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常規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常規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常規

壹、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

1,教學目標明確,從學生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學生思想教育,重視“雙基”成績,重視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2.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強調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

3.認真備課,集體備課與個性化復習相結合,積極撰寫教學反思。註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提高,課堂演示規範熟練。

4.積極設計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有效突出教學重點,分散教學難點。

5.教學風格親切自然,語言準確規範、生動簡潔,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6、保證電腦操作時間。重視使用信息技術的安全教育。

7.保質保量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課堂上要有效進行知識反饋,及時記錄學生平時成績。

二,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

1,明確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意義和目的。

2.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養成良好的計算機習慣,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

3.上課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認真完成計算機操作任務。

4、自覺遵守計算機教室的規章制度,聽從老師的安排,不在電腦上做與操作內容無關的事情,不發網上消息幹擾教學秩序。

5.註意學以致用,做到學以致用。

6.培養動手動腦能力,積極思考,掌握計算機操作要領和基本技能,具有探索和創新意識。

7.養成虛心好學、團結協作、取長補短等良好習慣。

8.樹立創新意識,追求作業(作品)的完美,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多練習,認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9.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自覺依法開展信息相關活動。

第三,教師的準備要求

備課是教學的初始環節,備課好是上好壹堂課的前提和前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根據教學計劃制定實施方案。準備教材、方法、課件、演示方法、操作資料。做到對教材、學生了解透徹,方法得當,材料齊全,掌握演示要領,安全管理措施得當。

1,明確教學目標。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體系和結構,以及教材中各章節的地位和作用。及時了解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並將其作為教材的補充。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制定教學計劃,選擇演示和操作的內容和方法,使學生快速理解計算機操作要領,掌握具體操作步驟。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理論、學習技能、掌握技能,還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做好德育融入教學。

2.研究和選擇教學方法。在傳授信息技術知識時,要充分利用相關學科的相關知識,教學方法要適應教學內容和學生接受能力的要求。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求實精神,有利於管理計算機教室和教學。

3.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特點以及感知規律。不斷探索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能力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

4.提前備課

(1)演示內容提前準備好。凡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老師都要先做,這樣才能熟悉操作的全過程,找出操作的難點和重點。

(2)課件是提前做好的。計算機課件作為信息傳遞的載體,可以為學生提供壹定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科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感知、理解和記憶知識創造條件。

(3)提前準備好操作材料。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準備相關的文檔、圖片、動畫、聲音等素材。

5.參與集體備課。在個人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參加集體備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總結提高備課質量。

四、教師的課堂要求

1.教師要在課前檢查和統計學生的出勤情況,認真填寫計算機教室考勤記錄表,整理請假、遲到和缺課的學生名單。

2.教學時要按照教學大綱組織教學,既要明確基礎知識,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又要做好思想教育,使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之中。

3.保質保量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課堂上要有效進行知識反饋,及時記錄學生平時成績。

4.教師在課堂上要加強計算機安全和法律法規教育,對違紀學生要有耐心。註意安全,防止意外。

5.教師應在課前檢查機房的電腦,以確保正常教學。教師應規範課堂教學中的演示操作。

五、課後治療

1,教師要在課前提醒和引導學生正確關閉電腦,將凳子擺放整齊後有序離開教室。

2.學生離開後,教師應及時檢查機器的使用情況,在《計算機教室上課記錄表》中填寫相應項目,做好記錄並提交給機房管理員。

3.如果不是上壹節課,老師要在下壹節課和老師做相應的機房交接。如果是最後壹節課,老師要配合機房管理員檢查機器狀況,關閉電源,確保門窗正確關閉後才能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