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位於遼寧省東南部,山川連綿,風景秀麗。它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包括山、水、泉、森林、湖泊、洞穴、城市和古代人類遺址。世界奇觀本溪水洞和二月楓葉盛開的本溪秋景更是讓遊客嘆為觀止。現已初步形成國家、省、市、縣、區旅遊產品體系。壹年壹度的楓葉節將展示本溪的旅遊形象,提高知名度。屆時,將通過精品線路考察、民族風情表演、旅遊商品展示等活動,向來賓和遊客介紹神奇的本溪,將本溪豐富的旅遊產品和商品推向全國和世界。真誠歡迎旅遊界同仁和海內外遊客來本溪觀光旅遊、合作發展,共創本溪旅遊新天地。
九鼎鐵砂山
九鼎鐵砂山是遼東名山之壹,也是東北道教的發源地。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南店鎮,最高峰海拔912.9米。山勢險峻,氣勢雄偉,景色秀麗。
鐵砂山共有五座山峰:元代第壹峰,東有玉皇峰,南有靈寶峰,西有太上頂,北有真武頂。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往上看,可以看到三座山峰,形似鐵叉,又因為是道教名山,所以被稱為九鐵剎山。
鐵砂山有許多洞穴,最著名的是八寶廣韻洞。洞穴長約30米,高5 ~ 9米。洞內有虎、龍、壽星、蛤蟆、木魚、仙床、頂風珠、蓮池等八寶。相傳周朝破十絕風吼,借此長眉修行者李八寶中的定風珠。洞口正上方鐫刻著“九鐵山八寶廣韻洞”十個大字。
鐵砂山上的銘文隨處可見。“與天同命”摩崖石刻高8米,寬5米,碑文約800字。《直上蒼天》、《幹坤正氣》、《三千年鐵剎》等石刻,筆法雄渾,令人嘆為觀止。九鼎鐵砂山景區已被列入中國名勝古跡辭典,享譽海內外。
五女山
五女山位於桓仁滿族自治縣北部。"相傳有五位婦女在上面駐紮軍隊,因此得名."還傳說古代有五位仙女下凡為民除害,人們在山上建了五座女廟以示懷念。至今寺址猶存,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女山主峰海拔824米。山峰看起來像壹面精致的綠色屏風,四周懸崖峭壁。山頂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南邊有個關口,坐纜車就能到達山頂。站在東端頂峰,俯瞰渾江水庫,煙波浩渺,雲霧山水渾然壹體,桓仁鎮如壹幅畫卷,盡收眼底。
關門山
關門山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距市區48公裏。因兩峰對峙,壹寬壹窄,壹大壹小,形似門,故稱關門山。
關門山素有“東北小黃山”之稱,其景色有五美:山清水秀,峰巒峻峭,峰巒婀娜,怪石嶙峋,宛如天上造的巨型盆景。水很美,關門山水庫碧波蕩漾,兩岸青山倒映,劃艇盡興。樹很美,關門山的樹很多,千姿百態,特別是林峰的秋色。美麗的花朵,玉蘭,杜鵑,漫山遍野,芳香宜人。雲很美,雲、山、水、霧融為壹體,特別妖嬈,周圍的輕霧讓人迷惑;遠處雲蒸,織雲巧;山峰若隱若現,嫵媚而羞澀。此時的關門山,占據了黃山的神韻,江南的美景。每年來這裏寫生畫畫的人絡繹不絕。
溫泉寺
溫泉寺是著名的療養勝地,南距本溪水洞5公裏,東臨太子河。溫泉寺泉水恒溫44℃,最高日產470噸。是壹種含鈣離子、弱堿性、弱放射性、低鹽度的硫酸鈉鉀型溫泉,對各種關節炎、風濕病、四肢麻木、神經炎及各種皮膚病有治療作用。
文泉寺久負盛名。相傳清朝太祖努爾哈赤經常來溫泉寺打獵。他的獵犬感染了疥瘡,所有的醫生都失敗了。偶爾跑到溫泉裏“癢”壹下,很快皮毛煥然壹新,突然生病了。努爾哈赤高興極了,把這泉水叫做“狗湯”,從此名揚天下。
溫泉寺環境優雅,青山環繞。依山傍水,空氣清新。春遊滿花,夏遊滿荷花綠草,秋遊滿楓葉,冬遊滿銀花。壹年四季,風景不壹樣,景色也不壹樣。
平頂山
平頂山位於本溪市南部,海拔657米,山勢巍峨,是本溪市之石。頂部平坦,面積250余畝,故名“平頂山”。山頂四周懸崖峭壁,猶如刀斧神工,氣勢磅礴,美不勝收。身處北崖,山城壹覽無余,真是觀賞山城的絕佳去處。山南有壹條公路直達山頂。新建的索道可以幫妳代步,沒有攀爬之苦。山頂有許多石碑,包括古廟、長廊、電視轉播站和戰爭遺跡。本溪將逐步把山頂建成高山植物園。平頂山是本溪城的守護者,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老禿頂
老禿頂位於本溪市桓仁縣。它的主峰海拔1367米。它屬於長白山山脈,被稱為“遼寧屋脊”。是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0萬畝,是中國自然生態環境體系較為完整、面積較大的森林生態型自然保護區。多種珍稀動植物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世界上罕見的古老化石植物,如紅豆杉、天女木蘭、二色蘭等,都來自這壹地區。山頂氣候寒冷,植被低矮,形似龍爪,故名“老禿”,但山腰有茂密的森林和原始森林。林中有柞、樺、楸樹、椴樹、松樹、楓樹、槐樹、楊樹、水曲柳等樹種,木材蓄積量約10萬立方米。有野豬、狐貍、麅子、獾、黑熊、戴勝鳥等珍貴動物,有人參、黨參、細辛、五味子等珍貴中藥材,還有各種山野菜和水果。1935年,東北著名抗日英雄楊靖宇在此建立根據地,遺址至今仍存。
廟後山
廟後山是舊石器文化遺址,位於本溪縣山城子鄉山城子村東部。形似臥龍,避風向陽,風景秀麗。自1978年以來,經過考古學家的四次大發掘,出土了嬰兒頭骨化石、人類橈骨化石、舊石器、骨器、陶器、梅氏犀牛牙化石、河貍白牙化石等400多件珍貴文物。它被確定為大約40萬至5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廟後山古人類遺址的發現,為遼寧原始文化寫下了輝煌的篇章,翻開了遼寧古人類歷史的第壹頁,是本溪古代文明的標誌。以上三張圖為廟後山遺址出土的古人類牙齒、打磨過的石器、陶罐等文物,充分見證了本溪的古人類歷史。
大石頭湖
大石湖位於本溪縣蘭河峪鄉大石湖村南的深山峽谷中。它有五個湖和四個瀑布,臺階相連。山谷兩邊的懸崖就像石槽。壹條山澗從響水嶺奔流而下,在峽谷的壹個拐彎處形成壹個湖泊,水從湖中流出。由於河床被巨石截斷,形成落差兩米的瀑布,水流出第二個湖,從兩米多高的石槽縫隙中落下,流入第三個湖。第三個湖的水呈深綠色,深不可測,枯葉不浮,故稱“神野潭”。再往下,水從巖石縫坡流下,進入五湖,水面逐漸平緩。大石湖兩岸陡峭,山高林密,是遊覽的天然去處。
環龍湖
環龍湖位於桓仁鎮北部,渾江中遊,1968年建成。水庫全長81公裏,最寬處4公裏,面積14.8萬畝,總庫容34.6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60多米。是遼寧省最大的淡水養殖區。庫區國家森林公園和渾江水庫依山傍水,水隨山轉,山隨水活,造就了這人間仙境。碧水青山,清新空氣,飄帆,飛鳥,天高雲淡。壹派大好河山,激起遊客豪情。庫區國家森林公園占地4600公頃,被浩瀚的碧波分割成無數形狀奇特的山峰。乘船漫遊,可以看到小嶴山、三層樓砬子、望江樓、馬面石、虎穴等許多自然景觀。,而以神話傳說聞名的五女山就在其中。桓仁水庫國家森林公園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服務體系,形成了壹支年輕的旅遊服務專業隊伍。他們以飽滿的熱情為您服務,期待您的光臨!
楊虎溝
陽虎溝生態旅遊區位於本溪和桓仁兩縣交界處。本環公路建成後(1999年底竣工),該旅遊區成為重要的交通大動脈。
羊湖溝屬於長白山余脈丘陵地帶,至今仍保存著原始次生林。該旅遊區森林植被茂密,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是回歸自然、發展生態旅遊的理想場所。
本溪湖
本溪湖位於本溪市西湖區沃雲山西麓的懸崖下。原名“杯犀湖”、“碑西湖”、“白溪湖”,清雍正年間改稱本溪湖。本溪市因本溪湖而得名。本溪湖是壹個洞穴湖,形似犀牛角,外寬內窄。洞內水面2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湖泊。湖水清冷,晝夜流量近2萬噸。洞內崖頂有“遼東本溪湖”大型石雕。洞外有壹座古廟,建於明代慈航寺。廟裏有雕像和壁畫。洞內泉水汩汩流淌,湧入解放後修建的人工湖。這個人工湖占地2000多平方米。湖的周圍有垂柳,湖中央有拱橋和亭臺樓閣,各種遊船可供遊客在湖上泛舟。海浪、獨木舟、倒影、古洞、綠柳讓遊客興趣盎然,也是避暑的好去處。1984年,修建了登高石階、觀景亭和文物展廳,為本溪湖增添了迷人的魅力。文物展廳常年展示本溪廟後山古人類遺存發掘的文物。擡頭望去,公園腰部有壹個石灰巖洞,俗稱“龍洞”、“怪石洞”,長達數百米。洞內鐘乳石眾多,有的像如來講經,有的像十八羅漢聚在壹起,故又稱羅漢洞。洞內有壹張石榻,相傳長眉人李曾在此居住,為洞內增添了幾分仙氣。洞外還有壹個“長蛇洞”,更深。兩洞與本溪湖遙相呼應,相映成趣。
觀音湖
觀音閣水庫位於太子河幹流上,是遼寧省大型水利工程。觀音閣庫區水面62平方公裏,兩岸青山秀麗,風光旖旎,在庫區劃船,青山環繞,風景秀麗。尤其是春天和初秋,霧氣蒸騰,很像蓬萊風光。置身觀音閣水庫,妳會覺得人與自然融為壹體,別有壹番滋味。
王田東
王田洞位於桓仁滿族自治縣。王田洞已被發現有5000多米長。洞內景觀迷人、獨特、險峻,有石林、城墻、雪蓮、冰川、噴泉、瀑布、地下河。中國科學院的專家說,王天洞6000平方米的大廳和上、中、下三層10000米的迷宮是世界上最好的。王田東,世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