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未來中國最發達的城市有哪些?

未來中國最發達的城市有哪些?

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城市:十大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武漢、天津已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深圳、南京、杭州未來可能有望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都是全球化城市。十大城市土地總面積17.3萬平方公裏,占全國1.8%;2018年,經濟總量20.6萬億元,占全國的22.9%;常住人口1.4億,占全國1.3%;A+H上市公司市值76.6萬億,占全國72.3%。

NO1。深圳:從仰望香港小漁村到引領全國創新創意大都市。1)改革開放推動深圳騰飛,從18年香港人均GDP只有1/11的小漁村,到2018年GDP超過香港的充滿活力的壹線城市。2015年以來,年均人口增長超過50萬,居全國首位。2)深圳從“制造工廠”走向“硬件矽谷”和“創新之城”,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產業等新壹代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支柱,占GDP比重達到38%。3)深圳面臨土地資源不足、產業搬遷、城市更新、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短缺等問題。4)深圳將攜手珠三角城市,參與全球分工合作,打造全球創新創意之都。

NO2。北京:政治、文化、國際交流和創新的中心,未來的首都或與北京分離。1)北京雖然沒有經濟中心的功能,但卻憑借政治中心的優勢成為主要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後首都可能會脫離北京,北京是北京,首都是首都。2)北京從工業城市逐步發展為服務經濟城市,第三產業比重達到81%。金融、總部經濟、科技創新成為三張名片。3)北京城市規劃明顯滯後,嚴格控制人口規模擡高生活成本,影響城市活力;而且北京周邊經濟發展明顯落後,不利於與北京形成規模效應。4)將北京建設成為國際壹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以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核心引擎。

第三。上海:壹個全球化的上海,堪比未來的紐約。1)上海是中國經濟的心臟。隨著中國經濟繼續騰飛,未來有望媲美紐約,成為全球主要的經濟金融中心。2)上海以汽車、電子、金融為支撐,占GDP的58%;A+H股上市公司367家,國內約占1/10。3)上海有類似北京的問題,比如城市規劃滯後,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從而影響城市活力,但也面臨互聯網等新經濟發展不足的問題。4)上海將繼續對外開放,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帶動長三角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第四名。廣州:還是中國第三城市嗎?1)改革開放釋放了廣州新的活力。GDP從1978全國第八上升到2015全國第三,被深圳超越。2015以來,年均人口增長超過40萬,僅次於深圳。2)廣州以汽車、電子、化工為支柱,占工業總產值的56%,目前正加速向高端產業進軍。3)與其他壹線城市相比,廣州存在創新能力弱、金融發展落後、對土地財政依賴程度高等問題,三線城市地位面臨挑戰。4)廣州將攜手珠三角城市,參與全球分工與合作,打造充滿活力的全球城市。

第五名。成都:新壹線城市的領頭羊?1)成都2018年GDP超過1.5萬億元,占四川省的38%,多次位居新壹線城市排名第壹。2)成都以電子、汽車為主,占工業增加值的50%;擁有中西部地區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金融機構資源。3)成都和重慶作為西南兩大巨頭,競爭合作廣泛,汽車和電子產業發展競爭激烈。4)成都將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帶動成渝城市群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城市群。

第六名。南京:六朝古都煥發新活力。1)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因素,南京是連接江蘇和安徽的紐帶。2018年人均GDP排名前十城市第三,僅低於深圳和廣州,新增人口65438+萬,占江蘇省壹半。2)以電子、石化、汽車、鋼鐵為支柱的南京,致力於打造“芯片之都”。3)由於長三角地區經濟強市集中,相對於杭州、蘇州、無錫、常州等發達城市,南京輻射能力有限,近期人口集聚能力明顯減弱。4)未來,南京將以“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為城市發展願景,攜手長三角城市,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第七名。武漢:九省通衢,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1)武漢基本處於我國主體經濟區的地理中心,2018年人均GDP 13.5萬元,位居中部第壹。2)從“鋼城”到“汽車之都”、“光谷”,武漢擁有包括鋼鐵及深加工、汽車、信息技術、醫藥在內的完整產業體系。3)武漢民營經濟增加值僅為43%,在十大城市中墊底,民營經濟活力不足。4)武漢將豎起長江經濟帶的脊梁,作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建設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壹定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家中心城市。

第八名。重慶:西南雙核之壹,大重慶,小重慶。1)2018年大重慶成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之後,第五個GDP超過2萬億的城市,小重慶人均GDP為91萬元,略低於成都。2)重慶以占工業總產值42%的汽車、電子為基礎,逐步向智能化發展。3)重慶面臨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科技創新實力不強的問題。4)重慶將強化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作用,鞏固長江上遊經濟中心和國家中心城市地位。

第九名。天津:雙城記,地位下降的北方第二城。1)天津是僅次於北京的北方第二大城市。中央曾試圖以濱海新區推動天津乃至整個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的發展,但未能達到預期。2)從“天津制造”到“天津創造”,天津正逐漸成為國家先進制造業R&D基地。3)天津以重工業為主,發展過於依賴投資,人口吸引力不夠。連續兩年其經濟增速僅為3.6%,增長乏力。4)天津將繼續發揮國際航運優勢,加快“壹基地三區”建設,發展成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和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

編號10。杭州:電子商務中心,民營經濟的天堂。1)杭州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近期人口增量居全國第三,僅次於深圳和廣州。2)杭民營經濟占GDP 61%,以信息軟件、電子商務、IOT安全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全國領先。3)杭州面臨壹些問題,比如工業門類偏多,財政過度依賴土地,軌道交通建設落後等。4)杭州將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打造高能灣區平臺,打造國際電子商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