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區:半城山半城湖
惠城區作為惠州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乃至整個東江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區域總面積1471平方公裏。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具有嶺南水鄉獨特魅力的惠州,半城半山半湖,吸收山之仁,水之智,巧妙地融為壹體。
提起惠州,妳會想到西湖。當妳想到西湖,妳自然會提到“才子佳人”蘇東坡和他美麗多情的情人王朝雲。都說“東坡處處有西湖”,正是蘇東坡讓惠州西湖聞名遐邇。誰知,是西湖的美景撫慰了他被貶後孤獨的靈魂,見證了他曲折的人生,寄托了他真摯的愛情和永恒的記憶。
西湖,這壹奇異的景觀,以蘇東坡的巧妙素描和精心營造而聞名,但即使如此,它仍保持著獨特而純粹的美。早起的惠州人在這郁郁蔥蔥的環境中品茶聊天,散步健身。他們似乎被清澈寧靜的西湖水所感染,羨慕神仙。
此外,“半城山色”分布在城市的西南角,從緊鄰西湖的飛鵝嶺、羅山,到紅花湖景區的大石壁、小石壁,再到南線的天平山、埠頭嶺,可謂綠水青山。
如此秀美的山川湖泊,成就了惠州“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四張閃亮的名片。
惠東縣:碧海銀灘的海濱明珠
惠東縣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的大亞灣和紅海灣,總面積3535平方公裏。海岸線171.8km,總人口73萬。來自惠東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約654.38+0.7萬人。
想了解惠東的文化,壹定要去平海古城,這裏的每壹磚壹瓦都有歷史。平海古城作為古代海防軍事重鎮,峰火觸手可及。站在古城的樓上,依稀可以聽到軍隊隆隆的鼓聲,勞動群眾的嘆息聲,侵華日軍嗜血的屠刀聲,東江縱隊戰士的進攻號角...壹次次的戰鬥,讓古城之旅顯得凝重。然而,當我踏進古城的大門時,看到壹排排完整的古建築古樸幽靜,精致的祠堂廟宇香火環繞,古人的笑臉真誠而從容,不禁對高大雄偉的城樓肅然起敬。
離古城不遠處是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巽寮灣、平海灣、雙月灣、長沙灣等海濱旅遊地。“潮中古城孤歸”的悲壯肅穆之感,已湮沒在海邊的歡聲笑語中。
惠東縣還擁有中國唯壹的港灣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廣東玉景峰國家森林公園(梁華)、九龍祖峰寺、古田自然保護區、西來古寺、白秋田村、中東紅色旅遊區。
龍門縣:山水綠洲的農民畫之鄉
龍門縣位於廣東省中部東部,珠江三角洲邊緣,九連山與羅浮山之間。東江支流——增江上遊龍門河,由北至西南貫穿全縣。全縣土地遼闊,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總面積2295平方公裏,總人口31.7萬。
龍門縣始建於明朝弘治九年(1496)。據史書記載,“地築於龍門之上,故名龍門郡”。這個美麗地區的名字“龍門”就是壹個絕妙的例子,還有壹個類似“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古代的龍門縣不僅偏僻,而且道路崎嶇。據說有位秀才考試不及格,無意間在這裏住了壹夜,夢見自己變成了壹條鯉魚,躍過了龍門。第二年,他考中了,於是新狀元又回到龍門呆了壹天,才去北京上任。說也奇怪,從那以後,他壹切都很順利,在官場上更加得意。這樣,人們就認為龍門是壹塊“轉運”的福地,龍門也因此而聞名遐邇。
今天,許多人來龍門祈福。當然更多的人是被這裏的美景和如畫的風景所吸引。龍門縣有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五個自然保護區。其中,南昆山國家森林公園,“今日古桃源的傳說”,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天然氧吧”。很多人專程到南昆山“洗肺”,呼吸新鮮空氣。同樣值得推薦的還有中部沙井湘西城堡旅遊區,這裏的田園風光和古民居建築吸引了無數遊客。此外,被譽為“亞洲第壹泉”的龍門溫泉、南昆山溫泉大觀園、天堂湖和龜峰山生態旅遊度假區、藍田瑤族風情等,都是遊客向往的好去處。龍門是人們喜愛的景觀綠洲。
龍門也是中國著名的民間繪畫之鄉,其龍門五彩斑斕的農民畫以豐富多彩的方式渲染了人們多姿多彩的工作和生活,讓妳不禁贊嘆不已。
博羅縣:神奇的仙山
博羅縣東臨惠州,南接東莞,西接廣州、增城,北接龍門、河源,北鄰港澳。全縣總面積2982平方公裏,總人口76萬。
博羅歷史悠久。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廣東四大古郡之壹。在漫長的歷史中,客家文化和南粵文化在這裏相互交融,在博羅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山不高,仙卻有名”。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有許多名山。博羅羅浮山之所以能在名山中占有壹席之地,就是因為神仙精神。傳說羅浮山是浮山渡海娶羅山。有詩說:“浮山從東方漂洋過海來,嫁羅山不用媒。組合真的是夫妻壹樣,孩子都是小蓬萊。”
惠陽區:客家名人的故鄉
惠陽地處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和亞太經濟增長區,南接大亞灣,西接香港、深圳、東莞,北接惠城區。惠陽在隋代被命名為桂山縣,隸屬於周迅統治,在明清時期隸屬於徽州。1912更名為惠陽縣,2003年6月設立惠陽區,成為惠州市的壹個城區。惠陽(桂山)客家先民沿淮河南下至安徽南部,再至閩贛邊界,再至廣東梅州,最後從梅州遷到這片風水寶地,定居惠東、惠陽、寶安。
874-898年,唐朝末年發生黃巢農民戰爭,戰爭波及中國大部分地區,中原漢族開始南遷福建、江西、廣東。其中有5萬多人世代居住在龜山縣,風俗習慣“都是漢味”。北宋滅亡後,中原大量漢人被迫南遷,壹部分定居在龜山縣的山區和半山區。公元1275年,元軍渡河南下。此時有20多萬漢人湧入粵東地區,其中壹部分人定居桂山,從而形成了桂山客家人集中的壹個縣。因為客家人是從外地遷入的,所以都保持著勤勞、拼搏、節儉、團結的客家精神。
雖然客家風情在惠州隨處可見,但惠陽是傳統客家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隨便走進惠陽的壹個村落,可以看到壹些典型的客家圍屋,從中可以品味到客家先民的勤勞與智慧。保存相對完好的“大屋”,如碧巖樓、回龍樓、林沖石居、南洋石居等,都像是落魄的富家子弟。他們雖然沒有了往日的囂張,但依然尊貴,人們還能依稀想象到昔日場景的夢幻繁華。
也許百年前的輝煌已經在惠陽人的記憶中淡去,但近代惠陽名人的豐功偉績卻讓每個惠陽人感到驕傲。葉挺、、廖、、鄧...壹方水土養育另壹方人,這些中華英雄正是惠陽“大地精神”的果實。
大亞灣:中國新興石化新城的綠色港灣
大亞灣,海闊天空,碧波萬頃,絕對是海上度假勝地。20世紀末,隨著中海油殼牌南海石化項目的落戶,大亞灣開始舉世矚目,吸引了美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客商前來投資創業。目前已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大亞灣。人們在關註這些世界級投資項目的同時,也驚喜地感受到大亞灣純凈的海域和美麗的原生態海景帶來的旅遊樂趣。
大亞灣位於惠州市東南部,瀕臨南海,與深圳接壤,與香港隔海相望。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65438±0.8℃。其水域面積近500平方公裏,海岸線長52公裏,海水清澈,沙灘蜿蜒,中間散布著近百個島嶼和巖石,呈月牙形,被譽為“海上小桂林”。
惠州港,位於大亞灣西北角,三面環山。這是壹個天然的避風處。海底是5萬年前形成的風化巖石,地殼結構穩定。港口始建於1990年,於1993年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成為國家壹類開放口岸,也是廣東省沿海和珠三角港口布局規劃中的重點港口。此外,澳頭港是廣東省壹類漁港,廣東省八大漁港之壹。“水鬼右玉”、“三門龍蝦”等高檔海鮮在港澳及東南亞國家享有盛譽。
大亞灣星條旗裏的島和山大多奇形怪狀,不僅美麗,而且有趣。還有很多感人的傳說,比如象征著美好愛情的雙鵬島,象征著財富的黃魚湧獅子廟(據說獅子的眼睛是香港的,只有去過這個廟的人才能在香港“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