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質量安全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
壹是開展農藥和農藥殘留專項治理。完善和規範農藥經營臺賬,加強對農產品生產者科學用藥的指導和培訓,落實高毒高殘留農藥禁止銷售和使用、農藥專櫃限量使用、實名購買、農藥安全間隔期等制度。大規模生產的主要產品實現上市前批量檢測,防止問題產品流入市場。
二是加強畜禽肉類質量安全監管。以牛羊肉為重點,嚴厲打擊畜禽產品養殖中違規使用抗生素、違規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質、過度使用獸藥等行為。以城鄉結合部、亂宰多發區和易宰多發區為重點,嚴厲打擊亂宰等違法行為。
利用在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
開展重點專項整治。
督促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和餐飲服務提供者落實主體責任,按規定充分公示食品經營資質和量化分級信息。
依托第三方機構開展餐飲服務提供者在線監測,嚴厲查處網絡餐飲服務違法行為。
全面推廣“食品安全印章”,不斷提升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利用“互聯網+”拓寬食品銷售渠道,聯合知名電商平臺開展網上市場說明會,積極推廣直播流經濟等新型營銷方式。
針對社區團購中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創新監管模式,加大執法辦案力度,依法維護市場秩序。
農村市場的食品安全
開展重點專項整治。
開展農村集貿市場假冒偽劣食品整治,將農村集貿市場假冒偽劣食品整治納入農村綜合治理。
全面清理農村集市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資格,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規定,嚴查“三無”食品、翻新銷售過期食品和假冒侵權行為。
開展農村市場食品小作坊、小餐館、大排檔綜合治理,取締“黑工廠”、“黑窩點”、“黑作坊”。
各區縣明確農村市場管理主體,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各鎮街落實飲食攤點備案義務。制定農村集市食品安全風險清單,建立排查整治常態化機制。
基於校園及其周邊地區的食品安全
開展重點專項整治。
嚴格執行《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衛生管理條例》,實施學校食堂提升工程,落實月自查、季檢查、飛行檢查、監督檢查制度。
推進屬於政府公開招標範圍的大宗食品定點采購全覆蓋,嚴格執行相關規定。
將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落實食品銷售者承諾和高鹽高糖高脂食品風險警示制度。
乳制品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
開展重點專項整治。
嚴格奶牛飼養管理,規範飼養和用藥行為,提高原料奶質量。加強奶站和運輸車輛標準化建設和監管,規範生鮮乳生產、收購和運輸市場秩序。
監督企業實施全過程管理體系,開展自檢、自控、自檢,實現企業HACCP體系全覆蓋。推動企業自建自控奶源基地,鼓勵利用原料奶加工乳制品,發展低溫乳制品。
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的衛生監督
開展重點專項整治。
加強餐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的衛生監督管理,將所有餐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納入監督範圍,監督檢查和抽檢實現全覆蓋,督促餐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建立自檢制度,落實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措施,提高餐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的衛生安全管理水平,全面達到《餐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衛生監督規範》的要求。
進口食品的質量和安全
開展重點專項整治。
嚴格進口食品檢驗檢疫,加強風險預警分析,實施“進口前”審核、“進口中”檢驗和“進口後”監管。
加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防範進口風險,嚴厲打擊非法渠道進口和走私。加快進出口食品農產品示範口岸和出口食品品牌建設。
對進口冷鏈食品實行專庫集中監管,嚴格執行消毒、核酸檢測、票證查驗等制度,加強對冷鏈食品進口、生產、加工、銷售、運輸、儲存等全鏈條的監督檢查,做到“應檢盡檢”。
繼續加大“山東冷鏈”系統推廣應用力度,督促從事進口冷鏈食品的市場主體從進入市場開始記錄所有信息,實現源頭可追溯、去向可追溯。
規範藥店的經營行為。
開展重點專項整治。
嚴厲查處藥店無處方銷售處方藥、通過非法渠道采購藥品等違法行為。
按照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要求,實施分類管理,推進連鎖經營,提升藥學服務能力,推動藥品流通轉型升級,促進藥品安全性明顯提升。
規範醫療器械的操作和使用。
開展重點專項整治。
經營環節,加強對需要冷鏈儲運的醫療防疫物資儲備企業和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的排查整治,重點檢查企業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購銷渠道是否合規,是否經營無證產品,是否按照產品說明書或包裝標簽要求儲存。
使用環節,做好定點醫院、新冠肺炎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排查整改工作,重點檢查使用單位是否執行采購檢驗制度,是否采購使用無證產品,儲存環節溫濕度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