的記載。諸葛亮年輕時“耕”,好“傅亮陰”。劉備挖他主要是因為諸葛亮是個軍事家。《三國演義》說他壹出山就是軍事家,拿方向調動所有將領——關羽、張飛、趙雲。其實真正的歷史不是這樣的。諸葛亮是壹位軍事家。壹出山,劉備就封他為武將。軍師中郎將是負責後勤供應的官員,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地稅局局長,通過收稅和報賬來供應部隊。他還沒有證明他的專業能力和資格,所以他不可能參加赤壁之戰。因為劉備知道諸葛亮口才好,就派諸葛亮去東吳勸說孫全連和劉抗曹。

這次赤壁之戰,是周瑜單槍匹馬,單槍匹馬。妳看歷史留下的詩句,“壹想起公瑾,小喬初嫁,英俊英姿,談笑風生,就不見了。”這都是周瑜說的,很少有人說諸葛亮;“誰是世界的英雄?曹流,如果妳有孩子,就像孫仲謀壹樣。”這是孫權說的,沒有對諸葛亮的贊美。諸葛亮沒有參加赤壁之戰的指揮,赤壁之戰基本上由周瑜指揮。

有人說那不對。諸葛亮初出茅廬前就知天下三分,來到這裏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妳看,從壹開始,諸葛亮與儒鬥後,打黃蓋的是周瑜,壹個願打壹個願挨。然後就是假投降;詐降後諸葛亮現身,設七星壇借東風;最後直接火燒赤壁。在這個過程中,龐統巧妙地祭出了連環計。

從整個過程來看,諸葛亮沒有參加指揮作戰。有人認為赤壁之戰的核心是諸葛亮借東風,但實際上諸葛亮從未借東風。事實是周瑜在這裏住了很久,知道眼下的氣候,知道每年壹到冬天都會有壹段時間的東南風吹來。周瑜幹火燒曹操,與諸葛亮無關。有人說,草船借箭,諸葛亮總是這樣做。這是胡說八道。歷史上有壹個草船借箭的故事,但草船借箭的主角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而且,草船借箭的時機不對,不是赤壁之戰,而是赤壁之戰五年後。隋徐之戰,孫權與曹操隔河對峙。

這裏有曹操的大將張瑤,那裏有孫權親自帶兵督戰。當時首戰,孫權滅了曹操。之後曹兵就守不住了。為了探明曹穎水鄉的真實情況,有壹天孫權乘霧順流而下,揚帆遠航。他害怕曹孟德會突然襲擊他,所以他大聲歡呼,並把他的船弄得像壹支為新娘送行的船隊。曹操看不清楚,不知道真相也不知道現實,不知道來了多少船。無奈之下,他讓士兵們發了幾千支箭,都射中了這些船的舷側,很快船就傾斜了。孫權說,快掉轉船頭。結果第二面也被拍滿了。孫權帶著這些箭回去了。這事發生在孫權身上,與諸葛亮無關。

有讀者朋友說,妳這不是毀了諸葛亮嗎?正如我們所知,諸葛亮是壹個偉人。為什麽說他什麽都沒做?他做到了。先說說真實的諸葛亮做了什麽,我們可以如何評價他。諸葛亮是壹個能言善辯但又尖酸刻薄的人。他不僅有辯儒的輝煌業績,還在兩軍面前直接把老王朗罵死了。王朗想用他的金口玉言和兩行靈牙說服諸葛亮投降曹魏。老人自以為有本事,沒想到諸葛亮說話比他還利索。沒等他上來,諸葛亮就先把話遞給了我——“妳個大胡子老賊,光頭。”王朗上來壹口痰,嗆了他壹口。諸葛亮又罵了他壹句,他壹口氣起不來了。當時,老人匆忙中從馬上摔了下來,死了。從這裏可以看出諸葛亮的口才和他的尖酸刻薄。

諸葛亮不僅是最好的辯手,還是個好演員。妳還記得諸葛亮和周瑜吧。當然不是諸葛亮做的,而是諸葛亮做的。周瑜死後,劉備派諸葛亮去柴桑吊唁。柴桑就是現在的九江,漢代叫柴桑。諸葛亮壹進來就哭了起來。“這是公瑾的損失,但也是公瑾的痛苦。”。諸葛亮流淚不用辣椒水,可見諸葛亮是演技派的好演員。

諸葛亮權力欲很強,有些野心勃勃,不夠審時度勢,還略貪虛榮。他在《出表》中說:“自從被任命以來,我壹直夜以繼日地擔憂,怕囑托無效,以致傷害始皇帝的理解。所以五月過瀘水,寸草不生。現在南方安定,甲胄充足,是時候廢濁氣,除奸雄,復漢室了。”當時蜀國是三國中最弱的。妳看,《模型》開頭寫著:“今下三分,益州盡,亦是危秋。”按道理,既然國力不濟,到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時候,就趕緊關門,發展自己的經濟。諸葛亮反而下大力氣與曹魏爭奪天下正統。最後,蜀國的國力越來越弱。諸葛亮壹死,姜維壹個人撐不住了。

這和諸葛亮竭澤而漁,燒林打獵,殺鵝取卵有直接關系。看看成都的武侯祠。上面有壹副對聯,寫得很好。第壹部叫“若能攻心,則弄巧成拙。自古以來,妳就知道軍人不好戰”,第二部分叫“不審時度勢就錯了,然後要深思。”這意味著妳必須評估形勢。有人說諸葛亮對下面的人太嚴厲,壹點都不寬容,但是這幅對聯的作者告訴大家,不管是寬嚴相濟,前提都是審時度勢。面對當時的世界局勢,蜀國應該自保,發展經濟,下大力氣,而不是主動攻擊別人。國力消耗到這種程度,諸葛亮為什麽還要打仗?因為他知道他的健康不行了,所以他想在活著的時候做出貢獻。這不是為了舒,而是為了個人政績。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諸葛亮有點自私,想出名。

說到這裏,可能有些讀者會不服氣,說,既然如此,那為什麽還在各地修建武侯祠來供奉諸葛亮,讓他成為聖人呢?大家註意了,這是羅貫中美化諸葛亮,是歷代統治者有意識地美化諸葛亮。妳為什麽這麽做?這是告訴百姓,諸葛亮那麽能幹,不造反,卻壹心輔佐皇帝。妳有多大本事,老老實實幫我。奉承諸葛亮就是在政治上給大家洗腦,讓大家不造反。歷代皇帝和皇帝身邊的知識分子都明白是怎麽回事,都明白歌頌諸葛亮其實是為了自保。

這種思維方式不僅影響了許多文官和武將,也困惑了壹些偉大的作家。我們研究過很多杜甫的詩,杜甫也是按照這個思路在詩中吹捧諸葛亮的:“名相殿在哪裏,在絲城附近的壹片深松林裏;春天的綠草染紅了臺階,鳥兒在樹葉下歡快地鳴叫;第三個召喚加重了他的國家事務,兩代人,他給了他真正的心;但在他征服之前,他就死了,從那以後英雄們就在他們的外套上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