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利用新媒體反腐倡廉

如何利用新媒體反腐倡廉

壹是網絡新媒體在反腐工作中的獨特作用

1.有效拓展了反腐敗工作的監督渠道。互聯網等新媒體的特點使得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前所未有。這種表現體現在三個方面:壹是群眾廣泛參與。互聯網新媒體具有極強的開放性,突破了制度門檻和社會階層地位的限制,為普通大眾監督政府打開了壹條可行的通道,讓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對政府行為的監督。同時,其極強的隱蔽性客觀上激發了廣大民眾的積極性,形成了全民參與的強大監督網絡。第二,信息反饋快。網絡新媒體快速的信息流通模式,讓輿論監督更加方便快捷。壹方面可以將未經人工篩選加工的原始輿情信息和基層民眾的真實意願和意見呈現給政府,實現民意直達。另壹方面,可以使壹個事件在短時間內獲得較高的關註度,在短時間內形成強大的網絡輿論壓力,促使相關部門盡快核查腐敗線索。第三,信息高度透明。在以往的輿情信息處理過程中,由於信息流相對封閉、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群眾監督無法持續深入、全程參與,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然而,互聯網新媒體信息的互動性和高度透明性使公眾和政府在信息流上實現了實時雙向溝通,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輿情處理的透明度。

2.有效拓展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宣傳平臺。壹方面,網絡新媒體為反腐工作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宣傳手段和資源。集文字、聲音、圖像於壹體的網絡新媒體,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表現形式和豐富的資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反腐倡廉教育宣傳手段和資源,使我們的反腐倡廉宣傳功能更加多元化,進壹步增強了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的輻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極大地拓展了反腐倡廉輿論引導的空間,擴大了輿論宣傳的覆蓋面。另壹方面,網絡新媒體為政府掌握反腐敗輿論引導的主導權提供了便利條件。網絡新媒體使反腐運動從黨和政府走向群眾深處,使反腐宣傳教育的受眾數量從有限走向無限。這為黨委政府把握新時期輿論導向,掌握反腐敗輿論引導主動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只要各級政府深刻把握網絡新媒體的特點,充分發揮網絡輿論的積極社會效應,就能始終把握網絡反腐輿論引導的主導作用,引領反腐倡廉工作進壹步發展。

二、基層部門使用新媒體的現狀和問題

1.缺乏使用新媒體的主動性。目前,基層部門在反腐工作中對新媒體的運用還處於被動階段,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從新媒體利用形式來看,落後於新媒體形式的發展步伐。目前,基層部門對新媒體的使用仍以依附於地方政府網站的部門網站為主。幾年前開始流行的微博也成為壹些基層政府部門采用的主要形式。QQ等即時通訊工具也是壹些部門采用的主要形式,但多用於內部溝通,很少公開。而發展迅速、國內為數不多的互聯網服務交流平臺,如微信,卻很少有人使用。以南通市通州區為例,筆者通過微信添加好友功能搜索到的南通市通州區政府部門的服務號只有南通交巡警、通州婦聯、通州法苑、通州團委、通州微督察(公安)。從新媒體的信息傳遞內容來看,目前部門網站、微博等大多數載體主要發布單向信息,均為日常工作新聞信息。新媒體成為基層部門日常工作報道的大雜燴,卻缺乏與網民的互動,對網民的評論、意見或反映的問題反應遲緩,跟進遲緩或不發表意見,從而失去了處理輿情的機會。

2.對輿情信息判斷缺乏敏感度。目前,基層部門對網絡輿情的分析研判嚴重不足,影響了輿情的處置。壹方面,在維穩的大環境下,經常采取公關措施防範和屏蔽網絡輿情信息,每天在各大論壇以地毯式、關鍵詞搜索的方式搜索該部門的信息。對網上發布的不利於本部門報道的信息,采取公關措施,對輿情信息進行防範和屏蔽,最大限度減少輿情傳播。另壹方面,網絡輿論真假難辨,謠言和不滿的宣泄很多,混淆視聽。而基層部門明顯缺乏識別輿情信息真偽的能力,往往在識別信息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卻無法及時判斷信息及其發展,從而延誤了對虛假信息的視聽糾正和正面引導。

3.缺乏統壹的政府網絡監管平臺。目前,基層政府網絡監督公共* * *平臺建設仍然滯後。除了隱藏在基層政府網站中的市長信箱、在線咨詢等監督渠道外,大部分基層政府尚未建成網絡監督的公共* * *平臺。大多數當地有影響力的民間論壇已成為臨時政府監督公眾的平臺。比如南通本地的網絡論壇郝斌論壇,其子版塊“關註南通”每天都充斥著各種輿情,其中不乏對政府部門或黨員幹部不良行為的舉報和投訴。

三。對策和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新媒體反腐倡廉工作規範發展。壹方面,要廣泛宣傳網絡新媒體反腐工作,喚起群眾對網上反腐更多更高的關註,增強對網上反腐的認識,號召更多的人加入網絡監督大軍,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網上反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壯大網絡監督力量;另壹方面,要加大對網民的教育力度,加大對黨的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網民的思想素質和網絡道德意識,規範網民或網絡媒體的網上言行,最大限度地減少虛假信息在網絡上的傳播,減少網絡新媒體的“副作用”。

2.加快平臺建設,引導新媒體反腐渠道多元化發展。采取多種方式加快新媒體反腐工作平臺建設,豐富新媒體監督手段,拓展新媒體監督渠道。壹方面,政府部門要加強與當地知名論壇的溝通,借助網站論壇管理團隊的專業技術力量,在信息監測、收集、研判、反饋等方面積極配合,確保輿情信息能夠及時發現、處置和反饋;另壹方面,政府部門應與時俱進,加快對網絡傳播新形式的學習、吸收和利用,積極將QQ、微博、微信等知名度高、使用面廣的社交軟件納入反腐倡廉作風體系,借助微信等新媒體形式的普及,拓展網上反腐監督渠道和監督覆蓋面。同時,基層政府要盤活現有資源,充分利用“市長信箱”、“在線咨詢”等現有政府網站監督渠道,充分發揮這些監督渠道的作用。有條件的基層政府也可以嘗試搭建反腐倡廉網絡平臺,如建立專門的反腐網站,形成以政府專業網站、專欄頻道為主,各大論壇、微信等網絡社交群為輔的反腐倡廉新媒體平臺體系。

3.完善機制建設,引導新媒體反腐工作制度化發展。要認真分析研究制約當前網絡反腐工作的因素,完善網絡監督舉報法規制度建設,加快研究制定網絡監督舉報受理機制、線索運用和綜合反饋機制、實名舉報保密保護機制,使網絡反腐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科學化軌道。通過制度的完善,真正暢通網絡監督渠道,提高輿情處置效率,減少輿情擁堵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同時,通過完善制度,為風起雲湧的民間網絡反腐浪潮提供制度化出路,有效疏導民間網絡輿論,防止其走向盲目。

4.完善內容建設,引導新媒體反腐工作發展。第壹,政府部門要改變以往格式化的文筆、官方的敘事語言和非人化的內容選擇,采取生動多變的宣傳方式,使用貼近百姓生活的友好語言,選取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信息,徹底摒棄官方媒體的過度教育色彩,註重內容的實用性,以吸引群眾的眼球,比如發布更多的關於當前群眾關心的登記制度改革、消費維權案例等信息。二是要重視與群眾的互動,積極回應網民訴求,對網民提出的問題或質疑及時澄清、核實、反饋,防止因處理滯後導致網民負面情緒積累,引發不和諧。要時刻關註群眾關心的話題,積極參與群眾話題的討論,樹立親民的網絡政府形象。

5.註重隊伍建設,引導新媒體反腐工作專業化發展。有條件的地方政府要配備壹支政治堅定、業務過硬、作風紮實的網絡反腐管理隊伍,負責網絡反腐新媒體技術研發和維護、信息發布和更新、輿情反饋和匯總、重要情況報告等工作。要定期對管理團隊進行相關法律法規、信息發布、輿情處理等方面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管理團隊收集和處理輿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