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眩暈感就像坐船出海壹樣。”
回憶起地震當天的情形,王煥妮仍心有余悸。她說,那次地震經歷真的是壹次“死裏逃生”的過程。5月12日下午地震發生時,沒有上課任務的王歡妮正和同事在綿陽市中心逛街。他們壹進商場,就感覺到商場在晃動。頭暈的感覺就像坐船出海,人隨著船身不停的晃動。與此同時,商場裏有人大喊:“快跑,地震了!”“突然人們驚慌地沖向商場的出口。慌亂中,有些人的鞋子被擠了出來,有些人毫不在意地摔倒,甚至連滾帶爬地跑開了。王歡妮說,那壹刻,她心裏只有壹個念頭:“想辦法逃,反正死不了。"
離開商場後,大家都跑向空蕩蕩的街道中心。震感強烈,街道上的紅綠燈、廣告牌都能看到晃動,四周壹片“隆隆”聲。街道周圍的建築似乎在“跳舞”,晃動的建築似乎馬上就要倒塌。壹度煙塵滾滾,持續了30秒左右。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人們顯得非常緊張和害怕。王歡妮告訴記者:“因為不知道地震會持續多久,當時短暫的30秒也讓人覺得時間很長。”
直到大約30分鐘後,地面上沒有了動靜,王煥妮和同事才跟著人群向火車站中心廣場走去。當時是5月12日下午3點左右,廣場上已經聚集了很多人。頻繁的余震依然強烈,人們非常敏感。每壹次地動山搖,廣場上的人都會立刻集體起立,情侶們會擁抱在壹起,而家人和朋友們會手拉手,互相鼓勵。由於通訊中斷,電話打不通,消息閉塞。當時王歡妮和現場的人壹樣焦慮,不知所措。不久後,廣場火車站的廣播播報了四川壹些城市的地震情況,壹些清醒過來的人開始購買水和食物。
12年5月7日晚上7點左右,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加上對學校陌生的環境和對師生安全的擔憂,王歡妮和同事商量後,決定乘車返回西南科技大學。公共汽車非常擁擠。他們考慮到留在車上可能會有危險,而且通往西南科技大學的綿江公路比較寬敞,即使地震再來也不怕,所以只走了壹半的車程,下車步行。路過的出租車司機只要看到行人都會停下來問要不要搭車。由壹位好心的出租車司機載著,他們於5月12日晚上8點左右回到學校。事後,王歡妮說:“我特別佩服綿陽的公交車和出租車司機。他們從地震開始就壹直在運營。”
“我壹夜沒睡。”
回學校的路上,王歡妮經過的房子,沒有壹棟是完好的。所幸地震發生後,學校大部分師生安全逃生,只有兩名學生遇難(1跳樓逃生身亡,1被倒塌物體擊中)。回到學校後,王歡妮立即投入到災後自救中。
據王歡妮介紹,從5月13日淩晨開始,綿陽下起了小雨,晚上轉為傾盆大雨。直到5月14日中午才曬出太陽。期間余震連連,從校舍和教學樓逃出來的師生都不敢待在樓裏。學校根據成績把學生安排在操場和空地。經過長時間的緊張和恐慌,到13晚上,大部分師生已經逐漸接受了地震已經發生的事實,部分師生還出錢買了雨布,搭起了簡易帳篷。整個晚上,每個人都醒著,時刻警惕地震再次發生。
自地震以來,學校的後勤部門已經免費為2萬多名學生提供了食物。食堂的廚師通宵工作,有的在食堂門口架起大鍋給學生煮面條,有的戴著頭盔進出廚房給學生準備食物。王歡妮說:“菜雖然簡單,但大家都能理解。”
綿陽晚上氣溫只有十幾度。學生們逃出來的時候,沒來得及帶什麽禦寒的東西。他們大多數人穿著短褲,有些人光著膀子。當余震次數不那麽頻繁,地面趨於穩定時,學校組織部分學生代表回宿舍拿被子和衣服。進宿舍前,老師告訴學生,壹定要提前想清楚拿什麽物品,放在哪裏。在班主任和輔導員的指導和監督下,學生代表進入宿舍取衣服的時間不得超過5分鐘。
“這就像是人生的壹次轉變。”
受地震影響,學校斷水斷電,信號中斷。學生們僅僅依靠收音機來了解外部信息和地震情況。省內電話打不通,但她幾乎聯系不上其他省份。5月13日,王歡妮聯系了南寧的家人,報了平安。各地親友也紛紛打來電話表示哀悼。為了避免用電過多,她每次接電話都關機。因為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麽,她心裏想,“至少保留壹個和外界聯系的工具吧。”地震之後,生活似乎變了。王歡妮說,“此時此刻,我特別想和親人在壹起。”她說她已經不在乎身體以外的任何東西,只要活下來就很幸運了。處理完學校事務,王歡妮就要回南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