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求壹個有教育意義又有趣的班會主題。

求壹個有教育意義又有趣的班會主題。

文明禮儀班會資料——六個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

我最近讀了這樣壹個古老的寓言:

從前,有壹個賣草帽的人。每天,他都試圖賣掉他的帽子。

有壹天,他賣東西賣得很累,碰巧路邊有壹棵大樹。他放下帽子,坐在樹下打盹。當他醒來時,他發現他旁邊的帽子都不見了。他擡頭壹看,樹上有許多猴子,每只猴子頭上都戴著壹頂草帽。他非常害怕,因為如果帽子不見了,他就不能養家了。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歡模仿人類的動作,於是他試著舉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著舉起了左手。他拍手,猴子也拍手。

他覺得機會來了,就趕緊脫下帽子扔在地上。猴子們學著他的樣子,把帽子扔在地上。猴子們學著他的樣子,把帽子扔在地上。

賣帽子的高興地拿起他的帽子回家了。回家後,他把這件怪事告訴了兒子和孫子。

很多很多年後,他的孫子繼承了家族企業。有壹天,在去賣草帽的路上,他像爺爺壹樣在大樹下睡著了,帽子也被猴子搶走了。

孫子想到了爺爺告訴他的方法。於是他舉起了左手,猴子也舉起了左手;他拍手,猴子也拍手。果然,爺爺說的真的管用。

最後,他摘下帽子,扔在地上。然而,奇怪的是,猴子並沒有跟著他,而是壹直盯著他。

不久後,孫悟空出現了,撿起了他孫子留在地上的帽子。我使勁拍了拍我孫子的後腦勺,說:“開什麽玩笑?”!妳以為只有妳壹個人有爺爺嗎?"

為什麽孫子不能像爺爺那樣拿回被猴子搶走的帽子?我想大家都看得出來,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正確對待經驗,機械地套用了經驗,沒有對經驗進行改造和創新。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過去的成功經驗往往是當下失敗的最直接原因。在教育中,雖然我們誰都不能忽視經驗的價值,但我們不僅需要靈活運用經驗,還需要不斷更新經驗,嘗試從另壹個角度看待問題本身的多變性,否則就會犯毛驢的錯誤,遭遇孫子失敗的困惑。只有那些有經驗並知道如何使用它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同樣,只有有教育教學經驗,不斷反思的老師,才能實現真正的成長。

二、木匠門

木匠做的門很好。他花了很多天為自己造了壹扇門。他認為它會很耐用,因為它的材料堅實,做工精良。

後來門上的釘子生銹了,壹塊木板掉了下來。木匠找到壹顆釘子來修補,門和以前壹樣好。後來又掉了壹顆釘子,木匠又補上了壹顆釘子;後來另壹塊木板腐朽了,木匠找了另壹塊木板代替;後來門栓壞了,木匠又換了壹個門栓;後來,當門軸壞了,木匠換了壹個新的...所以幾年後,雖然門被損壞了無數次,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它仍然堅固耐用。木匠對此很得意,多虧了這手藝,不然門壞了不知道怎麽辦。

突然有壹天,他的鄰居對他說:“妳是個木匠。妳看看妳的門?”木匠仔細壹看,發現鄰居家的門樣式新穎,質地極佳,而自己家的門卻又舊又破,布滿補丁。於是木匠很不解,但還是忍不住笑了:“阻礙他家發展的是他自己的手藝。”於是木匠感嘆了壹會兒:“學壹門手藝很重要,但換壹種思維更重要。業內的成就是壹筆財富,但也是壹扇可以把自己關起來的門。”

當壹個人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慣時,改變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教師,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麽啟示?成功的基本原則大多是* * *不分國界。為了不被國界鎖住,為了不被“業內成就”鎖住,為了開拓視野,我們需要敞開心扉,互相交流。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不同與差距,在尋找和彌補差距的過程中提升自己。

第三,打破“信仰壁壘”

[故事]:

幾千年來,人類壹直認為四分鐘跑完壹英裏是不可能的,但在1954年,羅傑?班尼斯特打破了這種信仰障礙。

他能夠創造這樣的成功,得益於刻苦的體能訓練和精神上的突破。

在此之前,他已經在腦海中多次模擬四分鐘跑完壹英裏,時間長了,他就形成了壹個非常堅定的信念,於是他給神經系統下達了壹個絕對的命令,必須盡全力完成這個使命。果然,他做到了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的事。

誰也沒想到,班尼斯特的破紀錄對其他運動員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此之前,沒有人打破四分鐘跑壹英裏的記錄,但在接下來的壹年裏,有37人上榜,在接下來的壹年裏,多達300人。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他的成就給別人提供了壹個新的依據,大家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其實是有可能的。

人們往往對自己或自己的能力有“自我限制”的信念,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過去失敗過,所以他們不敢希望未來有成功的壹天,或者他們可能沒有壹個活著的具體目標,對自己的願望能否實現有疑慮。時間長了,他們開始學會務實,最後平庸。

【教育智庫】:

當學生很努力卻無法取得明顯進步時,老師可以集中精力幫助其中壹個人取得突破。壹個人的突破往往帶動壹大批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壹個班,老師往往照顧不到全班。班裏總有幾個優秀的學生,也會有壹些不上進的學生。沈的人會沈,浮的人會浮,更廣泛的群體是不沈不浮的中間群體學生。這些學生有上進心,但與班上的頂尖高手相差甚遠,比不上。相反,如果其中壹個成功了,會極大地促進其他的,大家都會效仿。這樣老師的工作才能有牽壹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第四,訓練海豚有技巧

[故事]:

海豚被馴化後可以成為優秀的馬戲團演員。馴養海豚主要靠物質刺激完成壹個動作,獎勵壹條魚,形成條件反射。訓練是循序漸進的,由易到難。比如這個節目,教海豚先鉆環,然後慢慢換壹個冒煙的環,再換壹個帶壹點火焰的環,最後換壹個帶火的環。壹開始就鉆火圈,當然不行。

同樣的方法也用於訓練海豚跳高。馴獸師先在水面上拉下繩子,海豚每越過繩子就會獎勵壹條魚,這樣就形成了條件反射。馴獸師不停地拉高繩子,嘗到甜頭的海豚每次都試圖越過繩子。壹點壹點,繩子被提起,逐漸放到水面上,海豚漸漸變成了“跳高運動員”。

海豚表演的其他傳統節目還包括跳高觸球、籃筐推球、水中拉車、鉆火圈、讀譜、唱歌、跳迪斯科、水中救人等許多節目。當我們欣賞海豚精彩的馬戲表演時,別忘了想想它是如何成為壹名優秀的“演員”的。

【教育智庫】:

每個老師都應該明白循序漸進的道理,但具體操作往往過於草率。覺得連海豚這樣的低級生物都可以通過訓練取得驚人的成就,何況是我們的學生。

制定切實可行的階段目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讓他在每個小目標完成後感受到進步的喜悅。不管這種快樂是如何產生的,目的都是讓他能夠繼續下去。只要他能持續下去,日積月累,就會有質變。

五、“每桶四元”

[故事]:

在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有壹個叫阿基博特的小職員。他去酒店旅遊,總會在簽名下方寫上“每桶四元標準油”的字樣,在信件和收據上也不例外。如果他簽了名,他必須寫下那些字。因此,他被同事們稱為“每桶四元”,但他的真名並沒有被叫出來。該公司的董事長洛克菲勒得知此事後非常驚訝。“我想見見那些辛辛苦苦宣傳公司聲譽的員工。”所以我邀請阿奇博爾德來吃晚飯。

後來洛克菲勒下臺,阿基博特成為第二任主席。

這真的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事,但在這麽大的公司裏,只有阿基博特堅持快樂地做著。嘲笑他的人裏面,壹定有很多人的才華和能力都在他之上,但最後,只有他當上了董事長。

成功是壹種習慣。不壹定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才能成功。從小事做起,堅定不移,樂在其中,直到把小事做好成為妳的好習慣,妳就具備了成功人士的特質。

【教育智庫】: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壹位教師必須學習的課程。時間久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分了,我們就會看到習慣在裏面起了多大的作用。

建議教師在初年級學生剛入學的第壹學期,把良好習慣的養成作為學生工作的重點。磨刀不誤砍柴。有時候,壹個小小的好習慣可以造就壹個人,同樣壹個小小的壞習慣可以讓壹個人在深淵裏打滾。

六,

有兩個兄弟。他們家住在80層。壹天,當他們旅行回家時,尤裏卡塔停電了!雖然都是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但是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於是哥哥對哥哥說,我們爬樓梯吧!於是他們開始背著兩大包行李爬樓梯。當他們爬到20樓時,他們開始累了。我哥說:“包太重了。這個怎麽樣?我們先放在這裏,等電話進來的時候乘電梯去取。”於是,他們把行李放在20樓,輕松多了,繼續往上爬。

他們有說有笑地爬了上去,但沒多久。到了40樓,他們真的累了。想到自己才上到壹半,兩人就開始互相指責,指責對方沒有註意樓裏停電的通知,導致了這樣的局面,壹邊爭吵壹邊壹路爬到了60樓。到了60樓,他們累得沒力氣吵架了。弟弟對哥哥說:“我們別吵了,爬完它吧。”於是他們繼續默默的爬樓梯,終於到了80樓!興奮地來到門口,兩兄弟發現他們的鑰匙被留在了20樓的包裏。

有人說,這個故事其實反映了我們的生活:20歲之前,我們生活在家人和老師的期望下,背負著很多壓力和負擔,我們不夠成熟,缺乏能力,所以我們的腳步難免不穩。20歲以後,我離開了所有人的壓力,卸下了包袱,開始全力追逐自己的夢想,就這樣幸福地生活了20年。但是到了40歲,發現自己的青春已經逝去,不免產生了很多遺憾和遺憾。於是我開始後悔這個,後悔那個,抱怨這個,討厭那個。所以我花了20年抱怨。60歲的時候發現生命已經不多了,就告訴自己不要再抱怨了,好好珍惜余生吧!於是我默默的走完了剩下的歲月。在生命的盡頭,我們才想起,我們似乎還有未完成的事情。原來我們所有的夢想都在我們20歲的青春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