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灰色產業就是規避法律,牟取暴利的項目或行業。
揭秘“區塊鏈牌照”灰色產業鏈
來源:今日北京商報。
隨著區塊鏈的火爆,市場上出現了區塊鏈牌照的灰色產業,壹些持有“區塊鏈牌照”的券商也在深耕大賺特賺的機會。然而,北京商報今日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這張所謂的“區塊鏈牌照”其實是壹張帶有區塊鏈的營業執照,並不是批準相關機構開展業務的正式文件。分析人士認為,註冊區塊鏈相關名稱的公司實際上是壹種投機,投資意義不大,有忽悠投機之嫌。
“區塊鏈牌照”最低2萬元起
近日,北京商報今日記者在壹個名為金融牌照的資源交流群看到壹條消息,“壹個火熱的區塊鏈牌照出爐,無戶無商,15天完成過戶,2萬元被取走”。兜售牌照的經紀人說,現有牌照的價格從2萬到65438+萬元不等。如無特殊要求,最低預算2萬元即可完成合並。
不過,北京商報今日記者在發放牌照的具體信息中發現了壹些貓膩。按照正規營業執照的要求,營業執照必須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地方工商局核發。正式營業執照必須有名稱、類型、住所、法定代表人、註冊資本、成立日期、營業期限和經營範圍。這張所謂的“區塊鏈執照”上只有當地工商局的蓋章,並沒有標明註冊資本的數額。它有註冊日期但沒有截止日期,也沒有具體的法人信息。針對記者的提問,證照經紀人並未做出正面答復。
當《今日北京商報》記者詢問是否可以獲得新牌照時,該牌照經紀人表示,總體來看,全國範圍內的區塊鏈註冊政策越來越緊,目前上海已經全面限制申請。北京雖然沒有限制,但是業務範圍僅限於技術和技術相關類型。如果選擇在北京註冊,費用在1.8萬-5萬元之間。最短15個工作日,最長壹個月左右。
分析人士認為,許多人之所以專註於域名搶註和轉讓區塊鏈許可證的業務,是因為名稱中帶有“區塊鏈”字樣的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數據顯示,經營範圍中帶有區塊鏈字樣的企業多為壹年內新成立的公司,有4266家* *,集中在廣東地區。其中,廣州註冊公司2177家,深圳註冊公司502家。
對此,盈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表示,目前各地對的利好政策不斷,整體營商環境良好。從參與者的角度來看,目前的區塊鏈圈子很小,由於政策差異,存在明顯的地域集中。對於大多數參與者來說,行業的上升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他們的創業有很強的吸引力。對於賣家來說,出售“區塊鏈牌照”的收入遠高於申請的難度和成本,這也為賣家提供了較大的逐利空間。
這個執照不是另壹個執照?
近年來,區塊鏈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各地紛紛出臺針對區塊鏈的優惠政策。比如廣州出臺了“十個區塊鏈”,是基於培育、成長、平臺、應用等方面的獎勵,所以很多創業者看到了紅利,積極進入市場。事實上,國內區塊鏈產業沒有牌照。至於正規證照,官方說法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發給工商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從事某種生產經營活動的憑證”。國外區塊鏈牌照類似於金融牌照,是批準相關機構開展業務的正式文件。
張對今日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區塊鏈早期主要用於數字貨幣,具有金融屬性。但近年來,監管部門對“第三方支付”、“網絡小貸”等互聯網金融發放牌照,P2P網貸備案要求,讓創業者誤以為區塊鏈也有相關牌照。因此,這就為“區塊鏈牌照”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張進壹步表示,這些所謂的“區塊鏈執照”實際上並不是執照,而是公司名稱中帶有“區塊鏈”字樣的營業執照,與其他營業執照並無區別。目前,中國對區塊鏈企業沒有明確的準入要求。目前政策支持方向側重於區塊鏈科技與實體經濟的結合,總體側重於技術層面而非金融層面。
壹位區塊鏈公司負責人向今日北京商報記者坦言,目前的區塊鏈作為壹個火項目,對投資者有很強的吸引力,很多投資者都想試水抓住這個有利可圖的商機。在Sack研究院研究總監呂楠看來,獲得區塊鏈營業執照顯然讓這些公司有了暴富的可能,但區塊鏈的科技公司其實並不需要“區塊鏈”的營業執照,這樣的“執照”其實並沒有內在價值。
現金匯創始人、500黃金研究院院長肖磊也認為,區塊鏈牌照很可能是有意炒作。目前沒有國家層面的許可,也沒有正式文件。此外,將來很難專門為區塊鏈發放許可證,因為區塊鏈是壹種技術,而不是壹種商業形式。註冊與區塊鏈有關的名字其實是壹種投機,投資意義並不大。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具體公司的業務能力。
跟風,投機有風險。
由於盲目崇拜,“區塊鏈”壹直有概念炒作的空間。除了散戶湧入,上市公司只要披露與區塊鏈接觸,股價就會大漲,區塊鏈商務的公告就能漲停。這也吸引了許多“不知名”的公司宣布將推出區塊鏈項目,尋求趕上這波熱點。在收到交易所的問詢函或互動平臺的提問時,有的公司積極回應,有的公司緊急澄清,撇清關系。
肖磊強調,區塊鏈很難在短時間內給企業帶來真正的高利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期內風險非常大。而且很多企業的項目並不需要區塊鏈技術來解決,而是硬加,這就需要非常高的投資識別能力。現在區塊鏈近90%的項目都是“空氣”型項目,這是沒有意義的。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霍在近日召開的閉門會議上強調,“區塊鏈作為壹項技術,是有門檻的。技術人員眼中的區塊鏈和許多人討論的區塊鏈往往不是同壹個維度。大多數人不太了解技術,騙子只是利用這壹點,使區塊鏈成為自己行騙的外衣。利用技術概念作弊已經成為當前的壹種趨勢。”
談及叫賣區塊鏈牌照的原因,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史大龍指出,在收緊區塊鏈、比特幣等代幣監管後,工商登記部門暫停審批涉及區塊鏈的營業執照,壹些真正從事區塊鏈技術開發的公司急需獲得涉及區塊鏈的經營資質,這些企業會購買此類牌照;另壹方面,可能是部分投機者炒作,低買高賣。
“社會對區塊鏈有壹種近乎瘋狂的盲目崇拜,也有渾水摸魚牟利的市場空間。大量資本不斷進入,而數字貨幣在中國被完全禁止,區塊鏈公司的註冊也被暫停,因此形成了壹個'殼資源'市場。目前,中國還沒有在區塊鏈領域頒發任何特許經營許可證。這是賣家炒作的‘概念’,沒有內在價值。未來監管落地或'區塊鏈'公司註冊放行。這些‘許可證’可能壹文不值。”魯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