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野嫂子
新野臊子,又名三國臊子,是河南著名小吃之壹,也是南陽特產之壹。是以新鮮牛羊肉為主料,配以八角、花椒等多種調料,經特殊工藝制作而成的傳統小吃,屬於豫菜。這道菜有1800多年的歷史,工藝特殊,風味獨特。特點是味道鮮美,肥而不膩,存放時間長,可以單獨食用。壹家人可以享受火鍋的味道,用蔬菜做菜。
2.南陽蒸菜
南陽蒸菜是壹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菜,屬於豫菜。種類多,操作方便,色香味形俱佳,鮮香可口,營養價值高,為河南省壹絕。很多遠道而來的中外客人到了南陽,不吃清蒸菜,不算是品嘗了南陽當地風味的名菜。
3.新野板
新野面又稱張飛面,是南陽傳統面食小吃。諸葛亮曾經在三國歷史名城新野,放火燒了當地的壹道名菜。以口感爽口、有嚼勁、泛辣味、香味透而著稱。
4.唐河涼粉
唐河涼粉是壹種美味的傳統小吃。早在400多年前,唐河人就用豌豆粉和幹土豆做涼粉。因為這些原料做出來的涼粉比較脆,不宜長時間存放,所以很多人就有了壹個想法:能不能用其他的原糧代替豌豆和土豆幹做涼粉?經過多次實驗,壹個偶然的機會,壹位姓段的老師傅發現,用綠豆做的涼粉,不僅軟而有彈性,而且還涼涼的。
5.方城蒸餃
蒸餃起源於防城,遍布全國,但防城沒人賣,也沒人買。方城是曾氏家族在世界上的祖籍,但很少有人姓曾。這兩個特點其實很好解釋。後來,在方城人做小吃的時候,蒸餃就傳遍了全國。因為方城包子、油條、辣椒湯是主流早餐,實惠又好賣,所以很少有人做蒸餃賣。清朝光緒年間,方城縣開化寺街創建於蒸餃。起初,蒸餃不叫撮子包,因為他的名字不雅。它改名為蒸餃,因為它的邊緣像壹個快速成熟的麥穗。
6.鄧周虎辣湯
鄧州胡辣湯已經出名了。鄧州呼啦湯的食材主要是鮮肥羊肉、面筋、面糊,混合了蔥、姜、辣椒、花椒、茴香、金針菇等20多種蔬菜。它的顏色是棕色的,味道是新鮮的。吃之前加幾滴磨好的香油和陳醋,更香。每次有外國客人來鄧州,總會很快嘗壹口。精明的鄧州人,壹邊在這個城市鞏固市場,壹邊放眼世界,四通八達。他們不僅在北京、鄭州、武漢、廣州等幾十個大中城市開設了鄧州糊辣湯分店。
7.王波郭奎
王波鍋盔是河南漢族傳統小吃。筋香而有彈性,沒有被夾的感覺。它是由發酵面粉和幹面粉反復揉搓成盾形鍋炕而成。待兩面凝固後,將幾個鍋盔疊放在鍋內,不用加水,用文火蒸至熟。烤出來的鍋盔不焦不糊,有生面的顏色,有熟包子的味道。它重約2-2.5公斤,直徑超過33厘米。雖然厚度達到了0.6厘米,用刀切開看起來像是生面條,但是吃起來又香又有彈性,沒有被夾住的感覺。王波鍋盔是壹種用白面粉烤制的特殊食品。它看起來像壹個鍋和壹個頭盔,全身都是白色的,像被生幹了壹樣。它的直徑超過壹英尺,兩英寸厚,每個重四磅。又脆又香又爽口,有嚼勁又餓,放久了也不會壞。
8.唐河麻糖
唐河麻糖是用爆米花,碎花生,混合糖,加熱,冷卻,切成半圓形薄片,非常脆。麻糖是用白芝麻和糖混合,加熱,冷卻,切成長方形的薄片。花生糖是由油炸花生制成的,外面裹著壹層厚厚的糖衣。芝麻糖的正規制作,在鍋裏放壹大勺糖漿,少許蜂蜜和白糖,小火熬煮,加入炒好的花生和爆米花,邊炒邊攪拌,控制好原料的比例,最後形成壹個高粘度的面團,像饅頭用的大面團。
9.郭灘燒雞
唐河縣郭灘燒雞遠近聞名,素有“肉鮮嫩”、“五香無骨”之稱,是河南南陽的傳統名菜。始於唐宋鼎盛時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悠久歷史。成品肉爛,骨脆,皮不破。吃的時候骨肉自動分離,肥而不膩,好吃。它富含各種營養,高蛋白,低脂肪。
10,窩子面原籍武漢熱幹面。傳入河南新野後,上壹層樓梯,加入綠豆芽和牛肉丁,澆上黃油和胡椒粉,改良了口味。辣得不得了,改名為窩子面。目前,窩子面館主要分布在湖北襄陽、河南鄧州、河南新野、南陽三角地區。窩子面館在全國越來越受歡迎,是當地人吃早餐的必備選擇之壹,也是河南鄧州的著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