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城鎮既有建築中非節能建築的比例仍然很高,建築節能的整個體系還不完整。存在建築節能理念宣傳不夠、外冷內熱、部分城市建築節能發展緩慢、建築節能設計重於施工、監理和竣工驗收管理、建築節能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等突出問題。壹、中國建築節能總體情況推進建築節能,有利於從根本上促進資源能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對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建築節能起步較晚,2005年才開始全面實施建築節能標準。近年來,在普及建築節能技術、建立相關標準體系、加強立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築節能成效顯著,為國家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目前我國城鎮既有建築中非節能建築的比例仍然很高,建築節能的整個體系還不完整。存在建築節能理念宣傳不夠、外冷內熱、部分城市建築節能發展緩慢、建築節能設計重於施工、監理和竣工驗收管理、建築節能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等突出問題。2015年,中國綠色建築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具有綠色建築標識的項目數量大幅增加。根據住建部發布的公告,截至2015、12、10,全國綠色建築標誌項目3636個,其中201098年新增1098個,創歷年同期新高。綠色建築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截至2015年底,中國有** 31個省市制定了綠色建築實施方案,采取了各類強制性和鼓勵性政策,部分省份還將綠色建築發展上升到法律層面。但由於我國從2008年開始逐步推廣綠色建築,仍存在發展水平和質量不高、總規模小、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且大多停留在設計階段,綠色建築的綜合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推進住宅產業化,發展裝配式建築是實現建築領域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2015中國住宅產業化有了很大發展。頂層設計進壹步完善,住建部印發了《關於印發建築業現代化國家建築標準設計體系的通知》,這意味著首次有了國家標準設計體系來推進產業化,為產業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各地政府高度重視,持續加大支持力度,相關政策不斷出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30多個省市出臺了專門的指導意見和配套措施。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壹改以往的觀望態度,順應大勢試水產業化,積極推廣裝配式住宅、裝配式建築概念,加大研發力度,努力開拓市場,加快產業化發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工業住宅面積大幅增加,行業整體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15年全國裝配式建築新開工面積約3500萬-4500萬平方米,三年建成裝配式構件工廠100多家。全國共有56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11試點城市。當然,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國內住宅產業化還處於初級階段,整體進程較為緩慢。在提高技術標準、打造全產業鏈、突破關鍵技術等方面有待進壹步加強。二、北京市建築節能總體情況2015年,北京市新建節能建築標準水平和數量保持全國領先,老舊小區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超額完成任務,綠色建築評價標識項目和可再生能源建築數量持續增加,已納入全市產業化計劃的項目面積超額完成計劃任務,全裝配式住宅規模居全國首位。在多年的發展實踐中,北京逐步走出了壹條符合首都城鄉建設需要的綠色發展之路。通過全面推進新型建築節能、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農村建築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公共建築節能運行管理、推進綠色建築和住宅產業化等壹系列措施的實施,建築節能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壹些不足,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建築節能和建築材料相關政策得到了較好落實,壹些工作需要繼續推進。自2013年北京在全國率先實施居住建築75%節能設計標準以來,城市新建民用建築嚴格按照節能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節能民用建築比例居全國前列。2015年新增民用建築專項驗收備案3008.6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6808.40萬平方米,公共建築13278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1240450平方米,超額完成目標任務,有效降低能耗,提高居住舒適度;新開工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築應用面積654.38+0406.07萬平方米,呈穩步增長趨勢。在全市攪拌站專項檢查中,抽檢合格率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大部分攪拌站已按新標準升級改造。預拌砂漿在全市建設工程領域的推廣應用加快,使用量大幅增加,供應商數量大幅增加。然而,在基坑處理、軌道交通工程和家庭裝修工程中,現場攪拌混凝土或砂漿的現象仍然存在。此外,建築節能專項工作仍主要由政府推動,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主要依靠財政資金投入,市場活力相對不足。公共建築業主和產權人缺乏有效管理,既有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進展緩慢。建材供應企業市場行為信用評價實施不理想,建材行業樹立誠信意識、實現市場行為信用管理任重道遠。綠色建築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但面臨壹些制約發展的障礙。近年來,北京積極推動綠色建築的發展,引領全國推行新建築壹周普及綠色建築的要求。獲得綠色建築評價標誌的項目數量和面積居全國前列,設計標誌中繼續申請運營標誌的項目比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目前,已形成覆蓋綠色建築設計、施工、驗收、評價全過程的標準體系,打造了壹批影響力大、輻射力強的綠色建築創新示範項目,形成了壹批技術能力和資質良好的設計咨詢壹體化企業。綠色建築從單體建築擴展到綠色園區,推動了規模化發展。當然,在進壹步推進綠色建築的過程中,還存在壹些來自行業內外部環境的障礙,如綠色建築技術應用與成本控制不協調、設計方案與實際操作存在差距、激勵措施和約束機制不完善、技術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需要從宏觀政策體系、技術規範和標準、企業自身能力建設等方面協同推進。住宅產業化已從試點期過渡到推廣期,但仍存在壹些問題和不足。隨著保障房住宅產業化全覆蓋政策的實施和住宅產業化納入供地條件的要求,北京市住宅產業化實施範圍進壹步擴大,鼓勵試點期轉向政策要求推廣期。完善了相關標準體系。圍繞住宅產業化的設計、生產、施工和建設管理,7項北京市地方標準和壹批技術管理要求和導則已經發布實施。技術創新取得顯著成績。開發了30多項住宅產業化關鍵技術和成套技術,多項重要技術在保障性住房和新農村建設中得到推廣應用,發揮了強大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初步形成了集R&D、設計、生產、施工、運營管理為壹體的住宅產業化集團,行業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當然,住宅產業化發展還存在壹些問題和不足。如現行的招投標、施工、驗收等管理體制因傳統的現澆施工方式而不適應住宅產業化,需要進壹步創新;計價依據和規範相對缺乏,成本增加問題有待明確;設計、生產、施工等環節銜接不夠,產業鏈有待整合;市場主體能力有待加強,消費者的認可度有待提高。三。2015北京市提高建築節能和建材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建築材料使用管理立法落地生根,《北京市建築材料使用管理條例》被列為市政府立法計劃的政府規章研究項目,建築材料采購供應信息申報、建築材料供應企業信用管理、建築材料使用信息公示等內容被列入《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條例》。散裝水泥示範工程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墻體材料科研和技術改造工程有序推進,為進壹步推進建築節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北京市建築節能備案、新型墻體材料專項資金和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管理信息系統”已在全市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實現了業務進展自助查詢。建設北京市建築材料供應商新產品質量信用評價體系和再生建築垃圾產品使用管理體系,升級改革建築節能設計審查和專項驗收備案制度,完善建築材料供應商市場行為信用評價體系,將新型墻體材料專項資金和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征收和返還申請納入全市行政審批目錄管理體系,使“壹站式”行政審批機制更加完善。大力推行公共建築能耗限額管理。根據《北京市公共建築能耗限額和差別電價工作方案(試行)》和《北京市公共建築能耗限額管理暫行辦法》,將13237單體建築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公共建築面積超過50%的公共建築納入能耗限額管理,實現管理覆蓋。初步建立了反映北京市公共建築月度用電特征的大數據平臺,包括公共建築的面積、類型、月度能耗數據和分布特征,以及建築權屬和運行管理單位等相關信息。在此基礎上,下達了用電限額,完成了第壹次年度考核。推進超低能耗建築試點示範。為了提出更適合北京的建築節能目標,2015年,北京啟動了超低能耗建築技術和標準的研究與示範,與住建部簽署了《推進超低能耗建築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開展了超低能耗建築標準體系研究,啟動了超低能耗建築項目示範,實施了財政獎勵政策。積極開展人員培訓和技術服務,預計2018年底前組織實施30萬平方米超低能耗示範工程。完善綠色建築標準體系。新修訂的《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和新制定的《綠色建築工程施工驗收規範》發布實施,更好地規範和引導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的發展。創新綠色建築標準在工程建設管理中的實施機制,有效整合綠色建築標準在現有工程管理體系中的實施途徑,通過標準指導確保綠色建築項目的實施質量和水平。《北京市綠色建築工程計價依據-預算定額》編制工作啟動,完善了建築工業化相關內容,涵蓋綠色建築、節能保溫、裝配式建築等工程,將為綠色建築工程建設提供計價依據。推進住宅產業化,加快發展。新建保障房將全面“實施綠色建築行動和產業化建設”,實現全裝修保障房交付成品全覆蓋。開展保障性住房“規劃設計方案和產業化實施方案”評估。修訂《北京市工業住宅部品評價細則》,開展工業住宅部品認證產品目錄評價。發布公共租賃住房室內設計模塊化協調標準、居住建築全裝修設計標準、裝配式框架和框架-剪力墻結構設計規範,進壹步完善住宅產業化相關標準。繼續加強國際科技合作。繼續實施第五期全球環境基金贈款項目“中國城市規模建築節能與可再生能源應用”,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廣國內外先進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促進北京與其他國際先進城市的項目合作、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推動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的政策、標準和技術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實施,推動試點取得實質性成果,以國際化視野推動北京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發展水平向更高國際水平邁進。他山之石江浙出臺地方性法規推動綠色建築發展。2015年3月27日,江蘇省審議通過《江蘇省綠色建築發展條例》,這是我國首部綠色建築地方性法規。條例要求,江蘇省所有新建民用建築應當采用壹星以上綠色建築標準,國有資金投資或者國家融資的大型公共建築應當采用二星以上標準。綠色建築標準的要求應從規劃、設計、許可、審圖、施工、監理、驗收等各個環節進行控制和落實,對符合要求的綠色建築及相關技術提供政策支持是技術上的強制性要求。2015,15,浙江省審議通過《浙江省綠色建築條例》。條例對綠色建築的規劃建設、運營改造、技術應用、引導鼓勵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其中亮點是:推進新型建築產業化,建立漸進式分類與漸進式分區相結合的實施機制,建立既有建築能耗監管改造機制,推廣應用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建立全裝修成品房推廣機制等。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